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病毒NS1蛋白核仁定位的研究

2012-08-21 01:56赵宗正涂加钢张文婷周红波金梅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核仁流感病毒质粒

赵宗正,涂加钢,张文婷,胡 勇,周红波,金梅林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0)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其全基因组由8个分节段的负链RNA片段组成,共编码11种蛋白。2009年4月份爆发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三源重配病毒,PB2、PA来自H1N1禽流感病毒,PB1来自H3N2人流感病毒,HA、NP、NS来自北美经典H1N1猪流感病毒,而NA、M来自欧系禽源H1N1猪流感病毒[1,2]。

流感病毒的NS1是流感病毒的重要毒力因子,也是流感病毒唯一的非结构蛋白[3]。NS1蛋白起初在宿主细胞浆合成,然后很快转移到细胞核,并在感染早期积聚在细胞核,感染后期则积聚于核仁中,形成致密的包涵体[4],是病毒复制和传播的重要调节蛋白。NS1蛋白是一个多功能蛋白,对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拮抗宿主干扰素的产生,并可以上调“凋亡阈值”来延缓宿主细胞启动凋亡程序[4,5]。Skehel[6]研究发现,NS1蛋白在病毒复制的早期就大量表达,仅出现于被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中,而在病毒粒子内部不存在NS1蛋白,因此通过血清学方法可以用来区别灭活苗免疫与野毒感染的动物。甲型流感病毒的NS1蛋白含有202~237个氨基酸,不同的毒株之间存在着长度差异,一般为230个氨基酸。NS1蛋白有两个核定位信 号(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lNSL),N末 端的35~41位是第一个核定位信号(NLS1),C末端203~237含有第二个核定位信号(NLS2),同时含有一个核仁定位信号。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NS1蛋白只有219个氨基酸,存在11个氨基酸的截短现象。为了研究这种截短现象是否影响其核仁定位情况,本试验利用表达不同长度NS1(NS1-219、NS1-230、NS1-237)的3种重组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细胞(A549),对其NS1蛋白的核仁定位情况进行了研究,进而探究NS1的截短是否对甲流的核仁定位有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载体 细胞和病毒 PEGX-KG(以下简称KG)载体购自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型H1N1流感病毒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rPR8-甲(NS1-219)、rPR8-甲(NS1-230) 和rPR8-甲(NS1-237)为表达不同长度NS1蛋白的重组流感病毒,是本实验室涂加钢博士通过PCR定点突变的方法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S基因上让终止密码子后移,得到表达不同长度NS1蛋白的基因片段,然后通过感染性克隆技术以毒株A/Puerto Rico/8/34 H1N1(PR8)为背景,替换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S基因构建重组病毒;大肠杆菌BL21和DH5α及A549细胞均由本实验室保存;日本大白兔(体重约1.5 kg)购自湖北省疾病防治与控制中心。

1.2 主要的试剂工具酶 各种限制性内切酶、T4 DNA连接酶、RNA-SOLV® Reagent RNA Isolation Solvent购自OMEGA公司;UNIQ-10柱式离心式DNA凝胶回收试剂盒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质粒提取试剂盒购自北京全式金公司;核酸分子量标准物(DL2000、DL15000)、One step RNA PCR kit(AMV)及高保真Taq酶primerstar购自大连宝生物工程(TaKaRa)公司;酵母浸出粉及胰蛋白胨(Tryptone Soya Agar)购自英国OXOID公司;DAB显色试剂盒购自中山金桥;绿色荧光二抗购自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琼脂粉购自北京原平皓生物技术公司,日本进口分装;所需其他各种试剂、药品均为分析纯。

1.3 NS1基因的克隆 根据NCBI公布的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S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上游引物:5'-CGAATTCATGGACTCCAACACCATG-3'(引入EcoR I酶切位点);下游引物:5'-CCGTCGACTCATTTCTGCTCTGGAGG-3'(引入SalI酶切位点)。首先将病毒在9日龄鸡胚上增值并自尿囊液提取病毒RNA,利用通用引物U12(5'-AGCAAAAGCAGG-3')反转录制备cDNA,然后经PCR扩增NS1基因。PCR扩增程序: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55 ℃退火30 s, 72℃延伸2.5 min,运行30个循环;最后 72℃再延伸10 min,然后降温到16 ℃。反应结束后,PCR产物各取5 μL,在1.0%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分析,剩余置4 ℃保存备用。PCR产物和载体经EcoR I和SalI双酶切,克隆至KG载体,构建重组质粒KG-NS1,并进行酶切、测序鉴定。

