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思生卒年新考

2012-08-15 00:52孙德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子思夫子史记

孙德华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子思生卒年新考

孙德华

(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子思是先秦儒家之代表人物,学界对其生卒年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诸家之说进行了梳理,并对以钱穆、蒋伯潜两家为代表的观点予以批驳,认为诸家之说皆有不合理处。结合《孔丛子》等史料,对子思之生卒年予以推定,试作新说。

子思;生卒年;《孔丛子》

子思为子思学派之创始人,是先秦儒家之代表人物。学界对其生卒年问题,长期以来达不成共识。在所有之子思研究中,其生卒年问题是一切研究之基础,如果此问题得不到解决,有关子思之研究很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子思事迹多见于《孔丛子》之《记问》、《杂训》、《居卫》、《巡守》、《公仪》、《抗志》诸篇,而此书长期被视作伪书,保存在其中的史料价值长期得不到重视。笔者试对此问题结合《孔丛子》之史料谈点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学界方家。

一、学界列说

对于子思的生卒年问题,由于先秦史籍没有明确的记载,自汉代以来未有定论。涉及子思生卒年问题的文献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史记·孔子世家》云:

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1]

寥寥数语,对子思生平予以高度概括。在这里,司马迁只是含糊地记载了子思的年寿为六十二岁,而对于他生于何时,卒于何时则没有任何说明。

对于太史公的六十二岁说,清人毛奇龄曾提出质疑,云:

王复礼曰:考春秋孔子卒在周敬王四十一年,而伯鱼先孔子卒已三年矣。向使子思生于伯鱼所卒之年,亦止当在威烈王三四年之间,孟子谓鲁缪公尊礼子思,然缪公即位在威烈王十九年,则《史记》所云子思年六十二者,或是八十二之误,亦未可知。[2]

孔继汾亦云:

《史记》称子思年六十二岁,今考先圣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又六十九年而穆公始立。子思生于先圣未卒之先,而受敬礼于穆公即位之后,核之年岁殊不相合。或以六十二为八十二之误,意者其或然乎?[3]23

孔继汾在这里提出了子思享年八十二岁说,但他并无实据,未有审慎之考证,而多属臆测之说。钱穆先生作《子思生卒考》一文,对子思的生卒年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认为:

周敬王三十七,(四八三),子思生,伯鱼卒。年五十。

周威烈王二十四,(四○二),子思卒。年八十二。[4]527

钱穆亦认为子思享年八十二岁。日本学者泷川资言也不同意太史公的六十二岁说,但同时认为八十二岁说亦不可靠,他说:

此云六十二,大谬。愚按:昔人以六十二为八十二之误,亦无确证。[5]438

可惜的是,泷川资言对此亦无详细之论证。

此外,蒋伯潜先生又提出子思享年九十岁之新说。他说:

四九五敬王二十五年孔鲤、颜回卒。孔伋生。是年为鲁哀公二年。孔鲤、颜回同年先后卒。孔伋适生于此年。[6]284

四○六威烈王二十年孔伋卒。是年为鲁穆公二年。[6]285

蒋伯潜先生认为子思生于公元前495年,卒于公元前406年,享年九十岁。

自从1993年郭店楚墓竹简出土以后,有关子思学派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其中涉及子思年寿问题的亦不少。郭沂先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另辟新说,认为子思享年为九十二岁,他首先对汉代出土的文献认进行了分析,认为“‘六’字字形与‘八’字显然不同”,但却“与‘九’字十分接近,容易混淆”;[7]其次,对子思的人生经历进行了分析,认为八十二岁说与子思经历不符,认为“《史记》原文当作‘九十二’,今本的‘六十二’乃‘九十二’之误,也就是说子思的年寿为九十二岁”[7],最终得出“子思的生年在公元前504-494年之间,卒年在公元前413-403年之间”的结论[7]。孔德立先生亦持九十二岁说,认为“子思当生于公元前491年,卒于公元前400年,终年九十二岁”[8]。实际上郭沂、孔德立二人之说亦多属臆测。而李健胜先生则力主太史公的六十二岁说,认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子思年寿是可信的”,“子思大约生于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左右,不会晚于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在世时,子思尚年幼。子思死于公元前422年左右,不会晚于公元前420年。”[9]32

