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2012-08-15 00:52张艳伟
关键词:团干团支部团干部

张艳伟

(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

张艳伟

(湖北经济学院 金融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然而近年来,由于价值观念多元化、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等多种原因,高校基层团组织缺乏吸引力、凝聚力,对青年学生的影响力也在弱化,影响了团员青年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深入探讨了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对策。

高校;共青团;基层团组织;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大力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期团的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共青团虽然在组织覆盖、吸引凝聚青年,组织动员、影响青年方面在共青团各条战线中条件是最好的,但是,如何实现对全体青年学生的真正有效覆盖;如何有效地组织动员青年、影响青年;如何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仍然是我们每个团学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需要。育人,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就决定了共青团要把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共青团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校基层团组织教育引导青年、组织动员青年、关心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努力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也是为了培养人,是为了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党赢得青年。

(二)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是服务学生成长的需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成长和发展的较大压力,这就需要高校基层团组织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施素质拓展计划等帮助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此外,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基层团组织对大学生的成长服务有多少,就意味着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服务的成效决定着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高校基层团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解决广大青年学生面临的最普遍、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二、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团员意识淡薄。考取大学的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前基本上都是团员,但是,由于在中学的团员发展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现实表现,却忽视了对团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致使许多发展的团员没有参加过团的基础的学习。此外,中学以班会代替团会,以德育教育课代替团课,也造成团员对团的基础知识的无知,大多数团员连团的性质等问题也回答不上。进入大学后,班级团支部除了收缴团费、推优、五四评先外,基本上没有开展其它工作;院系团组织虽也开展团校培训,参训对象一般为班级团干部,培训内容也往往忽视了团员意识教育。团员意识教育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忽视造成了高校团员意识的淡薄。

(二)基层团干部素质有待提高。高校团干部和其它战线的团干部一样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院系团干部往往由刚参加工作的研究生辅导员担任,由于缺乏系统的团建理论方面的培训且多为兼职,因而难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此外,由于学校缺少有效激励机制导致部分院系团干部归属感和成就感不强,不得不经常考虑个人的出路和前途问题,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班级团支部书记由学生担任,由于缺乏培训和指导,导致对团的工作不甚了解,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展活动,相当多的团支部没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工作随意性较强。

(三)基层团组织缺乏活力。高校共青团工作大多由院系分团委完成,大型活动也一般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实施。班级团支部的工作往往是团费收缴、团内推优、五四评先等事务性工作,使得基层团组织的活力缺乏。此外,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往往和学生们最关心的学习、就业等切身利益关系不大,团员合理的利益诉求在基层团组织中得不到很好的尊重和服务。基层团组织由于活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班级团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首先,高校基层团组织设置都比较健全,也都制定了团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缺乏贯彻落实,形同虚设,导致团组织在团员青年的影响下降,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减弱。其次,团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大多数团支部没有定期开展团组织生活,即使开展,大多也都偏重娱乐性,缺乏教育性和针对性。

三、关于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团员意识教育,是共青团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团员意识教育,首先要从团干部抓起,需要团委、团支部两级团干部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基础工作做起,进一步增强团干部听党的话的政治意识,服务学生团员的作为意识和言行举止的模范意识。其次,增强团员意识要增强团组织对团员的凝聚力。院系团组织和班级团支部要通过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展符合高校实际和学生特点的活动,积极探索在工作决策、事务管理中扩大团员参与作为,扩大团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第三,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增强团员意识。学生团员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中会进一步了解国情,接触社会,进一步提升其奉献精神、服务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对团员能否实行有效管理,直接影响团员队伍建设的质量。对不履行团内义务,尤其不经常参加团的活动,不能及时交纳团费,经常违反校规校纪的团员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按照团章的规定,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确保团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二)加强团干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队伍素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高校团干部距离青年学生最近,是开展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力量和保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队伍对于加基层团组织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团干部要加强学习,具备学习意识、学术精神和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其次,要不断加强团干培训。校团委要加强对院系团干部尤其新上岗团干部的系统培训,同时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学生团干;院系团干部要加强对学生团干尤其新生班级团干部的培训和指导。第三,要建立完善的团干考核机制。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鼓励能者,鞭策平者,淘汰庸者。校团委要做好院系团委书记的考评工作,让党组织清楚的了解到团干部队伍的现状,保障团干出口的畅通。第四,要贴近青年学生,保持高校团干部的本色。高校团干部要做好青年学生工作,就必须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走进学生,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做学生友,不做学生官。同时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青年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聚集方式,并以这些方式为载体创新基层组织建设模式,保证团组织能够扎根于青年,团的工作能够广泛影响青年。

(三)狠抓规章制度落实,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共青团工作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都需要把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制度是根本,落实是关键。高校基层团组织必须通过狠抓落实,切实解决“有制度不规范、有制度不落实、有制度不考核”的现象,使制度真正发挥作用。此外,要激发基层组织活力,重点要充分调动团支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根据学生特点策划团的活动。根据青年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特点,可以把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改为公开答辩模式,让入围的团支部都能发挥各自的才能,充分展示支部风采,同时激发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到团支部的建设中来。其次,要不断探索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新模式。在学分制和后勤社会化条件下,传统的班级团组织功能弱化,产生了班级团组织活动无法覆盖全体团员的现象,这就需要高校共青团在新的平台、新的领域,探索团建新模式,扩大团组织覆盖面,形成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新型建团模式。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陆昊同志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中青发[2008]17号.

[2]以最大的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陆昊同志在全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中青发[2008]24号.

[3]梁占武.中学团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与未来,1995,(3):45-47.

[4]花瑞锋,吴荣军.关于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J].青少年研究,2001,(4):43-44.

猜你喜欢
团干团支部团干部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新时代团干,应该如何“正心”怎样“修身”?
严管优出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
克服激励难题:以岗为校,强化培育
开卷
团干部须有5种特质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对团干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