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新闻”概念的传入与演变

2012-09-03 02:06周光明姚金楠
新闻与传播评论(辑刊) 2012年0期
关键词:色情黄色含义

□ 周光明 姚金楠

“黄色新闻”概念源于普利策和赫斯特的竞争。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和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为争夺报业市场,采用煽情、渲染、夸张的手法报道新闻事件。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漫画连载《黄孩子》,其主人公头发稀疏、没有牙齿,穿着黄色衣衫,终日游荡。专栏以这样一个少年的见闻为内容,通过人物对白讲述事件,采用连环漫画的夸张方式在报纸上予以呈现,在当时的纽约广受读者欢迎。后来,以《黄孩子》为代表的煽情方式为主的报道便被统称为“黄色新闻”。

1897年2月,时任New York Press编辑的欧文·沃德曼(Ervin Wardman)在该报中针对这一现象,首次使用了Yellow Journalism的提法来说明所谓黄色新闻不断蔓延的势头(The Yellow Journalism is now so overripe that the little insects which light upon it quickly turn yellow,too.①)。但在当时,沃德曼甚至仅仅是以一种戏谑(quip)的态度提出了Yellow Journalism的说法,并没有对其进行明确界定,很大程度上是特指这两家报刊的报道(applied interchangeably to The Journal and The World)②,而且对所谓的“黄色新闻”持一种轻蔑(dismissive)的态度。

在沃德曼提出“黄色新闻”以后,这一说法在纽约范围内得到了众多报刊的转载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黄色新闻”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出现于1900年美国学者德洛斯·维尔克斯(Delos Wilcox)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维尔克斯从最初有限的一些内容分析入手,将《纽约新闻报》的报道与当时较为保守的The New York Evening Post进行对比,并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a quantitative test)③,从而得出了“黄色新闻”的概念。

维尔克斯认为,“黄色新闻”是指这样的一种新闻报道:以犯罪和色情为主要内容,大量使用插图和软广告,从而使报道和报纸本身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④。至此,维尔克斯已经明确地提到了所谓“黄色新闻”的几个基本元素:犯罪、色情(性)、图片和其宣传或广告目的,其中涉及了报道手段、报道内容和报道效果三个层面。

一、“黄色新闻”概念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黄色新闻”最早传入中国是通过松本君平所著的《新闻学》(1903年中译本)。在此书的第三十二章“美国新闻事业”部分,对于“黄色新闻”的主要特征有较为明确的论述。例如,谈到“黄色新闻”在报道方式上过分追求报道内容的趣味性而大量地使用插图时说:“然新闻趣味过多,则其弊每不重事实而重感激。是专以新闻为营利事业,势将不述理想,只求世俗趋向……而黄色新闻之最可惊者,即插画之多。如有交际集会命盗等件,必增以感激之图画⑤。”在报道内容上,也多以揭发隐私、猎奇等内容为主。“黄色新闻,欲之欢迎民心。用种种之手段,揭阴私、传奇异,冒险愈重,牟利自大⑥。”

同时,此书还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欧美国家负责黄色新闻报道的记者当中,以女性为多。一方面是由于女性善于抒情,另一方面当报道失真时,女性独有的性别优势,很多时候会使报纸免于问责。⑦

“黄色新闻”一词是日本人最先使用的。松本君平在“黄色新闻”边加注了片假名イエーロージャーナル,为yellow journalism的音译,中译本直接借用了这个汉字词⑧。需要说明的是,松本君平在《新闻学》中首次提及“黄色新闻”时的表述为——“故人识其与纽约之《沙能》新闻社,皆仗黄金之力,因谓之为黄色新闻云。由是黄色新闻名称,遂为美国普通之名词矣⑨。”此处的“黄色新闻”在含义上略有不同,与1935年复旦大学新闻学会主办的首期《新闻学期刊》中所述“所谓黄色,其意系指用黄金万能的手段,为办报方针的报纸”⑩含义相近。这一点,在1987年出版的《新闻文存》中已有标注。

由此可见,“黄色新闻”的说法在最初传入中国时,是通过新闻学译著的形式进入的,也就是以学术概念的形式传入的,所以还基本保留着西方“黄色新闻”概念的原义。不过,当时这一概念传播的范围还比较狭窄。