1.4 表达和纯化NS1蛋白 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菌BL21中,并进行酶切、测序鉴定。分别以1 mmol/L和0.1 mmol/L IPTG(16 ℃)诱导表达过夜,并进行SDS-PAGE分析。将NS1重组蛋白大量表达,采用GST柱亲和层析纯化。

1.5 NSI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以纯化后的NS1蛋白为抗原免疫日本大白兔。采用颈部皮下多点注射的方法分3次免疫,每次免疫所用的抗原量分别为300、500、500 μg。初次免疫采用完全弗氏佐剂,二免和三免采用不完全弗氏佐剂,按照1:1与抗原混合,每次免疫间隔14 d。第三次免疫后14 d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并用Western blot 检测抗体。

1.6 表达不同长度NS1蛋白的核仁定位 rPR8-Mex(NS1-219)、rPR8-Mex(NS1-230) 和 rPR8-Mex(NS1-237)三种重组流感病毒以3 MOI分别感染A549细胞,感染6 h后,用PBS洗3次;再以1%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5 min,PBS洗3次;加1%BSA 37℃封闭1 h,以200倍稀释NS1多抗37℃孵育2 h,PBS洗3次然后用荧光二抗(抗兔)37℃孵育1 h,PBS洗3次,在奥林巴斯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NS1基因RT-PCR扩增产物 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为650 bp,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说明已成功扩增NS1基因,如图1所示。

图1 NS1基因的PCR扩增结果Fig.1 PCR results of NS1 gene

2.2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 将重组质粒KG-NS1转化到DH5α和BL21后摇菌提质粒,产物经EcoR I和SalI双酶切鉴定,琼脂糖电泳凝胶结果显示,得到的两个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650 bp和5000 bp,与预期相符,如图2 所示,且测序也证明构建成功。

图2 重组KG-NS1载体的酶切鉴定结果Fig.2 Recombinant vector digested with EcoRⅠand SalⅠ

2.3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将菌体37 ℃振荡培养3 h后,分别加至终浓度为1 mmol/L和0.1 mmol/L IPTG,16 ℃诱导过夜。SDS-PAGE结果显示在IPTG终浓度为1 mmol/L的条件下目的蛋白在上清和沉淀中都有融合表达,大小为46 kDa(图3),而在0.1 mmol/L IPTG和未诱导条件下均无此蛋白带。以1 mmol/L的IPTG诱导大量表达目的蛋白,采用GST柱亲和层析纯化(图4)。

图3 NS1基因融合蛋白的SDS-PAGE结果分析Fig.3 SDS-PAGE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NS1 fusion protein

图4 纯化以后的NS1蛋白Fig.4 Purif i ed NS1 protein

2.4 抗体的检测 将纯化后的蛋白跑SDS-PAGE并电转至NC膜,5%脱脂奶粉4 ℃封闭过夜,将兔血清(一抗)37 ℃孵育1 h,HRP标记的羊抗兔IgG为二抗,37 ℃孵育1 h,DAB显色(图5)。

图5 NS1基因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Fig.5 Western blot analysis of the expression of NS1 fusion protein

2.5 核仁定位rPR8-甲(NS1-219)、rPR8-甲(NS1-230)和rPR8-甲(NS1-237)三种重组流感病毒在A549细胞的定位,通过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都能定位于细胞核,但不能定位于核仁(图6)。

图6 rPR8-甲(NS1-219)、 rPR8-甲(NS1-230)和rPR8-甲(NS1-237)流感病毒的核定位Fig.6 The localizations of Inf l uenza virus rPR8-(NS1-219),rPR8-(NS1-230)and rPR8-(NS1-237)

