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探析

2012-08-15 00:54欧卫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英双语语码双语

欧卫红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67)

语码(code)和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范畴,语码可指一种语言,也可指一种语言变体或方言,语码转换则指说话人从某种语言或语言变体到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变换使用。[1]在国外,语码转换研究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此研究有较快的发展。在我国,语码转换研究则更加滞后,1987年才开始出现介绍西方语码转换的文章,到90年代,此研究逐渐升温,并在2006年达到高潮。[2]但是,目前国内外学者此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日常双语交际环境中的语码转换,对二语或外语教学环境中的语码转换则研究甚少,而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中的语码转换研究还几乎无人涉足。然而,语码转换又是反映双语教学阶段性特征、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充分认识日常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无疑对我国汉英双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日常交际中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功能

(一)类型

日常交际中的语码转换主要有四种类型,即词内转换(intra-word switching)、句内转换(intra-sentential switching)、反问转换(tag-switching)和句际转换(intersentential switching)。词内转换指的是在一个单词内使用两种语言,这类转换多发生在两种语言都是拼音文字(phonetic writing)的双语交际中,如shoppa,说话人从前半部分的英语单词shop转换到后半部分的旁遮普语(Punjabi)的复数后缀pa。[3]这类转换在汉英转换中不多见,因为汉语是拼音文字,一个音节中的音素不能独立出来构成词素。但汉英双语者有将某一英语词素附加在汉字后的转换现象,如“书s”(shūz),“三本书”就说成了“三本书z”;句内转换指在一个短语或句子之内的转换,如“一块cake”、“Eating sandwich是他的嗜好.”;反问转换是句内转换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前半句是一种语言,反问句就转到另一种语言,如“It’s a nice day,hana?”、“When he entered the room,她正在梳头.”;句际转换发生在句子与句子之间,如“I take the greathonor to make known to all the plan for the English Culture Festival.首届英语文化节将与2008年12月26日开幕!”

(二)功能

1.交流的捷径

在日常交际中,操双语的人有时很难在另一种语言找到合适的词、短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估计对方很难听懂其意,就常进行这样的转换。

(1)Jason:Look!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these days?You’d better shaozheteng(少折腾)!

Durf:Ok,我不zheteng了。

“少折腾”是我国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词语,虽只有三个字,但蕴含的意义却很丰富,只能在具体的上下文才能体会其意。而在英语里没有对应的词语来表达同样的意思,也很难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以上对话是在两个懂得一些汉语的英语人之间进行的,在这样一个汉英交际情景中,发话人从英语转到汉语,既符合当时的语境,又能让听话人一下就能听辨这个流行词而明白其意。从听话人的回答来看,他不仅听懂了,而且还巧妙地重复了一次,用得恰到好处。由此可见,这样的转换是清除交流障碍的捷径。

2.避免尴尬

在单语交际中,有些语言太直白,会使说话人和听话人都感到尴尬或羞涩而说不出口。为了避免或减轻这样的尴尬或羞涩,转用另一种语言是双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2)丈夫:披上大衣,外面太冷了。

妻子:I love you.

(3)同事1:你在哪儿买的这件underpants?

同事2:在南坪步行街一个小商店。

例(2)中,妻子用另一种语言曲线表达了心中的爱意和甜美,减少了直接用汉语产生的直白。例(3)中,说话人觉得直接用“内裤”有些说不出口,于是用了underpants,好像拐了一个弯儿,没有那么尴尬。

3.易释歧义

英汉两种语言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从语系上,英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family),汉语属于汉藏语系(Chinese-Tibetan family);从形态上,英语是拼音文字,汉语是方块文字(square characters)。因此,在意义表达上,两种语言各具特色和优势,也各有缺点。有时,汉语用很简洁的一、两个词就能表达清楚的意义,英语则要用很长的文字描述,反之则相反。

(4)除了英语,他不会其他外语。

除了英语,他还会西班牙语。

在汉语里,“除了”在音、形上完全一样,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即“所说的不计算在内”和“在什么之外,还有别的”。[4]如果对学习汉语的英语人解释其意,只需转用except和besides两个词,既言简意赅,又一清二楚。因此,在双语环境中,这样的转换是非常有效的。

4.避晦省时

在双语交流中,当碰到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和行话时,说话人常转用另一种语言,使晦涩难懂的意思既一目了然,又节省时间。

(5)Doctor:According to your symptom,I’d better add some tablets of paracetamol.

Patient:Parace…?

Doctor:Paracetamol.

Patient:…?

Doctor:Acetaminophen.

Patient:Acetamin…?

Doctor:That is扑热息痛。

Patient:哦,就是扑热息痛!

