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流平台应用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2012-08-15 00:52梅丽君
关键词:交流平台就业指导工作者

梅丽君

(浙江外国语学院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2)

网络交流平台应用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

梅丽君

(浙江外国语学院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2)

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模式越来越普及,网络、尤其是网络交流平台已成为大学生求职和高校就业指导的全新途径和重要媒介,成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主阵地。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尤其是发挥网络交流平台的正面效应,是目前高校充分深入构建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新课题,本文阐述了网络交流平台的定义和种类,分析了网络交流平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的利弊,提出了完善网络交流平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用的建议。

高校;就业指导;网络交流平台;利弊;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介和主阵地,以其信息量巨大、涉及面广泛,传播速度极快和特有的共享性、便捷性、隐匿性迅速被当代大学生所认可和接受,慢慢成为当代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对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和就业影响巨大。在网络时代,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在信息管理、发布和传播、互动功能、实时效果方面有着传统就业指导模式不可比拟的优点。如何利用好网络交流平台,提高网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效率和效果值得所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深思。

一、网络交流平台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网络交流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综合利用网络载体,达到双方的思想交流,是信息交流分享的平台。它有很多种类型,最常用的是BBS、E-mail、QQ(群)、人人网、BLOG(博客,包括微博)、飞信(电脑端)等。

当前,有多种网络交流平台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覆盖面最广,使用效率最高、最及时的网络交流平台是QQ(群)。调查显示,有QQ号码或者上QQ的大学生高达97%,基本上每位学生都加入了班级QQ群,很多学生还加入了学生党支部群,学生干部群等。老师可通过QQ(群)空间的日志、个性签名及时了解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动态,也可以通过私聊或群聊的方式解决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问题,QQ成了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

BBS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通过BBS,师生可以就某个热门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交流就业经验等等。与QQ最大的不同是,QQ是即时通讯工具,而BBS论坛里的信息保持具有相对长久性,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公开性、群体性,慢慢成为很多大学生喜欢和广泛使用的校园信息、舆论、交友和休闲娱乐平台。

博客,又称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它是私人性和公共性的有效结合,具有极高的共享价值,因其新颖的记录和交流方式吸引众多大学生的关注。其中的微型博客即微博,是目前最受欢迎和流行的博客形式,高校就业指导者也可以尝试开通就业微博,用博客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人人网是由著名的校内网更名而来,为整个中国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的SNS社交网站,给不同身份的人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平台,通过提供发布日志、保存相册、音乐视频等站内外资源分享等功能搭建了一个功能丰富的用户交流互动平台。

E-mail即电子邮件,是—种用电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可以是文字、图像等多种信息。在就业过程中,高校老师可以发送E-mail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得到大量免费的就业新闻、就业指导专题邮件等。

二、网络交流平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用的好处

网络交流平台在就业指导工作的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同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强大的资料收集和信息发布功能;强大舆论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强大的跟踪调查,积累资源的功能。具体表现为:

(一)就业指导前期,网络交流平台发挥强大的资料收集和信息发布功能。就业指导前期,就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每位学生的求职愿望,对就业意向进行逐一摸底。而此时学生一般因处于在外实习阶段而不在学校,面对面交流失败,电话沟通也受工作时间限制。因此就业指导者可以通过QQ、E-mail等网络手段给每位毕业生发送就业意向调查表,让学生随时进行回复,不受时空限制。之后可根据恢复梳理学生的就业意向,形成电子档案。对部分学业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的学生可以通过QQ私聊、飞信(电脑端)详细了解并进行备案,给予特殊关注。

另外,网络交流平台有信息量巨大、涉及面广泛,传播速度极快的特点,可以借助网络交流平台发布各类招聘岗位、薪资待遇等信息,帮助学生快速寻找合适的实习岗位。

(二)就业指导中期,网络交流平台发挥强大网络舆论导向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就业指导中期,学生陆续进入正式找工作状态。有些学生实习后顺利转正;有些学生主动离开实习单位开始寻觅新工作;有些学生却进入实习和就业的空档期,开始迷茫地度过最后的大学生活。此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引导至关重要。网络交流平台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随时掌握学生的就业思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QQ签名、QQ空间、博客、人人网状态能暴露学生就业的现状和疑惑。根据网络交流平台中的线索,就业工作者可基本掌握学生就业的情况和心情,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问题。

