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关系

2012-08-15 00:54崔家田
关键词:转型期师生关系权利

崔家田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关系

崔家田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师生关系;社会转型期;高校;“失范”;本份

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至关重要。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应该建构一种基于双方各自本份的具有伦理情感、独立精神、平等人格的“本份观”师生关系,以尽量减少转型期“失范”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从而,努力走出一条以文化传承为旨归,求智育人,现代西方自由主义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和谐之路。

在社会转型期,高校中的“失范”现象也日趋突出,师生关系即为其中之一,尤其是一些师资以及管理人员新老交替的院校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在新老交替之际,每一代人都会带着自身认为适宜,甚至是极具个性的理念参与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同样态的责任观念在教师群体中的流行与散播为学生的“反叛”态度的形成以及权利意识的兴起提供了相应的舆论与理论支持,进而影响到本已变幻不定的师生关系。在这方面,近年来最为明显的当属对于“杨帆门”莫衷一是的评价以及同校教师不无炒作的辞职。[1]正如张鸣在其一篇《找不着北的师生关系》中所言:“在中国谈师生关系,是一个糊涂的话题,不说还好,一说就乱,因为大家心目中的师生,大抵不是一回事。”[2]社会多元化的过高期待、教育产业化的操作理念以及各种不适宜的具体举措、媒体推波助澜的各种报道、理论观念与政策措施落实之间的滞差、长期形成的对传统文化资源的路径依赖使教育成为最不满意的行业之一,进而把教育领域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气场”。

