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效益为中心 加快四川现代蚕桑产业发展

2012-08-15 00:43
四川蚕业 2012年4期
关键词:桑园蚕桑发展

杨 彪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我省蚕桑产业加快区域化布局、集约化发展、多元化开发,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2012年,全省桑园面积120000hm2(180万亩),产茧7.46万t(149.2万担),桑园套作及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预计全年蚕桑综合产值50亿元,可实现全省农民人均增收7.5元。面临转型期的农业以及转型特征更为明显的蚕桑产业,抓住机遇夯实产业基础,推动我省由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任务艰巨。

1 客观分析我省蚕桑产业发展现状

蚕桑产业一直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是蚕桑产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我省蚕桑丝绸产业已由满足国家创汇需求到满足民生需求,由出口创汇外向型产业到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型产业,战略地位和作用发生变化。加工业通过转型升级加快由外向型向扩大内需型转变,农业通过提质增效加快由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是转型期的蚕桑丝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全国其他蚕桑产区相比,我省保持着发展的优势和条件,一是近年来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蚕茧单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我省不少蚕区蚕茧质量已跨入全国先进水平,我省蚕桑产业在全国保持着规模和质量优势;二是全省已基本形成了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桑产业带,蚕茧产量占全省的80%,蚕农售茧收入占全省的83%,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三是蚕桑已经成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等贫困地区的骨干经济产业和重要生态产业,为贫困地区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态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四是我省蚕桑丝绸产业体系比较完善,生产加工链条完整,科研和人才优势明显,发展后劲充足;五是我省深厚的蚕桑丝绸文化是蚕桑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蚕桑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础,保持基础稳定和发展提升的挑战更加突出,一是我省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保供给、促增收任务繁重,农业内部产业之间、传统产区与新兴产区之间竞争加剧;二是我省龙头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尚未形成大宗的产品、知名品牌和稳定的市场,对产业支撑带动能力不足;三是土地、劳动力等成本要素快速上涨,特别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养蚕业劳动力成本已占总成本的70%以上,比较效益下降;四是农村青壮年大量向城镇转移,养蚕老龄化趋势突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减弱,劳动力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制约。

2 明确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蚕桑产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为此,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坚持把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基地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以桑树为核心,多元发展的现代蚕桑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千亿增收示范工程”蚕桑万亩核心区建设,把蚕桑产业打造成为我省盆周丘陵山区农民增收和生态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优质茧丝原料基地和现代桑产业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方式要实现六个转变,一是基地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转变。重点打造攀西山地、川南丘陵山区、川中北丘陵山区三大蚕桑产业带;二是户营规模由家庭副业向主业转变。重点培育以蚕桑产业为家庭经营收入主要来源的专业户和重点户;三是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注重农艺农机结合,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产品结构由单一蚕茧向多元化产品转变。注重蚕茧单产质量提升,促进茧丝产业的优化升级,注重蚕桑资源开发,促进加工业发展;五是土地利用由单一向立体农业转变。发展“桑-经”、“桑-粮”、“桑-禽”立体农业,推广“桑、蚕、粪、沼、菜”等种养加循环模式;六是经营机制由分散经营向组织化经营转变。大力培育产业化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推广桑园有效流转方式,引导蚕农扩大户营规模。

3 扎实推进现代蚕桑产业发展

质量是我省的优势,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是稳定蚕桑基础的前提。加快发展现代蚕桑产业,让更多生产要素向优势区聚集,让蚕桑产业更具市场竞争力,让更多发展收益与农民分享。当前我们的工作重点是:

3.1 建设基地,引导产业聚集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3.3万 hm2(50万亩)攀西产业带,3.3万hm2(50万亩)川南产业带,6.6万 hm2(100万亩)川中北产业带。引导全省蚕桑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加强桑园耕地质量、水利和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蚕共育、省力蚕台、优良蔟具、桑园管理机具等设施建设。精心培育和打造一批规模大、品质优、桑园连片成带的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和重点县。

3.2 强化科技,推动产业转型

整合科研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对蚕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提升蚕桑生产技术水平。研发推广省力化机具、轻简化技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研发推广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专用品种与标准化种植技术,鼓励大型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发蚕桑新产品,建立蚕桑资源综合开发标准体系,为构建多元化新型产业体系提供必要的科技支撑。

3.3 培育龙头,增强带动能力

扶持和培育一批产业链长、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以工促农的产业发展机制。支持对产业有一定影响力、产品有特色、产量有规模的地区和企业,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规范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鼓励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共育户联农户的合作化服务体系。

3.4 开发资源,拓展效益空间

利用项目、政策、规划等引导,鼓励和扶持具有较强实力的龙头企业在集中产区实施桑果、桑叶、桑枝、桑皮、蚕、蛹、蚕沙等资源综合开发,催生新的产业,推动蚕桑产业向食品、医疗保健、饲料、木材加工、造纸等领域发展。规模化推广“桑+粮”、“桑+经”等桑园立体农业模式,增加桑园土地产出。积极探索推广桑树在荒漠化、石漠化治理、泥石流治理中的作用,进一步发挥桑树的生态功能。

3.5 健全体系,支撑产业发展

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立稳定安全原蚕基地,在产业发展核心区建设与基地发展向适应的小蚕和桑树种苗繁育场,形成省直属场、县级蚕种场、基地繁育场三级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省蚕种质检站为中心,片区质检站为基础的蚕种检验检疫体系建设,确保蚕种质量安全。建立桑树病虫害测报体系,建设发布平台,完善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化防治设施和队伍,提高病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加强蚕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桑园蚕桑发展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