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低年级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2012-08-15 00:4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学习模式应对策略调整

严 东

试论低年级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严 东

摘 要:英语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大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大学后,学生普遍所面临的学习环境业已全然改变,其主要学习模式,尤其是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方面,已从高中阶段的被动型学习模式转型为主动型的学习行为。因此,在基础学习阶段,如何及时调整不同学习心理状态、学习模式与导学思路,已成师生所面临的一个必要而紧迫的焦点议题。

关键词:环境;学习模式;调整;应对策略

严东/盐城工学院大学外语部副教授(江苏盐城 224003)。

一、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大众化,高校和大学生的数量也有所增加,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低年级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由于不了解大学学英语的方法,所以遇到不少的困难,而且不少大学生学习英语完全是为了四六级证书,四六级考过也不再学习英语了。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大学生到了大学之后,会因为丰富的生活而去做其它的事情,也会认为自己在高中已经付出了不少努力,在大学不用像高中那样努力了,慢慢就放松对学习的要求。也会有部分大学生因心理适应能力差,对学习产生了影响,导致学习能力下降。由于大学英语的课堂讲解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所以本论文以大一大二低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分析。

二、学习英语成绩不好的心理因素

(一)畏惧心理

英语是一门必修课程,能否学好英语决定着是否能过四六级,所以没有学好英语的学生会有畏惧心理,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担心是否挂科。缺乏自信的畏惧心理又加剧了英语学习的障碍。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大二的时候,四级的来临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认为自己如果没有考过,还要等到大三再考,那时候别人都在考六级了,自己给自己施压。畏惧是性格的一种缺陷,要克服畏惧心理,就必须先克服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还要看到自己的进步。即使英语进步可能很小,可依然还是进步。

英语包括听、说、读、写、译多个方面,既然有多个方面,那肯定就有一个方面是最强的和一个最弱的,可以将强项和弱项同时发展,循序渐进将多方面逐渐提高起来。此外还可以使用“皮革马翁效应”,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对他们产生期待,他们便会逐渐克服畏惧情绪,对学习英语自然而然就不怕了,卸下了心理的负担,学起来也会较为轻松。学生对自己也要有正确的认识,在大二没有考过四级并没有什么,并不是所以人都是在大二就考过四级的。自己比起那些大二考过四级的同学来说只是英语没有他们好,在其它方面自己也有自己的特长。

(二)厌倦心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大一上学期的新生刚入大学往往会因为有激情所以学习认真。在上课的过程的也会注意听讲,整体学习也会很努力,大一上学期的英语往往也是高中时期的内容,所以取得的效果也会比较明显。但是到了大一下学期,新生入学的新鲜感过了,自然就有懈怠的心理了,学习会没有以前那样努力。而大一下学期所学习的英语内容难度有所增加,部分高校还会因为四级的来临而开始对四级的培训,难度更有所上升,于是有些学生的进步放缓,甚至感觉自己开始退步。部分学生便会埋怨,认为学习英语不仅收效甚微,还很无聊。学生一旦出现这种心理便会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对英语的训练开始排斥,每次英语训练的时候都会当作是任务完成,甚至会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来逃避英语的训练。

其实英语的进步并非是匀速的,在大一下学期接触新的英语知识的时候,成绩的进步的确会有所放缓甚至后退,但是学生应该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能因为遇到这样的困难便对英语产生厌倦心理,应该改变学习方法,投入更多的学习精力,逐步转变厌倦心理。

(三)懒散心理

出现懒散心理的学生往往出现在专科、三本工科多见。专科生对四级不做任何要求,况且现在还取消了四级和本科的毕业证的挂钩规定,所以有一部分专科生缺乏正确的认识,把英语学习当作苦事。三本工科生大部分是男生,对工科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对英语却没有兴趣,将学习的主要重心都放在工科课程的学习上,自然影响英语学习。他们对学习英语的要求不高,只要能够及格就行。其实不少的工科男生还是非常聪明的,只是对英语不感兴趣而产生懒散心理。

无论是专科还是三本工科或者是其它的学生,都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要认识到万事只有付出努力才会有回报,并且自励自强。要知道大学并不是用来享乐的,大学在学习方面可能没有高中那么紧,但大学是通过多方面发展来慢慢改变自己的。要使自己勤奋起来,改变懒散心理。

(四)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大一上学期,他们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因为大一上学期所学的内容是高中学过的,内容简单,自己进步也很快,所以学生总是等待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很多高校出期末测验的时候,出的题目会和书本教材上的类似,甚至有部分原题,所以学生认为记住老师所教学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便可以。这种做法虽然能在期末测验的时候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并不能代表只记住老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就可以将英语就学得很好。