这一对话发生在英国的一家医院,医生是英国人,但懂一点点汉语,患者是在英国居住不久的华侨。当医生意识到这位母语是汉语的患者听不懂药品的通用名“paracetamol”时,改用了商品名“acetaminophen”,但当患者仍不能明白时,医生就用他蹩脚的汉语说出了“扑热息痛”,患者立刻就明白了,起到了避晦省时的作用,效果立竿见影。

5.幽默风趣

在轻松、自由的双语交际中,双方常常从一种语言转到另一种语言,使说话幽默风趣、开心快活,也显示出说话人之间同行、同龄、同群体等的近密关系。

(6)我有本book要buy。

他早就disappear了。

这样的转换在学英语专业的人群中是很常见的,听话人往往报以会心、忍俊不禁的一笑。在日益开放、多元文化的社会,各国这样的双语现象比比皆是,成为多元文化的又一个特征。

二、汉英双语教学及语码转换

双语教学指的是在非语言学科(如科学、数学、化学、物理等),使用除母语之外的至少一种外语(也称目的语)进行教学,母语和外语的使用比例呈母语多、外语少,到外语多、母语少,再到全外语的循序渐进的变化规律。在我国,英语是第一大外语,汉外双语教学自然从汉英双语教学开始。汉英双语教学的目标,从时间上划分,可分为终极目标和过程目标。终极目标是培养既懂专业、又懂专业英语的双语人才,过程目标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构成,具体为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学科目标是指一堂课要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语言目标则指围绕学科目标而设定的英语词汇、句子等目标,两个目标综述为教师能用英语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能用英语学习、掌握、表述这些知识和技能。汉英语码转换的频率、英语使用的多少及流畅程度等直接关系、影响汉英双语教学终极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汉英双语教学正处于起步阶段。课堂上语码转换情况如何?围绕学科教学目标,师生英语使用如何?教学效果怎样?这些都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以下的案例分析可从一个侧面回答这些问题。

三、汉英双语教学中语码转换案例分析

(一)案例及分析原则简述

案例研究是教育科研方法中的一种,是通过对单一对象的研究寻求教育规律性的研究方法。[5]我国汉英双语教学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案例研究对认识现阶段双语教学现状、寻求双语教学规律、探索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汉英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要随堂听课寻找分析样本很不容易。本案例源自2007年全国双语研究中心和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一节小学数学双语课,任课教师是长春树勋小学数学教师金岚,授课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本课主题是solve division problems。[6]为了将录像声音文件转记为文字文本,并确保听记的准确性,我们制定了三条原则:1)原样保持原则:当遇到语法、用词等错误时,不做任何修改,如“Sixmultiply by eight divided by eight is six.”。所以,以下分析中呈现的都是原始句。2)断句原则:如果两个单词在语流中停顿时间很短或几乎没有停顿时,就断在一句里,如“Ok,now,look at the sea.”句中的“ok”和“now”。有时虽是两句话,但因意义关联太紧密,也算在一个大句里,如:“Sixmultiply by eight is forty-eight,一共有48个长方形。再用forty-eight rectangles in all divided by eight is six,就能摆出six sun.”。3)标点使用原则:如果一个句子以英语开头,句末就用英语句号“.”,反之就用汉语句号“。”;如遇较长时间的思考、停顿、间隙、等待、小组讨论、听不清等,就分别用英、汉省略号“…”、“……”示之。由此得到414个句子,每个句子按在课堂上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以下编号例句均源自此转记文本)。根据语码转换分析的需要,分别列出三个表格,表1为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总表,表2为全英句表,表3为句内和句间语码转换表。[7]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严格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但是我们的听记和统计仍难免有遗漏和不准确的地方。

(二)转换情况分析

1.转换类型

由于词内转换在汉英双语交际中本来就不多见,再加上本堂课上未出现反问句,因此,本堂课中师生语码转换的类型只出现了句内转换和句际转换两种,如:

(7)Sentence 67:有一个机器人有one circle and six rectangle。

(8)Sentence 282:It’swrong.Why?

Sentence 283:因为,那里是12块糖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

例(7)属句内转换,例(8)属句际转换。

2.转换原因或动机

本案例中的语码转换有从英语到汉语和从汉语到英语两个方向,教师和学生都在进行着转换。但在汉英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语码转换的主导地位特别突出,是完全主动的。因此,下面主要就教师语码转换的原因和动机进行分析。由于未与任课教师就转换的原因或动机进行交流,下面的分析是根据课堂语境对其原因或动机的推断。以此,其主要原因或动机有四种,前两种是从英语到汉语,后两种是从汉语到英语。

1)无意重复

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提问时,教师先用英语说了一遍,后用汉语重复了一遍。

(9)Sentence 156:Can you?能吗?

(10)Sentence 218: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更喜欢哪一种?

像“Can you?”、“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这样的句子是在英语课上教师用得多、学生听得熟的语言,完全是在学生的理解范围,没有必要翻译成汉语,教师此时的转换可能是在等待学生反应或回答时的无意重复。

2)保障理解

在双语课堂教学两个目标中,学科目标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本堂课中,教师从英语转到汉语主要是在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上,是为了确保学生对学科知识要点的理解,如:

(11)Sentences112-115:

T:Sixmultiply by eight is forty-eight,一共有48个长方形。再用forty-eight rectangles in all divided by eight is six,就能摆出six sun.

T:Are you clear?

S:Yes.

T:那么这是分步算式,综合算式呢?

