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贬居地的惠民思想和惠民之术

2012-08-15 00:45涂普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儋州贬谪黄州

涂普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苏东坡在贬居地的惠民思想和惠民之术

涂普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黄冈438002)

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从中年至晚年先后分别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在其生存状况极其艰难、无权无钱境况下,他还力所能及地为当地老百姓谋福祉,他坚定的惠民之志,过人的惠民之术,巨大的惠民之实值得敬仰和推崇,惠泽千年后世,为历代为官者提供了借鉴和思维的空间,是值得挖掘的精神财富。

苏东坡;惠民思想;惠民之术

苏东坡(1036~1101)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的盛誉,他坎坷传奇的人生经历、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成就巨大的文学成就,使其一举成为上个千年的“世界千年英雄”。在苏东坡身上确乎有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殊世业绩:比如说他徐州抗洪,比如说他定州治军,比如说他杭州治湖,比如说他黄州著文(二赋一词)……所有这些,举世皆知,且常见于有关苏东坡的研究文章之中。然而,苏东坡身处人生低谷危境之中,所作的诸多惠民利国之举,却是手中毫无官宦权力,且还戴罪,他为民力谋福祉,惠民以大德大恩之诸多建树,究竟如何能为,却是论述者无多。笔者以为,苏东坡“手无巨斧亦劈山”、“其身戴罪亦惠民”的精神境界、殊世作为,是容不得怠慢的。研究苏东坡的惠民思想和惠民之术对于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认知、理会和定位苏东坡其人,对于今之以民生为重的各级为官从政者何以惠民,对于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都是极具意义的。

公元1101年,苏东坡蒙恩获赦北返,途中拜谒金山寺时,看到安徽籍画家李公麟给他画的一幅肖像,联想他自己毕生坎坷经历,感想良深,遂题写了一首六言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据记载,苏东坡题写这首诗时,距他的仙逝之日,只有一个月。可以说,这首诗是苏东坡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诗中点到的黄州、惠州、儋州三州,正是苏东坡人生最受煎熬、最感痛苦、最觉无望的三个贬谪地。而在苏东坡的心目中,恰恰是这三个州为其人生创建功业最多、最大的三个地方。有人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东坡内心痛楚的发泄,是苏东坡满腹牢骚的发泄。笔者以为苏东坡在这首六言诗中道出了他人生的真实,道出了历史的真实。翻开北宋历史,我们不难看到,苏东坡一生在宦海里飘游了40个春秋。大体上是12年在朝廷为官,其中有些年头是官居高位,令人仰视;但在他整个仕途中,却有28年是在地方上任职。苏东坡在黄州、惠州、儋州三地,任的是虚职,即名义上挂个小职,但不准签署公事,实际上,是戴罪之身的流放者,是一个手无“寸权”的钦犯。苏东坡的这种身份问题,我们可以从其谪居黄州时所发生的《夜归临皋》事件中得到证实。元丰五年(公元1082)九月的一天,苏东坡邀了几位好友泛舟黄州长江之上,然后到东坡处饮酒数巡,于半醒半醉中归临皋家门。门敲不开,只好复回江边。面对长江,生出许多感慨。在醉意朦胧中他填写了一首词《夜归临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觳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第二天一早,太守徐君猷接到报告,说苏东坡写了一首词不见踪影了。“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同时派人全城搜查。这就足以说明当时的苏东坡不是“官员”,而是真正受监禁的钦犯,是个未戴枷锁的“罪人”。苏东坡在黄州是如此,在惠州、儋州更是如此。也就是这么一位身为“钦犯”的苏东坡,在其贬谪地之黄州、惠州、儋州,玩转了他的惠民“空手道”,造就了他的“平生功业”:东坡名号蜚声今古,二赋一词横空出世,拯救溺(弃)婴功垂青史,献方灭瘟德馨九州,发明名点美食流传后世,修桥便民利及子孙,倡导军垦传承千载,传授牛耕进化农业,兴教荒蛮推进文明……就一个地域的某个层面而言,苏东坡其功业建树,堪比神农孔丘。然而,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苏东坡在其贬谪地所作出的诸多惠民建树,是一般在职在位的当权者很不容易做到的,却都在苏东坡手无“寸权”、身戴“钦犯”罪名的情况下所作为的。可以说,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鲜见的。这就不得不为世人瞩目了,为世人所研究所探觅了。

