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减负的几点思考

2012-08-15 00:47齐铁清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练习册课业负担考试

齐铁清

(大连市金州新区教师进修学校,辽宁 大连1161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落实“共同责任”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实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是《纲要》明确提出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应该进一步明确责任,实现各司其职。

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学校教育有责任引领全部教育。就学校教育来说,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学科教师在减负这一整体工作中也应该各司其职。管理部门,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管住底线,减轻无谓压力,保证学习环境和谐稳定——把管出来的负担管回去;业务部门,从考核评价的角度,考好基础,明确考核范围,保证学习氛围轻松愉快——把考出来的负担考回去;学科教师,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讲清要点,提高课堂实效,保证学习任务课上完成——把讲出来的负担讲回去。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负担是管出来的、考出来的、讲出来的,而是说在过去的历程中,这种管、考、讲是有为的,是有效的,然而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这种管、考、讲一定也需要与时俱进。所以我们更有必要研究管、考、讲,让它尽可能地发挥最大功效而减少负作用。

一、把管出来的负担管回去

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上一直是非常重视的。从原国家教委1988年的《关于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若干规定》、1994年《关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到教育部2000年的《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一再强调这一问题。这一方面看出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问题的复杂性。地方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定,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减少考试次数、把考试权交给学校、不许公布考试成绩等,这些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

实际上在制定措施、执行措施的过程中人们无形中在纠结着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是管还是不管。不管则乱,中考、高考怎么办?管则负担过重。可以肯定地说,各级管理部门的管,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好心”,可关键问题是好心要做“好事”。那么怎么才能把这好心变成好事呢?就是要管住底线,减轻无谓压力,保证学习环境和谐稳定。这样,才能保证把管出来的负担管回去。

实际上减负工作中最大的矛盾就是怎样处理负担和质量的关系。管理工作中一些硬性规定的东西都好办,学生在校时间、作业量、课时要有规定,然后按规定执行即可。可这“质量”究竟管到什么程度却是个大问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管住底线。那么,这底线是什么?就是学生的合格率。义务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基础性,就种基础性意味着受教育者必须接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态度等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要“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怎样才能知道是否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那就是考核评价。考试不是考核评价的全部,只是方式之一,而且是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行之有效的方式。考试不是问题,可是怎么管理考试却是个问题。有人说不公布成绩、不排名次是为了减轻学校的压力,避免把这种压力转嫁到教师身上,尽而扩大到学生身上,可是一点压力也没有是不现实的,关键是这个压力的程度和效用。

评价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标志之一就是他教出的学生是否合格。评价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很复杂,作为学校教育来说考试成绩应该是一条主要标准。如果用班级学生考试的合格率来评价教师,怎么说都不为过。应该按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划定一个合格率的底线,只要达到了这个标准就算合格,合格之后就不再评价这个率的高低了。当然,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对待,对于学校学生的情况毕竟校长是最清楚的,个别生理、心理、智力有问题的学生应该另当别论。如果有了这个底线,教师就会对所教的学生心中有数,就可以减轻无谓的竞争和压力,就可以拿出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

标准比较好制定,关键问题是大家要统一观点,这样才能保证在执行的过程中不至于走样,否则再好的标准也没有用。这就是管的核心问题,所说的把管出来的负担管回去,就是通过这个管,让教师觉得应该完成基本任务,但不是无休止的竞争。既不是矬子里面拔大个,也无需末位淘汰。达到标准可以全部过关,没完成指标也可以都不合格。这样,教师才能实现合作中的共赢。

二、把考出来的负担考回去

考试是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学校教育离不开考试评价。这些年来人们一直在关心的问题是谁来考学生。其实不管谁来考学生,只要不是学生自己考,最终的压力都在学生身上。如果考得科学、考得标准、考得规范,不在于谁考,关键是考什么。考什么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事情,应该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来执行,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考核。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学生期末的一张卷上,让这张卷承载了许多不应该它来承载的东西,导致学生期末考试不堪重负、问题重重。

评价是伴随着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都是评价的内容。期末考试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读课文是考试、写字是考试、口语交际是考试、实践操作是考试。而期末纸笔测试的那张试卷只是考试中很小的一部分。现在就是这很小的一部分问题却很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源大多在此。

