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2012-08-15 00:45李桂英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情绪

李桂英

浅谈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李桂英

李桂英/安图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学二级教师(吉林安图133602)。

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68所学校的2292名老师中,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由于竞争压力过大,工作任务繁重,长期的超负荷工作导致职业倦怠感加重,不良心理等消极情绪随之而来,长期不良心理的积累,极易突破教师的心理底线,给教育教学造成严重后果。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究教师不良心理的表现及其危害,研究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方法,这对提高教师健康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

一、教师不良心理表现与危害

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人格有偏移,个性有缺陷都会毫无保留地投射到学生的心灵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无数事实证明,情绪不稳定、暴躁易怒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往往喜怒无常。所以,我们在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同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教师的不良心理主要表现为职业倦怠、强迫症、躯体化、人际敏感、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等。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不良心理不但对自身产生不良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的不良心理危害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影响教师的身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身体没有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现在,大部分教师具有失眠、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而这些并非是器质性病变,大多是心因性疾病。多数是由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造成的,这些正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降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在教师们形容自己的职业为“围城”,外面的人感觉教师职业很好,待遇较高、工作稳定有保障,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做中小学教师的大都职业倦怠,表现在工作上是没有工作激情和热情、不积极主动;缺乏创新精神和工作进取精神,得过且过。

3.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在教育教学中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教师的愤怒、偏执等不良心理因素会严重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据福建省2004年调查显示:24.8%的教师认为其“师生关系淡漠”,21.7%的教师认为“学生在背后议论我,甚至说我的坏话”;而2005年初深圳青少年研究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40%的学生认为其师生关系紧张,因为教师曾公开挖苦、讽刺他们。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教师的不良心理因素关系极大。

4.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特别是中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没有形成独立人格,很容易模仿别人,尤其是教师。教师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若体罚甚至在心理上伤害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可能导致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职权,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二、如何维护教师心理健康

1.自觉保持愉悦的心境。教师在愉快情绪的支配下,思维会更加缜密敏捷、贯通、流畅、灵活,教学语言会更为丰富、准确和优美。其学识水平更能得到发挥,其教学能力更能运用自如。而在愉快情绪的感染下,学生的注意力会更为集中,想象力会吏为丰富。思维更为清晰,理解能力会更强,学习兴趣和效果则会更高更好,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因此,教师在生活、工作中要力求做情绪的主人,有意识地培养乐观、愉悦的心境。教师有了积极乐观情绪,就会满腔热忱热爱学生和教育工作,在心理上就能够克服学生“上课厌倦感”,以自己的良好心境和自信心去帮助和感染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各种情感体验。教师在上课前要调整好心态,忘掉一切杂念,转变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打造精品课堂,在课前除了要精心备课外,还要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结构和过程。同时更要稳定情绪。如果情绪过于激动,容易出现一些失误,如,授课时会难以控制自己情绪,过度张扬自己的个性,导致远离文本,偏离教材,甚至会有失教师的身份,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给学生造成极坏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授课前如果情绪过于激动或心情烦乱,可以闭目静思,排除杂念,或远望室外或听一段优美的歌曲,使情绪得到改善及缓解。长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对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积极乐观、豁达开朗、愉悦的心境有着积极的效果。

2.主动调整心理需要。人的心理需要是多层次的,它是产生活动的原始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一般说来,需要的强度与活动成正比。有了不合理的需要,并且不正视现实,只一味地听凭无度而无望的欲望的引导,只能是自讨苦吃,自寻烦恼。教师应有对事业的进取心和责任感,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为此努力工作。如在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上,全面衡量、客观对比、合理评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上的自我平衡。有的教师认为上汇报课、竞赛课,要现场说课答辩,写活页教案,还要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晋职称要经受各种条件的评比,而且名额有限,自己什么也得不到……这些在老师的心里一直有解不开的结,如果能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趋势,不断地反省自己,与时俱进,那么心里的疙瘩就会排除,沉重的包袱就会慢慢地解开。

3.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客观存在“你上我下”、“择优上岗”、“优胜劣汰”的竞争状态,同事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实践证明:教师之间如果建立融洽和谐、共事协作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而且也有助于优化育人的环境。因此教师要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自觉接受集体规范的约束。为人正直,做事豁达坦诚,主动与他人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宽容理解,善解人意,团结同事,助人为乐,避免出现不恰当的言行和各种失误,并善于化解与他人的矛盾,积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中,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姚 旺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心理健康情绪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