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

2012-08-15 00:48周文瑾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院校

周文瑾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系,福建 漳州363300)

高职院校加强人文教育的思考

周文瑾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初等教育系,福建 漳州363300)

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标的人文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职教育中人文教育薄弱,分析了加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意义,着重探讨了高职教育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人文素质;人文教育;有效途径

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第一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指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任的公民”;1999年我国第三次全教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高等教育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前校长田长霖在题为《高等教育在变化的世界中面临的挑战》的演讲中指出,人文教育应受到重视,因为“我们的社会越发需要的是好的公民、好的领导者,以及非常宽厚的人文科学背景。”从国际到国内,从专家到领导,无不认识到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水平低下,人文教育仍处于薄弱状态,认识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探讨高职院校实施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已是当务之急。

一 高职人文教育的现状

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它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它包含三个层次——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指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认识自我,其中包含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高职学生主要来自高考后的第三批录取生和职高生、中专生及技校学生,他们的文化知识、思想素质、心理能力相对都较弱,其中多数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有挫折感,人文教育方面有许多课要补。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大多建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在就业压力愈来愈重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等都是围绕市场转动,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人文教育,既缺少足够的课时安排,又常常缺少师资力量。由于人文教育的薄弱,学生中“文化贫血”现象日益凸现,高职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文化素质较低,非专业知识浅薄。正是文化素养的欠缺致使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不足,成为他们再发展、再塑造的瓶颈。

如果将高等职业教育搞成一种急功近利的职业工具训练,既不符合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也不符合企业的长远发展,更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毕业生在思想、情感、人格等方面应该是健全的。未来的企业家和员工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健全的人格、足够的智慧,才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建立起创新精神和能力。而且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综合性的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紧密结合。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神圣职责,高职院校要加强人文教育。

二 高职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 转变观念,建构KAQ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职教育在传统的“专才教育”模式下,只重视专业教育,忽视人文素质培养,导致专业教育过窄,文化陶冶极弱,文理人为分割。这种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单一型专业人才,明显存在人文素质不高,有许多人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术,却没有健全的人格。因此,注重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专博结合的通才,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建构KAQ(即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科学教育,传授科学知识,培养业务能力,还要具有战略眼光和长远规划,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把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学科交叉,拓宽专业和学科的覆盖面,实现专业设置与学科划分的综合化;不仅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做学问,怎样成为具有较强创造才能、应变能力和人文精神。

(二) 构建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构建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是人文教育的核心。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精心构建具有一定层次、达到整体优化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还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规定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修够一定的人文学分,否则不能毕业。学院应调整教学计划,结合专业教学有重点、有选择地开设基础的人文学科课程,增加人文方面的必修课,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介绍和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有目的地开设人文选修课程,建立健全选修课管理机制,鼓励和引导学生选修,允许学生跨专业、跨系、跨年级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和任课教师,但是开设的人文课程不应过多过滥,而要少而精,要管用,要将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寓人文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

科学构建高职人文素质的评估体系。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健全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评估办法、明确评估内容和手段。除了人文学科考试成绩,还可以将学生参加各种文化社团、人文讲座、人文竞赛等方面的表现量化,作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评价指标,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先、评定奖学金等的内容,作为学生综合测评的重要考核条件。

(三) 加强隐性课程建设,营造“人文”校园氛围

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隐性课程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里的每一位学生。张楚廷教授曾在他的《教学论纲》中说过:“同类学校与学校之间,论常规课程,论教学计划表,几乎是没有多少差别的,然而,论隐性课程,论隐性文化,学校与学校的差别就很大。某些学校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其高质量的隐性课程。”风景优美的校园、古朴典雅的建筑、博学的师长、高雅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因素的教育影响或许是缓慢的、不经意的,但却能够持久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建设主要是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人文环境,营造一个适合学生人文精神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良好的科技、人文交融的文化氛围,是“不说话的教师”和“无形的教科书”,能对学生起到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1 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加大经费投入,更新、增加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加强校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施的建设,精心提炼富有个性的校训,创建高品位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陶冶情操,升华精神。高职院校应特别重视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等的建设中渗透校园精神,把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浓缩、外化为易于被人直感的形象;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知识布置走廊、教室、活动室等,如墙壁上逼真的名人画像、意蕴深刻的格言警句、板报、宣传窗等要精心安排,让学生长期在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中生活、学习,自然受到“润物无声”的感染和影响。

2 举办各种人文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聘请校内专业教师和校外专家学者给学生举办讲座,为师生创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使更多的学生能深刻地了解社会人生。还可以组织文化艺术节、读书活动月、科技活动周、开展各种竞赛等,激发学生的热情,吸引学生主动自发地参与,营造生动而健康的人文氛围,增强同学们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同时扶植和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社团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充分的民主性、动态的多样性、明显的时代性等特点,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的活动,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感受人文和科学教育。

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加强人文教育

网络的高速发展已经使教育越来越具开放性,同时也为人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学院可以借助互联网络,构建一个集看电影、听音乐、欣赏校园文化、引导学生看经典中外名著的网络人文教育平台,给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注入生机,在学生的人文教育中起到一个导航的作用。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人文论坛”,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人文现状;可以组织有经验的人文类教师搜集文、史、哲的经典作品上网;可以要求开设选修课的教师把自己的课程资源(包括课件、幻灯片、案例、艺术作品)上传到网络;可以在网上及时公布校园文化活动的最新信息,吸引学生浏览;可以与相关人文网站链接,实现人文学习资源共享;可以引导社团设立自己的网站,锻炼学生利用校园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四) 培养高素质教师,确保人文教育的质量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人文教育的学术基础、指导力量,是推动人文教育的根本保证。古人对教师的要求是“道德文章,堪称楷模”,即要求老师不仅在学术上、而且在人格上也是学生的榜样。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有人文情怀、责任意识,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努力以自己的高尚人格、良好师德去熏陶、感化学生,帮助学生怡情养性,塑造人格。

在学校中,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尤其要重视教书并育人,以回归教育的本源。正如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在《大学一解》里所言:“教师不单要能‘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楷模’,使‘从游之学子无形中有所取法’。”专业课教师应发挥梅贻琦校长所提出的教师的作用——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为学生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楷模。专业课教师应注意提炼、挖掘专业科课程中所蕴藏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将专业学习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技术伦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始终,正确引导学生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如教师在教授力学课程时,可以介绍力学学科发展中优秀科学家献身真理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可以介绍力学学科中与当前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服务社会的热情;如教师在讲解制药技术的过程中,可以介绍世界技术史上误用、滥用技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或困扰,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教育学生要有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做出的产品更能有效地防病治病减少病人的痛苦,而不是仅仅为了追求利润。总之,只要我们的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有心人,人文教育无处不在。

高职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刻不容缓。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建构KAQ(即知识、能力、素质)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形成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质量保证,通过大学特有的人文氛围教育、熏陶学生,把做人、做事、做学问融为一体,把人文教育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统一于高职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从而培养真正满足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1]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汪青松.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Abstract Humanistic education whose aim is to cultivate humanistic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In view of the weakness of human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n the s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humanities educ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approach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Key words humanistic quality;humanistic Education;effective approaches

On How to Strengthen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Wen-jin
(Depart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Zhangzhou City Vocational College,Zhangzhou Fujian 363300)

F718.5

A

1671-4733(2012)04-0079-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2.04.025

2012-07-08

周文瑾(1968-),女,福建漳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电话:13400915626。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