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学习文化

2012-08-15 00:48邢存海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学校建设文化

胡 娜,邢存海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学习文化

胡 娜,邢存海

(滁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从文化角度审视学习,消除学习者的倦怠感,构建一种大气的学习文化,让学习的文化意义深入人心十分必要。学习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领域,高校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学校环境、师资建设、学生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学习文化建设,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文化体系。

文化;学习文化 ;以人为本;高校

现在学生厌学、教师倦怠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最大障碍,不少师生的学习常常是迫于外界的压力,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周勇曾说,从文化角度透视人类学习史可以发现,真正的学习乃是一种文化活动。[1]目前,对学习文化的冲击体现在对学习缺乏内在的热情与兴趣,难以理解学习的丰富内涵。在功利无法消除的情况下,从文化角度审视学习,消除学习者的倦怠感,构建一种大气的学习文化,让学习的文化意义深入人心变得十分必要。

一、学习文化内涵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的讲话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实际上,自从“文化”一词出现以来,人们对文化的研究便没有停止过,对文化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英国学者威廉斯曾说过“文化”一词是英语语言中最复杂的词之一。但是,纵观国内外对文化的理解,虽然定义很多,但基本还是主张文化是一种通过一定的实践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和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对人的活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笔者比较赞同这一观点,即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2]84

学校文化就是在学校这一特定场所应有的精神和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之和。学习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学习的文化环境或一种精神氛围。学校文化是与学习型学校相对应,体现积极的学习原则和学习态度。

二、学习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国对高校学习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还相对较少。已有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一)学习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领域,研究

暂处在理念探索阶段

理念指导一个人的思维和发展,就如同没有好的理念和设计,便生产不出好的产品一样。在高校学习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进取、豁达、创新、自为等先进的学习理念的指导,便不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学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大创举,学习文化的建设需要先进的学习理念的指导。因此,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学习文化建设也就多数停留在学习理念的探索上。

(二)学习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要停留在某一方面,不够全面

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停留在教师学习文化建设或者学生学习文化建设某一方面,没有将二者统一起来。胡庆芳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教师学习文化建设,她指出,教师群体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学校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学习的特征就是研究+行动+反思+合作。[3]22王坤运用陶行知的学习观指导教师学习文化建设,借鉴陶行知的学习思想,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学习文化。[4]34易开刚对大学生学习文化建设进行了分析,在高校学生学习文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学习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2]83事实上,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两大主体,高校学习文化建设必须兼顾到这两个主体。

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从学校环境、师资建设、人才培养三个方面进行高校学习文化建设,试图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学习文化体系。

三、以人为本,加强学习文化建设

高校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广大的师生为本,体现在学习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共同去探寻学习的内在价值和乐趣,促进师生的生命成长。近年来,我国一些学校尝试将传统文化引入学校管理中,突显学习文化的重要性,加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和学生工作的发展。笔者结合高校发展特点,从学校环境、师资建设和学生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学习文化建设:

(一)家园自有甘泉露——重建“家园”,让家园为学习而存在

构建学习文化,从物质层面来说,要求学校的一切设备、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都要贯彻“一切为了学习”的理念。[5]环境实际上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师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文化建设的物质保障。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要努力做到学校的每一种物体都是为了学习而存在,为学习“说话”,为育人“说话”。

让学校为了学习而存在,就是一要坚持高标准建设教室、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等学习场所和相应的设备,着力打造学习型校园。二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站、橱窗、报栏等宣传作用,展示健康向上的学习内容。三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布置,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花园、草木、亭桥水榭的美化,打造美丽的校园风光。学校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榭都富有学习性和教育性,潜移默化的陶冶着师生情操,使整个校园充满着学习气息。

(二)积沙成塔人心齐——创新方式,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构建学校学习文化,要求学校每一个成员都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具有爱学、乐学、笃学精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今中外的优秀教师之所以能使学生喜欢学习,不仅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文化,更重要的他们本身是一个榜样学习者。因此,学习型教师队伍是学习文化建设的核心之一,为了促进教研相长,形成教师持久学习力,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教育名师工作室”: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名师工作室是以优秀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姓名及专业特色命名的非行政性工作机构,有同一学科领域骨干教师共同组成,三年为一个周期,其职责为培养优秀教师、开发课题研究、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和开发整合教育教学优质资源。目前,高校青年教师越来越多,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培养青年教师的学习力、创造力和科研能力,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因此,成立“教育名师工作室”,不仅可以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且对于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师教学开放日”论坛:促进教师合作学习

