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识”为本,实现教育的文理融通

2012-08-15 00:54
关键词:通识物理学人文

魏 环

(河北联合大学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以“通识”为本,实现教育的文理融通

魏 环

(河北联合大学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办学理念;通识教育;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个人属性应是第一位的,社会属性次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与这一目标是一致的,实施“通识教育”则是上述理念的具体体现。物理学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教育方面的双重功能,使大学物理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与作用无可替代。

一、中国的大学需要回归本位

20世纪90年代初,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在改革的进程中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讨论。当前,在高校继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思想的大讨论,仍是非常必要的。大学物理课程是所有大学必设的公共基础课程,要正确认识物理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首先离不开对下面几个问题的探讨:

(一)教育的目的

《大学》一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至善即指“全人格”。这是中国教育的哲学。被誉为“德国教育之父”的洪堡曾指出:教育是个人状况全面和谐的发展,是人的个性、特性的一种整体发展,教育是一个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结束的过程,教育是人的自身目的,也是人的最高价值体现。因此,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所强调的:“教育是一个个人的教育。”教育所追求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在教育目的的争论中,教育的个人属性应是第一位的,社会属性次之。

(二)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应该培养的是健全和谐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具备的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创造性的能力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与品质。二者缺一不可。

(三)大学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大学应该提供的是一种使人终身受益的教育,这就是素质教育,包括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教育。什么是素质?“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素质与知识不同,知识对一个人来讲是一种外在的、可以量化的“知道”,而素质则是一个人内化的、不可以量化的东西,只有当知识进入了人体的认知本体,并且渗透到了人的日常行为中,才真正成为了一个人所具备的素质。所以知识与素质对个人而言未必成正比:一个人学历高,只表明他的知识多,但未必其素质就高。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培养“全人”。

(四)大学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办学理念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Veritas)”;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与光明(Lux et Veritas)”;香港大学的校训是“明德格物(Sapientia et Virtus)”。可见,大学的精神就是追求真理,大学应该是一个高尚的地方、纯洁的地方,应该是让每个年青人都拥有美好理想的地方。如果大学无法满足大众对它的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大学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1﹞。

这些年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功,并不代表我国教育的发展也是成功的。令人遗憾的是,整个社会环境对大学的影响以及大学本身在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得大学逐渐远离了教育的根本,也使它难以承载公众寄予的厚望。这些年的大规模扩招导致了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师生比一再下降,教育模式由原来的精英教育演变成为今天的粗放性的大众化教育,教育质量也因此下滑。以数字量化指标为主的高校评估体系以及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导致了大学中单纯追求各种数字的形式主义风气的蔓延,其表现之一是,各高校普遍将科研业绩作为针对教师的主要考评和奖励标准。这种功利性的“激励机制”在鼓励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科研的同时,无疑也造成了对教学的冷落和忽视。这种作法还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一些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大学中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的行为时有曝光,这些行为破坏了大学在公众心里一贯纯粹严肃的学术形象。因此,学术诚信问题是当前影响大学形象的又一个主要因素。办学理念的含混、错位导致的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混乱以及大学教育内涵的缺失。前有马加爵,后有药家鑫,这两个看似极端的个案其实折射出的是我国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提供的既不是技能教育也不是素质教育,而是沦为了学历教育。这种状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

中国的大学需要回归本位了,中国的大学应该回归本位了。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流大学的标准绝不仅是校园大、学生多、教师多、课程多、设备多,最关键的还是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我们的大学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应该使大学成为一个让所有胸怀理想的年青人都向往的高尚、纯洁的地方;成为一个能够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人才的地方。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并综合考虑各指标的可获得性和适用性,本文收集和整理了1970年到2014年176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面板数据。主要变量的选取和统计描述如下。

二、“通识教育”既是教育理念、又是教育模式

通识教育中的“通识”二字即指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彼此融通。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彼此分裂与对立的状况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随着科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科技的强势发展导致了大学里高度专业化的教育模式的出现。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原本是和谐统一的体系,在这种“专才教育”的模式下,科技领域里的专家学者,会因为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之甚少,人文意识淡薄,导致在自己专业活动中的短期行为和全局观念的缺乏;而人文领域里的专家学者,由于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了解不多,缺乏对科学的社会价值、功能以及潜在风险的判断能力,从而也难以对许多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给出正确的决策。种种弊端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已经显现出来,修建三门峡水库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对此,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曾指出: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为加强这两方面的交流和联系,没有比大学更合适的场所了。只有当两种文化的隔阂在大学校园里加以弥合之后,我们才能对世界给出连贯而令人信服的描述。﹝2﹞1941年,梅贻琦在《大学一解》的文章中,就已经明确提出了“通识为本,专识为末”的教育理念,并指出“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3﹞孔子在《论语·为政篇》中提出的“君子不器”的教育思想,也正是通识教育精神的体现。可见,通识教育内涵着培养健全人才的教育理念,承担着实施“全人”教育的责任。因此,实施“通识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是本科生最初两年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要求和训练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并且美国大学要求非理工科的学生至少要修两门科学课程。目前,实施通识教育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共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由“专才教育”模式向“通识教育”模式转向。

三、物理学既是科学,也是高品位的文化;物理学在教育方面具有双重功能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知的:科学直接的并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产生出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的性质——它作用于心灵。

