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四川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2012-08-15 00:51张自明
山西建筑 2012年25期
关键词:规划设计四川园区

付 蓓 张自明 李 秀

(1.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2.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四川绵阳 621010)

0 引言

休闲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等融为一体。在循环经济倡导下,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于四川这个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休闲农业园是休闲农业发展与运营的基础,要使休闲农业园永续发展经营,进行可持续的、切实可行的规划设计是相当重要的条件。

1 四川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四川休闲农业园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主要以“农家乐”为接待形式,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四川休闲农业园开发多为自发性经营,在市场先行、管理落后的情况下,休闲农业园的规划、建设必然以经济利益为主导,忽视其社会、生态综合效益,进而影响四川休闲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园区规划缺乏总体统筹,盲目发展,自然生态资源破坏严重

四川休闲农业正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大部分休闲农业园的主要旅游开发者是当地农民,其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有限,加之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价值认识不足,城镇又缺乏整体区域性的休闲农业总体规划,使得一些休闲农业园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废农造景、滥建人工设施的现象,盲目发展,给脆弱的农村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背离了休闲观光农业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的目标。

1.2 农业园定位模糊,景观形式营造不当,导致农村特色丧失

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满足城市消费者接近自然,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需求。

四川一部分休闲农业园在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未对农业园的发展进行准确的定位,没有充分分析和尊重基地的自然资源现状,大量照搬城市景观,增加很多不合理的游乐设施,造成很多本来有特点的地形、地貌被忽略,景观营造形式城市化、人工化痕迹明显,使得休闲农业园能够体现乡村田园风光的本质特色丧失。

1.3 园区规划同构性过强,活动项目设置雷同,科学合理性不足

休闲农业园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科学、系统、综合的过程,应从多学科、多角度去考虑,保证园内各种功能单元协调、合理、可持续地运行,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对四川地区一些农家乐、休闲农业园的调查,我们发现很多休闲农业园在设计过程中比较片面,往往只从单一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此外,不同经营主体之间活动项目设置雷同,集中于卡拉OK、品茗、棋牌、钓鱼、农家观光、瓜果采摘等,娱乐内容千篇一律,彼此之间少有创新或差异性。这种经营的同构性造成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时功能分区不明确、旅游路线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一,不能多角度综合利用农业资源。

2 循环经济对休闲农业园发展的适用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演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照城乡协调、工农互补与经济、生态、社会协同共进的原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与能量的循环转换而构建起来的一种经济模式。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形态[1]。循环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四川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资源非常丰富,生产条件优越,农业规模化、特色农业发展较为迅速,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非常突出,具有较好的潜力。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同休闲农业有效结合,通过资源与废弃物的循环高效利用,不仅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农业资源和农业经济系统中的其他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双重目标,使四川省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3 四川休闲农业园可持续规划设计方法

休闲农业园是休闲农业的载体,也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核心之所在。针对四川休闲农业园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在进行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功能分区规划

由于休闲农业园所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农业园区总体布局的定位应在充分分析各种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及其现状环境,合理组织各种功能系统,采取适当的规划设计手段实现休闲农业园的功能分区。在对休闲农业园进行规划设计时,我们既要突出各功能区的特点,又要注意农产品的不同成熟期,使之各功能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2 园区道路交通规划

休闲农业属于生态旅游,对于农业园的道路系统规划,我们应根据场地原有地形、地貌和景点分布,结合园区管理活动需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道路交通的布置在满足人们正常游览的前提下,尽量随地形的变化高低起伏,曲折蜿蜒,园区道路应主要采用自然式的园林布局,道路根据农业园规模宜分级设置。主干路宽约5 m~7 m,用于游览车通道和游人集散;次干道宽约3 m~5 m,用于连接园区内各建筑区域和景点;游步道宽约1.2 m~2 m,主要用于游人步行和山地自行车通行。同时结合农业园区位的实际情况配建相应的停车场,停车场设计时,应考虑有乔木遮挡阳光,地下铺嵌草砖,体现其生态性。

3.3 园区建筑建设生态化

3.3.1 建材选择

休闲农业园建造材料应选用可循环、可回收和可再生的建材,控制和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

四川地区传统建材以土、木、石、竹等天然成分材料为主,农业园在建设时应就地取材,尽可能采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废弃物进行装修,这样不但减少材料的运输成本,而且其色彩、风格容易与周围环境、村落氛围协调一致。

3.3.2 建筑设计

休闲农业园内的建筑由于使用性质的不同,主要有两大类,生产区建筑和服务性建筑。对于生产区的建筑,我们宜采用高、中型生态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以自动温控、自动喷灌等技术,调节室内小气候,节约能源。对于园区内的服务性建筑,我们在进行规划布置时,应利用场地自然条件,考虑园区建筑朝向、间距的合理性,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采暖等规律,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从而降低建筑能耗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4 园区给水排灌工程规划

循环经济指导下的休闲农业园设施建设要体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必须做到节水,提高用水效率,综合利用水资源。农业园以生产农产品为主,园内农业生产需要有完善的灌溉系统,同时要考虑到游人、员工的生活用水、园区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在进行给排水系统规划时,需要根据地势起伏的自然坡度和暗沟,将雨水排入附近的水体,或将雨水收集后回收再利用。园区内的给排水管线均以埋设暗管为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和园林景观。农产品养殖加工和生活污水排放管可根据实际情况接入城市市政管线系统,也可在园区内设置沼气池,将其排入池中产生沼气,做燃料和照明能源,不得将污水直接排入园内地表或池塘中,以避免污染环境。

3.5 园区绿地系统规划

休闲农业园的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大环境的角度出发,将农业资源的生态特征与旅游生态的整体空间景观统一考虑,绿地规划设计应结合游人观光路线,全园景观布局等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不能影响到园区农业运作和园内区域功能的需求。园内建筑周边可采用多年生花卉和草坪,主要干道和服务性建筑周围绿化可采用观花、观叶树为主,园内常绿树占总绿化树木的70%~80%,落叶树占20%~30%,保证园内四季常青。

总之,休闲农业园绿地系统规划目的是不仅使各景区农作物与人工绿化种植的绿地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富有特色的田园风貌立体空间景观,同时又要避免绿化植物与农作物之间产生消极的影响。

4 结语

四川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省,休闲农业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如何使休闲农业旅游与农村循环经济产生良性的发展循环,这对于促进四川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顾树华,刘鸿鹏.200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30-42.

[2]王国莉,骆海峰.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J].生态环境,2005,14(3):439-442.

[3]叶美秀.休闲活动设计与规划——农业资源的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规划设计四川园区
A gift I treasure
规划设计作品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