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新闻采访的准备与现场沟通艺术

2012-08-15 00:45朱慕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采访者对象交流

朱慕华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媒体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冗杂的社会信息,一份新闻报道想要脱颖而出,成功的采访便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关键所在。而新闻采访是一门互动交流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具备一定的现场沟通能力。

一、灵活的准备

一次成功的采访是以充分的准备为前提的,充分的准备不仅能帮助记者熟悉新闻背景,提供采访思路,还能够使采访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一味的停留于固有的准备模式是不够的,准备也应该变得灵活,这除了要求记者自身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外,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一)了解采访背景资料,并延伸出更多的相关信息

采访一般都是面对面的交流,这就要求记者要充分了解新闻事件的相关背景资料,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或与之相关的重要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这不仅是对新闻采访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采访对象的尊重。而要想获得更多的新闻信息,仅仅单纯的了解是不够的,必须要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表面上的已知信息,去延伸出一些潜在的未知信息,实现对采访对象及采访背景的深入了解,便于采访顺利进行。笔者曾经做过一次春节保供电的相关报道,在出发之前,除了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外,我还对发电站近期的运作情况及检修环节进行调查和研究,果然,到了发电站,供电局的相关负责人正在组织工人对供电设备进行检修和试验,在采访过程中,由于对一些专用术语已经有所了解,与负责人交流的过程十分顺利,因为觉得采访者似乎能听得懂,负责人便主动地把各个环节都对我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采访过程十分流畅,新闻内容也十分饱满。

(二)明确采访目的,但并不作为唯一目的

新闻信息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社会信息中被选中得以传播,是因为它的新闻价值,而这种新闻价值从本质上来说是受众所赋予的,只有有人看,有人感兴趣,对大部分的人有普遍的意义,它才有了被传播的价值,由此可见,我们在得到一条新闻线索后,应该立即判断它是否拥有足够的新闻价值,判断它的新闻点到底在哪里,只有明确了它的价值所在,并把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抓住了新闻点,才能让新闻更加鲜活,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采访过程的目的性更强,记者也更明确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准备和采访更有针对性,采访对象也更容易明白应该说哪些内容,这样采访进行的会更加顺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采访的过程中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随时会有新鲜的元素注入,所以我们在围绕着已经明确了的主要目的做出采访计划的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预想到采访对象可能会提到的其他方面的具有新闻价值的问题,甚至可以在采访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提出来,如若采访对象着重提到,采访者能够迅速进入主题,很有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做好采编计划,有备而行

虽然新闻报道要求记者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但突发事件终究只是占新闻事件的一小部分,所以大部分时候记者的采访必须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具备一定的采编计划能力,除了要明确采访目的之外,采编计划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确认适宜的采访环境和采访时间。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深入了解新闻信息以及采访对象的过程,所以采访环境的选择尤为重要,根据采访切入点的不同,对采访地点和时间进行灵活的选择,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例如,在春节期间要做一条报道春节期间年味十足的新闻,大家便迅速意识到要着重选择人多、热闹的地方和时间段,比如市场、超市或者花市等充满了喜庆气氛的场所,而且把时间选择在了上午,后来不但拍到了热闹丰富的镜头,也为找到能够表达喜悦心情的采访对象提供了方便,新闻做出来后十分鲜活。

其次,做好提纲,事先设计,善于提问。很多新闻事件具有瞬息性和不可逆性,这时记者在采访前大概想好想要怎么报道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明确我们最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方便接下来进行提问,获取信息,这样的采访成功率最高,受访者也喜欢有着清楚明确的采访目的的采访者,否则采访对象也不知应着重讲哪些内容,导致采访没有重点,采访对象不知所云。尤其是当采访对象时间有限时,我们应该抓住最关键的问题首先提问,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但同时又要自然并具有亲和力,不能给对方一种强势的感觉,给采访对象造成心理上的抵触情绪或紧张情绪。另外,如果时间允许,在采访前列出一个提问问题的目录单将会对采访很有帮助,这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时保持思路方向,从而避免在交谈的过程中谈话不能围绕主题展开,出现跑题、偏题的情况。