科学是什么?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费曼说:“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情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已知的),如何对待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去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4﹞

作为一门科学,物理学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教育功能。

(一)提供有关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

众所周知,物理学构成了所有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生物学在内。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特征表明,物理学与哲学、数学、实验物理密切相关。物理学将哲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高等数学的逻辑性与严密性、实验物理的实践性与操作性集于一体,建立了自己特有的一套科学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物理学的方法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是科学方法的典型代表。所以大学物理课程能够向学生提供有关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譬如关于逻辑思维方式的、数学的以及实验方法与技能的训练。这些正是科学素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二)科学教育的功能

正如费曼所说,科学是一种方法。物理教学一贯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认知过程的教育,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强调对物理规律、原理的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认识。这是物理教学始终坚持的教育教学思想。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出现过许多大师级的科学家,他们的工作和经历足以成为科学教育的绝好范例。通过对他们的科学发现过程的忠实介绍,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发现者当初是怎么想的,又是如何做的,什么是科学推理的原则、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什么是科学理论的美学标准,什么是科学研究的内在诚实性,等等。这个一个引领过程,使学生能够去“感受、体验”科学的认知过程;同时这又是一个融入了关于科学方法论、认识论的教化过程。所以,大学物理课程在向学生传播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了解科学、认识科学、领略科学文化、感受科学精神。开设物理课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极为有效的方式与途径。

(三)人文教育的功能

人文文化源于人类对理性之外的意志、信仰、情感、潜意识的关注,人文文化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方法和人文精神等几个层次的内容。人文精神是它的核心,是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内化和升华。它不仅是个人的理想或修养,而且

还是一种终极关怀,是生命价值、精神价值的追求与体现,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取向。﹝5﹞

与其它自然科学相比,物理学与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牛顿在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四条推理法则、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的相对性原理以及玻尔在量子论中提出的互补原理等,都是站在自然哲学的高度对科学做出的审视。因此,物理学家的自然哲学思想对他们的科学发现与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应的,自然哲学作为认识客观世界的一门学问,也总要以物理学的成就作为它的最终依据,以保持自身的活力。显然,物理学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直接的。所以说,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它是人类思想文明的源泉﹝5﹞。物理学在教育方面也因此具有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双重功能。

物理学在人文教育方面的功能更多地是通过它对人类的各种社会活动的影响来体现的。例如物理学的熵增加原理让人们弄清了隐藏在能量守恒定律背后的能量品质问题,揭示了当今社会能源危机的物理实质,该原理被认为是任何一个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都应该必备的知识。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与此不无关联。物理学是科学技术的基础,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各种观念渗透到了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也渗透到了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中。在科学技术的时代,科学技术改造了我们生存的世界,也改造了生存者本身。因此可以说,物理学改变了世界。从人文的角度阐述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很好的渠道,譬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将人类带入到原子能时代,但是核裂变既能够给人类提供新能源也能够制造核武器,所以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可以不了解技术的细节,但必须了解科学的价值、功能和潜在风险,对于一些政策性和方向性的问题,应当有自己的见解,不可以将一切都留给专家和政府。这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6﹞。爱因斯坦指出:对人本身及其命运的关心,必须永远成为一切技术努力的主要兴趣所在……以使我们心灵的创造成为人类的幸事而不是灾祸。绝对不要迷失在你的图形和方程中。﹝6﹞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有助于培养和增强他们的人文意识,有助于人文精神的形成。大学物理课程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确实无可替代。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说,物理教育内涵了通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承载了实施通识教育的功能,因此,其在大学的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不容置疑。

四、推进通识教育所面临的瓶颈问题

大学肩负着实施通识教育的责任,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就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在我国高校,尽管全面开展通识教育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化层面和技术化层面等亟待解决的问题﹝7﹞。此外,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恰恰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和瓶颈。我国在以往的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重理轻文的观念较为普遍,中学即实施文理分班,大学施行专才教育模式,等等。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教师群体的先天不足。因此,必须要重视提高大学教师的素养特别是文化素养,才能确保通识教育继续深化,才能真正提升大学自身的文化品位与格调。而积极推进以提高文化素养为核心的大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是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有效途径。

[1] 黄俊杰.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J].新周刊,2010(12):21.

[2] 吴健雄,袁家骝.吴健雄袁家骝文集[A].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432-433.

[3] 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学报,1941,13(1):20.

[4] 赵凯华,罗蔚茵.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5] 谢东,王祖源.人文物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 阿特·霍布森(秦克诚,刘培森,周国荣译).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 龙跃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亟待解决的三个重要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0(10):11-13.

An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On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General Education

WEIHuan
(College of Science,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Hebei063009,China)

school-running ideology;general education;science and humanities;functions of education.

The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are the personal attributes,social attributes as the secondary.This is in consistence with the people-oriented school-running concepts,and general education is the concrete embodiment of such concepts.The dual function of Physics in both the fields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makes the core and indispensable role of physics courses in general education.

G40-012

A

2095-2708(2012)03-0045-04

2011-11-01

猜你喜欢
通识物理学人文
点击物理学中的质量
美食物理学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物理学中的“瞬时美”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定积分在几何、物理学中的简单应用
人文绍兴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