研究表明,苏东坡之所以能在其人生最悲怨、最低谷时期,在其贬谪之地,在其不仅无权,而且戴罪的人生境遇中,做出如此之多、如此富有影响力的惠民建树,主要是因为苏东坡首先具有强烈的惠民意愿和志向。据记载,苏东坡小时候读书时,从师张易简。张易简先生是修炼道教的高徒,且得道颇为高深。在张易简先生的学生中有两个学生对道教颇有感悟。一位就是陈太初,一位就是苏东坡。其中陈太初学道已走火入魔。当时,年少的苏东坡与陈太初是非常要好的学友,从张易简先生修道很是认真,达到了入迷的程度。虽然苏东坡的母亲程老夫人见此状况,毅然决然地将苏东坡弄回家里,就读于苏洵执教的“家塾”,但是,苏东坡对道教仍割舍不了,并且也有了一些心得。道教的“赐福、赦罪、解厄”的教旨在苏东坡的心灵中种下了富有生命力的种子。及至苏东坡步入青年时代,自东汉初传入我国的佛教,经隋唐、宋朝,逐渐与我国道、释、儒等思想合流,中国人将佛教尽量向现实与人生靠拢。中国知识份子习佛中具有非常重义理的倾向,以致中国文人的文学创作往往周流三教。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对苏东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这些宗教思想,无疑是苏东坡的思想、精神和理想追求的内核,所以在其入仕之后,换而言之,在其具备了地位、权力等一定条件后,便使得“赐福、赦罪、解厄”的教旨及其习佛重义理的倾向,变成了他的处事为人、行政惠民的理念和行动。乃至在其失去了为仕地位、权力等条件后,仍然恪守不怠、践行不懈。苏东坡在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期间,虽手无“寸权”,仍以戴罪之身,为百姓谋福祉,解厄难,究其实质,委实是苏东坡接受道教、佛教和儒教教旨所形成的思想、精神和理想追求的继续和深化,是苏东坡这种思想、精神和理想追求在另一种条件下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实践。