二、诸说之问题

以上诸说,钱穆和蒋伯潜两家之说影响最大,其他诸家多是从这两家衍生出来的。因此,弄清这两家的分歧所在是问题的关键。子思生年,钱说为公元前483年,蒋说为公元前495年,两说相差八年。子思卒年,钱说为公元前402年,蒋说为公元前406年,两说相差四年。这里钱、蒋两说的分歧有二:第一,对伯鱼(孔鲤)卒年的认识不同;第二,对鲁穆公元年的认识不同。

伯鱼卒于周敬王三十七年,[4]60-62相当于鲁哀公十二年,即公元前483年。按子思为遗腹子算,那么,子思生年至晚在公元前482年。郭店简《鲁穆公问子思》及《礼记·檀弓下》记有鲁穆公与子思的问答之辞,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穆公在位共三十三年①,即公元前407年至公元前375年。那么,至少可以肯定子思在公元前407年仍健在。按照生于公元前482年,卒于公元前407年计算,子思享年至少在七十六岁。因此,《史记》的六十二岁之说,显为讹误,李健胜说亦不足据。

关于鲁穆公元年,蒋说实际上是根据《史记·六国年表》的记载而立说的。据《六国年表》,鲁穆公元年即公元前407年,所以蒋伯潜即以公元前406年为鲁穆公二年。而据钱穆先生考证,鲁穆公元年在周威烈王十一年,即公元前415年,比《六国年表》提前了八年。那么,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则相当于鲁穆公十三年,即公元前402年。此外,《孟子·公孙丑下》记载:“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可见,鲁穆公与子思之间的感情亦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钱说论据有力,论说得当,此说可从。

有关子思的卒年,钱、蒋两家都把下限定在伯鱼的生年,钱说认为在公元前483年,蒋说认为在公元前495年。孰是孰非,难以定论。

三、用《孔丛子》等史料对子思生卒年之推定

《孔丛子》中有许多有关子思事迹、言论的记载,过去受疑古思潮的影响,学术界认为此书是伪书。蒙文通先生指出:“《孔丛子》述子思言行,每与他书征《子思子》者相合,明有所据。”[10]233黄怀信先生将《孔丛子》的年代推定为“东汉桓帝永康元年(167)至灵帝建宁元年(168)之间”,并且认为书中“记孔子、子思、子高的三部分均有原始材料,其文字基本上属于采辑旧材料或据旧材料加工而成”[11]。所以其说应当更具可靠性。李学勤先生认为:“今传本古文《尚书》、《孔丛子》、《家语》,很可能陆续成于孔安国、孔僖、孔季彦、孔猛等孔氏学者之手,有着很长编纂、改动、增补的过程。”[12]386他根据竹简《家语》推定“《孔丛子》一书可以说是孔氏家学的学案”[13]。对此笔者是非常赞同的。因此,不能简单把《孔丛子》视作伪书,而应当充分重视其史料价值。《孔丛子·杂训》记载:

鲁穆公访于子思曰:“寡人不德,嗣先君之业三年矣,未知所以为令名者,且欲掩先君之恶,以扬先君之善,使谈者有述焉,为之若何?愿先生教之也。②

从此条材料来看,子思至少在鲁穆公三年仍健在。若按钱说鲁穆公元年为公元前415年算,鲁穆公三年即公元前413年,子思至少在此年仍健在。

另一条材料,《孔丛子·抗志》载:“子思居卫,鲁穆公卒。”据《史记·鲁世家》及《六国年表》推定,鲁穆公在位三十二年,即公元前376年,那么鲁穆公卒年在公元前376年,子思至少在这一年仍健在。若按照蒋说子思生于伯鱼卒年即公元前495年来算,则子思享年120岁;若按钱说子思生于公元前483年计算,子思享年108岁。而按钱说鲁穆公元年为公元前415年算,鲁穆公三十二年为公元前382年,其卒年亦在公元前382年,子思至迟在这一年仍健在。若按蒋说子思生年在公元前495年来算,那么子思享年为114岁;若按钱说子思生于公元前483年计算,子思享年102岁。这四个结果都超过了一百岁,按照常理,古人似乎活不到那么大的岁数,所以《孔丛子》此条多为学者所不从。故此,我们取子思最早卒于鲁穆公三年,即公元前413年为说。

《孔丛子》中记载子思与孔子的问答之辞,说明子思见过孔子,因此孔子的卒年可作为衡量子思生年的一个标准。《孔丛子·记问》中有子思与孔子问答之辞共四条:

(1)夫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意子孙不修,将添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于进瞻,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③夫子忻然笑曰:“然乎,吾无忧矣。世不废业,其克昌乎!”

