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意行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2012-08-15 00:54张晓玲梁小延李慧慧
关键词:情意成才情绪

张晓玲,梁小延,李慧慧

(广西工学院,广西 柳州545006)

知情意行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张晓玲,梁小延,李慧慧

(广西工学院,广西 柳州545006)

知情意行;大学生;成长成才

当代大学生对知识的淡漠,情绪情感的激烈和多变,意志的脆弱,行为的迷茫阻碍了其健康成长,也使其成才道路上增长了许多羁绊。解决的措施很多,当务之急,高等教育本身和大学生自身需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学生对知情意行重要性的认知,氛围的烘托,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或团体辅导,或促使学生细微中身体力行,都将从多个方面促使大学生知情意行品质的提升及和谐发展,促使大学生更快、更好及可持续的成长成才。

如何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不仅被广泛关注,而且被热烈探讨。在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今天,在外部设施不断完善的大学,在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代,高等教育内部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知识价值的失落、学生情绪情感的多变,意志的脆弱,行为上的无所谓及迷失都昭示着高等教育在促进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表现出的职责缺失和心理层面教育的忽视。知、情、意、行作为一个人心理发展过程的四个方面,其品质及协调发展的程度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成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困惑表述

(一)知识价值的失落职责意识的淡漠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大学依旧秉承了欧洲中世纪大学,尤其是德国洪堡大学的理念,即“现代的大学应该是「知识的总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学与研究同时在大学内进行,而且学术自由,大学完全以知识及学术为最终的目的,而非实务的人才培育”[1]。这样的传统观念已随时间定格在我们心中,定格在千千万万的大众人士心中。知识的殿堂、科技人才汇集的场所、社会向前发展最有利的人才支撑之地,这些都是对大学的描述和称谓。大学的物质存在价值,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真理的追求,科研的创新。大学的精神存在价值,提供一种足以给学生思考和自由的氛围,促进学生道德的修养和个性的养成。经过大学的系统培育和熏陶,大学生应该是综合素质较高,拥有广博知识,尤其是在所修专业方面拥有大量知识储备,具备一定探究精神的社会有用之才。这样的培养目标和结果,彰显了培养对象——大学生的角色任务,即作为学生要学习、要掌握知识、要思考,要探究真理。

但是,最近十多年,大学生的学习状况慢慢地受到批评,不仅是在校人士感受到他们的负面变化,对他们的学习态度颇有微词,而且社会人士对他们在学校中暴露出的行为,最终的学习结果也多提出质疑。普遍人文知识的匮乏,专业基础知识的薄弱,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越发显现出来。当代大学生知识价值的削弱不仅仅带来成长成才基础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学生角色身份的迷失和职责意识的淡漠。这样的状况将对大学生今后的工作目标和态度,对其今后的理想和追求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放纵的情绪情感 随机的意志展示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步入工作岗位,有两种强烈的对比扑面而来。大学生活的容易与安逸,工作后的艰辛与困顿;大学的恣意忘情、随心所欲,工作的严格守则、苛刻致谨小慎微。学生时代,上课、睡觉、玩游戏、或者风花雪月以及凭兴趣参加的活动,他们当时感到受限制,感到大学生活的诸多不自由和不尽美好,但与工作后的状况相比,那简直是天堂。从“天堂”到“人间”或者说是到“地狱’,部分学生能够调整自己,吃苦耐劳,不为各种自己还不能习惯的规章制度所羁绊,怀抱理想去适应、去拼搏。但对于很多初至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压抑、抱怨、委屈、无助、愤怒,逃避,又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去应对或真正的逃离。最具破坏力的状况是,对周遭事物不公平的感知,自己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得到自己想要得到东西的感受。“做任何工作,如果我们怀着不公平的恶劣感觉,或者内心要求这项工作应该更简单轻松些,那么就必定会感到紧张和疲劳”[2]。日复一日的不良情绪,消极情感,泯灭了斗志,浪费了光阴,其才智也在一天天的磨损。生活或工作中小小的遭遇就可能被其演变或夸大为巨大的事情,一系列无奈和沮丧的情绪围绕在身边。为了能够实现理想,实现自身的价值,他们也曾鼓起勇气,不断的激励自己坚持一些积极的行为,坚守那些他们认可的品质,可常常自觉不自觉的放松自己,没有办法持之以恒,坚持成为一种他们向往而不能实现的心灵诺言。而在大学,不去坚持做事情是无所谓的,后果也是小而又小或者根本没有什么严厉的后果。没有人自始至终的督促他们,也没有人耐心的教他们如何去坚守自己的内心信念,去坚持自己的正确行为,去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情。

