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细部鉴赏

2012-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2年25期
关键词:观众厅河南大学建筑群

(河南大学档案馆,河南开封 475001)

河南大学是教育部与河南省政府共建的一所综合性高等院校,其主校区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七朝古都开封。该校自创办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光辉历程。位于开封市明伦街85号的老校区占地700余亩,校园内的近代建筑群,即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2006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8219 m2,是1915年~1952年间学校设计建造的教学、办公和生活用房。它是20世纪初期大型民族建筑设计与工程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公共建筑中最具组群特色的建筑类型,经多年使用,多次修缮,至今仍保存完好。

六号楼于1915年动工,1919年建成,建筑面积为2330 m2,是学校第一座中西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新式建筑。该楼突破了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平面呈“T”字形,中间部分四层,两翼三层。底层为基座,灰泥粉饰,凹凸感强;中间部分门口设大平台直抵二层,六根爱奥尼巨柱式贯通二、三两层。屋顶中部为悬山灰瓦坡顶,两翼为硬山四坡顶。屋顶采用传统建筑简化做法,未作举折,檐口无升起,屋面采用传统筒板瓦,中间四层部分正垂脊均有脊饰跑兽,悬山山面有红色木制博风板,上刻卷草图案。该楼中间部分设东西两个入口,外面设大平台,类似于传统建筑的月台,南向、东西向三面设台阶直抵二层。其屋顶、墙体呈对称布局,中间高两侧低,颇具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在建筑主体之外墙附加宽阔、有屋顶遮盖的外廊,使室内空间向外延伸,摆脱了呆板与沉闷,满足了师生课间休息与交流的需要。整个建筑融实用与美观于一体,别具坚实厚重、典雅脱俗的风格。

斋房为学生宿舍,十二栋斋房总建筑面积6636 m2。1921年建成东西一二斋共四座楼房,1926年建成东三四五六斋,1952年建成东七八九十斋。每栋斋房建筑面积553 m2,均为三层,内廊式布置,走廊内北墙设取暖壁炉和烟道、火墙,走廊尽端为木制楼梯,每层走廊两侧各三间,二、三层尽头各有一小间,共20间。各层均为木制楼板,底层架空,架空处南北墙上设通风孔,以免地板因潮湿而损坏。按平面布局,为山面入口西式格局,但屋顶并没有采用南北双坡人字型,而是转化为东西三个人字型双坡顶勾连式组合,中西手法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有利于山花处设置屋顶内的通风口。每间使用面积为15.6 m2,摆放四张单人床,墙上设四个壁橱供放书籍,第三层房间内窗台下地板上设有逃生钩和逃生锁,可谓考虑周到细致,不仅功能安排紧凑合理,而且尺度亲切宜人,为当时国内学府所罕见。

七号楼兴建于1921年,建成于1924年,总建筑面积4350 m2,位居校园中轴线西侧中部。楼高三层,其中一层为半地下室。该楼平面南北向呈“Ⅱ”字形,主入口位居楼中部东侧,另在南、北、西三面设有次入口。建筑四周屋顶出檐2 m,檐下全是垂柱及彩色木雕挂落,垂柱共有200多个,雕刻成垂莲柱头,垂柱间镶有2000块做工精细、画面内容各异的锒透雕花板。玻璃窗上有西式折叠式遮阳装置。整座建筑为青砖砌墙,灰瓦歇山式坡屋顶,上置通风孔。建筑立面层次丰富,色彩明丽,雕刻精美,装饰细腻考究,显得华丽而典雅,是河南大学“秀美”建筑的典范,既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又不失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的体现,且有极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是20世纪20年代中西建筑艺术紧密结合创作出的难得的建筑艺术精品。整个建筑间间明亮,采光极好,紧邻上课,声不外泄,隔音设备良好。四面有门,出入方便,虽然上下课时师生纷纷到教室、休息室或实验室,却没有拥挤不畅的感觉,可见设计之周详。楼四周种植花木,景色诱人,上课之余,实验完毕,可凭窗赏花,放松身心。微风吹来,楼檐铃声悦耳,虽然没有刻意的飞檐画栋,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

