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小说中的异性恋

2012-08-15 00:51胡波莲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卫夫人异性恋基尔

胡波莲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

异性恋对人们来说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恋爱方式,但恰恰因为太熟悉反而忽略了对它的深入了解。正因为此,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异性恋,而不是其他的恋爱形式。伍尔夫对同性恋的认识正是从对异性恋的质疑开始的,只有认清了它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同性恋等其他恋爱形式。

1 异性恋是控制女性的核心机制

伍尔夫在她的小说中处处体现了她对异性恋的怀疑和批判态度。她对异性恋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负面描写,而是把它上升到制度的高度,认为异性恋是被社会建构的政治制度,目的是维护男性对女性的统治。所以她小说里的女性总是质疑和抗拒异性恋、反对进入异性恋婚姻,以此作为对整个社会制度的对抗。

杰弗瑞·威克斯认为,“总的性框架是以支配地位为主导建构而成的,在这个结构中,异性恋具有优势地位,而这种优势是以男性为主导的。”[1]87在异性恋制度占主导地位的性框架下,男人拥有绝对的优势,他们拥有征服女人、控制女人的权力,女性在这种制度体系下处于被控制的劣势地位。除了异性恋模式,其他的恋爱模式被置于边缘位置,处于被敌视和迫害的艰难境地,可见,异性恋的中心地位对边缘的同性恋构成巨大的压迫,而且对每一个人的性选择构成强迫性。

异性恋是被社会建构的,是强加于每个人头上的一种政治制度。“在福柯看来,性的分类本身——同性恋、异性恋及其类似的分类,都是权力/知识的产物。……性身份是知识构成的结果。”[2]176性选择并不仅仅是生理差异的结果,也不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它是政治的产物、权力运作的结果。里奇指出,“异性恋和母性一样,应被认为并且当做是一种政治制度来加以研究。”[3]390异性恋以及异性恋产生的结果——婚姻是父权制的产物,里奇认为,“父权制指一种家庭——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体系,在此体系中,男人通过强力和直接的压迫,或通过仪式、传统、法律、语言、习俗、礼仪、教育和劳动分工来决定妇女应起什么作用,同时把女性处处置于男性的统辖之下。[4]123父权制通过各种方式规定女性在社会中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只能通过异性恋婚姻、通过与男人的关系谋取生存。在这种关系中,女性处于被管辖、被控制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婚姻中的男女不可能是平等的、互为主体的。

“强制性异性爱是控制妇女的核心机制,它以专横的限定来保证男性的永久统治。”[5]312强化异性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女性,以便让男性的统治永久地持续下去。如果女性摆脱了异性恋的控制,那么男性将很难通过婚姻等习俗制度规范女性,从而很难达到约束女性、统治女性的目的。历史上有无数迫害女巫、寡妇,女同性恋者的惨痛事例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伍尔夫的小说中,维多利亚式家庭是她思考的一个重点,在这些家庭里,往往有一个控制欲强的专横的父权制家长以及居于从属地位的妻子和孩子们,女性在家庭中处处被置于男性的统治之下,女儿被父亲强迫嫁给能带给父亲利益的男人,妻子被迫完全牺牲自己为丈夫无私奉献。他们想反抗暴君,反抗压制,但无能为力、无济于事。伍尔夫看到了异性恋中女性的屈辱地位,看到了异性恋对女人的控制和统治,她认为异性恋“是人类情感中最愚蠢、最野蛮的一种”。[6]91不仅达洛卫夫人的婚姻没有爱,拉姆奇夫人的婚姻也不美满,她们的天赋和潜能遭到压抑,她们局限于家庭,被困在丈夫和孩子们中间难以找寻到真正的自我。

为了达到永久统治的目的,父权制文化编造了种种谎言,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层面是:“浪漫式的——断言女性是不可避免地被男人吸引,即使是轻率的、悲剧性的;即使这种吸引是自杀性的,它仍然是一种有机的规则。在社会科学传统中,它断言两性之间的爱是‘正常的’,女人需要男人成为她社会和经济上的保护者,需要男人来完成性行为,达到心理学的完善;异性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那些没有将自己的主要激情给予男人的女人,在实际意义上,必定无疑被打入比她们原来所处的属于女人的另类地位更糟糕的另类地位。”[3]418异性恋谎言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女性心甘情愿地走进婚姻,长此以往把这种观念内在化,和男性一起共同维护男性的统治。