他们渴望成功、渴望成才,渴望实现价值,但社会好像与他们作对,周围的人好像也不怎么友好,他们努力了,却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功效。而在大学,他们刻骨铭心的努力,为了那不得不应对的考试,是很有效果的。发脾气,气愤,情绪低落,伤心、难过,烦恼,纠结,可这些情绪情感的发泄间或不能长久坚持的努力,对他们的成长成才又有多少功效呢?地球依旧在旋转,周围的一切依旧在进行,任由他们起伏的情绪随意宣泄,情感的低落随意泼洒,而他们依旧原地不前,心中的痛经过时间的麻痹依旧能隐隐感觉到。

(三)负面思维的映入 自我行为的迷失

迈向社会,先前通过网络等各种媒体对社会的“好”,社会的“不好”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实的感受与幻想的真实依旧有较大的出入。社会思潮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冲击,对于没有切身体验的他们,依旧是非常巨大的。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他们的适应和调整显得软弱无力;或者原来的准备落实到行为上多少显得有些夸张,展示出来的并非他们自己真实的意思表达。聚焦在公众视野中或镁光灯下,他们的懒散显得有些想不劳而获,他们的固执显得有些偏激,他们的少年老成显得有些世故和狡黠。他们追求成功,追求成才,但方式方法欠缺。这些不仅影响了其自身形象,更为重要的是阻碍了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对于他们本身来说,内心的纯洁不足以抵挡世俗的压力或者他们自身表现出来的世俗。才华、品行以及风采的树立缺乏与人和谐相处的技巧也让他们面临着一些非议。对于这些状况,迷茫、矛盾和挣扎给他们带来的痛苦是很少被外人察觉和体会的。自身能力的欠缺,社会竞争压力的巨大,大学的晃晃悠悠,都使他们稍不留神就想投机取巧懒散为之,或者落入网络等夸张呈现出来的负面东西的迷惑而想不劳而获,亦或努力为之,而结果惨淡,缺乏引导,致使他们失去了判断力和对真善美坚持的信仰。社会思维是多向度的,影响也是多向度和潜移默化的。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和选择力后,负面东西的映入加大了他们的迷茫及在行为上的失准。成长和成才就没有了可依托之地。

二、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知情意行培养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多,周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培养和变革的依据,如经济发展使社会财富剧增而分配方案却未能适应致使知识的无形贬值,网络等各种媒体宣扬之思想对激情澎湃缺乏理性判断大学生的诱导,等等。但终究太庞大,需要长久的规划和政策层面的变革。对于教育界来说,当务之急,最终的情况,需要找寻到大学生最后的出口地,制度化学校教育的最后一站——大学,以及大学中作为教育主体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影响;最终要回归到大学生本身,由大学生自内而外迸发的心理能量为前提,他们自身是解放和促进个人成长成才的工具和必经之路。