“黄色新闻”的概念在中国报界的使用始于1914年的《东方杂志》[11],当时使用的是“黄色纸”的说法:“(美报)至重兴味轻事实是也。此种恶风,行之已久,今可谓达于其极。阅报者即对于实事,常疑美报为虚中构造,是非受黄色纸之反动。”[12]文章中指出了黄色新闻的两个特点:捏造事实和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并对此持以批评的态度。这是中国近代报界中最早出现的“黄色新闻”相关概念的表述,在含义上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到20世纪30年代,报界对于“黄色新闻”的传播仍主要局限于对于西方“黄色新闻”的解析上。1924年的《国闻周报》中将黄色新闻的主要报道内容界定为“各地暗杀、抢劫、离婚、苟合之事”[13]。1933年的《申报月刊·新词源》中译介“黄色新闻(yellow paper)”,称其“是指将某种琐屑的新闻,藉记者的一特殊活动,而使成为一件‘特别记事’之谓。”并指出黄色新闻的特色在于“新奇动人”、“无中生有或牵强附会”,将普通新闻事件通过“特别的渲染,成为一夸张曲折的特别记事[14]。”1935年,在《新闻术语》栏目中,则开始将“黄色新闻”解释为“悖乎伦理法则而迎合人之低级趣味的新闻”[15]。这里将“黄色新闻”与低级趣味建立起了直接的关联,为后来“黄色新闻”的转义埋下了伏笔。但此时的中国报界大都是将“黄色新闻”作为一个舶来词汇进行介绍,词语的基本内涵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16]。

从30年代中期以后,“黄色新闻”在中国报刊中开始流行,甚至出现了专以“黄色新闻”冠名的专栏。其中,1938年创刊的《立言画刊》就是典型的代表。这份本以介绍戏曲为主的娱乐杂志,在1938到1940年之间进入了其黄色新闻报道的旺盛期,开始关注戏曲演员的生活故事,如《伶嫁听欢记》、《神秘的婚期?王金璐弄玄虚》、《“嫁”“家”结合记:彼此皆是失意人才打成一片》。

此时的中国报刊在报道黄色新闻时,在具体操作上,原本的煽情、夸张等手法的运用并没有十分凸显,而是下意识地把男女关系、暧昧感情、偷欢隐事等作为报道的主要内容,“黄色新闻”中所包含的色情含义已开始被不自觉地放大。

随着相关报道不断增多,“黄色新闻”的说法开始突破新闻学科领域和报界,向社会上更广泛的层面蔓延,当时市面上很多综合性辞书和面向普通大众的知识词典,都收录了“黄色新闻”的词条。

1937年出版的《现代知识大辞典》中如此解释:“黄色新闻即专登软性的‘社会新闻’,铺张扬厉,绘声绘影,以吸引读者”[17];1940年版的《抗战建国实用百科词典》中“黄色新闻”的解释为“报纸上所记载的关于盗窃、风化以及其他足以合迎一般人的低级趣味的新闻”[18]。

在“黄色新闻”词语社会化扩散的过程中,其在报道手段层面的含义已经基本被遮蔽,而集中在报道内容上;在“迎合读者”的报道效果上,则还保留着最初的含义。在具体的报道内容上,辞书中的解释已经开始明确地有了“软性”、“风化”的说法,淫秽色情的含义在这一阶段已经初步凸显出来。

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报界关于黄色新闻的报道之风愈演愈烈,在报道内容和标题的使用上也更加露骨。如1943年《三六九画报》的《坤伶的秘书,菊国的名流将要同居》、《孙瑞春结交妙龄女》,1946年《香海画报》的《艳尸情杀与明星□□》等。在这一阶段,“黄色新闻”的概念已经有了明显的淫秽色情指向。“国人每聆‘黄色新闻’四字,多引起桃色故事的联想,以为男女、三角等问题构成的事件”[19]。1946年的《新上海》中,甚至直接将“黄色新闻,色情文字,诲淫作品”[20]并列起来。

二、“黄色新闻”同系词汇

在“黄色新闻”概念的传播过程中,除上文所述“黄色纸”(《东方杂志》)外,还衍生出诸多的同系词汇。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些同系词汇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淫秽色情倾向。