《到灯塔去》中的拉姆奇夫人虽然面带微笑,但她坚定地强调,“莉莉必须结婚,明塔必须结婚,她们都必须结婚”。[6]44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家庭天使,她不仅身体力行,无私地满足丈夫的任何要求,而且细心照料八个孩子,直到耗尽自己。不但如此,她还非常热衷于别人的婚姻,这种热情达到如此之高的地步,以至于莉莉十分惊讶和不解,她撮合明塔和保罗的婚姻,强调莉莉必须结婚。她把这些观念内在化,并且带着善意强加给别人。“天使的声音是通过妇女躯体讲出来的维多利亚式男人的声音。”[7]12拉姆奇夫人在客观上做了父权制文化的传声筒和维护者,可能自己还不自知。有了这么多家庭里的天使来帮助男人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正是异性恋这种制度通过各种谎言对女性加以误导和欺骗的结果。

2 异性恋是强制性的

里奇在《强迫的异性爱和女同性恋的存在》中重点论述了异性恋的强迫性,对异性恋的政治性和压迫性进行了充分的批判,她认为异性恋通过各种形式宣扬自己的自然性和合理性,通过各种表现形式使异性恋婚姻理想化,从而对女同性恋关系形成压迫。

“异性爱主义是一套完整的价值和结构观念系统,它认为异性爱是唯一自然的性行为和感情表达方式。”[8]26异性恋在父权制传统观念系统的支配下成为一种天经地义的唯一合理的性选择,以异性恋为中心,形成了对其他性选择的无形压迫,甚至是残酷的迫害和压制。异性恋于是成为一种压迫性机制,除了异性恋的性选择,其它可能的性选择会“受到在性别与性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正规话语的压制,这种话语强制施行它所描述的东西。……这种实体是有话语的文化的描述生产出来的。”[9]144

1928年,拉德克利夫·霍尔涉及女同性恋主题的小说《寂寞之井》在英国遭禁,并被指控为“美化非自然倾向”,弗吉尼亚·伍尔夫和伦纳德、福斯特一起参加了抗议活动,并和福斯特联名发表了声援信。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伍尔夫是痛恨社会对异性恋霸权的维护的,也可以看出她抗议异性恋霸权的决心和勇气,但在她的小说中,女同性恋虽有很鲜明的描写,但始终不是中心主题,异性恋还是她小说的主要题材,特别是早期作品,这与整个英国社会异性恋的强制性制度的压迫有关:如果写了,写的东西不仅不会让世人看到,而且作者本人也会遭到法律的压制。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她通过描写异性恋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种种缺陷而让我们看到了它的统治欲与强制性。

2.1 对同性恋的抹杀、对异性恋的美化是异性恋强制性的表现形式

“贞洁裤、童婚、艺术、文学、电影等对女同性恋存在(除非把她们当成是怪异的和堕落的)的抹杀,对异性恋罗曼史和婚姻的理想化——这些都是强制性异性恋非常明显的表现形式。”[3]394《达洛卫夫人》中的达洛卫夫人年轻时爱上热情大胆的姑娘萨利,她觉得这种感情纯洁、热烈,毫无功利色彩,但“对于她来说,这种感情始终是保护性的,它的形成来自于一种合谋,一种预感,仿佛有什么东西必然会把她俩拆散(她们谈起婚姻,总把它说成灾难),因而就产生了这种骑士精神,一种保护性的感情。”[10]31在她们毫无私心的纯洁爱情中,她们都感受到,在她们的关系中始终存在着一片阴影,在内心深处压抑着她们,因为她们在周围看到的都是异性恋,同性恋基本上被抹杀了,仿佛根本就不存在,即使存在,也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会遭到封杀。正因为异性恋的强权话语强制施行它所描述的东西:女人和女人之间不能相爱,它是羞耻的,必须和某个男人结婚,绝不可能逃脱,所以绝大多数女性从小生活在异性恋的文化传统里。文学、艺术等也抹杀了女同性恋的存在,她们看到的处处是对异性恋的浪漫温馨的描述,但她们依然能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体验,她们对婚姻感到恐惧,灾难感始终压迫着她们并最终把她们拆散。她们的努力是无济于事的,只能把这种情感深埋心里,成为失败婚姻的一种慰藉。穷困潦倒的萨利嫁给了一个阔佬,一个野姑娘成了五个孩子的妈妈;达洛卫夫人嫁给智力平平、狭隘、刻板的议员达洛卫,但是从此生活留下一种缺憾,无爱的婚姻,缺乏激情和灵魂的贵夫人的生活让她感觉空虚和孤独。