(2)子思问于夫子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官人失能者④,由于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

(3)子思问于夫子曰:“伋亟闻夫子之诏正俗化民之政,莫善于礼乐也。管子任法以治齐,而天下称仁焉,是法与礼乐异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礼乐哉!”子曰:“尧舜之化,百世不辍,仁义之风远也。管仲任法,身死则法息,严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仲而专任法,终必乱成矣。”

(4)子思问于夫子曰:“物有形类,事有真伪,必审之,奚由?”子曰:“由乎心。心之精神是谓圣,推数究理,不以疑。周其所察,圣人难诸。”

《孔丛子》中记载了这么多的子思与孔子的问答之辞,未必皆出于杜撰,“其文字基本上属于采辑旧材料或据旧材料加工而成”的[11],《孔丛子》的作者应该是有所据的。《孔丛子·公仪》云:

穆公谓子思曰:“子之书所记夫子之言,或者以谓子之辞。”子思曰:“臣所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有闻之于人者。虽非正其辞,然犹不失其意焉。且君之所疑者何?”公曰:“于事无非。”子思曰:“无非所以得臣祖之意也。就如君言,以为臣之辞,臣之辞无非,则亦所宜贵矣。事既不然,又何疑焉。”

子思自言有“记臣祖之言,或亲闻之者”,说明子思确实见过孔子,并向其问过学。这也可以用来说明《中庸》、《缁衣》等子思著述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孔子语的缘故。从《孔丛子》中子思与孔子的问答内容来看,涉及尧舜之道、礼乐、事物等概念,想见必非十岁以下的幼童所能问,故此时子思当至少在十岁以上。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按子思十岁与之问答算,子思至迟生于孔子卒前十年左右,即公元前489年左右。那么,如果按子思最早卒于公元前413年算,则子思享年当在77岁左右,此仅备一说。

综上,我们对学界有关子思生卒年的问题进行了简单之梳理。对以钱穆、蒋伯潜两家为代表的观点予以批驳,我们认为诸家之说皆有不合理处。结合《孔丛子》等史料,我们推定,子思生年当在公元前489元,卒年当在公元前413年,享年当在77岁左右。[

注 释]

①《史记·六国年表》载鲁穆公在位三十一年。裴骃《集解》引徐广云:“自悼公以下尽与刘歆《历谱》合,而反违《年表》,未详何故。”今取《世家》三十三年说。

②本文所引《孔丛子》原文,皆据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子汇》本,校以丛刊本,遇有异文,择善而从。

③“懈”,原作“解”,据丛刊本改。

④“失”,原作“任”,据丛刊本改。

[1][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清]毛奇龄.四书賸言[M]∥四库全书:第 0210 册.文渊阁本.

[3][清]孔继汾.阙里文献考[M]∥续修四库全书:第051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钱穆.先秦诸子系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6]蒋伯潜.诸子通考[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7]郭沂.孟子车非孟子考:思孟关系考实[J].中国哲学史,2003(3).

[8]孔德立.《孔丛子》与子思生年问题[J].齐鲁学刊,2004(2).

[9]李健胜.子思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0]蒙文通.古学甄微[M]∥蒙文通文集:第一卷.成都:巴蜀书社,1987.

[11]黄怀信.《孔丛子》的时代与作者[J].西北大学学报,1987(1).

[12]李学勤.简帛佚籍与学术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13]李学勤.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J].孔子研究,1987(2).

A New Investigation on Zisi’s Birth and Death Age

SUN De-hua
(College of History,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32,China)

Zisi is a representative of Confucianism in pre-Qin dynasty and there is a dispute on his birth and death age.We rebut the views represented by QianMu and Jiang Boqian and find the weaknesses of these groups.We also attempt to make a new ratiocination on Zisi’s birth and death age according to some historical materials such as Kong Cong Zi.

ZiSi;birth and death age;Kong Cong Zi

B222

A

1008-178X(2012)08-0036-04

2012-03-22

孙德华(1978-),男,辽宁大连人,长春师范学院历史学院讲师,博士,从事中国思想史研究。

猜你喜欢
子思夫子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How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夫子的挑战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夫子之文章
夫子亦“愚”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试论公仪休及其与子思学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