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国城市化与生态化建设中适宜技术的选用

2012-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2年25期
关键词:生态化进程城市化

王 睿

(1.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30;2.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建筑系,云南昆明 650101)

1 概述

通常而言对应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城市的发展演变同样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的演变过程。特别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欧美国家所兴起的生态运动及其引发的生态革命,也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当今世界各国中对于当代社会城市化、生态化以及现代化设计进程的关注与思考。

2 我国当代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进程的回顾

芒福德曾经指出,城市之所以有别于乡村,主要是因为其具有了乡村所不可能具有的“容器”和“磁体”功能[1]。正是基于城市“吸”“收”兼备的功能特性,城市较之以乡村更容易成长和发展起来。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发源地的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初步完成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设计所需的基本要求。而在我国,当代城市化发展进程则经历了相对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其城镇化率从建国初期的12.46%增长为2010年的45%。有学者甚至预测,到2020年前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将逐步超过50%,这就意味着在国内将有半数人口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由此必将引发一系列关于产业结构,城乡格局乃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模式等领域的深刻变革[2]。

反观历史不难发现,伴随近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进行,城市发展所引发的“城市病”与“环境危机”在一定范围和时间中尤为明显的暴露出来。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欧美国家专业学者就发展中一系列问题进行的研究探索为其后城市发展的生态化取向确立起到了积极作用,其间相关研究论文与专著的出版,都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上对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城市化、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有益而必要的探索和研究。

然而就我国当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生态化建设研究而言,主要是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以及UIA确立的《北京宪章》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纲领原则的层面上加以明确与保障。近年来召开的历届生态城市国际学术讨论会及其订立的《深圳宣言》也反映出当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当代城市化进程与生态化设计关系之间探索研究的动态与成果。同时在实施层面上,越来越多的城市试图将城市发展进程中现代化与生态化设计间关系加以综合统筹安排。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包括深圳、广州、厦门、杭州、苏州、泉州、濮阳等在内的国内130座城市已将建设生态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山水城市、循环经济城市作为今后发展目标[3]。

3 我国当代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误区

作为一个幅员广袤、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进程显著带有其自身特点,这正是其有别于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具体客观现实。

1)当前我国城市化整体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起步阶段,且不同地区与城市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作为社会经济运行基础与生活投资条件相对较好的我国东、中部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城市规模较小,数量较少,关联度较差的系列问题[4]。

2)对应于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不同,我国当前不同地区与城市就其发展过程中生态化设计的取向也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的态势。相比较而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其就城市化过程中生态化设计的力度与要求就明显强于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较落后的西部欠发达地区。

3)在当代我国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进程中,不少地区与城市仍然存在片面追求城市化达标率、破坏生态环境与忽视生态设计的短视行为。在我国当代城市化、生态化设计进程中,如何协调管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设计间的关系,始终是各城市和地区急需面对与解决的重要问题[5]。

4)正是我国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进程所带有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过程亦将带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支持引导与管理调控,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生态化设计进程中也还大量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实问题。

4 适宜技术的选用——一种面向我国当代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需求的应对措施

正如上文所指出的那样,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生态化设计进程中,试图直接套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势必会因其缺乏必要的相关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基础而难以实现,同时,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地区间的巨大差别,适用于国内发达地区的设计经验也很难被简单加以复制推广。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内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生态化进程中可以考虑选用“适宜技术”。通过在不同地区与城市中采用与之相配套相适应的适宜技术来实现操作灵活性与目标针对性的统一。

一般看来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将目前常接触到的技术体系大致划分为以下三类:1)先进技术。2)乡土技术。3)适宜技术。

通常而言,先进技术是指在当今社会化与生态化设计的进程中通过结合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进而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等多方面内容,来实现城市化与生态化协同发展的设计目标,同时也达到设计过程中低能耗、高产出、自调节的基本要求。因此它代表了当今社会生活中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向和要求。

与先进技术相对应,乡土技术更多是指那些广泛存在于民间的乡土工艺和乡土经验。其通过大量使用当地材料、技术、人工进行设计活动,从而实现设计内容与环境条件间的互动统一。这些乡土技术往往需要经过再次加工,改造以及转换过程方可运用于当代社会城市化、生态化设计的具体操作过程之中。

于是适宜技术作为联系先进技术与乡土技术间的桥梁纽带,在当今我国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进程中则更加具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价值。其与先进技术突出体现的“主动改造”和乡土技术着重表达的“被动适应”所不同,适宜技术强调的是根据各不相同的自然气候,地域环境,技术材料,社会人文乃至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来确定应当采用的相应解决方案。其作为一种面向我国当代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需求的应对措施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体现出其不可替代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1)适宜技术的选用强调目标针对性:我国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中不同地区间存在的差异构成了选择适宜技术进行设计的基础出发点。因此在国内当前的城市化、生态化设计进程中,根据在不同的地区与城市中存在的自然气候,地域环境,技术材料,社会人文乃至经济政治发展条件来具体针对不同目标采取不同解决措施,成为选用适宜技术无可替代的优越性表达[6]。2)适宜技术的选用具备操作可行性:与以往单纯靠引进先进技术体系或简单靠维持乡土技术措施的设计思路相区别,在选用适宜技术的过程中,因其对于当地传统技术、成熟技术以及通用技术的运用更多所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积极态度,使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用适宜技术就其技术支持与实施储备方面而言,具备有良好的操作可行性和认可接纳条件。3)适宜技术的选用满足经济实用性:选择适宜技术作为当前我国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进程中的折衷性措施方法,势必将成为符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前进需求的现实选择。尤其是在上文所提到的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单纯依靠高科技、高造价设计来实现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在目前条件下还存在相当的问题和困难,因此推广使用适宜技术,有利于缓解资金压力,在社会大众普遍认可承受的范围内逐步实现城市化与生态化的设计目标[7]。4)适宜技术的选用突出多元动态性:适宜技术在选择确定其具体实施策略的过程中,具备根据不同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应对措施的重要功能。结合我国具体发展现实而言,适宜技术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可以表现为多种层次、多种内容的技术策略、技术措施以及组合,其通过对先进技术、成熟技术、通用技术甚至一部分乡土技术的合理组合与选用,来满足我国当前非平衡发展的城市化与生态化设计进程间的差异性需求[8]。

5 结语

正同99《北京宪章》所指出的那样,“由于不同地区的客观建设条件千差万别,技术发展并不平衡,技术的文化背景不尽一致,21世纪必将是多种技术并存的时代”[9]。而在当今日趋多元纷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适宜技术通过对现有条件的分析研究与各种技术措施的选择整合而具备目标针对性、操作可行性、经济实用性以及多元动态性等特点。这必将使其逐步成为在当前多种技术并存时代背景中又一符合我国城市化与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发展需求的重要实践途径与理性选择结果。

[1][美]路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倪文彦,宋俊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2]黄光宇.生态城市武汉会议讲稿[Z].2004.

[3]董 卫,王建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与建筑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4]黄光宇,陈 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观[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6]王 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多层次技术角度看地域文化的发展[J].工业建筑,2003(7):89-92.

[7]翟有龙,杨苗苗.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J].科学·经济·社会,2005(1):15-16.

[8]陈建龙.西部地区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J].甘肃科技,2003(1):9-12.

[9]吴良镛.北京宪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生态化进程城市化
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与展望
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际收支统计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