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2-08-15 00:54司彩玲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学校

司彩玲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教育的均衡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指教育入学机会平等,包括教育过程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均等和教育发展成果平等。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重点致力于推动、发展义务教育事业,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城镇化发展步伐加快,各地经济、文化水平上存在差异,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在城乡间、地区间甚至是学校间都存在较大差别,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在对商丘市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从河南省义务教育现状着手,分析了义务教育保持均衡发展的方法以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等相关内容,并提出对策。

1 河南省义务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义务教育的现状

截至2009年底,河南省拥有小学30 214所,小学教学点大约4 724个;小学招生标准为186.92万人,而实际在校生达1 036.6万人,每个学校平均343人;小学教职工约51.22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8.53万人;其学历的整体达标率为99.54%,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66.87%;师生比约为1∶21.36。河南省有中学4 810所,招生标准为165.13万人,实际在校生达484.2万人,每个学校平均1 006人;普通中学教职工30.7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有27.62万人;其学历达标率为97.68%,38.86%的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师生比约为1∶17.53。每项指标基本达到或接近河南省规定的标准。

1.2 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1.2.1 投入不够、不均衡,经费使用不合理、不科学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教育经费不充裕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只能维持学校基本运作,发展则无从谈起。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划拨的经费很难全部到位;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够;教育经费使用上的“三个增长”目标不能实现。教育投入的另一个问题是经费使用的不合理、不科学。河南省目前用于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教育经费有90%投入到了基础建设设施,5%~10% 用于购买软件,仅有1% ~2%用于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师资培训与管理。

1.2.2 城乡间发展不均,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1)农村学校整体办学质量较差,有的达不到全省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的标准,因此,教学质量偏低。在城市,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已经简单接触了英语教学,而在农村,却要到小学才开始学。2)农村学校教师的年龄分布结构不规则。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年轻教师比较少,因此,新课程的改革,信息化技术教学,素质教学的推行变得困难,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3)农村教师整体学历不够高,大多是中专、专科或中职学历,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比较少,这样的师资力量和城市比较起来就存在较大的差别。

1.2.3 寄宿体制的建立受阻

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在乡镇地区集中创办初中学校,在中心村点建设小学寄宿体制。2005—2006年,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度学校的建设工程基本完成,至今,国家没有进行新一轮的建设。地方财力有限,已规划的待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工程搁置,由于没有资金,影响了整个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的调整、优化,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2 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做法

2.1 加强布局调整力度,对城乡中小学校布局进行统筹、规划

最近,各地市都在落实一系列措施,一边对中心城区大部分学校的资源进行优化,解决所谓的“大班额”困难;一边做好农村学校结构布局的调整工作,合理配置学校教学资源。例如:在农村学校多投入一些多媒体,让孩子们学习英语时,可以听听英语歌,看看英语小视频,对英语产生更多的兴趣。城乡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性发展态势。从2002年至今,仅郑州市就经由迁建、扩建、新建和资源重组等办法,投资近12亿元建立了62所达标的中小学校,其中置换搬迁了3所学校,重新购买了2所学校的新型校区,一共接收31家企业投资开办的75所学校。

2.2 调节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结构,完善寄宿体制

虽然学校布局逐渐趋向合理、科学,校际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但还有一批学校在设施、设备和整体师资力量方面较为薄弱,直接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发展。对于这类问题,南阳市政府推行了“高中学校城市化、初中学校乡镇化、小学学校中心化”的办学措施,将整合、优化薄弱学校作为突破点,将强化农村学校教学作为关键举措,对全市各中、小学校都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优化。

2.3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不同学校之间教育理念、教学水平是否接近,完全取决于学校教师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过去,教师参加培训,培训经费由个人承担,现在则由政府负担全部费用,比如:新课程的培训,相关教育技术多媒体培训,部分班主任外出培训等经费全部都由市政府直接划拨。这将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3 对策与建议

3.1 因地制宜地制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

河南省城乡间、地域间的贫富差距非常突出,所以在制订政策时,切勿简单化,一成不变,不能将一项政策一点不做变更地推行到各个基层地区去。现阶段的一些经费和课程改革的相关政策可能适用于大多数城市,却不一定对农村或偏远地区适用。所以,要针对各地实际情况,针对不同阶段的教育机构,相应地制订可行的政策。

3.2 重新审核定编,大幅度扩充师资力量

落实完成中、小学校编制达标的目标任务,省政府应成立调查组,由教育、人事、财政和发展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组成,对各县、各市、各区教师的编制比例加以全面、仔细地调查与核实,然后再重新核定数目,并实施编制动态化的管理措施。对于政策性缺编的区域,特别是对于教育、科研、医疗等要求专业性强的单位,及时给予更新、补充。

3.3 消除全省城市中、小学校“大班额”

大班额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也制约了我省“两基”工作的进一步巩固提高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在调研中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校长说:“老师在上课和管理学生时,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每个班学生超过40人,对老师来说,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他不可能去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这样,学校的教育就容易停留在表面,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要集合和利用河南省各方面的力量,组织教育、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在科学预测城镇化进程的基础上,根据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内的适龄儿童数量,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等,编制城镇中小学专项规划,合理设置学校,扩大教师团队规模,强化推动小班教学力度。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成片改造或城市零星开发时,要配套新建或改建、扩建中、小学校,并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4 结语

河南省在调节城乡中、小学校格局,完善农村办学设施,保障农民工和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权力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学校投入结构不公平等不利影响,义务教育要实现均衡发展还需要政府教育职能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

[1]何学菊.河南省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5):22-23.

[2]黄丽.中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5):153.

[3]常会丽.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体育师资现状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72-74.

[4]翟波.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杨卫军.河南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2012(12):153-154.

猜你喜欢
河南省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学校推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