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新品种甘糖七号的选育

2012-09-03 08:46段生福
中国糖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糖厂甘甜甜菜

段生福

(武威三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武威 733000)

甜菜是甘肃省制糖工业的主要原料。在21世纪初我省原有的黄羊糖厂、酒泉糖厂、张掖糖厂、金塔糖厂、民勤糖厂、临洮糖厂,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全面进行体制改革,通过破产、转产、资产重组,目前在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市各保留一座糖厂,其性质均为股份制企业,现日总加工量为6400t,一个制糖榨期可加工甜菜95~100万t。可是,多年来由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及作物之间的比价不协调,以及缺乏优质、丰产、高糖、抗病品种,3个糖厂每个榨期总加工甜菜不足30万t,制糖企业长期处于“吃不饱”状态。鉴于此,我们立足兼顾制糖企业与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制定出明确的育种目标,即丰产、高糖、抗病等具体指标,利用甜菜雄性不育系选育,利用甜菜品系间杂交、自交、回交等有效育种手段,力争在短期内选育出具有杂种优势强的雄性不育杂交种,以满足制糖工业与种植农户的需求。

甘糖七号经过9年的选育,通过对品系产质量、抗病性以及雄性不育系鉴定,3年区域试验,1年生产试验,于2011年10月完成了甘肃甜菜品种试验程序,其表现优良,达到甘肃省甜菜新品种审定标准,2012年1月9—11日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选育代号甘甜七号定名为甘糖七号,认定编号:甘认甜菜2012003。

1 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1.1 父母本来源

母本材料为多粒雄性不育系MS2007-2A,它来源于甘糖三号;父本材料为P2007抗,它来源于两个抗病品种,其原始亲本是波兰Bus.P和高糖型品种AJ1。

1.2 选育过程

母本MS2007-2A的选育始于2003年,2003年在甘糖三号制种田发现雄性不育株后,采取人工套袋的方法,当年分别收获MSA、B种子,通过在甘肃陇南甜菜露地越冬的自然优势,进行种根培育加代繁殖,对不育系每年作产质量、抗病性田间鉴定,经过连续4年套袋分离,回交转育等方法进行选育,不育率逐年提高,选出了相应的 “O”型B保持系,2007年其中一份不育系不育率达到97%,即定名为甜菜雄性不育系MS2007-2A。

父本P2007抗是由两个不同来源的抗病材料,即从推广品种田间选择抗病种根,经单株测糖选择,进行集团群体栽植,相互授粉,从单株上分别收获种子,取一部分种子在陇南露地越冬培育种根,一部分种子第二年进行田间产质量和抗病性鉴定,田间选择抗病株,将入选的种根进行集团群体授粉,混合收获种子。对上年在陇南培育的种根13份材料进行隔离繁殖,分别收获种子,这样通过两次单株选择,两次集团授粉,组合优良基因,2007年经田间综合性状的鉴定,结果产质量,抗病性表现优良,即定名为P2007抗品系(选育过程详见图1)。

1.3 杂交组合配制

2007年将入选的MS2007-2A不育系在甘肃陇南露地越冬培育种根,2008年以MS2007-2A为母本,P2007抗为父本,按3∶1配制杂交组合在武威制成F1代杂交种,代号为甘甜七号,于2009—2011年在甘肃河西走廊甜菜原料区进行区域试验,2011年进行生产试验。

甘甜七号选育程序图

2 试验结果

2.1 区域试验结果

2009—2011年甘甜七号在甘肃省河西走廊15个点次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见表1):平均块根产量93401kg/hm2,较对照增产16%,其中14个点次差异达极显著水准;平均块根含糖率16.97%,较对照提高0.51度,其中7个点次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平均产糖量15850kg/hm2,较对照提高19%,其中14个点次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2009—2010年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是甘糖五号,2011年甜菜品种区域试验的对照是甜研312。

表1 2009—2011年甘甜七号区域试验结果

2.2 生产试验结果

2011年甘甜七号在甘肃省河西走廊5个点甜菜品种生产试验结果(见表2):平均块根产量95070kg/hm2,较对照增产23%,5个点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平均块根含糖率18.62%,较对照提高0.58度,其中3个点差异达显著水准;平均产糖量17702kg/hm2,较对照提高27%,5个点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准。2011年甜菜品种生产试验的对照是甜研312、张甜201、宁甜双优。

