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浅析《小王子》的翻译

2012-08-15 00:42陈淑婷
文教资料 2012年11期
关键词:小王子连贯目的论

陈淑婷

(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300204)

纵观翻译的历史,可以发现关于“好”译文的标准随着时代和地点而改变。语言在传递的过程中,译文都将面向之前从未遇到过的另一种文化、另一些读者,因此译文将更由目标读者的喜好评判。翻译目的论的提出便将目标读者放到了比原文作者重要的位置。《小王子》作为一部著名儿童文学小说,其读者中儿童必将占有很大比例。本文挑选《小王子》两个优秀译本,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分析不同译者为了达到其翻译目的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合理性,并得出结论,翻译目的论能够被应用于指导儿童文学翻译。

一、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主义的基本理论,是弗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目的论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在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众——译者心目中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对译文的期待,翻译是在“目标语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文本”。

二、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准则

1.目的准则(Règle de skopos)

这是翻译目的论的首要准则,根据目的准则,一种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即“目的决定手段”。弗米尔这样解释目的准则:每个文本均为既定目的而产生,亦应为此目的服务。

2.连贯准则(Règle de cohérence)

这是指篇内连贯,为了能够得到受众群体很好的理解。

3.忠实准则(Règle de fidélité)

弗米尔认为,译文还是应该以原文作为依托,和原文保持联系,不能过多采用“意译”的方法。但是,如果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冲突,就应该优先考虑连贯准则。

三、《小王子》汉译本浅析

《小王子》于1943年在纽约问世,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小说。该文选取柳鸣九和周克希的译本,分析由于目的不同而造成的翻译选择不同的问题。

1.柳鸣九和《小王子》

柳鸣九撰写过一篇名为 《为小孙女做一件事——我译〈小王子〉》的文章,在文中他这样表述:“2005年,一家背景雄厚的出版社前来约稿,称他们计划出一套精装绘图本的世界儿童文学名著,这不正是为四岁小孙女做一件事情的机会吗?我在译本的前面加上了这样一个题词:“为小孙女艾玛而译。”柳鸣九认为,《小王子》是一块儿童文学的瑰宝:一个稚嫩的小男孩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之中独自居住着,料理着一个小小的星球,然后在多个星球旅行。他翻译该书并非出自任何业务意图与文化目的,只是为了他的小孙女,为了孩子。

2.周克希和《小王子》

周克希在其译文的前言里这样表述:“《小王子》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写给成年人看的童话。”所以,他目标读者的范围不仅仅是儿童,还有成人。

四、《小王子》汉译本的语言特点

每种文学形式都有其语言特点,儿童文学也是如此。本文要研究的是《小王子》的儿童读者,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简洁、生动的词语,短小的句子更加敏感。下面列举了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要注意的几点。

1.生动的词语

例1.小说第一句有个书名:Histoire Vécues.

柳译文:《百兽生猛史》

3)第14届世锦赛成套动作中动力性力量难度动作在时段分布上为中段分布多,其次为前段,后段最少。但动力性力量难度动作在时段的分布上各项目没有共同的特点。

周译文:《真实的故事》

“Vécues”的意思是“真实的,真正的”,周选择这个词的本义,但柳确意译成“百兽生猛史”,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是柳理解有误吗?前文也说过,柳的翻译目的是为儿童服务,所以他是为了引起儿童的兴趣,才有这样的选择。

例2.原文:Je regardai donc cette apparition avec des yeux tout ronds d'étonnement.

柳鸣九译文:我非常惊奇,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盯着这突然出现的神童。

周克希译文:我吃惊地瞪大眼睛瞧着他。

对于“apparition”,周将其翻译成“他”,柳使用“神童”这个词,可以想象,孩子会对哪个更感兴趣。

2.具体的词语

例3.原文:Elle ne voulait pas sortir toute fripée comme les coquelicots.