另外,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多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如对社会某些现象的尖锐看法,对工作辛苦程度的抱怨,对签订就业协议的不理解等,这些不满情绪和不好的言语一旦出现在学生班级群或者网络交流平台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影响,滞后就业工作的推进。就业指导者应及时更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言论,避免错误信息和不良情绪的快速、大范围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交流平台发挥着监控者,引导者的作用。

(三)就业指导后期,网络交流平台发挥跟踪调查,积累资源的功能。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随着学生就业和毕业而结束的。就业工作者可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了解在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的状况。也可以用邮件的形式定期获得就业反馈,一是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二是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有助于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进步。

另外,保持和毕业生联系可以得到单位招聘的一手信息,甚至能促成就业单位和学校学院签订实习基地的协议,有利于下一届学生就业。

三、网络交流平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用的弊端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弊端主要体现在:

(一)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发布的就业信息虽然传播速度极快,信息量巨大,但这是就业工作者单方向输出给学生的,并非学生自己主动搜索和寻觅,导致学生对这类信息的过滤性较大,重视程度不够,使得信息发布后往往缺乏反馈和互动性。反之,学生了解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能获取很多就业信息而滋长了惰性,养成了不主动搜索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坏习惯,对走上工作岗位没有丝毫帮助。

(二)网络交流平台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共享性,错误的舆论导向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在就业过程中,学生会有来自不同方面的不满情绪,一旦发布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就会影响其他毕业生,尤其是消极的不正确的就业观会误导其他毕业生的择业观。

(三)网络交流平台在发挥强大的资料收集功能时不能保证资料的精准性。因为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传递给就业指导者的都是文字信息,它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和学生个人心境的影响而导致此时学生传递的是这样的文字信息,彼时传递的却是另外一种文字信息。因缺乏、声音、表情、肢体语言等的渲染,信息的表达总是不精准,缺乏面对面沟通的真实性。

(四)网络交流平台具有很强的隐匿性,很多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愿通过网络主动地向外暴露想法和信息。即使就业指导者通过QQ私聊,单独发送邮件等试图和这类学生取得联络,还是会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就业工作者就很难获取有用信息。

四、网络交流平台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应用的建议

网络交流平台应用在就业指导过程有利有弊,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者应该趋利避害,尽量发挥它有利方面的作用。比如利用各种网络手段摸清学生需求,提供分类指导,帮助不同就业意愿和心态的学生顺利达成就业愿景,具体应该做到:

(一)提高高校就业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网络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多种网络交流平台的应用,并且根据其特点,扬长避短,发挥每种网络交流平台最强最优的功能。如在学生的班级QQ群里,用群邮件的形式发送简历制作技巧、应聘面试技巧,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内容给学生,指导每位的学生择业就业;用QQ群聊的方式发布就业信息,迅速、及时,且有互动,保持良好的时效性;用QQ私聊的方式搜集并跟进学生的相关就业信息,尤其是个别特殊学生的特殊信息;学会通过关注学生在人人网上的状态、QQ签名或心情,微博上的信息,来分析学生的就业心境,及时解答疑惑等。

(二)完善高校网络化就业工作体系,合理搭建多种网络交流平台。一方面,在高校就业信息网上开辟即时QQ咨询平台、BBS交流区、E-mail交流平台等窗口,给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在日常就业指导过程中,就业工作者可以建立各类就业工作QQ群,开通就业微博,开辟就业公共邮箱,不定期地发布就业信息。

(三)就业工作者把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所获得到的信息,结合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接触和了解,对学生做出真实详尽的梳理和分类,并且及时给予分类指导。对于各类求职意向明确的学生要进行合理分类,时刻跟进、持续沟通,分类指导,帮助学生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对于就业心态不端正,常常发布错误舆论或信息影响他人的学生,就业工作者应通过各种网络交流平台及时疏导和教育,更正和跟进,避免产生群体性负面影响。对于被动、冷漠,对就业始终无动于衷的学生,也要尽力帮助。当然,不能单纯依靠网络交流平台来指导学生就业,日常的电话、面谈等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网络交流平台作为网络工具在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过程中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好好利用网络交流平台,扬长避短,让它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1]冯琨.浅谈高校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6).

[2]肖玲君,宋魁.网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秦子文,罗标.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江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9).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就业指导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致敬科技工作者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