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教风建设的思考

2012-08-15 00:42于本成
文教资料 2012年11期
关键词:教风建设教育

于本成 陈 彦 王 冉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一、认识教风的意义及其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工作风格与思想作风就是教风,它是教师的人格修养和思想文化素养的综合体现。教风是一所学校贯穿于学生、教师、管理者整个学习、工作、生活的灵魂,也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高校发展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风。教风不仅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而且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加强教风的建设,是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

二、高等学校加强教风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教风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好坏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约束。如: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的状况、教学水平的高低、管理水平的高低、师资队伍建设是否完善、科学研究水平的高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好坏、教学经费的投入、图文信息资料自有量等。而上述众多影响因素中,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是高校的教风建设因素。各层次高校必须充分理解认识到唯有加强教风建设,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从教育基本方面来看,各位教师所从事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作风和特点就是教风。教风是渗透在教师对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教师对自身知识的扩展与更新、对教育改革的认识与实践、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等方面,还包括教师科学研究水平和能力。在教与学的联系上,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启蒙者,对学生的影响最有感召力、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教师讲授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研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思维活动方式进行影响。一个教师必须拥有优良教风,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努力学习的紧迫感,逐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教风的建设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

教师师德是否高尚,不仅仅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高校的教风建设,影响一所高校的命运。而这些因素关系着大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全面发展的为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各层次高校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和谐新社会的建设者,这个目标是所有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从一线教师角度来看,加强教风建设就是尽可能地加大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启蒙者、指导者,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发展是每个教师的天职。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是教师主要的职责所在,故教师综合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高度,而且影响了高校的学科发展,无为的教师必定影响高校教风的建设,同时影响了为师者的形象。

三、亟待解决的高校教风问题

毋庸置疑,高校教师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精神追求,必定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教风作为体现师德的重要内涵,也一直为人们所称道。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受主观因素和市场经济的影响,表现尚难以令人满意,师德不够崇高,教风不够严谨,主要表现为下面几个方面。

1.责任意识感淡化。各层次高校中都有少数教师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国内外出现的腐败现象缺乏正确的感知和认识,放弃了自己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淡化了责任意识感。他们的自我修养不够高,言谈举止不够文明,与学生交往很随意,育人的责任感不够强烈,献身教育事业的思想不够坚定和从容。有些班主任和辅导员不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缺乏教师应有的责任心和关爱心。也有部分专业教师只是埋头授课、苦搞科研,不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和基本素养,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指导教育,忘记自己在授课的同时还有传道的责任。

2.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各层次高校的部分教师不重视个人的理论学习和道德修养,对时事政治漠不关心。还有一些教师对教学工作少主动性和积极性,退而求其次参与社会兼课兼职,没有全身心投入本职教育教学工作。这些行为直接影响了教师的形象和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3.治学态度不严。有的教师备课不够充分甚至不备课,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辅导问题走过场,流于形式;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乏味、没有新意、方法呆板等。同时,部分教师对教风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教风建设只是学校行政部门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的工作。面对考试作弊者总是“心太软”,对学生的迟到、早退和旷课等多种行为不加以批评和约束,缺乏正确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学风。

四、加强高校教风建设的对策

搞好校风建设重在营造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打造科学规范的管理环境和创新求实的文化环境;促教风建设,要以师德和学识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抓学风建设,要加强学习方法引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以下几种对策。

1.营造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特有的文化现象即为高校的校园文化,它对于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开展学生素质教育、传承学校优良传统具有特殊意义。教育管理者需要利用各种载体,包括校园宣传橱窗、校园网站、学校校报、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广播等形式营造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莘莘学子感受学校文化的深厚底蕴,给师生以良好的熏陶。

2.创设科学规范的管理环境。

各层次高校必须做到科学规范的管理,树立 “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育人作为学校各管理、教学部门的首要工作。运用管理只是手段,旨在育人,为学生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和活动环境。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和程序,都应该既科学规范,又利于操作执行,使管理者易于把握,执行者易于操作。

3.营造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在校园内营造创新求实、崇尚科学、信仰真理、厚德载物的良好氛围是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党团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团员、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相关专题报告会和两课,进行生动形象的职业素养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以重大节庆日或纪念日为契机,举办经验交流会、主题座谈会、师生联谊会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4.教师要加强学习,掌握高超的职业技能。

作为一名高校的教师,应具有教育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可以通过走访、学习、调研、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育人方式,巧妙运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授课,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用来缩短师生之间距离。

5.重视师德建设。

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从一般角度看,从事任何的社会性的职业活动,都有其特殊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其实就是开发智力、传递着科学文化知识、技能,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使受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学校要引导教师树立乐观、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忠诚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真正做到德高为范、学高为师、厚德博学的榜样。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做学生的成长的伙伴、良师益友、人生的楷模,对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成长为人格、技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6.健全助学金和奖学金机制,鼓励学生继续发展。

现今社会,全国各层次高校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拟定了自己院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经过自愿申请、学生推荐、家庭走访和调查等步骤,严格按照各类助学金和奖学金评选条件,对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进行资助。

7.重视入学教育和专业就业方向指导。

高校应重视入学教育和专业就业方向指导,明确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以后就业方向,激励学生立志成才。新生入校后,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前景、方向了解甚少,学校应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未来的发展、培养的目标、实践的情况、主要的课程、教学的计划、本专业的学术,适当增加对本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介绍、指导,让新生了解到自己毕业之后的目标和前进方向。

8.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

不少学生学习意识不够强烈,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专业技能与素质,一般没有自我提升的方法。为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通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选择、运用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五、结语

高校教风建设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要加大教风建设的领导力度,各级管理干部从基础建设开始,深入学生、教师、课堂,齐抓共管、持之以恒。从具体情况出发了解学生、教师的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加强以教学工作为核心的高校教风建设,组建一支具有崇高职业道德、操守培育能力与素质兼备的专业人才的教师队伍。

[1]宋颖.高校教风建设常见问题与对策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3.26.

[2]宋改敏,吴仁艳.论高校教风的成因及对策.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3]李琼飞,陈昕,高万林,刘云玲.教师在学风、教风、校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3.2.

[4]刘红.浅析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风建设.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3.

[5]廖雅琪.对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的理性思考.医学教育探索,2004.3.

[6]郑辉,武艳艳,赵宗志等高校教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8.2.

[7]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教风建设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高校教师教风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分析研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改变“重科研、轻教学”才能改变教风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