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引导方式

2012-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恋爱引导大学生

国 佳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及引导方式

国 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和社会的影响,大学生恋爱现象在高校已经十分普遍,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条件下,分析大学生恋爱心理状况,并积极做好大学生恋爱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大学生教育和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和普遍心理,进而诠释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原因,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的。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里特点;原因;引导

国佳/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辽宁锦州121000)。

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大学生“谈恋爱”已被视为一道“风景线”,男女同学亲昵相处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有一些学生片面地认为:“在大学里没谈过恋爱”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大学生在校园“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是学生时代的必备“经验”。这种“校园恋”的思想意识,不能得到社会完全的认同,许多家长也持反对态度。同时“校园恋”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作为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大学生,他们同时也正值身体性成熟期,充满了困惑及幻想,他们的性健康问题和恋爱方式值得我们关注。

一、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过程的简单化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中最明显的特点是易冲动、简单、快速。在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趋于简单化,思想上没有了从前的“传统理念”,把本来应该严肃、认真的恋爱观简单化了。部分学生摒弃了固有的循序渐进、慢慢培养感情的恋爱方式,采取了快捷的想爱就爱、想散就散的恋爱观。他们嘴上不善表达,行为却很直接,遇到心仪的对象,就会立即向对方透露“爱情讯息”,追求的方式也由以前的“暗送秋波”变成现代化通信手段:电话、短信、QQ、电子信箱等。而被追求的对象也不见了原有的“矜持”,如果双方彼此互相倾慕,便顺理成章的开始了校园恋情。这是当代大学校园普遍的真实存在的恋爱情景。部分大学生在恋爱时,往往考虑的问题比较简单片面,只会思考一些两个人在一起时的事情,而没有考虑到家庭、社会、周围事物的影响以及今后的生活与就业。他们只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去考虑婚姻家庭,把爱情与婚姻分离开来。有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学习不紧张、空闲时间充裕,适合以恋爱的方式来打发时间、愉悦心情;有些学生看到周围的同学恋爱,自身也会羡慕不已,引发一时的冲动,也要尝试“校园恋”。他们的想法简单、目的明确单纯,这些都表现出了部分大学生思想上的不成熟、不计较后果的心理状态。他们对爱情的含义处于懵懂状态,认为恋爱和婚姻是两回事。

(二)大学生恋爱观的波动性

大学生恋爱观的波动性表现在男女生思想上交往的波动。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普遍较为优越,部分学生没经历过大的挫折,思想上较为脆弱,遇到问题时,不愿意向别人诉说,甚至表现出极端和消极的态度,冲动性较为显著。恋爱观的波动性使那些学生在恋爱中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热恋中的男生女生,感情波动大,双方的思维方式都会互相影响。这种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尤其感情脆弱的大学生,在遭到情感上的挫折时,容易出现较为严重的的后果。

(三)大学生恋爱观的幻想性

对于克制力不强的大学生,“校园恋”会让男生女生都迷失自我。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他们幻想着自己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当确立恋爱关系后,他们会常常独自一人或两个人在一起幻想着未来,憧憬美好的明天,编织他们理想的梦,甚至开始了性幻想。但幻想有时与实际脱离,进而会使大学生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这时感情就出现了问题。当幻想醒来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幻想与实际大相径庭,原来在“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身上还有那么多的缺点,渐渐两人感情出现很大裂纹,感情逐渐淡化,最后分道扬镳。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发育使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性意识增强,开始敢于追求爱情,敢于表白爱情,并且很重视对异性的关注和欣赏,开始寻求精神刺激和情感充实。大学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在大学校园学习,处于人生的第二断乳期。有些大学生缺乏理想和信念,缺乏专注于学业的毅力和恒心,因离开家庭、父母而产生精神空虚,借谈恋爱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早恋爱就早享受爱的激情,部分大学生甚至担心大学毕业找不到对象,将来会步入大龄青年的行列。特别是一些女学生,刚入大学,就抢着在恋爱“窗口”上挂号,以为“早恋早婚最保险,晚恋晚婚傻了眼”。其实,多数大学生心智处于未“定型”期,既对自己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另一伴缺乏比较理智的分析和思考;又缺乏对人、对事物比较明智、冷静的分析和判断。所以,这时期的男生女生之间的交往,往往好得迅速,分开的也雷厉风行,不能做到善始善终。其实学生时期谈恋爱步入婚姻殿堂的寥寥可数,即使最后走到了一起,离婚率也普遍较高,不仅对自己,尤其对后一代也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正如作家张洁在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所描写的那样:“人在年轻的时候,并不一定了解自己追求的、需要的是什么,甚至别人的起哄也会促成一桩婚姻,等你再长大一些,更成熟一些的时候,你才会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可那时你已经干了很多悔恨得使你锥心的蠢事。”许多事实都表明,学生早恋、早婚对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和建立美满幸福、和谐的家庭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在大学里能谈上恋爱是种令人羡慕的事,是一种本领和能力的体现。一些女学生存在虚荣心理,认为有男生追求、爱慕显得自己漂亮有魅力。追求自己的人越多,越感到自豪、荣耀。今天跟他要好,明天又跟另一个人打得火热,以早恋甚至乱恋为荣。殊不知健康的爱情是严肃的,多角恋、不成熟恋爱等极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严重后果,也易引发冲突,酿造校园悲剧。这种行为本身也给社会和道德规范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也有的学生出于虚荣心和功利心,想办法与家庭有关系、有背景、有权力的人谈恋爱,甚至有些学生出现“傍大款”的现象。还有个别大学生谈恋爱,并不做婚姻打算,而是尝试“校园恋”游戏,感受这种“只追求过程,而不讲结果”的恋爱刺激。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到最后,自己也一样会成为受害者。