莫依·陶丽说,“达罗卫夫人能驾驭自我,没有坠入疯狂的可怖深渊,但她却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她压抑了激情和欲望,成了一位男性社会里受人仰慕的高贵而冷漠的女子。”[11]16达洛卫夫人选择了无爱的婚姻,牺牲自己的感觉和爱情,这个代价是巨大的,但她不可能有其他的选择,在那个女子通过婚姻而谋生的时代,社会没有给她选择的机会和权力,她只能成为某个男人的妻子,依附他而生活。虽然内心有隐隐的疼痛,她还是会要求她的女儿走所谓正常人的道路,做一个“正常的”女性,“正常的异性恋男人是男性,正常的异性恋女人是女性,是因为居统治地位的文化话语指导着他们的行为符合主导的性别表征与规范,同时贬斥那些不规范的行为。”[9]145她必须遵循这些规范,尽管无奈,她要把她的女儿教育得符合社会对女性的限定,将来和她一样成为一个贵夫人。历史会这样循环往复下去,因为女性必须生存,依附男性而生存。

达洛卫夫人恨基尔曼小姐,因为她女儿的家庭教师基尔曼小姐爱上了她的女儿伊丽莎白。她在去买花的路上,心里一直在想,“也许女儿堕入情网了。可是,为什么偏要爱上基尔曼小姐呢?”[10]9或许她在想,为什么不爱上一个高贵有钱的男人呢?那么她将来怎么生活呢?她把自己曾经类似的体验压抑到最低限度,因为她认为这种感情是没有希望的、徒劳的,而且她还自觉地充当了男权文化的维护者和执行者,她对她的女儿心安理得地施行她的权力,你必须得爱男人,不能爱女人!她会觉得,“这一阵子伊丽莎白总是跟多里斯·基尔曼关在密室里。再也没有比这使她更恶心的了。”[10]110达洛卫夫人也被异性恋的谎言给蒙蔽了,她逐渐地也会认为女同性恋是恶心的,是遭人唾弃和嘲笑的,就像里奇所认为的,“这个谎言使无数的妇女落入了心里的牢笼,试图使自己的思想、精神和性行为适合规定的范本,因为她们的视线无法穿越合乎规范的界限。[3]418她自己无法穿越,她也会阻止她女儿去穿越,阻止能干的基尔曼小姐去穿越。达洛卫刚一到家,她便对丈夫说:“伊丽莎白一见她就脸红。现在两人关在密室里。”[10]112达洛卫先生说“他可不喜欢那样”[10]112,两人很好地形成一种合谋关系,一种强大的阻碍力量,确保没人能跨越。

在达洛卫夫人看来,基尔曼这个抢走她女儿的女人“粗笨、难看、平庸,既不仁爱,又不风雅,却洞悉生活的意义。”[10]118她既恨又爱基尔曼小姐,基尔曼小姐虽然贫穷、粗笨、硕大如牛,不符合一般女性的审美规范,但她有知识、独立自主、自谋生路,而且能一眼看清达洛卫夫人的生活“交织着虚荣和欺诈”。[10]121基尔曼小姐的独特性和智慧使她难堪,感到威胁,所以她恨基尔曼小姐、害怕基尔曼小姐,但她比谁都知道,基尔曼小姐所做的她不敢去做,达洛卫夫人永远都放不下虚荣、空虚的贵妇人生活,只能生活在虚伪和谎言之中。

