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行几种公路桥面防污排水方法

2012-08-15 00:46黄锐标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桥面大桥

黄锐标

(潮州市第二建筑安装总公司)

1 国内外对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视

在发达国家的环境法中,有关环境评价的法规占有重要的地位。1969年,美国制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法》,首次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变了过去重经济轻环保的行政决策方式。加拿大的安大略省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在高速公路服务区为避免生活污水排放污染环境,服务区都建立了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区污水的排放必须达标,对无排放去向的污水,则经处理后采用漫灌方式在地下通过渗管排入地下。对要进入河流的路面径流则经沉淀和过滤后排入天然水体。我国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最先引入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我国于2003年9月1日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一些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评价指标的建设项目工程受到处罚,一些改建项目纷纷采用科学方法解决污染问题。

2 我国现行桥面防污的排水结构

(1)修建截水管。在正常的设计直排式的管路基础上,在桥梁两侧各增设同桥长度相同的截水管,桥面污水通过排水孔下渗到截水管,污水顺着截水管流到桥两端河道范围之外的沉淀池,通过净化处理后再往外排放。同时,修建紧急蓄毒池、加固桥面防撞护栏。改造后的大桥的雨水经桥梁的桥面不会直排下跨河流,而是经过沉淀过滤后再排出。我国横跨闽江的闽侯大桥就是采取这种排水方式,闽侯大桥距闽侯县自来水厂取水口仅800 m,处于水源二级保护区范围内。该桥面排水系统原为直排式,即桥面径流通过桥面的200多个排水孔直接排入闽江,一旦发生桥面水污染,污染水将直排闽江,造成闽江水体污染。如果发生车祸导致污染严重的化学液体泄漏等意外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为确保饮用水源安全,闽侯大桥采取了此种桥面排水系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设置集水管。根据水文、气候等资料,在桥的中间最低处设立收集贮水池,收集桥面污水,通过设计的集水管,引导到在桥外侧设一个较大的贮水池,路面污水汇集到贮水池,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河流或水库。日东高速公路日照水库大桥采取的是此种形式的集水管,日东高速公路日照水库大桥下的日照水库是日照市工农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为预防车辆发生车祸或泄露有毒有害物品可能造成的水库污染,并防止桥面水直接进入水库污染水源,该桥设置集贮水池,通过集水管排除。

(3)自带排水系统。将一套排水管设在桥底,与桥面排水设施相通,通过桥面的吸水孔将水吸入,经管道排到江外的路基边沟里;结合路线纵坡,桥梁两端应设置完善的路面排水设施,并在路面中设置内部排水设施或通过结构内部排水,出水口并入路面排水设施,防止桥面水侵入台后路基填料中,保证路基稳定,减轻桥头“跳车”幅度。

3 桥面防污排水工程主要研究程序

(1)调查桥梁排水对形式,确定各种破坏之间的相互关系。

(2)搜集气象资料入手,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桥梁所在区域的设计降雨强度,对桥梁泄水孔进行排水能力分析。

(3)桥面表面排水设施设计。搜集、分析和总结沥青桥面铺装排水系统各排水设施的结构形式及其利弊,通过室内外的试验、研究在高速公路沥青桥面排水系统各项设施的设置与结构设计方面可供设计单位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各排水设施的布设位置及其结构尺寸的设计计算方法;根据自然条件、地貌状况和高速公路桥面结构的特点,提出了桥面排水的方式,同时加强桥头排水的设计。

(4)桥面铺装层内部排水设计。内部排水设计采用防、排结合的原则,考虑采用边缘碎石盲沟排水系统和缩短泄水管间距共同解决桥面边缘和桥面中心地带的铺装层结构内部自由水和表面水的方案,桥面内部排水设施应与桥面表面排水设施形成一套完整的排水系统,出水口设施设置应相衔接,避免重复,同时不影响桥面铺装性能,积极探讨桥面铺装技术及其内部排水设计原则。

(5)桥面防污排水方案设计。调查大桥依托工程水源污染各种原因,为避免桥面的雨水、污水直排入江中,桥上专门设计排污系统。

总之,目前对大跨度桥梁桥面防污排水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研究思路,新建项目和改建项目针对防污排水设计多数还在摸索经验阶段,当然更谈不上在设计规范中有所体现,因此要开展此方面的研究,从而优化设计方案指导实际工程。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桥面大桥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数鸭子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桥面施工中平整度的控制
某多跨简支T梁桥面连续化改造研究
桥面防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