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糖系列甘蔗品种对25%敌草隆的敏感性差异

2012-09-03 08:46杨友军黄瑶珠周雪霞陈明周
中国糖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药害抑制率喷药

杨友军,黄瑶珠,周雪霞,陈明周

(1.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州 510316;2.广东省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博罗 516100)

蔗田杂草种类多,群落变化大,危害严重。目前由于除草剂种类、剂型等的大幅增加,甘蔗种植户难以掌握合适的用量及施药时间,同时长期使用同类或同种除草剂,使得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导致蔗农加大除草剂的用量,引起甘蔗产生药害。此外随着种植区域性明显,甘蔗栽培品种也越来越多,而不同的甘蔗品种对除草剂的敏感性差异十分明显[1-2]。

目前在我国蔗区甘蔗品种中,台糖22号占了最大的甘蔗种植面积,其次为粤糖系列甘蔗品种,如粤糖93/159、粤糖00/236等。因此研究粤糖系列品种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有助优化粤糖系列品种布局,减少以新台糖22号为主的单一品种带来的种植风险。

25%敌草隆是目前甘蔗上常见的脲类除草剂,以超高效、广谱、低毒、高选择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甘蔗种植上,推荐用量为1560~2400 g a.i/hm2。脲类除草剂在发挥超高效的同时,也带来对非靶标作物的药害问题。同时由于该类除草剂选择性强,在不同作物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对其活性反应也不同。因此研究不同粤糖系列品种对敌草隆的敏感性,指导蔗地科学合理使用脲类除草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及剂量

(1)25%敌草隆 WP 2400 g a.i/hm2;(2)25%敌草隆 WP 4800 g a.i/hm2;(3)空白对照。

1.2 供试甘蔗品种

供试甘蔗品种:粤糖(YT)、新台糖(ROC)2个系列,其中粤糖系列 3个品种,为 YT93/159、YT00/236、YT55;新台糖系列为ROC22号。此4个品种均为大面积应用的品种。

1.3 喷施时期

分别在甘蔗芽前、芽后2~4叶期施进行“封顶喷雾”方式喷药。每个甘蔗品种设2个药剂量、2个喷药期、不施药作对照,共20个处理,每处理设3次重复,共60个小区。试验设盆栽处理,摆放时分为两个大区(芽前喷药区、2~4叶喷药区),每盆为一个小区。每盆放6个单芽。2009年9月5日种植甘蔗,9月6日进行芽前喷药处理,9月23日进行芽后喷药处理。喷药时,用塑料膜围起小区喷施。

1.4 药害观察与调查方法

药害症状观察:主要记录药剂处理区甘蔗是否出现退绿、枯黄、白化、斑点、卷曲、丛叶、矮化、死苗等现象及其严重程度。

芽前喷药处理区待甘蔗出苗后观察药害,芽后喷药处理区于药后7d、14d、21d观察药害。10月21日全部调查所有甘蔗植株,测量株高、分蘖率,总生物量及地上部生物量,其中总生物量和地上部生物量均为每盆甘蔗植株的总鲜重。抑制率计算公式:抑制率=(对照区平均值-处理区平均值)/对照区平均值×100%。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甘蔗品种的药害症状观察

田间观察(表1、表2)芽前喷施和芽后喷施25%敌草隆,不同甘蔗品种药害表现不一样。芽前喷施剂量2400g a.i/hm2下,喷药后15d,4个甘蔗品种均表现无药害;而药后21d,除ROC22表现无药害外,其它3个品种均表现轻微药害。芽前喷施剂量4800g a.i/hm2下,喷药后15d,ROC22E、YT55表现无药害,YT93/159、YT00/236表现轻微药害;药后21d,除了ROC22,其它3个品种均表现出药害,但程度不一致,YT93/159>YT00/236>YT55。芽前喷药处理区,除ROC22表现无药害,粤糖系列3个品种均表现药害,品种间目测药害比较,YT93/159>YT00/236>YT55。而药后30多天,受害甘蔗症状基本稳定。

表1 芽前喷施25%敌草隆WP对甘蔗药害的症状观察

目测结果,芽后无论是喷施剂量2400g a.i/hm2还是4800g a.i/hm2的敌草隆,ROC22、YT55、YT00/236 均表现无药害,YT93/159表现轻微药害,但在药后14d,受害甘蔗症状基本稳定。

2.2 对不同甘蔗品种生长的影响

由于目测可能存在人为观察误差,因此要通过对不同甘蔗品种株高、分蘖率、总生物量等指标测量来计算抑制率,来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敌草隆的敏感性(表3),更为科学。表4是从表3中整理出来的。从表3可以看出,相同品种在同一喷药期,株高及分蘖率表现出随着喷药量的增加,株高增加,分蘖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在芽前喷施处理。这可能是甘蔗芽前喷施影响甘蔗萌芽,甘蔗群体补偿所起的作用。从t测验结果来看,无论是芽前、芽后喷施敌草隆,ROC22、YT93/159、YT55品种的总生物量均与对照显示5%显著差异,明显低于对照,而地上部量的t测验结果与总生物量一致,因此可通过测定地上部量来研究甘蔗品种对除草剂的敏感性相对客观,且更具有可操作性。