其二,苏东坡在他的贬谪之地,手无“寸权”,以其戴罪之身,之所以能作出如此之大、之多的惠民建树,还因为苏东坡有着超凡的惠民之术。如果说在封建士大夫中,在任何境况下,有着惠民之愿,惠民之意,不止苏东坡一人的话,那么,能在贬谪之地,以戴罪之身做出如此之大、如此之多的惠民建树的,恐怕寥若晨星,甚至唯有苏公东坡一人了。苏东坡在其贬谪地超人的惠民之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是借权惠民。苏东坡被贬到黄州,钦定其不得“签书公事”,其身份仍然是一名“钦犯”。当时的黄州乃至整个鄂东,社会上都严重地存在着“溺婴”、“弃婴”,尤其是“溺女婴”、“弃女婴”的恶习。苏公得知后,决心帮助黄州民众除此恶习。此时的苏东坡,手无寸权,何以为之。他立即行动起来,一是在安国寺大和尚继莲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民间救助弃婴的组织——育儿会,以募集救助基金,由继莲书其出入,古耕道掌其米绢,东坡在自己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带头捐款十千;二是给鄂州太守朱寿昌致信,以立赏罚,以变此风,借助官府的力量改变溺婴恶俗。不久,徐太守君猷奉旨调任湖南,东坡与君猷游安国寺,饮酒竹间亭,继莲请名,东坡将“竹间亭”命名为“遗爱亭”,并亲自捉笔,题写了千古名篇《遗爱亭记》,以颂徐太守之功德。可以说,这是苏东坡在其贬谪地借权惠民的一个典型的、十分成功的实例。二是请佛惠民。惠州是苏东坡人生中第二个贬谪之地。当时的惠州城被一条河流所分割,城民们隔河交往只能靠泅水过河。每到山洪暴发季节,肆虐的洪水都会冲毁城中房屋数十间,吞噬生命数十条。苏东坡得知这些惨痛的情况后,萌发了修建桥梁的念头。可是,修桥得不少钱,而惠州当时又是荒蛮贫脊之地,即使由州府出面,一时也难得筹集所需之款。怎么办?苏东坡当时想到了佛的影响力。他在主动与时任提刑的姐夫程之才及惠州太守、县令会商后,跋山涉水,登上罗浮山,找到罗浮山的大和尚,请罗浮山大和尚以佛法为号召树起募资之帜,动员僧人、官家、富商募捐钱财。大和尚和苏东坡带头把自己的一些值钱的物品,包括一些朝廷赐品,或卖出,或典当,筹资募捐。不仅如此,苏东坡还劝说弟弟子由之妻捐出不少当年朝廷赏赐的金币,作为建桥之资。苏东坡与罗浮山大和尚一起,借助佛的名义,以拯救生灵为旨意,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捐资,硬是在当时的惠州城内修筑了两座石桥:一座建在河上,一座建在惠州湖上,曰东西桥。时至今日,仍在使用,真可谓功德无量。这是苏东坡在其谪居地,在其手无“寸权”,以其戴罪之身,做出惠民巨绩的又一典型事例。三是传技惠民。就是将黄州鄂州的先进农耕工具和技术传给海南百姓。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东坡从惠州再贬到儋州(今海南省儋州市)。苏东坡谪居时,儋州是“天祸尔土,不麦不稷。民无用物,珍怪是植。播厥熏木,腐馀是穑。贪夫污吏,鹰鸷狼食。”(苏东坡《和劝农》)说的是“贪夫污吏”们不仅不劝导黎民从事农业生产,反而一味要农人采沉香,以便利用采沉香、贸(易)沉香牟取暴利,搜刮百姓。正因如此,儋州的黎民百姓都不会驭牛用犁,挥锄破土。农业生产劳动主要靠刀耕火种。苏东坡来儋州看到这种落后的生产状况后,亲自将内陆农民早就使用的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秧马”传授他们,并教会儋州百姓掌握了这些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技能,使当地的农业文明大大地向前跨进了一步。不仅利及当代,而且惠及子孙。这算得上苏东坡把教惠民的一个突出的典型例子。苏东坡把教惠民的事例,在贬谪惠州时就有了。苏东坡被贬到惠州后,看到当地农人扯秧时弯腰弓背,十分劳苦,他把在黄州了解到的秧马及其制作和使用技术手把手地教给惠州农人。直到如今,惠州的农人还在使用秧马扯秧。真可谓功莫大焉。

