美国为何如此关注人民币汇率——从《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谈起

2012-08-15 00:48史迪雯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贸易顺差法案汇率

史迪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1)

美国为何如此关注人民币汇率
——从《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谈起

史迪雯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1)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的问题一直是中美贸易关系中一个十分热门的争论。2011年10月1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63票赞成,35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使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探究推动美国参议院通过此法案的现实因素。

人民币汇率;中美贸易;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

1 文献综述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它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相对价格。但是,一个均衡的汇率水平应该如何确定,这始终是国际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许多汇率决定理论都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

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分别从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角度来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以及利率之间的关系。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从价格角度着手,其基本思想认为,汇率由价格水平决定,它直接反映不同货币购买力的相对比值。而在开放经济下,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使汇率和利率也存在着密切联系,利率平价理论应运而生。它认为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之下,两国货币的汇率是由金融市场上两国货币资产的收益率来决定的;不同货币资产之间的投资收益率差异推动投资者决定投资策略,影响对本外币资产的相对供求,从而决定汇率水平。国际收支理论则从国际贸易影响汇率水平的角度出发,关注国际收支状况对外汇供求和汇率水平的影响。汇率由外汇供求决定,而外汇供求取决于国际收支,尤其是经常账户的收支,任何影响国际收支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汇率的变动。

除了以上三种理论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理论同样对汇率决定问题提供了解释,例如心理预期汇率决定理论认为,外汇的供给和需求都取决于个人对外汇的主观评价,因而人们的心理预期决定汇率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面临升值压力,而中美两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也是摩擦不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汇率变动所带来的贸易效应。而且随着中美贸易顺差的迅速扩大以及美国外部失衡问题的恶化,人民币汇率所引起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关于人民币汇率是否被人为低估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问题,国内外许多学者也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他们的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两方面:以Williamson为代表的支持方认为,人民币被低估,升值势在必行。Williamson认为中国经济过热和国际收支盈余并存证明了人民币存在被低估的事实,人民币也是导致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1]。以Hughes为代表的反对方认为,人民币汇率应当保持稳定,升值反而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Hughes认为中国并没有通过不公平的汇率政策和贸易政策来促进对美出口、削弱美国经济。相反,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而进行的生产转移和境外投资可能是导致中美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中国对美出口的几乎60%的产品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而其中很多还是美国公司[2]。而Funke和Rahn认为尽管有一定证据表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低估,但是这种失调远没有一些广泛流传的说法那样夸张[3]。

在中国国内,对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问题的回答同样存在着两种声音。魏巍贤等一部分学者从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考虑,认为人民币大幅升值对中国经济整体不利,而小幅度的升值的影响甚微,因此既要避免大幅度升值,又可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范围,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4]。而以施建淮为代表的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人民币存在被低估的事实,而且中国经济近年来呈现的比较明显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失衡与币值低估不无关系。尽管人民币升值确实可能会导致产出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当考虑中国经济的国际金融联系之后,实际的汇率冲击对中国产出变动的影响程度明显变小[5]。

大多数学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人民币是否被低估以及人民币是否需要升值的问题进行研究。“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美国政府不断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其动机却不仅仅停留在学理角度,还加上了更多对现实的考虑。

2 汇率与中美贸易顺差形成原因

2011年10 月11 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法案中要求政府每半年向国会提交一份汇率操纵国的名单,对于那些在警告后仍然没有采取及时措施恢复正常汇率水平的国家,美国将会采取一系列惩罚措施,包括依据反倾销法对该国家征收惩罚性关税,禁止从这些国家进行政府采购,提交IMF处理,并取消这些国家来自OPIC(the 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 的经济支持,停止对该国境内一切项目的资助等[6]。参议院通过法案的消息一出,在中美两国都引起一片哗然。作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这项汇率改革法案对中国的意图不言而喻,美国政府希望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扭转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缓和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

汇率与贸易差额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这一直是学界争论的一个问题。诚然,本国货币贬值可以降低本国产品的世界价格,使本国出口品获得价格上的竞争优势,但这种竞争优势并不必然带来贸易差额的缩小,因为贸易差额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并不仅仅是受到汇率的影响。因而当中美两国汇率发生改变的时候,两国贸易的差额究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需要通过数据和比较来进行实证分析。