表2 芽后喷施25%敌草隆WP对甘蔗的药害

表3 对甘蔗株高、分蘗率及总生物量等指标测量结果

由表4可见,在芽前喷施2400g a.i/hm2,在株高、分蘖率、总生物量及地上部生物量等指标结果上,不同品种间虽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喷施4800 g a.i/hm2,不同品种的株高没有显著差异,在分蘖率、总生物量及地上部生物量等结果上,不同品种间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芽后喷施2400 g a.i/hm2或4800 g a.i/hm2,在株高及分蘖率结果上,不同甘蔗品种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总生物量两个指标上,不同甘蔗品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地上部量指标上,各品种间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品种间方差分析结果也基本与总生物量分析结果一致。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总生物量更能表现出不同甘蔗品种对敌草隆不同剂量、不同喷施期的敏感性差异,用总生物量来评价甘蔗品种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更为客观,但工作量大,可操作性稍差,而用地上部量来代替总生物量来评价可以有效地控制试验误差,也可减少田间工作量,更具有实践操作性。

由表4可见,无论是芽前喷施还是芽后喷施,各甘蔗品种基本表现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总生物量抑制率和地上部抑制率增加。芽前喷施25%敌草隆 2400 g a.i/hm2对 ROC22、YT93/159、YT55、YT00/36 的总生物量抑制率分别是29.81%、27.59%、21.64%、21.64%;25%敌草隆4800 g a.i/hm2对上述甘蔗品种的抑制率依次为21.12%、37.24%、51.46%、88.81%。而在芽后喷施25%敌草隆2400 g a.i/hm2对 ROC22、YT93/159、YT55、YT00/36的总生物量抑制率分别是29.19%、30.34%、49.12%、61.94%;25%敌草隆4800 g a.i/hm2对上述甘蔗品种的抑制率依次为 47.83%、88.97%、84.21%、75.37%;总生物量抑制率总的趋势为YT00/236>YT55>YT93/159>ROC22,也就是ROC22比较耐药,YT00/236相对敏感,YT55和YT93/159敏感性中等。

总生物量抑制率的方差分析表明,在芽后喷施2400 g a.i/hm2时,4个甘蔗品种没有显著差异;ROC22与YT00/236在芽前喷施2400 g a.i/hm2的抑制率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在芽后2400 g a.i/hm2和芽前、芽后喷施4800 g a.i/hm2的抑制率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ROC22与YT93/159、YT55随着喷施浓度、喷施时间不同而表现差异显著或不显著。

粤糖系列3个品种比较,在芽前、芽后喷施高低浓度的敌草隆处理,YT55、YT93/159间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对25%敌草隆敏感性虽有差异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YT00/236与YT93/159、YT55随着喷施浓度、喷施时间不同而表现差异显著或不显著。

表4 喷施敌草隆对不同甘蔗品种的抑制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3.1 此次试验采用的敌草隆WP为推荐用量高量(2400 g a.i/hm2)和高量倍量(4800 g a.i/hm2)。从目测观察结果,在芽前或芽后喷施,ROC22均表现无药害,YT93/159均表现药害;YT55、YT00/236在芽前喷施表现药害,但芽后喷施表现正常。而YT93/159在芽后喷施生长恢复比芽前喷施快。

3.2 从不同甘蔗品种在芽前或芽后喷施敌草隆处理的分蘖率、株高、总生物量及地上部等方差分析结果来看,不同甘蔗品种的总生物量表现显著差异,说明总生物量更能表现出不同甘蔗品种对敌草隆不同剂量、不同喷施期的敏感性差异,用总生物量来评价甘蔗品种对除草剂的敏感性更为客观,但在田间试验中,可用地上部量来代替总生物量来评价,更具有可操作性。

3.3 从总生物量抑制率分析表明,同一喷药期、同一剂量对甘蔗品种抑制率总的趋势为YT00/236>YT55>YT93/159>ROC22,也就是ROC22比较耐药,YT00/236相对敏感,YT55和YT93/159敏感性中等。抑制率的方差分析表明,YT93/159、YT00/236间没有明显差异,对25%敌草隆WP敏感性虽有差异但基本处于同一水平;ROC22与YT00/236除芽前喷施2400g a.i/hm2处理差异不显著外,其它3个喷施处理均表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ROC22与YT93/159、YT55、YT00/236随着喷施浓度、喷施时间不同而表现差异显著或不显著;YT00/236与YT93/159、YT55也随着喷施浓度、喷施时间不同而表现差异显著或不显著。YT93/159、YT00/236、YT55的父本、母本相同,均从粤农73-204×CP92-1210杂交组合中选育出,但对除草剂的敏感性表现不一致。

由此可以看出,甘蔗对25%敌草隆WP的敏感性与品种、喷药时间有关,而与品系无关,从某个品系中某个品种的敏感性不能推断那个品系所有品种的敏感性。因此,要明确甘蔗品系对25%敌草隆WP的敏感性,还必须落实到多个具体品种,进行总生物量的测定试验,再综合评价甘蔗品系的敏感性,有利于指导生产实践。

[1] 庞天,覃建林,刘建军,等.60%环·敌可湿性粉剂在甘蔗田使用的安全性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2):1032-1035.

[2] 覃建林,庞天,刘建军,等.不同甘蔗品种对60%环·敌WP敏感性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2):164-167.

猜你喜欢
药害抑制率喷药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双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研究
果树喷药巧时期
血栓弹力图评估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蔬菜使用不同处理方式对农药残留影响的研究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作物遭受药害的补救措施
如何辨别肥害和药害
作物药害如何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