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小学读写启蒙的比较分析

2012-09-06 05:19谢小伟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中澳读写能力教学大纲

谢小伟

(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中澳小学读写启蒙的比较分析

谢小伟

(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以一名6周岁儿童于同一年接受中国和澳大利亚小学一年级教育个案分析为背景,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对中澳儿童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比较,并简要探讨此研究对我国基础教学的借鉴意义。

读写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引言

语言的学习,尤其是母语的学习,是各国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必修课。良好的母语学习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儿童因为大脑的可塑性强,具有学习语言的优越条件[1],儿童期对于培养和开发语言学习能力尤为关键。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训练。由于身处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的听说能力往往能在日常生活语境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因而学校的基础启蒙教学则更侧重于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读写相辅相成,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广泛阅读有助于写作;而写作是输出、锻炼语言的过程,写作练习能提高阅读的技巧和效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基于历史、文化、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在小学启蒙阶段的教学,尤其是在小学启蒙阶段对读写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之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吸收不同教学模式中的优势和精华,则是一条有效提高我国儿童读写启蒙教育质量的途径。本文通过个案分析,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比较和分析中澳小学启蒙阶段读写能力的培养模式,简要探讨其对我国语言教学的借鉴意义。

一、读写能力

读写能力(literacy skill)指阅读和写作所需的能力。在现代语境下,读写能力是指日常活动中理解和使用各种形式的印刷和电子文本以达到交际的能力。读写能力对个人乃至全社会的重要性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最近,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研究表明,一个国家公民的读写能力提高1%,能够使得该国生产力水平提高2.5%,从而促使 GDP增长1.5%。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COAG)也提出在幼儿期和小学阶段培养学生扎实的读写技能是学习的最根本的要求之一,同时对学生毕业胜任相应的工作和生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低水平的读写能力会影响其学业的完成和就业的机会,并提高整个社会需承担的经济费用。许多国家如苏格兰、澳大利亚,纷纷出台政策以提高民众的读写能力。

到目前为止,已有许多学者对于儿童早期语言读写能力培养作了大量研究。Farr认为学前期就能够培养孩子学习书面语[2]。Morrow和Savage则探讨了如何帮助提高儿童读写能力,如助理辅助阅读等方法[3~4]。而Chan等以香港一儿童为例,个案分析了中国学前班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过程,并进而论证了儿童时期读写能力培养的意义[5]。范华凤介绍了新西兰小学的六种阅读教学方法并探讨了其对中国小学阅读教学的启示[6];史双元则主要以听说为侧重点探讨了中澳小学语文教育之差异[7]。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学龄儿童时期中英文读写能力培养实证比较研究还并不多见。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比较的方法,以一名6岁儿童为对象,通过旁听、对书面材料的整理等,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中澳小学启蒙阶段读写能力培养模式的异同。

(一)研究对象

某儿童,男,2002年3月出生,2007年6月在中国完成幼儿园中班的学习。2007年8月底抵澳大利亚陪读,英文水平为能识别英文的大写字母、写个别大写字母;口语能力为最基本的日常会话,如“How are you?”“Bye-bye.”等。抵澳两天后,进入当地小学的学前班学习。2008年2月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2009年8月底回中国后随即就读当地小学,开始系统学习中文读写。本研究旨在对该儿童就读的两所小学最初20周的读写启蒙教学开展情况进行比较研究。

该儿童在澳大利亚就学的小学为西澳州公立小学,历史悠久,有良好的教学传统和师资力量。该一年级班级学生共21人,平均年龄为6.2岁(西澳州入学条件以当年7月1日满6周岁可在2月入学),其中以英语为母语者16名,占76%。在中国就读的小学也为公立小学,师资雄厚。该一年级班学生42人,平均年龄为6.3岁(原则上以9月1日满6周岁为入学年龄)。全班学生均以汉语为母语,入学前都能讲普通话。

(二)研究方法

通过旁听、记录该男孩在中澳两所不同小学所读的相关文本及写作情况,利用比较法进行对比研究,从而了解中澳小学启蒙阶段读写导入内容、方法等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结果分析

1.中国和澳大利亚母语教学教学大纲比较(见表1)

表1 中澳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比较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没有针对小学一年级的专门教学大纲,表1中所列的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低年段要求中相应的摘录。而澳大利亚的部分则是专门针对一年级英语教学的。两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和写作都有较为具体的要求。

2.阅读内容和方法比较

通过对材料的整理,笔者把该男孩在中澳小学一年级的阅读内容也作了比较(见表2)。

表2 两所小学阅读内容比较

中国:课堂教学采用统一教材,每天两课时精讲课本内容。课后要求在一学期内泛读《读吧》中的51篇范文。读物从字、词、段过渡到篇章。课文内容既有涉及自然知识,如《四季》、《影子》、《菜园里》、《比尾巴》及《小松鼠找花生》等;也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如《平平搭积木》、《自己去吧》、《借生日》、《雪孩子》、《小熊住山洞》等。教科书上50%左右的页面有插图,而教师指定的课外读物中几乎没有插图。

