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

2012-08-15 00:50陶书志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年15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文/陶书志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信阳)

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原有的农民工而言,特指出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他们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转型而成长起来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是基本脱离农村而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尚处于社会结构中第三元状态的一个庞大社会群体。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亿人,其中16~30岁的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在1亿人左右,约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六成以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将参与到城市化建设中。

一、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融于城市化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是刚刚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城市打工,他们普遍存在着缺乏职业技能等问题。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水平明显滞后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他们的就业空间小、适应能力差,这也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真正融于城市生活。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这对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领域,提高就业层次,真正融于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重要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转型时期,大批农民向城市迁移,成为城(镇)市人。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50%,我国历史上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乡村人口。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广大农民工尤其是作为农民工主力的新生代农民工将是城镇化人口的主要组成,也是城(镇)市化过程中的主要劳动力。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是解决他们长期就业、稳定生活、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三)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新生代农民工是加快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思想开放、思维活跃。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新生代农民工依然被排除在城市政策体系之外,成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夹心层”。他们在城市里是无根基阶层,其工作的流动性、不稳定性,导致其经济基础的薄弱,又使他们始终处于社会的边缘,缺乏社会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无法真正实现与城市的社会整合。通过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逐步改变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尽快融入城市生活,从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教育培训体制有待完善。近年来,虽然国家有关部门积极倡导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农民工培训规划和指导意见,但实施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分析原因,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涉及到农业、科技、教育和劳动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大多是仅仅从自己部门的角度推出相关“应对”措施,并没有将现有的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另一方面国家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上投入不足,成为严重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发展的一大障碍。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健全的法律法规规章保障,因而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网络,造成地方培训机构分散、泛滥,培训资源浪费,培训质量难以提高。

(二)企业对职业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加强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是企业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明确要求企业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同时,国家还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职工培训费用提取标准以及使用管理办法。但是,从执行情况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在职培训工作经费投入不足,效果不尽如人意,至于进行职前培训则更少。主要表现有:有的企业特别是效益较差的企业并未真正落实;有的企业尽管按规定提取了职工教育经费,却把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挪用于其他方面;有的企业着眼于眼前利益,不愿多培训员工,在职工培训上流于形式等。这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无法帮助他们有效实现知识型、技能型的转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所面临的障碍。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刚刚从校园走向社会,大多数来自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地区,没有相应的技术基础,难以适应社会、企业对就业务工人员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有参加技能培训的内在需求。从调查情况看,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上面临的障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自身经济条件差。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数家境比较困难、经济拮据,又刚刚走向社会,经济上还没有独立,没有能力支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另一方面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选择困难。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培训学校时常常难以分辨。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经验不丰富,不能有效把握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在选择技术培训上存在盲目性。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教育的对策

(一)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教育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向导,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只有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接受,促进广泛开展,才能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这是做好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以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促使其转变观念,从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明确政府主导地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明确其在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主导地位和主要责任。一方面政府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完善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培训的政府激励机制,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的质量,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三)发挥企业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阵地作用,增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针对性。一方面企业要强化培训责任,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培训计划,并根据企业发展和用工情况,重点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确保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培训待遇;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地处一线的优势,积极与各种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有助于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降低培训费用,提高培训质量。同时,企业要坚持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统筹兼顾的原则,既注重农民工技能又要兼顾农民工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使其真正成为现代化的产业工人。

(四)发挥培训机构的主渠道功能。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现状,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其作为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主渠道的功能。一方面培训机构要充分调研,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细分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另一方面培训机构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1]韩长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是个重大问题[N].光明日报,2012.3.16.

[2]姜丽萍.论“新生代农民工”的作用及面临的问题[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4.

[3]王玉宝.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4]安雅丽,杨淑娥.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分析[J].人民论坛,2010.32.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