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学生观念的转变与权利意识的兴起,师生双方的关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逐步演变成为了一种权、责失衡的局面。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面临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千钧重任,但教师尤其是任课教师面对学生时解决与处理双方关系中出现问题的资源与权力又极为有限,无力从制度上化解学生的种种挑战。同时,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的增多,教学科研任务的繁重乃至个人理念取向的差异以及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获得的利益的减少,也促使不少教师根本没有时间和动力去耐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于是,在现实的教育场景中就逐步形成了这样一种有些怪异的景观:道德化的教师VS权利化的学生。教师职责规定的道德化、宽泛化与学生权利规定的明晰化、制度化形成一种鲜明的反差。教师拥有的只有制度赋予的微权,背负的却是超越制度规定职责范围之外的伦理化责任。对学生的各种要求乃至学生自身的认同却多是基于制度,基于权利,而不再或者很少是基于伦理道德。各种媒体中学生的形象再也不是雷锋式学生的道德化形象,而是一种亟需用法律制度援助的受害者形象,一个理直气壮要求实现自身各种权利的新式学生形象。于是,现实中的师生冲突被各种媒体别有用心的塑造成“水火不容”的极端场景,师生“被”成为对立的两极。这种今日师生冲突中,双方尤其是教师一方动辄得咎的悖谬,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国家与社会对学生权利的重视与维护,但另一方面却多少给人一种错位之感。实际上,除了极少数的师生冲突涉及经济与政治利益,大多数师生冲突多是为了获得对方对于自身人格尊严和底线权利的承认,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带有浓厚伦理道德色彩与意蕴的意气之争。冲突的缘起多是基于双方或一方的“常识性的正义衡平感觉”被打破,[3](P13)进而油然而生的 “不公之气”。冲突中,师生双方多是均感有“理”、有“气”。虽然双方拥有的是不一样的“理”与“气”,有不一样的所指,但二者却都有足够的“合理性”来坚持。学生要求学校或者教师承认的多是他们批评指正老师、学校乃至享受某种权益的权利,甚至是要求承认:“我们长大了,有自我判断能力,你别把我当小孩看”这样一种事实。老师怀有的则大多是:“我辛辛苦苦,为你们好,认真做事,不糊弄你们,对你们要求严一些,为何你们就不领情?为何糊弄你们还高兴?”这样一种情感之“气”,他们要求的也多是情感抚慰与人格尊严的伦理要求。从本质上来讲,两者都没有什么错,都有其正当性、合理性,关键的问题是二者何为先,以及权利、道德标准在评判双方行为时标准的一致与统一问题。也即是对师生双方进行评判时要用权利标准就对双方都适用权利标准,要适用道德标准对双方就都适用道德标准,而不是对教师使用道德标准而对学生使用权利标准。显然,现今社会在对于师生的形象描画和职责要求上无疑存在着双重标准。笔者认为,这也正是当今师生关系之乱的症结所在。简言之,现在不少学生要求的是西方式的权利,却从不想尽西方式或中国式的义务。对老师要求的是要尽中国式的义务,却从不让想让他们享受无论是西方式还是中国式的权利。时下,不少学生的“自尊”无边无沿,缺少限定,往往成为他们对付老师的利器。一些学生动辄要求老师尊重他们,要平等 (且多是要求权利平等而不仅是人格平等),动辄就说老师的言语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脆弱得如温室中的花朵。可是等出了事情,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媒体却多往老师、学校头上推,出了成绩多算学生自己的。事实上,一个经不起一点挫折,不能够承受一点的讥讽、藐视的人,绝对不是人格完善的人。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判定的逻辑与标准适用上存在的问题并对“权利本位”的学生观保持一定的警惕。因为,这种自然权利观下的“权利”观念同样存在着诸多局限。它并不是一个自明的过程和自足的概念。本质上而言,无论是自由主义教育理念还是其背后的“权利”观念都是一种源于西方社会并借助启蒙运动在全世界的“文明布道”而普化推广的特殊性经验知识。[4]在某种程度上,如今这些大行其道的理念不仅对支撑它们的深层因素与非西方世界文化资源的存在价值缺乏全面的认识,更在普化推广中剥离自身的养育环境与背后的支撑资源,不断塑造这种模式完全可以复制的幻象。同时,也没有对在非西方世界里实践这些理念时相应支撑资源缺失情况下可能产生的意外后果做通盘的考虑。简单而言,即对自由主义教育理念及其制度在不同于西方社会环境下的实践后果做了高于实际的估计。实践证明,一项教育理念抑或制度只有在考虑现实的实践效果,接续民族文化命脉,保有民族的传统价值的基础上才能获得其长久的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因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这种“气场”中的师生关系时就应双向出击,既要解构学生极端的“权利本位”,也要及时化解教师长期坚守的“伦理本位”,与时俱进,建构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味的讲究学生的权利而不对教师的处境加以具体的分析就与体谅会使教师伤心,从而损伤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程度以及育人责任的承担,乃至大学精神的流失。同样,学校与教师一味的宣讲德性而不对学生制度上的权利要求加以回应与满足就会使制度流于形式,失去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而这样将会使学生降低对于学校的认同感,加深其已有的对学校的刻板印象,游离于学校的心灵结构之外,产生对自己所在学校的“自虐”倾向。因而,我们应该把“承认的政治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抗拒蔑视和羞辱、赢得对方对其要求与尊严的承认)[5]提高到与“团结 (稳定、和谐)的政治学”并重的高度,[6](P116)要相互认识、体谅、承认,分析所在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偏狭之处,以疏解高校场域中由于各种原因 (外部影响、自我性格、观念认知、路径依赖、文化堕距等等)积聚起来的“气”、减少师生关系恶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道德的价值及其力量,明白人格的重要意义以及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责任承担的不同方式以及现行教育传统的路径依赖及其期待的合理性,将道德的说教具象化为教师具体辛苦劳动的场景,以减少说教的空洞性,做到以情动人,以事感人,穿透心灵的防护,达到一种情感陶冶升华后的融合。教育学生不要走极端,以防不讲公德的“权利人”的出现与盛行。同时,也要让教师明白学生所遵奉的权利观念也是一种人文价值,要明白标准的选取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道德品行的问题,而是有深刻的社会根源。我们的分析也应该超越个人道德品性的层面,把学生这种个人行为放到制度背景中去透视。随着社会大环境中利益失衡局面以及高校产业化的操作策略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教育事业所面临学生“造反”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对于学生的这种要求不能一味的打压与批判,尤其是不能把保持教育教学活动稳定变成强制性的控制,把和谐变成失声抑或无原则的“脚痛医脚、头疼医头”的短视放纵与宽容。正如美国社会学家科塞所指出的:“没有得到解除或只是部分解除的紧张状态的积聚,并不能通过改变条件而进行调适,而是导致结构的僵化并造成毁灭性爆发的潜在性。”[7](P32)因而,我们一方面要学会以与时俱进的态度,以欣赏的眼光,健康、积极的心态,看待学生的权利观念坚持,报以理解之同情,以防学生人格养成的缺陷,形成缺乏民主、权利与法治意识的畸形品格以及不讲权利的德性人的出现,进而防止在内外条件影响下,长期紧张对峙的“气场”将学生平日与学校教学人员、行政人员打交道时所压抑、所积聚的“气”散发出来,形成高校的恶性事件;另一方面,我们在认识上要把师生双方的责任、权利与伦理放到制度的高度,在处理上使之适当地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将双方之“气”引向较为技术化也较为稳当的化解渠道,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气”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我们应正视师生双方的合理要求,从中建立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建起安全阀机制和预警机制,关注双方的精神状态与身心健康,尤其是对于一些教师对学生之“气”,学校相关部门要加以重视,建立起相关的信息收集以及气“散发”的制度化举措,以保护双方的合法、合理权益,以尽量避免“气”的淤积和意外事件的爆发。