1946年《新路周刊》就使用了黄色报纸的手法,定义黄色报纸为“刊载‘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的报纸”,在论及黄色报纸的危害性时,更是提出“黄色新闻如干柴,青年志士如烈火;携干柴而近烈火,势在必燃”的观点[21]。同年,政府加大对报刊中色情内容的整治,“官家记者在官家报纸上发表了四十种‘黄色刊物’被禁的报导”[22]。在《七日谈》中则使用了“黄色刊物”一说。1948年《报学杂志》刊登了一篇对黄色广告的批判性文章,其间提到“黄色新闻……诲淫诲盗,专门在迎合一般读者的低级兴趣”,而且“‘黄色广告’比‘黄色新闻’还要坏”[23]。在这些同系词汇和涉及的“黄色新闻”词汇的表述中,都开始引入淫秽色情的元素;与此同时,“黄色音乐”、“黄色电影”、“黄色小说”等词汇也开始出现,黄色的色情含义被频繁使用,使得“黄色新闻”中淫秽色情的含义进一步被强化。

“黄色新闻”概念在中国社会传播的过程中,汉语中原有的含有淫秽色情指代含义的词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无疑推动了“黄色新闻”向淫秽色情方向的转义。

“花边新闻”是汉语中曾一度指代淫秽色情内容的一个词汇。“花边新闻”本是作为一种编辑手段出现,在清末就有所应用。“有报焉,文同游戏,纸用赛连;精其板式,围以花边。[24]”然而,当时通过花边处理的新闻条目,多是些市井闲话和色情消息。所以,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具有这种内容和性质的新闻称作“花边新闻”。因此,“花边新闻”开始有了指代淫秽色情新闻的意义。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清末民初,“花边”一词在中国除了花纹装饰的含义以外,还与金钱息息相关。由于当时流入中国的外国银元边缘多有花纹,所以人们习惯将“花边”作为对外国银元的统称,后来泛化为对金钱的指代。公众的认知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媒体在报道过程中的内容选择。所以,“花边新闻”的含义在某些领域已经开始与“花絮新闻”相近了。此类新闻常常是多侧面、多角度、多色彩地反映现实生活[25],成为一种小巧有趣的新闻小品。

“花边新闻”在色情内容层面上的消解,某种程度上为“黄色新闻”侧重淫秽色情语义提供了助推。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上述“花边”词汇与金钱的特殊关联;另一方面,花边新闻本就作为一种编辑方式而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编辑手段的不断进步,围绕花边花框的做法已经变得十分普遍,并且在内容上甚至将严肃评论性质的文章都加以花边。如鲁迅在《花边文学》序言中所述,“这类短评,在报上登出来的时候往往围绕一圈花边以示重要”。所以,“花边新闻”在色情内容的指代上开始不再具备代表性。这一时期,“黄色新闻”的提法又在不断强化,这势必促成了“黄色新闻”作为新的淫秽色情的代名词的现象。

从色彩角度而言,在汉语中,“桃色新闻”有着指代色情内容的传统含义。然而与外来词“黄色新闻”相比,根据媒体的报道传统和相关辞书的界定,我们发现“桃色新闻”在色情的基础之上,更加侧重“不正当关系”,在关注领域上也多集中于娱乐圈。如1936年天津《时代生活》报道的《兄妹恋婚案》、《翁媳奸杀》都归于“桃色新闻”的专栏中;1945年《联合画报》在《好莱坞的桃色新闻》专栏中,连载当时多位好莱坞明星的混乱私生活。这说明,“桃色新闻”与“黄色新闻”相比,其报道内容和涉及的领域上都更加狭窄,“黄色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包含“桃色新闻”的报道(图1),所以,这也构成了“黄色新闻”使用更加频繁和广泛的一个原因。

除桃色外,“肉色”的提法也在淫秽色情新闻的表述中被使用。关于“肉色新闻”的说法与其他同类词汇相比,其实在国内媒体中并不多见,但其在“黄色新闻”向淫秽色情语义上的集中过程中,却起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权威辞书中,还没有关于肉色新闻词条的释义,多数情况下,其与“黄色新闻”混用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在早期的相关研究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图1 黄色新闻、桃色新闻、花边新闻的关系

