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教育工作

2012-08-15 00:54李洪明朱玉峰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身教中学生教育

李洪明,朱玉峰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 404100)

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教育工作

李洪明,朱玉峰

(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重庆 404100)

中学生既肩负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又饱受西方开放思想的冲击,既要做老师眼中的优秀生,又要做同学眼中的潮流者。在双重矛盾的作用下,他们的生理、心理就像当前国际环境一样发生着急剧而复杂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我们神圣的本职工作和责任。

中学生;教师;教育

一路从学生走来,我接触了那么多的同学,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却又不知所措;他们有旺盛的精力,却又缺乏自制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探索心理,却又分不清是非。他们是集潮流与传统、热情与冷漠、善良与暴力于一体的多重矛盾体。我体验了那么多老师的教育方法,可谓层出不穷,丰富多彩,但老师的最终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成才。如何做好中学生教育工作,我觉得应该从两大板块入手。

一、教师

只有准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从三个方面给自己定位。

(一)树立威信,感召学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这个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教师的威信,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一种自然性影响,他(她)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召力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赢得高度的威信后,就会受到学生特别的信任和依恋,学生也会产生一种倾向性的心理定势[1]。

(二)适应时代,更新观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教师的教育观念、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早在商代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名言,孔老夫子非常赞赏这句话,他说:“日新之谓盛德。”意思是说,如果能够做到天天都创新,那是最高的教育。当代教师,不仅需要刻苦学习,扎实专业知识,更要不断地适应时代要求,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2]。

(三)正身示范,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首先要严于律己,处处给学生做表率。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中写道: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它强调教育要从自身的德化与自身的行动做起。其次,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身教又要重于言传。范晔的故事也从正面展示了身教的直接效果是高于言传的。只有辩证地把握,运用二者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的不良行为与习惯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改变[3]。

二、学生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教育工作成果的好坏就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所以一切教育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学生。对待学生,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了解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中学生对友谊、独立性、理解与尊重、自我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时,就主观地认为社会对自己不理解。从而内心感到痛苦,心情感到焦虑,行为走向极端。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中学生“自我封闭,对事物质疑,对社会叛逆”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引导。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又有“亲其师而信其道”之说,“亲其师”是最理想的一种教育境界,要让学生对你“亲”,首先你得付之以“情”,交之以“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渴望,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每位学生,要善于走进他们的内心[4]。

(二)因人施教,步步为营

新时代,每个中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由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信念的差异,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有目的地对外部环境做出不同反应。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因人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会影响教育效果。“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告诉我们要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脚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抓住学校、班级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锻炼,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和生活中不断的培养学生诚实、友爱、进取的意志品质和追求真知、追求完美的健康人格[5]。

(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

刘墉说:“施于人,但不要使对方有受施的感觉。助于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教育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尊重学生,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教师的执教之基,是学生的力量之源。尊重学生,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留有余地。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的视觉神经一旦受到来自外境的“不完全形”、“空白”刺激,审美意识中就会产生对完整美的强烈追求,从而使人的知觉兴奋程度大大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情感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尊重学生,不仅仅是一种交往原则,更是一种教育境界[6]。这种教育方法,对渴求理解与尊重的“后进生”来说,更是雨后甘霖。显然,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放任其自由,我们应该找到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之间的契合点,做到不偏不倚。

三、结束语

当回首往事时,我们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后悔,因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将我们的一生奉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思想的塑造者。如何将手中的素材——学生——加工成完美的作品,这就是教师需要探索的方向。在教育生涯中,只有“鹤发银丝映日月”的坚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意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决心,“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勇气,才可能有丹心热血沃新花,桃李满天下的无愧人生。

[1]李茂森.在教师叙事中追寻身份认同[J].现代教育管理,2011(7):70.

[2]朱伟.自我关怀:教师自我发展之路[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9):4.

[3]贝克.优化学校教育:一种价值的观点[M].戚万学,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6.

[4]景怀斌.心理健康观念对心理症状的影响研究[J].上海:心理科学,2003(5):87.

[5]刘万海.“有效教学”辨[J].全球教育展望,2007(7):17.

[6]康德.论教育学[M].赵鹏,何兆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张佑法)

G631

A

1007-7111(2012)06-0071-02

2012-04-28

李洪明(1989—),男,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身教中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