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育人作用 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2012-08-15 00:45苗晓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创业园创业教育大学生

苗晓辉

发挥大学生创业园的育人作用 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苗晓辉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阐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要性,提出结合农科院校的专业优势和生产实际,成立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在校学生创业教育的平台,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园的育人功能和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园;创业教育

苗晓辉/长春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吉林长春130022)。

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各高校及整个社会的重视,也在探索中不断地发展。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既是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更是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的需要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如何将中国人力资源的压力转为人力资源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根本出路就是要培养一大批创业型人才,用创业活力带动各级人员就业。因此,加强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烈要求,开展创业教育就成为了我国各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

创业教育要改变传统的就业教育思维模式,使高校的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更要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创业教育使广大学生深刻体会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自觉地开发创造潜能。通过创业教育使大学生从创业成功者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和鼓舞,并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与探索,逐渐提高创业能力。

二、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

(一)创业教育意义认识更加深入

经过几年的创业教育宣传及实施,各高校普遍认识到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现实需要,更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着眼于国际竞争对创新人才的需要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各高校普遍认识到要以创业教育作为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已初步建立

随着创业教育理念的树立,特别是2002年创业教育试点工作会议的召开,一些青年教师深受鼓舞,被吸引到创业教育中来。这些骨干教师在校内积极探索和传播创业教育的思想与方法,促进了面向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

(三)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创业教育基本形成了三种模式,其一,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业教育,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其二,以增长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创业计划经评估后进行种子期的融资。其三,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即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

三、各高校结合专业优势和生产实际,通过成立大学生创业园,对在校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成立创业园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

一是创业园作为就业前的实习实训,着重解决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的问题,逐步探索“系统文化学习——参与科研实践——参加公司运营——面向社会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通过企业化运营,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在校学生广泛参与公司生产经营,参与创业实践,并在实践中增长创业经验。增强学生走向社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能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三是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创业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参照公司运营的方式,由在校大学生全面参与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和经营,通过学生自主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包装设计、市场开发等得到全过程的训练。

在经营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进一步明确业务范围,根据情况成立若干公司。为确保运营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学校安排专家教授组建顾问团,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公司的生产经营。

学校对创业园提供必要的场地用于办公和研发;每年结合教学科研活动可适当对进创业园进行部分无偿的基础性投入;多方筹集资金,每年视筹集资金情况,对创业园进行相应资金的扶持。

经过多年尝试和运行,创业园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作为教学基地,创业园承担着学校相关专业所有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在这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创业园作为学生实验场地,承担大部分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学生的学士学位文论研究项目等,较好的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第三是通过学生自主进行生产经营项目,使得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可调整自己的生产营计划,在生产和经营中锻炼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了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在广大同学中产生自主创业的思想和意识。产生了很好的带动效应。

创业园作为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较好地发挥出作用,促进了在校学生创业意识的加强和个人素质提高。

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浓厚了校园的创业氛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以前学生只是在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上听取一些有关创业理论、创业知识、创业技巧方面的内容,总觉得创业很遥远,现在创业故事就发生在身边,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学生在校园内创业,进行经营管理,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运营中,解决具体问题,是学以致用的最好诠释。

由于创业园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不出校门的实战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相应的岗位和便利。而通过在创业园的创业实践,能深刻接触社会,体会到创业的艰辛,同时也能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能找到学校和社会的差距,迫使学生自我适应,完善和提高自我,提高了就业的成功率。

四、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园的功能,强化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扩大创业教育面,注重创业机会的平等

创业教育应该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到,要使人人享受机会平等,对于有创业意识、创业热情的学生,我们都要积极热情地指导帮助。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创造更多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形式,让所有喜欢或不喜欢创业、具备或不具备创业素质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

(二)丰富教育内容,强调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创业园作为创业实践的重要场所,固然是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更为重要,是所有学生应该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提高才是创业教育的真正核心。

(三)做好服务引导,实现大学生成功就业

大学生创业园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学生通过校园创业的实践活动达到与企业岗位的无适应期,建立起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相一致的真实环境,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和养成,达到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四)应脚踏实地,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不断积累经验,致力将大学生创业园打造成为创业思想集聚中心、创业项目研发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学生实践教学中心、科研成果转化中心为一体的集理论、科研、实践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总之,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累,需要时间的考验,在创业教育上一定要以一种长期的态度来对待,实际操作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创业并不是轻易就能获得成功,在扶持、帮助学生创业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风险,心理上承受得了创业失败的挫折。应该实事求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以专业的精神,严谨踏实的作风来对待,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这样大学生创业园才能走得好、走得稳。

[1]王晓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实证研究——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5)

[2]胡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刘洋.论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张喜梅等.大学生创业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李时椿等.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G642

B

1671-6531(2012)10-0051-02

:何 岩

猜你喜欢
创业园创业教育大学生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我们需要怎样的创业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