在对电影行业黄色新闻的研究中,就有人提到:“电影刊物中之大载电影从业员的起居注,近来愈加热闹,尤其这种起居注的主人多半是关于女性,而所关注的起居又以恋爱、订婚、结婚、生孩子甚至于自己说孩子像不像谁的话为多。……电影,本来在一般人眼睛里还是一种娱乐的玩意,而电影从业员又是容易被人注目的人物,再加上,不幸,电影从业员中有些人的私生活也太不像一档子事。有这各种条件,肉色新闻之多,也就不难理解了[26]。”这里就将“黄色”与“肉色”混为一谈。

在当代的媒体报道中,使用“肉色新闻”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娱乐网的“肉色新闻”专题。在这一专题中,主要以报道和娱乐明星相关的色情新闻为主,并附以暴露性的图片和标题。如《刘羽琦被三男星摸胸强吻 香港拍戏遭“潜规则”》、《明星派对上的举止疯狂 亲吻走光无奇不有》、《莫文蔚内衣外穿大秀丁字裤中外女星诱惑造型》等。

可见,这些冠之以“肉色新闻”的报道,使用了西方意义上的“黄色新闻”的报道手段来吸引眼球,在内容上又过分地集中在淫秽色情的信息上,这也成为“黄色新闻”转义于淫秽色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和表现。

上述花边新闻、桃色新闻、肉色新闻的概念在与“黄色新闻”的相互作用中,都从不同侧面推动了“黄色新闻”在中国淫秽色情含义的生成。除此之外,在传播演变的过程中,还使用一些向淫秽色情含义靠拢的词汇,这其中以“八卦新闻”较为典型。

“八卦新闻”最早源于香港报刊,后来传到台湾和内地。而在这个过程中,八卦新闻与色情内容的关联也渐渐显露。20世纪70年代,香港报刊争相刊登美女裸照,因受制于法律和社会道德,在裸照的“三点”位置贴上八卦图案。由此,带有部分色情性质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27]。

由于目前媒体报道中所谓的“八卦新闻”仍旧多是以报道公众人物隐私为主,而且在采访手段上多采用偷拍或其他隐性的方式。基于以上两点,在新闻的最后呈现上,色情内容就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以凤凰网《八卦媒体曝光科比情妇——混血模特色情女郎》的报道为例,其中“八卦”和“色情”已经被列入同一标题之下,在报道的配图中,所谓的混血模特也以半裸的形象出镜,有着浓厚的色情成分。在新闻文本中,也介绍了科比情妇杰西卡·布希娅嘉在《花花公子》杂志参与色情模特表演的情况。

所以,无论上述词汇的含义,还是报道手段和媒体的具体报道上,“八卦新闻”正日趋成为带有淫秽色情含义的“黄色新闻”的同义指代词。

三、“黄色新闻”本义回归的可能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深入和各种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黄色新闻”也提供了新的土壤。一方面“黄色新闻”与淫秽色情内容之间的关系在中国被广泛认可,然而在另一方面,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黄色新闻”与色情内容的关系在新闻稿件上开始出现不同的贴近与疏远关系。

标题对任何一则新闻而言,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而言,更是如此。由于传统媒体平台特别是平面媒体多是以一种综合版面(包括边框、图片等多种组合)的形式给读者带来冲击,其标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消减[28]。而在新媒体中,由于信息的空前海量和信息发布的相对自由,标题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黄色新闻”在新媒体中其标题与色情内容的关系就更为紧密。换言之,所谓的“黄色新闻”,实质上是标题上更加“黄色化”。例如广州视窗网上一则题为《赵薇激赞陈坤床上真男人》的新闻,标题暧昧地加入淫秽色情的元素,实则只是报道电影《画皮II》的广州记者会和全球首映礼。

但我们也注意到,上述网络“黄色新闻”中标题、图片、视频等元素与色情内容的紧密关联以及诸多文不对题、图不对文的报道,在网络新闻生产中,新闻的主体内容与淫秽色情的关联开始呈现出渐渐疏离的现象。标题、图片和多媒体配合要素的色情化以及新闻文本和主体内容上与色情的渐行渐远,成为网络“黄色新闻”的新特质。换言之,网络上所谓的“黄色新闻”,在其实际的报道中与色情内容并无太直接的关联,只是依靠简单的编辑技术和手段来换取点击量。

那么,“黄色新闻”从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最初界定到传入中国后淫秽色情占据主要含义的变化,再到如今新媒体中的“黄色新闻”所呈现出的新特质,从某种程度而言,“黄色新闻”这一词汇在当今中国的媒体环境下已经出现了本义回归的可能性。