(一)意识层面的重要性认知

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知情意行中第一要素为“知”,它是一个认识过程,是情绪情感得以释放和正确表达的基础,是意志和行为实施落实的前提。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知”是指学生对知识和真理规律的掌握,是在对这些事物的掌握过程中,所锻炼和发展出的对自我、对周围人、对世界和对自然的看法。学生对知识的淡漠,对真理追求的懒散,创新层面的怠惰亦或说是缺乏这样的人才,都使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受到了根基上的削弱。教师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高校主体,他们或许也必须面对学生对知识的傲慢,但他们同时也无法逃脱其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有他们的份额。世俗物质的追求,职称层面的膨胀,知识分子风范的逐渐疏离,尊重学术、渴望自由理想的日益淡漠,这些都是他们悄然的变化。大学的自身定位也有意无意的追寻社会之风,知识无用论悄然抬头,官本位此消彼长,象牙塔早已不再,净土也慢慢变得热闹而张扬、浮躁而虚夸。大学环境没有给当代大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沉静,去思考,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去面对和思考自我;往日的生活给自由的他们太多的选择,而人性的弱点让他们选择了那些不费力气,浑浑噩噩或者风花雪月的事情;或者他们选择了偏激,选择了让个人的才华在偏激中行进,赢得了同龄人的认可,也在网络或者现实中被“发扬光大”。知识被束之高阁。对知识价值的重新认知需要教师和高校的清醒认知,而不是有意无意的推卸责任,认为是高考制度下学生对学习厌恶、对知识反感的表现、继续。基础教育确实对高等教育有一定影响,但羁绊较少的高校和教师依旧有很大的空间可供发挥,这是不容置疑的。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3]。情绪是短暂而剧烈的内心体验,它最能影响我们的日常生存、生活及工作。“情感是我们生活中最活跃的部分;如果它们处于独裁的统治下,那么,我们的基本生活就会产生极深的不稳定性,从而不利于我们与内心和与外界之间的关系”[4]。情绪情感的积极与稳定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持久的影响。反映到大学生的行为中,或固执偏激,或少年老成,不一而足。固执偏激是快餐文化下人的某一特点的无限扩张,是个人不为集体着想极端化的后果。纯粹的自由给固执偏激提供了较大的膨胀空间。而多角度思考及与人合作的工作需要他们收敛其恣意妄为的性格和行为。少年老成略显狡黠或许是优点,如果没有不讲方式、不择手段也许应该推崇。这是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了锻炼,拥有了这些同龄人需要摸爬滚打需要付出较大代价才能获得的这些特点。但当代大学生的状况,有些让人担忧。他们的表现常让人联想起其学生时代的角色职位,或者学生会成员或者各种社会活动的风云人物,他们是“教育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5],他们懂得怎样在这样的制度中展现自己,而社会与其的相似性,使他们表现地更为成熟、周全,相比之下,也更容易成长成才。真希望这些是他们真实的内心表达,或者在与社会博弈的过程中,为实现自身理想而采取的一种迂回方式。否则,官本位在学术领域的侵蚀,缺乏一定思辨力而导致的内心两极分化,给他们将是怎样的冲击,甚或打击。他们看似在广袤的大地上自由自在的驰骋,却不经意间偏离了心理的和谐及合理的情绪宣泄、情感表达,意志坚持。自恃清高而又自认为颇具才华的大学生懒散惯了,自由惯了,随心所欲惯了,以为找到了真我,真实存在的自我,却不想正被这些表象的东西所俘获。学生需要了解和面对这些事实,需要学着收敛极端的状态,需要感受真实的情绪、情感,认识到坚持去做一件不仅外表光鲜而且内心也认可的事情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意识到了,问题就会慢慢的减少。

不断的探求和了解知、情、意对我们人类前途命运和幸福的影响是非常有价值的。但单单“认识之光”是没有办法驱散生活中的“乌云”的,只有切实进行一些实际的改变,认识才会具有功劳和价值。对行为重要性的认知是一切发生改变的最终落脚点。

(二)自觉层面的知情意行培养

内心层面的意识激荡,将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但对他们来说,这还是一种混沌思想和暂时不明确的行为源头。要使之成为大学生自身的一部分,成为大学生每天不需强迫而自愿进行的行为还需要一系列的培养。