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都是非常重要的专业术语和知识点,此时转到汉语,不仅省时省力,重要的是不用生疏难懂的英语表述和解释,使关键点的思考和理解一步到位,保证学科目标的实现。

3)组织教学

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英语课上听得滚瓜烂熟、几乎能脱口而出的语言,如Very good、Think it over、You,please、Yes or no、What else等。这样,既增加了学生使用这些语言的机会,又创造了双语教学的英语大环境,为双语教学语言目标的完成起到了支撑、顺接的作用。

4)完成语言目标

如前所述,语言目标指围绕教授学科知识、传授学科技能所需和要求掌握的目的语,主要包括词汇、短语或句型等。本堂课的学科目标是在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除法应用题,围绕这一目标所确立的语言目标自然就是关于除法的词汇、短语、句型等。在保证学科目标完成的前提下,教师不时从汉语切换到英语,并反复使用了multiply,multiplied by,division,divide,divide…equally into…,How many…in all?等。可见,教师从汉语转换到英语,是为了完成语言目标,从而也为下一次课的学科目标和语言目标的完成奠定基础。

(三)教学效果分析

本案例师生间的语码转换,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较强的双语学习意识

我国汉英双语教学,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由零进展到零星,从实验性发展到逐步实施。在那些实施了双语教学的学校,学生经历了一个从零概念到尝鲜,从实验性到常态性的双语学习过程。本案例中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语码转换影响下,也自如地进行着转换,用双语表达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12)Sentences 92-94

S:用6乘以8等于48个。Forty-eight divided by eight is six.

S:再用forty-eightdivided by eight is six.

S:48除以8等于6.

(13)Sentences 295-296:

T:Divide twelve candies equally into three groups.

S:Twelve divide by four is three.是把12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3个。

从上述两例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建立了较强的双语学习意识,双语学习已成为一种习惯。学生这样的意识和习惯是顺利实施双语教学、完成双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和前提。

2.有较强的用双语思维的能力

如前所述,本案例共有414句,全英句235句,句内转换句51句,两者相加为286句,占总句数的69%,在这286句中,约120多句是直接用于数学问题的。这说明,在这样一堂数学双语课中,全英句和转换句超过了总数的一半。这从数量上表明,学生英、汉思维几乎各占一半,英语思维还略占优势。

上面例(12)中,学生由汉语“用6乘以8等于48个”直接过渡到英语“Forty eight divided by eight is six”,再由句内转换句“再用forty-eight divided by eight is six”,转用母语“48除以8等于6”。学生的转换非常自如,其数学双语思维好像达到了无缝对接的程度。

(14)Sentence 119

T:Ok,you,please!

S:Sixmultiply by eight divided by eight is six.

例(13)和(14)显示,如果教师在用英语讲解和表达时,学生不假思索地也用英语在思考和表达!这充分表明,学生的思路是清晰的,转换是自如、恰当、有效的,他们的双语思维能力是比较强的。

3.有较强的用目的语表达的能力

如前所述,本堂课的学科目标是在已学的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除法应用题。学生在学习除法应用题时,不但完全能够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维、陈述乘除法问题,而且有时教师都未说英语,他们却不由自主地转用英语表达!例(12)第92句是很好的例子,当学生用汉语说了“用6乘以8等于48个”后,马上转换用英语表述“Forty-eight divided by eight is six.”,而且,后者是前者的逆运算!这反映出学生不凡的目的语表达能力,学习效果可见一斑!

四、结语

通过对语码转换的简要梳理和一个典型案例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要实现双语教学的过程目标和终极目标,语码转换是重要的研究元素。第二,认识语码转换在汉英双语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循序渐进地增加目的语使用、培养学生用双语思维的意识和能力、保证每堂课双重目标的实现的有效途径是语码转换研究的重要任务。第三,数学是学科性非常强的学科,要在这一学科实施双语教学难度非常大。但本案例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教师的双语教学和学生的双语学习是有效的,且效果略高于起步阶段水平。因此,数学双语教学是可行的。第四,只有实施了双语教学的地区,学生才有机会走进双语教学课堂,才有机会接受双语教育。第五,只有双语学生才有语码转换的意识和能力,才能用双语思维,才能用双语学习学科知识。第六,只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科学施教,学生的双语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是能够培养起来的,学科的双重目标是可以实现的。第七,只有完成每堂课的双重目标,才能完成为国家输送既懂专业、又懂专业英语的双语人才的终极目标。

[1]Jack Richards,John Platt&Heidi Weber.刘润清等译.朗读曼语言学词典[Z].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50.

[2]陈立平.双语社团语码转换研究----以常州话-普通话语码转换为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1.

[3]Tom McAuther.Oxford Concise Compan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132.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汉英双语现代汉语词典[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291.

[5]陶琼.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99.

[6]金岚.小学数学全国“十一五”双语课题学科双语教学模式研究观摩课[CD]全国双语学习研究中心、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电视台联合录制.2007.4.

[7]欧卫红等.双语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1-165.

猜你喜欢
英双语语码双语
中英双语阅读 金银岛
中英双语阅读 柳林风声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民族高校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研究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