众所周知,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还是有限的,课堂所记住和掌握的内容也只能通过期末测验,并不一定能通过四级,更别说六级了,所以学好英语必经之路就是在课堂外的学习。很多学生在早自习的时候都会晨读,借此来提高听力和表达,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依赖心强的学生在离开老师后就不知道该如何寻求良好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学习的困难便越来越大。所以会有老师给学生介绍英语影片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介绍英语书籍来提高翻译,介绍英语网站来整体学习英语。但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己摸索学习方法来提高,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

(五)急躁心理

当代大学生处于青春时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梦想成功,但是也急功好进,总希望在短时间迅速取得成功。部分学生在学习工科课程的时候往往短时间就能提升较快,所以也认为学习英语也是一样的,对学习英语的过程看得过于轻松,对自己做出不正确的评价,对自己的能力定位偏高。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急于求成,认为学习英语非常简单。如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学生便一曝十寒。在听、说、读、写、译中最受影响的便是阅读,因为阅读需要时间和词汇量的积累才能看到明显的提升,短时期内提升还是非常难的。

教师在遇到这类学生的时候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学习英语不同于学习数学,能在短时间内就能看出效果,学习英语要循环渐进,有了时间的沉淀才能够看到效果。学生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要将精力主要放在精读上,泛读对于精读而言是次要的。

三、改变上述状况的对策

(一)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在大学学习就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刚入学的时候就要对整个大学时期有所规划。大学生在大一上的前半学期就应该将大学规划好。而不是认为我才大一,时间还很充足,我还能先玩一段时间,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果大一上学期没有将学习目标定下来,那么大一下学期便有点力不从心,到后期跟上脚步就要花更多的时间了。

学习目标不仅要有长期的,还有的短期的。如果长期目标定得非常高,而不定短期目标,那在追求目标的途中就会没有成就感,甚至会中途放弃。在制定英语学习的目标中,长期可以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位,短期可以以周为单位,自己这学期要精读多少本英语书籍,看完多少英语短片,做完多少英语试卷等等。再将任务分到每周,等到一学期下来,自己的英语便有进步。

(二)改变教学模式

改变教学模式的前提是必须先保证教学老师的质量,大学英语老师不仅仅要有相当扎实的功底,还要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如果只是一味的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并且学生在课外也不自学,那所看到的成效将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初进大学的学生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如果碰到了枯燥乏味的英语课,那必然影响学生上课的情绪。

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多种,现在高校都是以现代化为目标而发展的。很多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除此外也有听力语音室、英语自习室等多种现代化设施。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设施来完成课堂教学。不仅在普通教室讲解书本知识,还应该借助其它教室来提高学生的听说,可以组织活动(例如编排小话剧)来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多种教学模式一齐发挥作用,便可以整体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英语的质量。

(三)创造和谐气氛

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有多种,如果学生被动地去学习,那效果肯定没有主动学习的效果好。如果让学生处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学习效果肯定也不好,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创造和谐的气氛。如果课堂上老师减少对学生的控制,让学生自主发挥,让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发挥,学生自然就不会排斥英语了。相反,如果课堂上老师一直控制的学生,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式的教育,那学生会出现排斥情绪。而且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做事容易冲动,如果强行管制甚至会造成逃课的后果。

所以,在教学中创造一种让学生具有安全感和轻松感的环境,突出学习价值而不是结果,减少学生的焦虑和担心,学生便会愿意主动学习英语,逐渐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对于英语水平提高的同学还要给予表扬,让学生心理得到满足,认为自己的进步还是有人关心。对于英语水平下降的同学不能当其它同学的面批评,要私下交流,询问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再帮忙化解困难。

(四)展开少量竞赛

开展竞赛是让学生获得自尊和自信的好方法。竞赛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是团队之间的竞赛,可以是单项之间的竞赛。团队之间的竞赛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是非常有好处的,同学之间可以看到自己和对方的不足,相互进步。在单项比赛中,学生则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是听力、写作、阅读或者翻译。所以开展少量竞赛对学生学习英语是有帮助的。

大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肯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学好英语的同学肯定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没学好的同学肯定也有自己的原因,没学好的原因也不止一种,所以学生和老师都应该找准学法,多管齐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英语水平。

[1]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牛国辉.师范教育如何培养创新人才[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2)

[3]华惠.试论英语学习动机与策略研究[J].外语界,1998,(3):23-26

[4]张晓娟.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四川教育学院学 报,2003,(5):46-49

[5]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4)

中图分类号:G633

B

1671-6531(2012)10-0090-02

:郭一鹤

猜你喜欢
学习模式应对策略调整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工位大调整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优势?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英语视听说混合学习模式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