其实,这种期末考试只应该考适合用这种方式考的内容。什么内容适合用这种方式考呢?那就是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部分。说得简单一些,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学什么考什么,而现在的状况大部分是学什么不考什么。什么叫学什么不考什么?就是期末考试的内容绝大部分不是教材上的。这就导致了教师放弃教材,带着学生大量去做那些课外的练习册。不是说那些练习册都不好、都不能用,而是那些漫无边际的练习册让学生做的心里没底。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重在教材上,正是重在这些课外的练习册上。更严重的是,学生练习这些内容后,命题人在出题的时候又要尽量回避这些内容,去到学生没练过的练习册中去找一些新的题来考。所以下一个学年教师就带着学生去做新的、更多的练习册。这样就把这个雪球滚越大,负担越来越重。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尊重教材,通过考试让教师和学生明白只要把教材学懂、学透就可以了。

如何进行考试命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作为基层的业务部门,不是专业的考试评价机构,不可能把考试问题研究的那么专业、那么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考核评价的角度,考好基础,明确考核范围,保证学习氛围轻松愉快——把考出来的负担考回去。这个考核范围在每个学期开学初就应该让教师明确。明确每个学期应该考试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该掌握的内容的合格标准。让教师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对考核内容和学生的掌握程度都能心中有数。这样,只要学生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必再无休止地翻来覆去地练习。余下的时间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去练习那些真正的能力了。

三、把讲出来的负担讲回去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提到教学,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把它和讲课等同起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授道理、授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都需要讲。但在当今的小学课堂教学上,“讲”并不是教师活动的全部,更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讲授法虽然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即使在讲授法为主的课堂上也不是教师满堂讲。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的技能技巧要通过练习才能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讲,就会占用学生练习操作训练内化的时间,只能把这些活动挪到课外去做,就必然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科学地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问题将成为减轻课业负担的关键。

以讲为主、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精讲巧练,基本上描述了我国解放后小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历程。“讲还是不讲,这是个问题。”学生都会的问题肯定不需要讲,讲了也不会的问题讲了也没有用。讲,要讲在当讲之处、讲在当讲之时。讲了能会的讲才有用。

讲的本义是面对面交谈。讲课是讲诵课读、讲授功课之义。有些功课不讲学生自己是学不会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功课都是教师讲会的,更重要的是练习。且“讲”本身也有练习、操练的意思。苏轼《教战守》“田猎以讲武”的讲武,大多理解为教练武事。可现在的小学课堂上,练习、操练的太少了。课堂上教师为什么要讲?因为学生不会。学生为什么不会,因为教师讲得太多,占用了学生“会”的时间。就是这样的循环,导致了越讲越多、越讲越不会。现在是不但新授课要讲,连练习课和复习课也要讲。因为教师的讲课与学生的考试之间存在着空隙,这个空隙要靠课上课外的讲来弥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空隙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与学生学业的评价标准不一致。教师的课要尽量上“好”,学生的成绩还要尽量考“好”,这个“好”更多靠课外的功夫来完成,这才是负担过重的本质原因。

那么,怎么做才能把讲出来的负担讲回去呢?那就是教师尽量做到上课与考试的统一,讲有用的内容。不是说这样就是应试教育了。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基础知识。小学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打好基础更为重要,而一切素质的前提都是基础知识。没有知识,就不会有素质;有素质必须有知识。课堂教学中决不能打着培养素质的旗号忽略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把所有的准备考试的负担都留到课后去。要想实现把讲出来的负担讲回去的目标,就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中讲的“度”。何为适度?就是能做到上课与考试对接,不需要用课外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这个逢隙。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去接触社会、去锻炼身体、去陶冶情操、去培养素质。绝不能把这个事情做反了。现在很多教师是课上滔滔不绝地讲、连绵不断地分析,进行所谓的培养素质的活动,而课后学生是昏天黑地地写、漫无边际地练,全力应对考试。当然,教师实现把讲出来的负担讲回去的前提应该是在做好“管”和“考”的工作的前提下的。

但任何事情都是一样,在已经形成了正常运转态势的情况下,既没有办法让运转中的个体实现同步转轨,又很难让哪一个个体先行转轨。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照顾整体、各司其职。负担不是“管”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但是绝不能说与其一点关系都没有,管要管住底线、考要考出根本、讲到讲得精当。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必须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猜你喜欢
练习册课业负担考试
练习册
练习册忘带了
练习册忘带了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神奇的练习册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
——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轻负提效”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