表2 2011年甘甜七号甜菜生产试验结果

3 品种主要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要点

3.1 品种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雄性不育多粒二倍体杂交种,属丰产偏高糖型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75d,叶丛半斜立,平均高度62cm,叶片柳叶形,叶柄长,叶色深绿,块根圆锥形,白色根皮,根肉白色,根沟浅。经甘肃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分析,水分 80.7%,总糖 739g/kg(干基),粗蛋白 33.8g/kg(干基),粗纤维 58.3g/kg(干基),粗灰分 35.9g/kg(干基),全钙1.73g/kg(干基)。品质优良,性状稳定,产质量水平较高,对土壤肥力及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广。

二年生采种植株,株高1.5~1.7m,结实部位在60cm以上,多为混合枝型,种球直径2.3mm以上,千粒重25~27g之间,种球饱满,种子发芽率高。

3.2 抗逆性鉴定

2011年9月上旬,经甘肃省武威市植保植检站田间鉴定,甘甜七号丛根病罹病率5.5%,病级为1级,发病率较对照品种甜研312低90.0%;褐斑病发病株率为9.0%,病级为1级,发病率较对照低51.9%;黄化毒病发病株率为9.3%,病级为1级,发病率较对照低82.4%。专家结论:甜菜新品种甘甜七号对甜菜褐斑病表现为中抗,对甜菜丛根病、黄化毒病表现为高抗。

3.3 栽培技术要点

(1)适期早播:甘肃省河西走廊播种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2)种植密度:每公顷保苗90000~97500株;(3)施肥:基肥每公顷地施农家肥22.5t,磷酸二铵600kg,尿素300kg,追肥每公顷300kg,在定苗后灌第一次水时追施,生长后期控制氮肥用量;(4)土壤与轮作: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持水性好,甜菜以4年以上轮作,禁止重茬、迎茬种植;(5)植物保护:播种前使用杀菌剂和杀虫剂,防治苗期立枯病和虫害,生育期及时铲除田间杂草,在叶丛繁茂期,喷洒杀虫剂防治害虫,保护叶片,促进生长。

3.4 良种繁育技术要点

对父、母本原种要严格选择,不育系经多代同型保持系保持纯化,不育系不育率必须达到97%以上,父本授粉系原种种根选择率必须在8%以内,在陇南露地越冬培育种根时施足水肥,使母、父本种根具有很强的健康活力,春天种根起挖后,要在异地(即武威海拔在1700~2200m范围的冷凉区域)及时栽植,避免种根萎蔫失水,栽植时母、父本比例按3∶1比例配制,或者采用宽窄行6∶2配制,不同品种隔离距离为1000m以上,种株返青抽薹后及时打主薹,促发分枝,创造丰产枝型,母本充分授粉后,砍除父本。授粉受精45~50d成熟时及时收获,清选和加工,以免种球脱落田间造成损失。

4 小结

4.1 甘糖七号是继甘糖五、六号之后甘肃的又一个糖用甜菜新品种,在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中,表现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即耐干旱、耐盐碱、抗病、抗风沙等,适宜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瘠薄地、盐碱地、新开垦地以及风沙严重地区种植。避免与粮、棉、油争地。

4.2 甘糖七号的母本是雄性不育系MS2007-2A,不育率97%以上,父本为两个品系的复合种,种株开花后花粉量大,父母本亲合力强,授粉杂交率高,种球饱满,种子发芽率高,容易繁殖出高质量的杂交种。

4.3 甘糖七号是一个雄性不育二倍体多粒杂交种。是在选育过程采用多种育种材料,多种育种手段,使一些好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的一个优良品种,在原料生产中充分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致谢:段正兴、李淑琴参加品种选育工作,在此表示感谢!

[1]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中国甜菜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347-425.

[2]曲文章,崔广臣,陈连江,徐德昌,等.中国甜菜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408-526.

[3]聂绪昌,田凤雨.甜菜育种与良种繁育[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84-195.

[4]张木清,王华忠,白晨,等.糖料作物遗传改良与高效育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03-421.

[5]段生福,赵河文,董廷秀,等.甜菜新品种甘糖一号选育体会[J].甜菜糖业,1991(1):20-26.

猜你喜欢
糖厂甘甜甜菜
多面的绘画者——我心目中的鲁迅
辣椒甜菜,各有所爱
当食物成为艺术创作的燃料
糖厂检验室的改进与提高
甜菜咋喂猪
“合格”
脆弱一分钟
甜菜丰收
糖厂锅炉补充给水除糖净化新工艺
糖厂锅炉减排节能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