3 讨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够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并呈现暴发流行。NS1蛋白可能在其致病机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流感病毒的NS1蛋白有两个NSL,NS1在N末端的35~41位是第一个核定位信号(NLS1),C末端203~237位含有一个核定位信号(NLS2),同时也是一个核仁定位信号[7]。 核仁是细胞内核糖体RNA加工与成熟的地方。核仁定位信号是病毒蛋白调节细胞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编程性死亡的重要因素[8-10]。已经证实流感病毒NS1蛋白的核仁定位抑制rRNA的合成[11]。Melen等[7]的研究表明流感病毒A/Udorn/72(H3N2)的NS1蛋白有237个氨基酸,能定位于核仁,缺失其C末端231~237位氨基酸后仍可以定位于核仁,但是缺失221~237位氨基酸就不能定位于核仁。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NS1蛋白只有219个氨基酸,存在11个氨基酸的截短现象。Hale等[12]对H1N1猪流感病毒NS1蛋白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分离的H1N1猪流感病毒都存在这样的11个氨基酸的截短现象。那么这种自然存在的截短是不是H1N1猪流感病毒的一种进化特征?我们猜想是否这种截短的NS1蛋白不能定位于核仁,而将其延伸到230或237个氨基酸时就能定位于核仁?因此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S1蛋白并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本实验室涂加钢博士通过感染性克隆技术构建的表达不同长度(219、230、237个氨基酸)NS1蛋白的重组流感病毒rPR8-甲(NS1-219)、rPR8-甲(NS1-230)和rPR8-甲(NS1-237)进行核仁定位研究。结果发现三种重组病毒都不能定位于核仁。Melen等[7]的进一步研究证明,只要在C末端的224和229位分别为精氨酸(R)和赖氨酸(K),就可以定位于核仁。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224和229位分别是精氨酸(R)和谷氨酸(E),不是碱性氨基酸R和K[7]。如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224和229位分别为精氨酸(R)和赖氨酸(K),其NS1蛋白是否可以核仁定位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总之,了解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NS1蛋白核仁定位情况,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机制以及其毒力和致病机理。

[1] Garten R J , Davis C T , Russell C A,et al.Antigenic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wine-origin 2009 A (H1N1)influenza viruses circulating in humans[J].Science, 2009,325(5937): 197-201.

[2] 李淑华,韩一芳,谢佳新,等.2009年新型甲型H1N1 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及变异特征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9, 34(12): 1398-1402.

[3] Horimto T, Kawaoka Y.Pandemic threat posed by avian influenza virus[J].Clin Microbiol Rev, 2001, 14(1):129-149.

[4] 杨涛,杜绍范,刘明.A型流感病毒NS1蛋白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兽医, 2005,43(3): 43-45.

[5] 孙进华,吴明福,刑名伟,等.A型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的功能及临床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6,33(8): 724-728.

[6] Skehel J J.Polypeptide synthesis in influenza vriusinfected cells[J].Virology, 1972, 49(1): 23-26.

[7] Melen K, Kinnunen L, Fagerlund R,et al.Nuclear and nucleolar targeting of Influenza A virus NS1 protein:stri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virus subtypes[J].J Virol, 2007, 81(11):5995-6006.

[8] Belmont A.Dynamics of chromatin, proteins, and bodies within the cell nucleus[J].Curr Opin Cell Biol, 2003,15(3): 304-310.

[9] Carmo-Fonseca M.The contribution of nuclear compartmentalization to gene egulation[J].Cell,2002,108(4): 513-521.

[10] Stark L A, Dunlop M G.Nucleolar sequestration of RelA (p65) regulates N F-B-driven transcription and apoptosis[J].Mol Cell Biol, 2005, 25(14): 5985-6004.

[11] Krug R M,Soeiro R.Studies on the intranuclear localization of Influenza virus-specific proteins[J].Virology,1975, 64(2): 378-387.

[12] Hale B G, Steel J, Manicassamy B,et al.Mutations in the NS1 C-terminal tail do not enhance replication or virulence of the 2009 pandemic H1N1 Influenza A virus[J].J Gen Virol, 2010, 91(7): 1737-1742.

猜你喜欢
核仁流感病毒质粒
丁型流感病毒在中国的流行状况及研究进展
全基因组测序后质粒的组装与鉴定研究进展*
HeLa细胞S期核仁DNA的动态分布变化和衍生过程
mcr-1阳性类噬菌体质粒与F33∶A-∶B-质粒共整合形成的融合质粒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滨蒿总黄酮对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A549细胞先天免疫信号通路的影响
哺乳动物核仁应激研究进展
开发新方法追踪植物病害的全球传播(2020.6.7 iPlants)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中美科学家发现猪流感病毒H1N1已传播给狗 重组成新病毒
Survivin-siRNA重组质粒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