2.1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顺差

2005年7 月,我国实行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开始持续性对美元升值。2005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8.1017,2011年10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到6.4036,到了11月更是跌破6.4。在短短6年的时间中,人民币已经累计对美元升值近20%。但是,观察这段时期的中美月度贸易数据,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和贸易顺差额都随着季度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并且在波动中呈现出整体性的上升。而年度数据则更为清楚地显示,除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国内整体经济状况的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和贸易顺差额出现十年中首次下降外,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和贸易顺差额始终处在增长之中。以百万美元为单位,2005年全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为243470.1,美国向中国出口额为41192.01,中美贸易顺差额为202278.09。201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为364943.85,美国向中国出口额为91880.61,中美贸易顺差额为273063.24①。从2005年到2010年,中美贸易顺差额增长近35%。尽管2005年汇率改革后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中美贸易顺差仍然继续以更快的速度在扩大,过去6年中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并没有改变美国在对华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换言之,不能把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完全归咎于人民币估值偏低。

2.2 贸易结构与中美贸易顺差

通过上面的分析,汇率并不是中美贸易巨额顺差的直接原因,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贸易顺差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仍然继续扩大呢?

虽然美国在对华贸易中始终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逆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逆差在不同种类的产品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别的。美国普查局把贸易商品分为10类:食品与活动物;饮料与烟草;非食用原料(不包含燃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原料;动植物油、脂、蜡;化学及相关产品;原料制品;机械与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家具、服装服饰、鞋类及小商品);未被SITC分类的其他商品。根据2005到2010年间美国普查局所统计的十个种类商品的中美贸易差额,尽管总体上中国对美国存在巨额的贸易顺差,但是顺差却只存在于五个商品种类,其中体现最明显的只有两个种类:机械与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以百万美元为单位,2010年中美贸易中5类顺差项的顺差总额为302331.748;其中,机械与运输设备上的顺差是146585.449,杂项制品的顺差为118781.342,两类所占比重达到了87.77%①。而在非食用原料上,美国对中国有明显的顺差。除此之外,美国还在饮料与烟草、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原料、动植物油、脂、蜡、化学及相关产品这四类产品中存在着微弱的贸易顺差。

从中美贸易顺差的商品结构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对美国大量顺差的商品种类都是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易耗性产品。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一国总是出口其相对丰裕的要素密集型产品,进口其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型产品。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要素丰富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是中国发挥比较优势的结果。相比而言,美国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国家,如果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美国应该大量对华出口高技术产品,但现实数据并没有反映出这一点。

对中美之间不平衡的贸易现象,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大量美国资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中国投资设厂,利用中国密集的劳动力资源,进行来料加工和组装生产,实现了贸易差额的转移;另一方面,美国在光电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贸易上实行对华出口管制政策,限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发挥。总的来说,中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对美国大量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而美国的比较优势并没有在实际对华贸易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是导致中美巨额贸易顺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3 《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通过的原因分析

既然人民币汇率并不直接导致产生中美巨额贸易顺差,贸易结构才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那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为何美国总是如此关注人民币汇率,甚至在2011年出台了汇率改革法案。

3.1 选举政治与党派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作为立法机构,分为参众两院。美国宪法赋予国会立法的权力,而很多实际的立法工作是由国会中的委员会和分委员会来做的。此次的《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就是由参议院中的金融委员会提出的议案。

在美国,一项议案要成为法律,首先必须在参众两院都获得通过,获得通过的妥协性议案由总统签署或者国会凭借两院中的2/3多数票推翻总统的否决才可以成为正式法律[7]。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之后,共和党重新在众议院中获得多数席位,参众两院分别掌控在两党的手中,造成了国会分裂的局面,也为两党互相推卸责任提供了空间,埋下政治瘫痪的伏笔。

政党的最终目的就是赢得选举,掌管国家权力。2012年美国大选在即,但奥巴马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交出的总统成绩单似乎并没有让美国民众满意。他在竞选时提出的医疗改革计划实行阻力重重,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成效不显著,就连幅度不大的削减政府开支的议案也未能在国会通过。为了赢得下一次的总统选举,奥巴马和民主党人需要加紧冲刺,在选举到来之前尽最大的努力,重新获得美国选民的青睐。这也就可以解释在金融危机余波未了,美国国内失业率攀升,“占领”运动此起彼伏的时候,由民主党人控制的参议院通过一项明知在众议院中不会通过、而最终起到表态作用的汇率改革法案,试图将美国国内经济与失业问题归咎于中国为首的“贸易操纵国”,将美国舆论的关注重点由国内矛盾转移到国际矛盾上来。