就这样,《达洛卫夫人》中女性之间真挚情感的种种可能性遭受了强制性异性恋的无情否决和抹杀。

2.2 异性恋的强制性还体现在经济关系中

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女性之间的爱情尽管在她们婚前或婚后作为一个小插曲而存在,但对异性恋婚姻构不成任何威胁,她们的身体依然被限定和控制,她们的情感遭到压制,虽然她们认识到,“对女性强化异性恋观念是一种确保男性对女性身体、经济以及情感的使用权力的方法。”[3]404但她们会被迫适应这个社会的习俗和规范,因为异性恋的强制性还非常清楚非常残酷地体现在经济关系中。

克拉丽莎成为达洛卫夫人之前是贫穷的,靠父亲养活;萨利衣衫不整、一文不名;基尔曼小姐也穷困潦倒,靠自己当家庭教师为生。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强调女人要写作必须有一间自己的房间,有五百英镑的年收入。看来,伍尔夫非常强调女性独立的物质基础。如果女性不在经济上独立,她们永远只能听任男性摆布,只能期望把婚姻当作一种职业。克拉丽莎摆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她不会选择自己最爱的萨利来结婚,因为她们都很贫穷,她也没选择彼得做结婚对象,因为她清楚彼得不会像达洛卫一样给她稳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高贵的地位,她是势力的,摆脱不了世俗的虚荣;萨利也免不了这样的命运,她选择嫁给一位阔佬,住在豪宅里,浪漫、野性的姑娘也被塑造成了生育的机器,家庭里的天使;只有基尔曼受过正规的教育,摆脱了对男性的依附,靠自己的职业谋生,所以她“从不接近异性”[10]122她也拒绝把自己塑造成符合社会期待的女性形象,她衣着随意,手指粗壮,身体强健,于是“这个社会蔑视她,对她嗤之以鼻,抛弃她,首先是这种屈辱——讥刺她那不可爱的体态,人们简直没法瞟她一眼。”[10]121社会的力量是强大的,既有来自男性的排斥与蔑视,也有来自女性的,克拉丽莎就瞧不起她、恨她,但她不在乎。她不想成为家庭天使,过虚伪、空洞、没有自我的生活。伊丽莎白之所以爱基尔曼,是因为基尔曼的独立和自强,伊丽莎白深受基尔曼的影响,她心里想:“要有一个职业。她要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农民,必要的话,也可能去当议员。”[10]129伍尔夫把她描述为“开拓的先锋、迷途的羔羊,富于冒险精神,而又信任别人。”[10]130她和她的母亲达洛卫夫人多么不同,她要开创自己的事业,要像她父亲一样也去当议员,彻底摆脱她母亲的命运。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里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两位有先进思想敢于突破异性恋规范的现代女性,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丝改变女性现状的希望。

[1]杰弗瑞·威克斯.20世纪的性理论和性观念[M].宋文伟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2]黄 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埃德瑞恩·里奇.强制性异性恋和女同性恋生活//余宁平.不守规矩的知识:妇女学的全球与区域视界[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4]A·里奇.生来是女人.转引自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雪儿·海蒂.海蒂性学报告:女人篇[M].林淑贞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

[6]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M].马爱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7]卡罗尔·吉利根.不同的声音[M].肖 巍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8]邦尼·齐默尔曼.前所未有:女性同性爱女权主义批评面面观//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胡敏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9]迈克尔·莱恩.文学作品的多重解读[M].赵炎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弗吉尼亚·伍尔夫.达洛卫夫人[M].孙梁美.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11]莫依·陶丽.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林建法.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卫夫人异性恋基尔
基尔科努米Fyyri图书馆
卫夫人
AnAnalysisoftheFeminismAwarenessinMrs.Dalloway
丹尼·麦卡斯基尔:从网红到MAGURA形象大使的淬炼之路
痴迷书法,墨汁进口浑不觉
基尔根尼:爱尔兰东部的古老传说
面孔吸引力认知偏好与动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The Modern Narrative features and the Connection Modes of Mrs Dalloway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同性性取向成因初探
北京市男同性恋生存状况调查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