大礼堂1931年11月20日破土动工,1934年12月28日落成,位居校园南北中轴线和东西轴线的交汇点上,是一座宫殿式建筑。主体空间为观众厅,有观众席2816个,看台分池座、楼座,上下两层布置,地面均按视线要求做了起坡设计,四周墙面也做了声学处理,视觉、听觉效果良好;大玻璃窗,窗户面积为墙体面积的1/5,采光充足;观众厅外围U字形走廊环绕,上下两层,设楼梯六座,出入口七处,既满足隔声要求,又满足疏散要求。门厅为接纳组织人流的交通枢纽空间,东西两部楼梯组织垂直交通,北向两门洞通过走廊连接观众厅。舞台口宽18.23 m,深12.19 m,有大幕一道,垂幕五道,上设检修桥架,可作讲演、放映、演戏及大型会议之用;舞台为木制地板,下为地垄架空,弹性较好;台口两侧下部东西各设通风口一处,直通屋顶,内置机械抽风设备。侧台为音乐室、休息室,侧台两侧楼上楼下共辟室八间,作化妆室、办公室、储藏室等,也可作教室,每间可容纳60人就读。结构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青砖墙,结合大屋顶,采用27 m豪式钢木组合屋架,八根钢筋混凝土承重柱支承八架钢梁和楼板重量,所用钢材为英格兰进口,观众厅底层设钢筋混凝土柱六根,支撑二楼池座。屋面沿南北纵向采用屋顶组合,门厅对应部分为歇山,两侧楼梯间为卷棚歇山,观众厅与U形走廊巧妙组成重檐歇山,舞台为硬山,东西及北向入口对应采用卷棚歇山门廊,观众厅前区两侧楼梯间上空对应为硬山,将观众厅与舞台外观有机衔接,形成侧面起伏多变的轮廓线,大屋顶覆以青灰筒板瓦,各脊端饰有脊兽,四角挑起,左右对称,高低起伏,变化丰富;屋顶的外部造型与内部功能一一对应,在简单的方形平面下创造丰富的视觉效果。正立面屋身部分采用四组双柱仿爱奥尼式直抵檐口的倚柱巨柱式,柱间正中设三个双扇平开大门,门楣为悬山垂花门罩,圆形竖向中旋窗,窗套彩绘图案精美,色彩艳丽;柱头与屋檐交接处,简化传统建筑的斗拱设置,以垂柱挂落替代。大礼堂尺度巨大,配以八根巨柱和收分砖砌墙体,辅以入口处宽阔台阶,挺拔高峻,气势宏伟,巍峨壮观,尤其在中西建筑手法的结合及巧妙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堪称是近代建筑艺术精品。

南大门处在校园中轴线的最南端,南临明伦街,北与中心主体建筑大礼堂遥相呼应。该大门为两个四柱三牌楼庑殿顶工字脊组合的建筑,砖木及混凝土结构,总建筑面积216 m2。大门为南北两个牌楼圆拱相连,中为正楼,两边为次楼,形成重檐效果,是我国古代四柱三楼式牌楼的进一步发展,使之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前提下更具实用性。大门上有筒板瓦、花脊走兽,下有斗拱承檐,椽飞起翅,四角如翼。该建筑以中式建筑为主体,融合了西方建筑线脚及券拱装饰手法,构图完整饱满,庄严大方,结构复杂而合理,比例精当,是近代优秀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门楼既是整个近代建筑群的开端,又是建筑群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自身小巧玲珑、端庄秀丽,而且由于它的烘托使得整个建筑群更加华丽壮观,层次分明。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朴实、典雅、格调斯文,在环境选择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建筑的群体组合上,体现“礼乐相成”的理想,在造型的装饰做法上,反映“善美同一”的原则。它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和保护,是若干代河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最终结晶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建筑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平面按功能要求设计,外观则以大屋顶、斗拱等表现中国固有形式,立面多由西方建筑手法点缀。

该建筑群的建筑设计和营造继承了明清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精华,其风格中西合璧,在总体构图、轴线组织、体量权衡、比例尺度、柱式组合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不愧为黉宫圣殿,国之瑰宝。

[1]陈宁宁.黉宫圣殿[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13.

[2]河南大学校史编写组.河南大学校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13.

猜你喜欢
观众厅河南大学建筑群
南头古城数字展厅建筑群
建筑与建筑群储能工程初探
归 去 兮
咏 河 大
故 乡
审视中国传统建筑群院落式构成法则
观众厅视线分析软件《神眼》的应用
高层建筑群绕流风场的数值计算
京剧剧场的观众厅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