从大学生个人来说,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要上课,这是作为学生最本质的存在,要参加集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这是高校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之一。但需要花费时间最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每天都在与自己相处、都要与自己相处。周围的环境可以影响我们,周围的人也可以影响我们,但这些影响都要通过我们自身的体验来展开。因此,大学生每天要提醒和迫使自己去从事积极向上的事情,养成正向思维,并不断的使其得到强化。就知识的获得来说,要求自己去上课,对上课内容进行思考,如果不感兴趣,也要告诉自己不感兴趣的原因,找寻自身认为比老师高明的地方。这些细小的事情,不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思考力和思辨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在情绪情感方面,要弱化变化多端的情绪以及灰暗的情感状态在生活中所占的位置以及由其带来的影响。关注平静、温暖以及感动等正面情绪、情感。大学生本身存在的积极点很多,需要教师等人士对其的正向强化和鼓励。细小事件的感受和体验还可以通过冥想的方式加强,使那些我们充实、开心、激动、清醒的感觉印在我们内心深处。而行为上的努力和付出时的点点滴滴更是冥想的基础。“冥想一个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情景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冥想一个你虽然到过、体验过,却没有深刻的躯体或心理记忆:舒适感、惊讶、内心激动等,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6]。因此,大学生要在已经拥有的氛围中不断的去身体力行,不断的在挫折中感受这些美好的事情。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后可能遭遇的种种,以及需要的种种优秀品质,打下良好的心理调节基础。成为一个能够与生活、与他人,最重要的是能够与自己和谐相处的人,能够抵挡各方面的压力和诱惑,拥有坚定的心理,坚韧的意志的人。

制度化学校教育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可以利用,或者说,应该运用,以促进当代大学生良好心理的养成,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这方面,大型心理讲座、团体辅导或者类似的有专家指引的各类锻炼将是重要的形式。在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中,通过集中探讨的形式,我们对知识有了不一样的解读,对如何掌握知识,掌握哪些知识有了自己深层次的看法;通过专家的指引,实践中人士的辩论,增强了我们的判断力,也提升了我们思考的高度。良好情绪情感的培养,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将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进行。这样的团体辅导可根据内容的情况进行界定。普识层面对人格的了解,参加的学生人数可以多一些;对自我进行分析,解读,针对性的辅导,人数可以少一些;对于提升意志力,找寻自身无意识行为弱点的团体辅导需要较高的信任基础,人员的组合和控制就比较重要。制度化学校教育可以不断扩大第一个层面的辅导,可以以大型讲座的形式或者结合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展开。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温暖、信任、支持的氛围中,改善自身的知情意行状态。最终,建立学生的自信,加强学生的自律,增强学生的意志力,使其远离自负及其背后蕴藏的自卑甚至自虐;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状态,积极向上,但也接受生活中自身看到的不公、不如意,学着自己对自己进行分析和调节。最主要的通过这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接受真实的自我,负起应有的责任,不转移自身“失败”的视线,这样才能真正的成长,生长力才更为旺盛;也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够不隐瞒,也不夸大自身的优点、缺点、特点,运用自身的特长,为社会服务,实现自我价值,更好的成才。

[1] 柏林洪堡大学[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2276.htm,2011-6-25.

[2] (美)卡伦·荷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陈收,甘 霞,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51.

[3]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60.

[4] (美)卡伦·荷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陈收,甘 霞,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79.

[5] 【醒世警言】方舟子:给清华大学的一封信[EB/OL].猫扑时事评论区,http://tt.mop.com/read_9224924_1_0.html,2011-04-02.

[6] 李子勋.心灵飞舞[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269.

“Know ledge Feelings Intentions Line”and the Grow th of Contem porary College Students

ZHANG Xiao-ling,LIANG Xiao-yan,LIHui-hui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iuzhouGuangxi545006,China)

“knowledge feelings intentions line”;the Growth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Feelings Intentions Line”are four respects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a person.These are very important about the Growth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Indifferent to knowledge,volatile emotion,abulia,and bad behavior aremain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groups.Higher education ,the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are invariably responsible for carrying key role in elevating the character and promot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Enhancing a recogni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Knowledge Feelings Intentions Line”,forming positive atmosphere and group guidance aremain measures.

G40-012

A

2095-2708(2012)03-0058-04

2011-10-20

猜你喜欢
情意成才情绪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心愿之选
情绪认同
平生情意,悉数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