现在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校在对近年来一些层出不穷、屡屡上演的恶性事件的反思下以及社会舆论压力与上级管理部门要求与教育理念更新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利益基本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制度表达以及保护机制或者相应的举措。比如,在不少院校就开展了学生维权活动,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或者举措。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大学生心理疾病疗治也一直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或者有关教育、心理院系的保留节目。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也是很多院校都有的学生自治组织。相比较而言,对于教工,尤其是一线教工的身心健康却关注不够,几乎没有相应的制度化设置与设施为教师服务,缺乏适宜的发泄与表达管道,这就使得不少教师在受了学生的“气”之后只能回家发泄,从而给家庭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扩招后不可讳言的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学生权利意识的兴起与生存方式的转变,每一个负责任的教师积累的“气”也必定会越来越多。这些在一些二本、三本院校也必将会更加突出。因而,在教师的身心健康上,学校有关部门应该对之加以考虑,适当设置相应的表达、发泄管道或者机构,以应对社会转型期失范行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异常迅猛,正经历着复杂、深刻、多角度的变化,这其中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师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8]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只有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适宜的师生关系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在社会转型期高校如何适应现实情势,克服“失范”影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而这无疑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石。因而,我们无论对于教师的责任还是学生的权利范围都应该做出一个制度的底线标定,规定相应的底线责任与底线伦理。笔者认为,在社会转型期我们应该建构一种基于双方各自“本份”的具有伦理情感、独立精神、平等人格的“本份观”师生关系,以尽量减少“失范”现象对于社会转型期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而在其中,教师更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发扬“不辞辛劳育后人”的教育传统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知识分子品格,用自己的知识和责任回应社会上浩浩荡荡、各种莫衷一是的社会思潮,对其进行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分析,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与具体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明了各种权利使用的领域与界限,努力化解“娱乐化生存”“权利至上”等观念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让学生自尊而不自恋,自主但不自大,自爱而不自弃,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生活,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学习,做到有自知之明、有羞耻之心,把传统资源调动起来,把阻碍的力量变成制度创新的力量,将知性的魅力与德性的力量散发与传扬出来,加强对师生人生智慧的教育与训练,对近代以来的启蒙潮流对大学的宰制性影响加以深刻反思,[9](P1-116)营建出符合自己历史发展现实与自己定位的优良传统与和谐校园,走出一条以文化传承为旨归,以智 (慧)育人,现代西方自由主义教育理念与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相结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和谐之路。

[1] 百度百科[EB/OL].(?)[2010-04-19].http://baike.baidu.com/view/1369325.htm.

[2] 张鸣.找不着北的师生关系[EB/OL].(2007-12-05)[2010-04-1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7a2f501 000 dog.html.

[3] [日]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A].王亚新,梁治平编.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C].王亚新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3.

[4] [美]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M].彭刚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5] [德]阿克塞尔·霍耐.为承认而斗争: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M].胡继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 应星.“气”与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J].开放时代,2007(6):106-120.

[7] [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2.

[8] 江泽民.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2-09-09(1).

[9] 哈佛燕京学社编.启蒙的反思[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1-116.

On the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CUI Jia-tian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History and Culture College,Luoyang Henan 471022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omie;du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In order to decrease the influence of anomie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we should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ased on their duty which have ethical emotion,independent spiritand equal personality.So,we can explore a harmony educationalwaywith Chinese national features by exert ourselves.The goal is cultivating people by wisdom and inheriting culture through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idea of theWest liberalism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dea.

G456

A

2095-2708(2012)03-0065-04

2011-08-20

猜你喜欢
转型期师生关系权利
我们的权利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论不存在做错事的权利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预算改革
商业健康险已到转型期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权利套装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社会转型期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