3.2 美国民众心理作用的结果

美国普查局数据显示,自从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的贫困人口一直处于迅速的增加之中。到2010年,美国贫困人口总数已经达到4620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5.1%,达到了美国自大萧条以来罕有的高比率②。从2008年第一季度到2010第一季度年,美国就业岗位已经连续两年减少率达到4.0%。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拥有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美国的GDP也一直稳居世界第一的宝座,美国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世界整体经济的繁荣。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以惊人的增长率迅速繁荣,美国人开始担忧中国会超越美国,一些经济学家的预测更是增加了美国民众内心对中国超越的恐惧。再加上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的身份,以及中美贸易逐年扩大的贸易顺差,都使得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中美贸易问题上持一种矛盾态度。一方面,中国作为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每年向美国出口大量物美价廉的生活必需品;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压缩了美国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得美国国内一些行业的工人不得不面临失业。

金融危机过后,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进一步刺激了美国民众的神经。根据大众心理学的解释,当个人成为群体的一份子时,个人的理性就会被群体非理性所取代,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体是急躁而冲动、偏执而保守的[8]。因此,当大量美国人承受着失业和贫困的双重压力的时候,这个群体就变得轻信而易受暗示,因此,当有人提出“占领华尔街”时,群体的怒火被点燃,进而开始了带有传染性的“占领”运动,形成了要求政府出面表态的压力集团。这场浩浩荡荡的“占领”运动无疑给即将面临大选的奥巴马和民主党人带来巨大的执政压力,而民主党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的动机和国内政治压力的双方面因素,最终促使参议院在10月通过了汇率监督改革法案。

4 结语

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不是造成中美巨额贸易差额的罪魁祸首,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的《2011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也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且尽管这项法案因汇率问题而起,但其影响却扩散到贸易和投资领域。由于中美巨额的贸易差额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扭转,而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也将继续持久地发挥影响,中美两国就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将是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考虑人民币升值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另一方面也要承受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频频施压,诉诸法律途径,通过国际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防止美国将人民币汇率问题扩大化,进而影响到两国贸易和其他领域,这可能才是中国政府短期内即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1]John Williamson.The Renminbi Exchange Rate and the Global Monetary System[R].Outline of a lecture delivereDAt the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Oct 29,2003.

[2]Neil C.Hughes.Trade War with China[J].Foreign Affairs,2005,84(4):94-106.

[3]Michael Funke,Jorg Rahn.Just how Undervalued is the Chinese Renminbi[J].The World Economy,2005,28(4):465-489.

[4]魏巍贤.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J].经济研究,2006,(4):47-49.

[5]施建淮.人民币升值是紧缩性的吗?[J].经济研究,2007,(1):41-43.

[6]U.S.Senate,Currency Exchange Rate Oversight Reform Act of 2011,112th Congress(2011-2012)S.1619.ES,The Library of Congress:http://thomas.loc.gov/cgi-bin/query/D?c112:18:./temp/~c112iPJfcd.

[7]施密特,谢利,巴迪斯.美国政府与政治[M].梅然,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M].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Why the U.S.Pays So Much Attention to RMB Exchange Rate

SHI Di-we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Whether the RMB shoulDAppreciate is always a heated topic when talkeDAbout Sino-U.S.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On October 11th,2011,U.S.Senate passed Currency Exchange Rate Oversight Reform of 2011by 63votes in favor and 35votes against it,which made the RMB exchange rate issue the focus of attention.This passage tries to reveal the realistic factors which helped push the Senate to pass this bill from both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ngles.

RMB exchange rate;sino-US trade;currency exchange rate oversight reform act of 2011

F015

A

1671-0142(2012)02-0048-04

史迪雯(1991-),女,江苏泰州人.

(责任编辑刘 红/杨荔晴)

猜你喜欢
贸易顺差法案汇率
2021年越南农业贸易顺差64.4亿美元
墨对美农产品贸易顺差再创新高
Industrial Revolution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美参议院未能通过控枪法案
7月份我国实现贸易顺差20.4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