迈克·富兰在其著作《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中这样生动地说道,“当教师在学校里坐在一起研究学生学习情况的时候,当他们把学生的学业状况和如何教学联系起来的时候,当他们从同事和其他外部优秀经验中获得认识、进一步改进自己教学实践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处在一个绝对必要的知识创新过程中。”[3]19教师的这种知识创新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过程。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共同体,不同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智慧水平、认知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从他人那里吸取经验,每一教师自身也就成为了学习的资源,差异的存在就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利用网络给教师搭建一个不断交流探讨的平台变得适时和可行。于是,“教师教学开放日”论坛的设立便应运而生,对教师的科研与教学都将起到促进的作用。

3.“教师学术沙龙”:提高教师理论内涵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学习也被赋予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学习是一种氛围,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必须培养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精心打造持久的读书学习环境,通过读书 “读出”学习文化;学习又是一种对话,学习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交流能提升学习的质量,没有对话就不存在交流,没有交流的地方真正的学习就不会发生。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打造良好学习文化,必须高度重视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教师学术沙龙”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探讨学术问题的一个平台,是通过读书、专题研讨、读书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将教育教学问题升华,提升教师理论水平的一项对话制度,它同“教师教学开放日”论坛堪称两翼,不断的促进教师的教研相长。

(三)风吹柳花香满园——搭建平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在学生管理方面提出学习文化建设目标的高校还不多,大多数学校学生工作都是停留在针对学生旷课、迟到、玩游戏等厌学现象,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拿文凭、考证考级、赚钱等功利学习态度,学习缺乏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法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因此,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引导学生走向自觉、自强、自为的良性发展道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学习观,必须加强大学生学习文化建设。

1.入学教育:强调必要的学习规范

学习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对话。高校学习文化应该成为全体师生遵照执行和考核的规范和标准,对学生各项活动的开展起着有形或无形的约束。现在,一些著名企业在员工的入职培训中,都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待企业文化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学校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将学习文化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去,强调必要的学习规范,对新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纪律、学习目标等进行引导,使每个学生从入学伊始就成为学习型个人,为今后的学习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第一课堂:引入先进的学习理念

高校学习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是学生,教师承担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因此在学习文化建设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教师要科学管理课堂教学,将先进的学习理念引入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打造高效的生态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使先进的学习理念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

3.第二课堂: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指教学计划安排的课堂教学或专业教学以外的文化娱乐、智能训练、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6]第二课堂是一个平台,它提供了学生一种思维和体验的空间,通过活动的认知和对话互动,创设良好的合作环境和学习氛围。第二课堂具有开放性、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等特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久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通过一系列的讲座等形式给学生提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强大动力,高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内校际之间的合作,将优秀的教师资源共享,组成博士报告团,通过他们的讲座,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进行引导。博士论坛的开设,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大家风范,开拓学术视野,端正学习态度。

(2)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学科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扎实专业知识。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近年来积极开展或承办各类活动和学科竞赛,创设语言使用环境,营造语言文化氛围,并逐渐形成一种特色。比如:创建英语广播电台、英语文化周展演、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圣诞晚会等,并成功举办了两届全校英语文化节,在全校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些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通过开展各种经验交流会,借鉴朋辈的学习经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大学生面各种各样的考级考证、考研、出国、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如何正确看待这些压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思考的问题。而学生朋辈之间的交流比较轻松,彼此之间容易建立信任感,从朋辈身上更容易找到发展的自信和可实现性。因此,高校针对大学各个阶段定期举办专升本、考证、考研、就业等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学生的成长历程,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4)通过挂职锻炼和“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2011年6月23日,全国高校学生“永远跟党走”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启动仪式时强调,广大青年学生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实践育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要求,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积极参加“永远跟党走”实践活动,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真正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根本益处是能够增强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持久的学习力和社会适应力,进而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四、总结

学习的内涵在于学而思,思而悟,悟而行。在支撑学校师生成长的学校文化中,学习文化是核心力量,是师生始终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的动力。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学习文化,就是要以“教师”和“学生”这两大主体为本,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将学习内化为师生的一种文化。构建高校学习文化可以产生学校的学习力,增强文化力,推动教育力,从而激活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但是,高校学习文化建设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怎样避免在探索的过程中摆脱形式和功利的束缚,是我们今后理论和实践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1]周 勇.学习文化研究与教师专业生活挑战[J].全球教育展望,2006(11):43.

[2]易开刚.高等学校学习文化建设透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3]胡庆芳.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学习与学习文化的重建[J].上海教育科研,2005(3).

[4]王 坤.在陶行知学习观指导下建设教师学习文化[J].教学与管理,2009(4):34.

[5]冯福志.构建学校学习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5-02-01(6).

[6]李 华,张旭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渠道[J].高等理科教育,2004(3):122.

G641

A

1673-1794(2012)06-0093-03

胡娜(1985-),女,山东济宁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教学论。

2012-07-01

猜你喜欢
学校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