柳译文:她不肯像罂粟花那样皱皱巴巴地舒展。

“coquelicot”指北半球罂粟科的草本植物。看到“虞美人”,即使是成人,也不会立刻联想到花儿或者是一种什么花儿,概念性不强。而看到柳的译文“罂粟花”,我们至少可以知道这是一种花。孩子们的知识没有成人丰富,理解力有限,所以柳的译本更适合于儿童阅读。

3.叠音词

例4. 原文:Il but,les yeux fermés.C’était doux comme une fête.

柳译文:他闭着眼睛,喝了起来,显得美滋滋的,像是在过节。

周译文:他喝着水,眼睛没张开。水像节日一般美好。

柳把“doux”译成“美滋滋”,而周使用了“美好”。 “美滋滋”很好地将小王子喝到水的那种幸福感表现了出来,柳遵守了目的论的连贯准则:“显得美滋滋的,像是在过节”,周遵守了目的论的忠实准则:“水像节日一般美好”。但是,当这两个准则冲突时,优先考虑连贯准则。柳严格遵守了目的论准则,所以译文很通顺、自然,而周的译文稍显奇怪,因为我们好像没有类似“水像节日一样美好”的表达。

4.象声词

例5.原文:Lapreuvequelepetitprinceaexistéc'estqu'il étaitravissant,qu'ilriait,etqu'ilvoulaitunmouton.

柳译文:的确有过一位小王子,他很招人喜欢,他老咯咯发笑,他还向人要过一只绵羊。

周译文:小王子是存在的,证据就是他那么可爱,他咯咯地笑,他还想要一只绵羊。

“riait”是“笑”,柳和周都在前面加了“咯咯地”,这种翻译比单纯的“笑”要更加生动和形象,让读者联想起小王子的天真和可爱。

5.感叹词

例6. 原文:Je me moquais bien de mon marteau,de mon boulon,de la soif et de la mort.

柳译文:锤子呀,螺钉呀,口渴呀,死亡呀,我全都丢在了脑后。

周译文:我才不在乎我的锤子、我的螺丝钉,还有将要来到的口渴与死亡,也都去他的!

原文有四个介词“de”,这保证了文章的流畅,因此为了译文的流畅,顾及孩子的审美,译者需要做些什么。柳在句末加上了“呀”,这符合孩子的说话习惯,而周的翻译让人觉得过于平淡。当然,周心目中的目标读者是全部大众,所以没有必要一直考虑孩童。

6.比喻

例7.原句:La planète était minuscule,sur quoi le roi pouvait-il bien régner?

柳译文:这颗星星小得像粒弹丸,这位国王有什么可统治的呢?

周译文:这么小的星球,国王能统治什么呢?

在此例中,周正确翻译出“minuscule”,但柳正确翻译的同时,特意加了比喻:“小得像粒弹丸”,比喻能够调动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他们非常了解弹丸有多大,尤其是爱玩玩具枪的男孩。通过具体的事物,让儿童了解国王的星球到底有多小。

五、结语

两位译者——柳鸣九和周克希,根据他们不同的目的,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但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他们都或多或少地遵守了弗米尔翻译目的论的三个准则——目的准则、连贯准则和忠实准则。通过分析,我们得到结论:柳鸣九的译本更适合儿童阅读。翻译目的论可以指导儿童文学作品翻译,并且在翻译的过程当中,要考虑一些语言特点,目的论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1]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Le Petit Prince.éditions Gallimard,1987.

[2] Hans J..Vermeer,Skopos et commission dans l’acte de traduction,Chesterman,1989b.

[3] Christiane Nord,La Traduction?:une activité ciblée-Introduction Aux Approches Fonctionnaliste,dition de l’ducation des langues étrangères de Shanghai,2001.

[4] 柳鸣九.为小孙女做一件事——我译《小王子》.书城,2009.1.

[5] 克里斯蒂安·诺德著.张美芳,王克非主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外语研究与教育出版社,2009.

[6] 圣-埃克苏佩里著.柳鸣九译.小王子.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7] 圣-埃克苏佩里著.周克希译.小王子.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8] 许钧.当代法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9]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途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小王子连贯目的论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小王子
小王子的圣诞节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小王子》:唤醒内心深处的柔软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