(四)风格和角色

采访通常都是人与人的交流,所以在采访前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恰当的定位是一次成功采访的必要条件,可以有效地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感。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我们的角色和风格也应该灵活转变,尤其是在采访一些矛盾性较强的新闻事件时,在采访之前想到了如何为自己定位将会让采访更加的顺利。笔者在采访工作中,曾遇到一小区因不满原来的物业公司而决定自主投票重新选择新的物业公司,便与原物业公司发生激烈的争执,在采访前,被派去的记者在走之前便为自己的角色做好了定位,不参与争执,只是作为第三方出现在现场,用友善的方式去向双方了解情况,进行沟通和采访,不对任何一方带有敌意,结果证明双方都十分配合的向记者介绍了各自的情况以及问题的症结所在,不但成功的收集到了需要的信息和画面,也使双方的情绪得以安抚,矛盾有所缓和。这就有力的证明了,成功的角色定位和亲切的话语风格能够为一次采访的成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二、沟通的艺术

(一)良好的第一印象,为双方的交流开启友善之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第一印象会对双方接下来的交流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在新闻采访这种需要短时沟通的交流互动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更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采访对象而言,记者作为一种突然闯入的因素,多多少少都会影响或改变采访对象原有的心理状态与活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采访者只有通过言语、动作、表情等情感表达因素来让采访对象感觉到自己的友善,打破采访对象的心理防线,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每一次面对的采访对象都是不同的,人和人的性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友善的举动相信无论是谁都会感受得到,而且不会拒绝,两个陌生人沟通前可能一个微笑,一声的问候,一个友好的眼神或动作便能为整个采访罩上轻松友好的光圈,让采访顺利的进行,为一次成功的采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寻找与采访者的共同点,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认为,人们总是有认同心理,愿意与那些在个人特征、个人品格、个人经历方面与自己相近的人交往,以期找到共同语言。记者在采访中往往是与不相识的人打交道,要想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就要求我们在“同”字上下工夫,激起双方的共鸣,最大限度的缩短自己与采访对象的距离。比如年龄、爱好、经历、职业等,都能够被视作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接近点”。与此同时,更需要我们做的是要真诚的对待采访对象,并且也能够因为这种共鸣不自觉地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以期得到最好的效果。

(三)帮助采访对象调整情绪,注意交流和引导

在采访过程中有时可能会遇到对新闻媒体有抵触情绪的采访对象,其中有一些采访对象是因为不想将自己的情况通过媒体予以传播,还有一些人可能会由于面对镜头时心情较为紧张导致表达能力受到影响而不愿接受采访,这种情况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积极地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和沟通,还要感同身受的去理解采访对象的想法、处境和行为,拉近双方心理距离,获得最接近人物思维原貌、最接近事实真相的宝贵素材。

以电视新闻为例,因为常常要求被采访人出镜,受到的排斥可能会更多一些。一只话筒、一台摄像机横在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这本身就把距离给拉远了,也让采访对象感到紧张。这时,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做出反应,比如从闲话家常入手,拉近与采访对象的心理距离,消除对方的紧张情绪。笔者曾在正月十五去超市了解汤圆的销售情况,在进行采访时大多数人都怕“说不好”,不愿意面对镜头,于是我来到挑选汤圆的柜台前,不经意的问旁边的阿姨哪种汤圆比较好吃,阿姨便热情的向我介绍起来,当说到由于我的家人有糖尿病患者,所以比较喜欢无糖汤圆时,阿姨立即表示她家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双方的心理距离立即被拉进,这时我提出想要采访一下阿姨,阿姨便爽快的答应了。可见,一味的“埋头苦干”,一个个的去询问并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在必要的时刻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灵活反应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邹韬奋先生说过,“一个记者的最大本领就是要与人一见如故。也就是说,记者要能够迅速地与被采访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心灵沟通。”所以,寻找沟通的契机,把握沟通的节奏,最大程度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快速进入一见如故的情境,与采访对象保持情感上的链接,是一个记者不可缺失的能力。

总之,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采访之前明确采访对象和采访目的,了解采访背景,抓住新闻点,进而做好采编计划,做好提纲,除此之外,还要掌握了一定的沟通技巧,把握好自己的风格和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够为顺利完成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要以记者拥有良好的自身素质为基础的,记者要不断的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配合以上的采访技巧创作出更好的新闻作品。

[1]尚书权,罗建东.新闻采访也应“未成曲调先有情”——从五次不成功的采访谈新闻采访技巧[J].新疆新闻出版,2008,(4)

[2]邓萍.对电视新闻采访技巧分析及思考[J].才智,2010,(9)

[3]李元成.关于典型人物采写的几点思考[J].新闻三昧,2006,(7)

猜你喜欢
采访者对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探析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