其三,苏东坡在其谪居之地,在其手无“寸权”的情况下,以其戴罪之身,之所以能作出如此之大、之多的惠民建树,还有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苏东坡深孚众望。我们知道,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政权,建立宋朝后,一个良好的愿望就是息刀戈,施文治。因此,在宋朝发展进程中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推崇人文,重视文人的。苏东坡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位出类拔萃的文人。他21岁中进士,被当时的宋仁宗皇帝作为“储相”而加以储备。当时的宰相欧阳修推崇苏东坡的文才,说三十年后,人们只读苏东坡的文章,而不再会读我欧阳修的文章了。在当时,宋朝的中央直管州、路。且朝廷大员到州、路任职的情况也很普遍。所以苏东坡在朝廷的赫赫声名,各州、各路无所不知不晓。也因为这个原因,苏东坡到地方上哪个州,都倍受官民所推崇、所景仰。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后,当时的黄州太守徐君猷待苏公如“骨肉”,便是一个佐证。所以苏东坡在谪居黄州时,向徐太守君猷借权惠民能够如愿以偿,且大有其效果,也就不那么费解了。加之,苏东坡在谪黄期间,创作出了“二赋一词”等文坛上乘极品之作,其文才之高,更为人所仰慕。朝野上下,苏东坡的影响力便是不言而喻了。非但如此,在佛教界莫不亦然。应该说,苏东坡在当时确乎是一位深孚众望之人了。再者,苏东坡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爱好,就是喜欢交游。他在交游中结交了不少朋友,其中,有些是朝廷的,有些是民间的,有些是和尚,有些是庶民,有些是读书人,有些是杂流名士……在诸多的朋友中,有些尚属两肋插刀的朋友,如佛印、巢谷等。苏东坡谪黄期间,正碰上鄂东地域流行瘟疫,治好这种瘟疫的“药方”正是朋友巢谷传给东坡的。一事当头,朋友襄力,就可以化险为夷、化难为吉了。这样的例子并非鲜见。再加上苏东坡经常与社会底层的民众交往,眼路宽,耳路聪,对社会基层民众所思所想、所喜所怨、所需所求、所爱所恨都比较了解,所以,苏东坡在黄州、惠州、儋州等谪居之地,所做惠民之事,一般都是当地存在的突出问题,都是老百姓所喜所爱、所需所求之事,同时也是州衙难以推脱之事,佛界乐为之事。苏东坡在黄州期间所作的解决溺婴弃婴之事,治疗传染病之事;在惠州修建东西桥之事,为民减免税费之事;在儋州教黎民使犁用锄之事,兴办教育之事,等等,无一不是如此。由于苏东坡才高超群、朋友相拱、深谙民心,因而他深孚众望。又由于苏东坡深孚众望,因而他在其贬谪之地所举惠民之事,往往能顺行其道,获得硕果。

苏东坡在其贬谪之地,在其手无“寸权”的情况下,以其戴罪之身,作出如此之多、之大的惠民建树,这一历史的、闪光的陈迹,给人们特别给为官从政者,留有了太多、太大的思想空间,是很值得体鉴品味的。应该说,这也是苏东坡这位世界千年英雄、中国文坛巨擘给我们留下的一笔巨大的、富有深远意义的文化遗产。

[1]林语堂.苏东坡传[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7.

[2]王水照.苏轼[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02.

[3]吴仕端.惠州西湖艺文丛谈[Z].1983.

[4]儋县文化馆.苏东坡在海南[Z].1981.

[5]何学善.苏东坡与黄州安国禅林[Z].2010.

On Su's Thought and Methods in Benefiting the People in uncomplimentary Places

TU Pu-sheng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438002 Hubei)

Su's lifetime career is very hard,who has been banished to Huangzhou,Huizhou,Danzhou from middle age to old age.During his extremely difficult living conditions,he had no money and right,he tried his best to do good to local people.His thought and methods in benefiting the local people were respected by all of us,which supplying a reference for the later authorities,which is a great spiritual wealth worth mining.

Su Dong-po;Thinking in do good to people thinking;Art in benefiting the people

I206.2

A

1672-1047(2012)03-0011-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2.03.02

[责任编辑:郭杏芳]

2012-05-12

涂普生,男,湖北新洲人,研究员,黄冈职院原党委书记,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会长。

猜你喜欢
儋州贬谪黄州
多情最是黄州月
大江东去——苏轼的黄州时期
苏轼的贬谪生活
大宋国民偶像苏东坡失意黄州——《黄州寒食帖》
儋州鸡产业发展的思考
儋州宣言——2017年12月16日“苏东坡与文化儋州”全国专题学术报告会通过
苏轼儋州己卯年上元夜的“得失”之问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宋代贬谪文学研究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