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关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综述

2012-08-15 00:47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参考性等待时间外籍

王 超 刘 娜

(1,2.昌吉学院外语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国内有关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综述

王 超1刘 娜2

(1,2.昌吉学院外语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教师提问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引起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旨在从理论探讨与调查分析两方面研究概述了国内对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

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研究综述

一、引言

课堂教师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基本的一环。尤其在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占教师课堂话语的相当比例。Tsui (1993)分析了香港的英语课堂教学情况,结果发现70%的课堂话语活动是按照“老师提问学生→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供反馈”这一模式进行。胡青球&陈炜(2004)调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分析后发现在上课的头30分钟内,平均每位教师提了61个问题。由于教师提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年来一直是语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1](Nunan,1991: 192)

国外对课堂教师的提问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的分类,提问后的等待时间,提问的分配和提问的策略等方面。关于教师提问的分类,根据提问时教师是否知道答案,Long&Sato(1983),Brock (1986)和Nunan(1987)提出了展示性问题(Display Questions)与参考性问题 (Referential Questions)的划分。Barnes(1969;1976)则根据提问的内容提出了事实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和社会性问题的分类。Bloom(1956)根据回答问题时涉及的思考过程并将与这些思考过程相对应的认知种类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将问题分为知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虽然不同的学者对教师提问有不同的分类,但是引起研究者最多关注的是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分类。Long&Sato(1983),Nunan(1987)调查后发现在二语课堂中教师使用的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Brock(1986),Nunan(1987)所做的研究还表明教师使用的参考性问题越多,学生的回应就越长越复杂。关于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Rowe(1974)发现,在其所观察的课堂里,教师在指定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等待时间不足2秒钟。当教师把等待时间延长至5秒时,更多的学生能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时的表达更加丰富。Joanna white&Patsy M.Lightbown(1984)在他们对一节外语课教师提问所做的研究发现,教师提问后的平均等待时间为2.1秒。在提问的分配方面,Nunan(1991)发现,教师更倾向于将提问集中在教室的一个特殊区域,问题通常集中在教室的前面与中间部分。关于提问的策略,Norton&Ornstein(1988)提出了五种提问策略:提问的顺序,提问的方式,追问,增加等待时间和鼓励学生提问。

二、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国内的研究学者在国外对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基础上,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检索了2000年至2011年发表的有关教师提问的论文,共查得论文约450篇。经过分类发现,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和《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14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7篇,其余论文则发表在各类学报和期刊上。上述14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代表了我国外语研究的主流方向。7篇论文显示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较少。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力量较弱。在教师提问研究中,胡青球在《国外外语教学》和《外国语》上发表论文2篇,在教师提问方面的研究较为活跃和深入。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调查分析两方面对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做一总结。

(一)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理论探讨类研究

国内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理论探讨类研究主要是在国外对教师提问的分类,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和教师提问的分配的基础上围绕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进行。周红(2001)在其“谈英语阅读课中的提问”中,从提问的分类,英语阅读课问题的设计和选择以及提问方式三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英语阅读课中进行有效提问。周红提出学生在阅读前,教师应给予引导性提问,之后进行语言知识性提问和理解性提问而重点应放在后者,最后进行个人反应性提问。在提问方式上,应转变传统观念,采用学生问教师答和学生问学生答的灵活提问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张晓兰(2004)在“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研究”中提出有效提问的含义应是能使学生作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并且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影响有效提问的因素则包括问题的类别和难度,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问题的梯度,等待时间和反馈。根据影响有效提问的因素提出有效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有效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策略,控制策略和评估策略,并就每一项策略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法。姚宏辉(2006)则在“提问策略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中提出了有效课堂提问应包括教师设计并准备问题并适时提问,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给予学生平等的机会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应给予正确的反馈和重复与重述问题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提示等方面。其余研究者于兰(2004),喻彬彬(2008)和段金惠(2008)等人都从目前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有效教师提问策略的标准入手,提出了分析并设计提问对象,提高教师提问中参考性问题的比例,适当延长教师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和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回答问题后应给予积极反馈和关注被提问学生的情感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探讨研究。

