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12-08-28 14:25张大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1期
关键词:吉非毒副组间

张大悦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多以联合化疗为主,以往常用的含铂类联合化疗方案由于毒副反应较大,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不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有效、安全的新型化疗方案。吉非替尼是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为了探讨该药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价值,我们将吉非替尼方案与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70例,均经临床病理证实,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预计生存期均≥3个月,病例分期均为Ⅲ~Ⅳ患者,根据化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吉非替尼组和GP组各35例。吉非替尼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1~76岁,平均(57.5±5.9)岁;其中腺癌14例,鳞癌7例,腺鳞癌6例,肺泡细胞癌8例。GP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8岁,平均(59.5±6.4)岁;其中腺癌12例,鳞癌8例,腺鳞癌7例,肺泡细胞癌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例类型及分期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接受本次治疗前均未接受任何抗癌药物治疗,且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GP组:分别在第1天、第8天给予吉西他滨1250 mg/m2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0.5 h内滴完;在第1~3天给予顺铂75 mg/m2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在此期间常规给予水化和利尿。吉非替尼组在早餐后1 h给予吉非替尼250 mg口服,1次/d,若患者不能耐受,停止继续用药。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常规给予止痛、止吐、营养支持等相关治疗。21 d/1疗程,在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

1.3 疗效评价 按照WHO抗肿瘤药物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完全缓解(CR):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PR):肿瘤缩小在30%以上;稳定(PD):肿瘤缩小在30%以下或增大不足20%;进展(SD):肿瘤最大径之和增大在20%以上。以(CR+PR)/总例数×100%为有效率,以(CR+PR+SD)/总例数×100%为控制率。毒副反应参照WHO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评价标准:分为Ⅰ~Ⅳ级,级别越高表明毒副反应越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方法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疾病控制率为74.29%,明显高于GP组的4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n,%)

2.2 毒副反应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死亡病例,转氨酶升高及口腔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毒副反应均低于GP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吉非替尼组发生的皮疹和腹泻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未能影响继续治疗。

表2 两组毒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有关调查显示[1]:NSCLC占整个肺癌发病率的80%以上,而且此类患者早期症状隐匿,多数患者在就诊时正属中晚期,从而失去最佳手术时期,即使手术,也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对于晚期NSCLC只能采取药物联合化疗进行维持,以往临床多以含铂类药物联合化疗为主,但因毒副反应较大,患者生存质量较低,其中位存活时间也仅在2年左右,尽管临床采用多种联合化疗方案,其系统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受益率已经达到一个稳定水平,强化方案化疗只会增加毒副反应,并不能增强疗效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3]。因此,寻求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化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已经对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途径靶向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而吉非替尼(IRESSA)是一种EGFR酪氨酸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它可有选择性的与EGFR受体M9-ATP相结合,从而起到降低肿瘤细胞信号传导能力的作用,在抑制肿瘤繁殖与转移的同时,促使肿瘤细胞凋亡[4]。临床也对吉非替尼抗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研究,DEAL1[5]观察了吉非替尼250 mg/d与500 mg/d的缓解率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去肿瘤反应率(RR)为18.4%、19.0%;疾病控制率(DCR)为54.4%、51.4%;症状缓解率为40.3%、37.0%;其毒副反应多在用药1个月内出现,以皮疹和腹泻最为常见,提示吉非替尼250 mg/d与500 mg/d的疗效相当,而增大药量不会提高疗效,只会增加其毒副反应,250 mg/d是吉非替尼的最佳剂量。对于晚期NSCLC的治疗,应在不减轻疗效的同时,减轻其毒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近年来对晚期NSCLC患者给予了吉非替尼250 mg/d口服治疗方案,在积极抗肿瘤的同时,减少了其毒副反应。本文将吉非替尼方案与G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疾病控制率为74.29%,明显高于GP组的4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GP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其他毒副反应均低于GP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非替尼组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未影响进一步治疗。以上结果说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NSCLC时,在不降低其疗效的同时,降低了其血液毒副反应。但由于皮疹及腹泻仍较为严重,临床应用时应给予积极的对症处理措施,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总之,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种较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吴一龙,蒋国樑,陆舜,等.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2007中国肺癌临床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3-74.

[2]王存良.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35-36.

[3]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CA Cancer J Clin,2005,55(2):74-108.

[4]Govindan R,Page N,Morgensztern D,et al.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last 30 years:analysis of 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ic,and end results database.J Clin Oncol,2006,24(28):4539-4544.

[5]Fukuoka M,Yano S,Giaccone G,et al.Multi-insitution a randomizedphaseⅡtrail of gefitinib for previously treated patients with advancednon-small-cell lung cancer(The IDEAL1 Trial).J Clin Oncol,2003,21(12):2237-2246.

猜你喜欢
吉非毒副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含量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除痰解毒方联合吉非替尼对肺腺癌H1975荷瘤小鼠Twist、Fibronectin表达的影响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