首先,在新媒体报道中,标题、图片等要素被不断放大,并扩充进了影像、声音等多种元素,这与最初“黄色新闻”界定时的典型表征,如使用大字号煽动性标题,采用易于引起歧义的标题和版式,大量采用未经授权或真实性可疑的图片等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其次,在被冠以网络“黄色新闻”头衔的新闻报道中,虽然标题或是图片等有其色情成分,但在新闻的主体内容上,却和常规报道没有太大差别。这也为“黄色新闻”洗刷色情成分提供了可能。

最后,新媒体也是一个新词汇不断涌现和传播的平台。诸如“八卦新闻”、“煽色腥新闻”[29]等新词汇在媒体和大众中使用频率的不断提升,很多替代词汇也逐步出现,并有可能最终取代“黄色新闻”中的色情含义。

注释:

① W·Joseph Campbell,Yellow Journalism:Puncturing the Myths,Defining the Legacie,Westport,2001,p.33.

② 同①,第5页.

③ 同①,第6页.

④ 同①,第7页.

⑤ 〔日〕松本君平:《新闻学·新闻文存》,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年,第130页.

⑥ 同⑤,第132页.

⑦ 同⑤,第230-231页.

⑧ 〔日〕松本君平:《新闻学——欧米新闻事业》,东京博文馆,1899年,第256页.

⑨ 同⑤,第129页.

⑩ 唐克明:《现代英美新闻事业鸟瞰》,《新闻学季刊》,1935年1月.

[11] 黄兴涛:《文化史的追寻——以近世中国为视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97-198页.

[12] 录神州日报译论:《世界新闻纸内容之比较》,《东方杂志》,1914年,第10卷第11期.

[13] 汪英宾:《美国新闻事业》,《国闻周报》,1924年,第1卷第14期.

[14] 《新词源·黄色新闻》,《申报月刊》,1933年,第2卷第11期,第71-72页.

[15] 君健:《新闻术语》,《报学季刊》,1935年,第1卷第2期.

[16] 同⑩,第198页.

[17] 现代知识编译社:《现代知识大辞典》,现代知识出版社,1937年,第956页.

[18] 文化供应社:《抗战建国实用百科辞典》,文化供应社,1940年,第436页.

[19] 邵燕平:《“黄色新闻”的罪恶》,《新闻学季刊》,1947年,第3卷 第2期,第53-56页.

[20] 大狂:《黄色广告:当局固已不允许黄色新闻……》,《新上海》,1946年,第18期,第4页.

[21] 友荐:《“黄色报纸”的局外观》,《新路周刊》,1946年,第6期,第5-6页.

[22] 巴蛮孙:《地道黄色新闻:终于官家记者在官家报纸上发表了四十种“黄色刊物”被禁的报导……》,《七日谈》,1946年,第30期,第4页.

[23] 李果:《报坛清议:论黄色广告》,《报学杂志》,1948年 ,第1卷 第7期,第2页.

[24] 《笑报》发刊词,魏绍昌(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第2卷)》,上海书店,1996年,第184页.

[25] 周胜林:《花絮新闻与花边新闻》,《新闻写作》,2002年,第6期,第28-29页.

[26] 张金标:《黄色新闻的经济背景》,《联合画报》,1935年,第6卷第11期,第28-29页.

[27] 英姿:《八卦新闻的阐释性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10-12页.

[28] 景蕾、侯云洪、马占忠:《网络新闻“黄色标题”浅析》,《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8期,第69-71页.

[29] “煽色腥新闻”是台湾媒体中较为盛行的一种报道方式。近年来,这一词汇在大陆媒体中也广为应用。如《人民日报》评论将“宫斗戏”内容定义为“煽色腥”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煽色腥”是英文sensationalism(直译为煽情主义)的音译,中文拆解后表示具有“煽情”、“色情”、“血腥”元素的新闻报道。

猜你喜欢
色情黄色含义
你瞧,黄色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西班牙担忧色情视频毁了青少年
把握实数的多重含义
日本“色情报复”增多
黄色的小蝎子
帮孩子摆脱“黄色诱惑”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格非称色情只是《金瓶梅》的外衣
五星红旗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