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城市主义下的构建包容性社区初探

2012-08-15 00:51
山西建筑 2012年32期
关键词:包容性群体居民

袁 婧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1 背景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了致富之路,然而与此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渐地扩大。中国正面临着发展的不均衡以及社会分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平等随即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议题。社会平等即是关于社会资源和社会责任的合理分配,其中包括收入,财富,机会,教育,医疗等。社会不平等问题换而言之也就是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

2 空间的分配

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首先,收入的不平等直接导致社会贫穷。其次,社会的不平等会降低社会信任度,同类的群体会更加愿意在一起工作和分享社会资源,异构的群体则会产生排斥,从而使社会不平等资源分配加剧。再者,社会不平等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影响居民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犯罪率等各种问题。空间资源的分配作为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最外在的实质表现,揭示了社会资源是如何分配,如何产生以及如何运作的。通过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交流和社会冲突,空间的界限、特性以及意义被无形之中协定和定义了。例如门禁社区通过对出入口的管制来保障居民的隐私与安全,加剧了阶层的隔离;又例如在中产阶级化的过程中,中产阶级或者创意阶级入侵到工人阶级和低收入群体的原有栖息地,导致工人阶级和低收入群体被迫迁移,空间的性质随即发生改变。

3 包容性社区

“包容性”这一理念逐渐引入国内,其宗旨就是促进社会公平和消除社会分化以保障公民的权力。“包容性社区”也就是基于这一宗旨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即在社区的资源分配上消除社区居民因地域、收入、职业、信仰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社会隔离和排斥,从而实现社区居民的和谐平等共处。

4 新城市主义

在20世纪90年代,一场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在美国拉开序幕,新城市主义理念的诞生为提高生活环境做出了有影响力的创新。它由10个重要的原则构成,即可步行性,功能的混合,高密度,连通性,多样化的住宅,高质量的建筑和城市设计,传统的邻里结构,高效的交通体系,可持续性以及高质量的生活。新城市主义主张依靠这10个原则构建社区,从而促进社会交流以提升社会和谐。更进一步说新城市主义的关键就是合理的组织生活空间来促发社会活动。这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将结合新城市主义的原则来初探如何合理构建包容性社区。

5 构建包容性社区

5.1 可达性与适宜的步行环境

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不同群体之间的排斥现象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可达性造成。就空间而言也是一样,空间被物质的组合、人们对其的感知和规章制度等所控制,要消除这种控制必须同时解决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在社区这个尺度,可达性主要针对公共空间而言。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排斥的过程,公共空间往往会被栅栏或石墙围合以减少犯罪的发生。犯罪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交流。对提高可达性而言,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来消除空间隔阂尤为重要。

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里,作者认为创造一个安全的街道环境需要人们扮演一个监督者的角色,提供更多人们视线可以投射在街道上的机会,例如连续的商铺立面和土地的混合使用等。同时,还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步行环境来增加居民的步行活动,这不但有利于社区内部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不同种族间的交流,还有助于户外活动的开展。扬·盖尔指出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外在的物质环境,例如步行街道和车辆禁行区对日常的室外活动开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5.2 公共空间和社会资本

公共空间在提升社会凝聚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提供场所增加人们偶遇的机会从而巩固社区关系。在构建包容性社区里,公共空间其容量和使用方式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首先,公共空间的容量是确保不同群体和谐相处的基础。在那些公共空间有限的贫困社区,公共空间扮演的角色不是不同群体之间的磨合剂,而是不同群体之间争夺的战场。例如不同家庭的大小,住房的大小和住房的形式导致对公共空间使用方式的争夺;居民居住时间的长短不同会引起老住户对新来者的排斥;不同种族以及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会产生矛盾与冲突。这些对社会资源争夺的结果往往会产生弱势群体,导致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更严重的是在弱势群体内部还会出现对少量社会资源的争夺,继而加剧不平等中的不平等。

其次,在确保公共空间容量的同时还需要确保公共空间被有效的使用,其最有效的使用方式是构建一个框架来调动各种资源(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并且在各种资源中建立起联系。换句话说,就是提升社会资本,其旨在基于互惠互利的前提下,透过社会网络来动员的资源或能力的总和,以实现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例如在公共空间举办社区活动,公共庆祝节日,艺术项目等,这些都可以促进居民的交流,加强居民之间的信任度,从而减少由于收入不均等所产生的社会隔离,机会不均,公民参与感不强等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以提升社区环境,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资本产品的增加。

5.3 混合社区

混合社区是目前在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居住区设计方式。混合的概念可以根据很多不同的类别来划分。以居住群体来划分是不同背景(包括收入,年龄,种族,家庭结构)的人居住在一起;以建筑形式来划分是将不同类型的住房大小,业权形式,固定用途和市场价值来组合社区;还有一种称作空间的混合则是通过不同的性别,宗教和身体机能来划分。现在普遍意义上的混合社区主要指的是混合收入和混合业权,这两个概念有时也可以并用,它们都有助于个人和社会在经济及文化上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各个收入群体的共存。

混合业权即是将出售和租赁形式相结合,个人购买和社会购买相结合。在混合业权的过程中,要求社区不同业权形式的建筑外立面不能有较大区别,以避免居民产生很强烈的差异和分割感,不利于社区和谐。此外,还要注意不同业权形式的房屋不能各自成区,而是应该在区域或街道的尺度上进行混合,不同群体相邻的居住方式不但有助于社区内部的交流,还能塑造良好的社区形象,同时要实现混合收入,可购性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住房面积和户型的多元性,以满足不同居民家庭机构,收入的需求。

6 结语

可达性与适宜的步行环境、公共空间和社会资本以及混合社区,都只是构建包容性社区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方面亟待探讨,但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城市主义对构建包容性社区有着重要的意义,其很多设计原则对指导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构建包容性社区的关键在于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来促进社会交流,增加社会和谐度,这些都离不开合理的空间和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城市设计者,除了要设计出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服务于人,还要设计一个合理的生活环境服务于社会。

[1] 马西恒.建设包容性社区:居民权利均等化的社会政策想象[J].学习与实践,2011(2):104-109.

[2] Eicher.C.,Kawachi.I..Social Capital and Community Design.In:A.L.Dannenberg,H.Frumkin and R.J.Jackson,ed.Making Health Place[M].Island Press,2011.

[3] Gehl,J..Life Between Buildings.In:M.Carmona and S.Tiesde,ed.Urban Design Reader[M].Oxford:Architectural Press,2007.

[4] Jacobs,J..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In:R.T.LeGates and F.Stout,ed.City Reader[M].London:Routledge,2011.

[5] Madanipour,A..Social Exclusion and Space.In:R.T.LeGates and F.Stout,ed.City Reader[M].London:Routledge,2011.

[6] Madanipour,A..Marginal public spaces in European Cities[J].Journal of Urban Design,2004,9(3):267-286.

[7] Mason,S..Can Community Design Build Trust?A Comparative Study of Design Factors in Boise,Idaho Neighborhoods[J].Citie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Policy and Planning,2010,27(6):456-465.

猜你喜欢
包容性群体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高台居民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