(二)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调查分析类研究

国内对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调查分析类研究主要集中在从量的角度分析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种类,提问后等待时间的长短,问题的分布以及教师反馈的类型。曹箐(2000)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的调查与分析”中,从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形式、内容、方法,分析了6位教师大学英语阅读课上教师提问技巧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及其原因。曹箐认为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很强的学问,只有了解学生心理,学会引导学生,欣赏学生,才能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周星&周韵(2002)在其“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中分析了教师话语中的教师提问部分。结果显示在提问类型上,参考性问题远远多于展示性问题,占到了提问总量的73%至82%,该结果同国外与国内的同类研究差异较大,后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提问中展示性问题远远超过参考性问题。胡青球&陈炜(2004)的一项题为“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的研究从六个方面全面的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特点。结果显示,在教师提问的类型上,展示性问题远远多于参考性问题,前者占提问总量的68%,此结果同国外研究相似。提问后的平均等待时间为5秒。教师的提问大多集中在教室的前面和中间位置,其中前面占53.3%,中间占33.6%。在反馈形式上,积极反馈占反馈总数的70.9%。在回答问题的方式上教师自问自答占38.9%。在提问技巧上教师使用重复技巧最多,占到总数的48%。王笃勤,尹青,王振河(2001)在“英语课堂教师提问调研”中提出教师提问策略的内涵包括,计划策略,问题策略,控制策略和评估策略。在进行了为期两个学期的课堂观察和教师问卷后,调研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发现,在计划策略上,只有41.7%的老师能够在备课时计划课堂所要提的问题。在问题策略上,教师提问封闭性问题过多。控制策略方面,由于计划缺乏和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太大,只有25%的教师能做到由低层问题到高层问题提问,只有30.6的教师能做到先问后提名。在评估策略方面,38.9%的教师将学生比较喜欢的隐性表扬方式运用到提问的评估之中。

在调查分析类研究的另一方面,一些学者研究了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在提问方面的异同。李素枝(2008)在“中外教师课堂话语策略对比研究中”通过观察中国2所大学8个班的非英语专业精读课中国教师和外籍教师的授课发现,外籍教师提问中使用更多的展示性问题和限答式问题。两类教师均使用更多的话语性反馈和肯定反馈。同时,参考性问题和话语性反馈能引起更多的话步。胡青球(2007)在其“中外教师英语课堂话语对比分析—个案研究”中通过个案研究对比发现,中方教师的课堂提问总数是外籍教师提问总数的四倍多。双方教师的问题类型也有差异。中方教师的参考性问题远多于外籍教师,而外籍教师更多的使用展示性问题。曾智勇&杜彩云(2010)对比某大学一位中国籍英语教师和外籍教师课堂提问模式在提问类型,等待时间,提问的分布,反馈形式与反馈策略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籍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远多于外籍教师,而且中国籍教师的提问中主要是参考性问题,外籍教师的课堂提问中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几乎相等。在等待时间方面,中国教师的平均等待时间是5.6秒,要长于外籍教师平均3.3秒的等待时间。中国籍教师和外籍教师提问的分布情况基本相同,即大多数问题集中在位于教室的前排和中间的学生。在提问的反馈方面,中国籍教师使用机械式的赞扬占40%,此类反馈在外籍教师的反馈中占20%。还有一些学者从教师提问对促进学生语言输出和增进课堂互动方面进行了研究。周军平(2006)在“教师话语与第二语言习得”中,采用会话分析法,分析了通过观察并录音获得的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材料,研究发现,教师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不但会使学生之间的会话增长,还会使学习者在词汇,句法,语用和语篇方面有所改进。朱青(2010),李珊珊(2009)在各自的研究中都发现,教师过多使用事实性问题和封闭式推理性问题,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

三、总结

虽然国内对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的研究在理论探讨和调查分析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数量上看,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偏少,说明在英语课堂教师提问方面的研究总体水平不高。在理论研究方面,对教师提问的分类研究仍限于国外Nunan等人提出的展示性问题与参考性问题的分类之上,且仅仅是简单的总结与重复,对教师提问的其他分类研究很少。多数理论探讨类研究集中在教师提问策略研究之上,对于何为提问策略没有统一的定义。所以造成不同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提问策略的定义。

在调查分析类研究方面,首先,进行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研究的实证研究数量还不够。其次,多数论文仍仅限于对不同提问类型在课堂上的数量和比率,待时长短及提问范围简单的重复性研究之上。对于教师提问如何促进学生二语的发展的定量研究少,而这可以作为英语课堂教师提问进一步研究的突破口。

[1]Nunan.The Questions Teachers Ask[M].JALT,1990,(12):2.

[2]曹箐.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提问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102-107.

G420

A

1671-6469(2012)01-0065-03

2011-11-20

昌吉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SSQD014)

王超(1977-),男,新疆吐鲁番市人,昌吉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跨文化交际。

(责任编辑:马海燕)

猜你喜欢
参考性等待时间外籍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Preface of “Trends in Nano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Fundamentals,Modelling and Application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rof Yiu-Wing Mai's 75th birthday
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外籍编委简介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张福利
论高校如何加强外籍教师的管理
语言习得中问题输入效果实证研究*
意大利:反腐败没有等待时间
简析高中生物教学参考性内容的潜在功能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