少数大学生虽主观上不想早恋,但因性格、经历等多种原因,不懂得拒绝。有的甚至出于同情、感激、照顾等情绪而被动地接受恋爱。还有少数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看到其它同学谈恋爱,感觉身边没有男(女)朋友显得跟不上“潮流”,让人笑话,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也开始谈起恋爱。

也有的同学在学习和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彼此间的了解,发掘有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个性、爱好也比较合得来,开始由友谊逐步演变为恋情。这些同学比较能较正确地处理同学、学业、友谊、爱情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校园恋情”基础是比较牢固的,双方感情也会是真挚的。

三、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引导方法

大学生对“校园恋”应该持慎重和严肃的态度,避免在恋爱问题上把握和处置出现失误,最后悔之晚矣。

(一)不能误把友情当做爱情

有些同学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不能准确区分同学情与爱情两种性质不同的感情交流,给同学间添加了不必要的困扰。

(二)不能错置爱情的位置

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位置,坚持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纠葛之中。这样的恋爱观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对人生目标的误解,这对需要将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上的大学生来说危害尤大。这样的恋爱观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对待和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挫折,常常会使一些同学在求爱不成或失恋之后,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失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导致严重的后果。

(三)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大学生无论是在自己心中勾画出一个脱离现实的恋爱偶像,还是片面追求异性外在形象,或者只看重对方经济条件,抑或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孤独寂寞的方式。大部分有这种想法和观念的大学生在恋爱中,无法产生真挚的感情,也无法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

(四)不能只重过程而不顾后果

如果大学生思想上存在“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想法,把神圣的爱情当成一种人生游戏,既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自己,更会让双方在今后的交往中都处于消极与被动。

四、大学生正确恋爱观的树立

(一)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恋爱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正在恋爱的大学生应该把爱情作为奋发学习的动力,同时还应把是否有利促进学习作为衡量感情价值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标准,使恋爱的双方共同进步。

2.恋爱与集体的关系。恋爱中的双方不应把自己禁锢在两个人的世界中,脱离集体,疏远同学。这样会妨碍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双方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与大家走到一起。

3.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的情感丰富博大。一个人不仅有恋人之爱,还有父母、兄弟、姐妹、同学之爱,还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如果一个人只专注于对恋人的爱而忽视他人的爱和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爱情就会显得自私和庸俗;反之,倘若恋爱的同时对他人和社会具有相同的爱心,这样的爱,则会显得更加的高尚和稳固。

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论是否恋爱,都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在正确爱情观的指导下处理好恋爱问题。

(二)大学生恋爱要以共同的理想、信念、追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为爱情的基石

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追求、道德品质与人生目标一致,恋爱中的双方就会互相理解、关心与支持。共同的理想、信念、目标往往反映着大学生双方习惯和情趣上的相投和一致,这些会成为一种激励因素,促使双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携手共进,即使在严峻的生活环境中也能相互鼓励、相互扶助。虽然异性的美是爱情产生的心理动因之一,但对异性的美的追求,不仅是指外表的美,更重要的是内在的美。所以,正确的恋爱观不主张“以貌取人”,更反对爱情商品化。

(三)学业高于爱情

爱情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在人生道路上,爱情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爱情并不是人生最主要的事情,更不是生活全部或唯一的内容。首先,爱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私人感情,过分追求爱情或把爱情视为生活中的唯一目标,必然会降低人生价值。其次,乐观向上、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事业基础上的。人们只有在追求事业、成就事业的过程中,爱情生活才能常新常美,经久不衰。

(四)恋爱要受到社会条件及个人因素的制约

这就告诉我们,绝对自由的恋爱往往是很难拥有的。恋爱自由的实现,要求青年首先在观念上认识到恋爱必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在行动上要正确把握、遵从社会现实条件所认可的方法和形式。其次是要认识恋爱也将受到个人思想品德素质、知识水平、外貌气质等个性因素的影响。这些主观个性因素的状况决定着当事人爱的能力,即正确选择对象的能力,感受爱的能力以及接受、处理爱的能力。

(五)严肃认真、忠贞专一

这是正确恋爱观区别于其他恋爱观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男女双方在建立恋爱关系后,互信互守、诚实专一,反对心猿意马、见异思迁。爱情与责任、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它既反对寻花问柳、朝秦暮楚、草率处理、,伤人感情,也反对勉强凑合、留下后患。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爱情。歌德诗云:“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人们渴望爱情,当然,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不例外。在高校,大学生谈恋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只有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妥善对待大学时代的恋爱问题,爱情的艳丽花朵才能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彩,才能做到爱情学业双丰收!

[1]崔海波.当代大学生恋爱观教育探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

[2]陈旭华.如何加强大学生恋爱观的德育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王志坚.当代大学生爱情观探究[J].理论建设,2007

[4]肖莉.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及恋爱观教育探析[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5]廖海华.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及正确引导[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

[6]范丽娟.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和恋爱观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06

[7]邹淑杰.中职生恋爱状况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8]张颖.大学生恋爱观及其伦理审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6

[9]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小说散文集[D].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

中图分类号:G642

B

1671-6531(2012)10-0061-02

:何 岩

猜你喜欢
恋爱引导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当代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与原因分析
“恋爱”的小密码
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当代大学生恋爱挫折成因分析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