澳大利亚:课堂上无固定教科书,因而课堂上的阅读材料都是采用活页。譬如,开学前三周,教师每天分发一张活页练习纸,然后让学生选择正确词填空,如“This is a .熟悉和积累一些常用词汇;而后教师开展找模式练习(Pattern),学习发音同拼写的规律等。英文读物从字、词、句过渡到段,乃至短篇的故事。大部分书的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知识,譬如 Spiders(《蜘蛛》),Pattern(《图案》),Scales,spikes and armour(《鳞片,刺和甲》),What can fly(《什么会飞》),What's round(《什么是圆的》)Apple tree year(《苹果树的一年》)Autumn(《秋天》)等,也有一些纯属虚构的故事和小小说,如The Sausage Spy(《香肠特务》),Fat Ducks(《肥鸭》),Watch out Williams(《威廉,小心》)等。读物90%以上的页面配插图或照片。另外,每周平均两次有助教或者志愿者逐一帮助指导每位学生阅读。

3.书写内容和方法比较

书写启蒙教学的特点,涵盖了字、词、句直至日记及短文的书写。该男孩在中国和澳大利亚所接受的书写内容和方法比较如下(见表3)。

中国:语文课最初的内容是学习拼音。抄写拼音是语文教学环节中的第一步。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抄写汉字,给100个常用字组词直至简单造句。教师还在第一学期后阶段要求学生写作,写一些短小的命题作文和看图写作,如《小兔运南瓜》、《秋游》和《夜晚的天空》等。

表3 书写内容和方法比较

澳大利亚:教师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要求学生书写。起初是模仿抄写字母和单词(手写体)。从第一页“A”开头的单词开始“依葫芦画瓢”,到第二本的句子抄写模仿,以及到后来“模式”填空。与此同时,日记(journal)的写作几乎同时开展。教师组织学生平均每周三次在课堂上完成一篇日志写作,并配上插图。事实上,一开始的写作对很多学生而言还只是“涂鸦”。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后,在一次动物园之行后,教师课堂上要求学生写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动物”,秋假后另一篇命题作文题目则为“假日里最好的一天”。教师对于如何写这样的文章事先做了详尽的讲解。

三、讨论

通过上述的比较,笔者结合两国的教学大纲探讨中澳两国小学起始阶段读写能力培养方法、内容之间的异同。

(一)中澳两国均对小学的母语读写启蒙教育非常重视,读写教育在基本启蒙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学校正规读写启蒙教育的时间,即小学生入学年龄为6周岁左右,这在中澳两国之间未见有明显的差异,唯学年起始时间上略有不同(中国小学学年始于9月,而澳大利亚为2月)。小学生入学年龄的设定是基于儿童心智发育的规律,因为从生理的角度,6岁孩子的脑功能发育已经到达成人的70%,这时孩子的记忆能力、控制能力和接受事物的能力都处于高速发育的时期,也和培养儿童读写能力基础的最佳时段相契合。由此可见,中澳两国的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儿童启蒙教育,并在入学时间上不约而同地把握了儿童最佳读写启蒙的关键时间,为儿童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澳两国的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大纲都对学生的读写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十分强调读写基础的奠定对今后学生的读写能力,乃至综合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意义。虽然两国大纲在文字表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中国的语文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比较具体化,如识字量、写字量、朗读量均有明确要求,而澳大利亚的则相对笼统,对一年级读写要求从“态度,读写策略等五个方面来阐释”,但对儿童读写启蒙的重要性上并无二致。众所周知,教学大纲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大纲的规定充分体现了读写启蒙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性。而从两国的具体教育实践上看,读写启蒙也无可争议地占据了整个一年级教育的中心地位,切实贯彻和实践了教育大纲的要求。事实上,无论是中国还是澳大利亚,均在读写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在一年级学生的在校各项教学活动中占据了最大量的分配比例。而课余的学习,虽然方法上有所差别,但仍然延续了以读写为中心的宗旨。

(二)从教学方法上看,中国小学教学注重整齐同步,而澳大利亚小学更注重因材施教

中国小学教学以教科书为本,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的明确。教师精讲与泛讲并重,在课堂上注重精讲,并监督学生课后泛读情况。同时教师课后布置同步练习以及组织单元考,对学生的读写能力进展进行及时检阅。从字、词、句、段及篇,循序渐进地对语言的基本功进行系统训练。教师的活动往往围绕这个教学任务开展,教师注重学生整体进步,要求人人达标,因而掉队的学生很少。教学成果也比较明显。

而在澳大利亚,学生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学校更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师根据个体特点指导学生自我发展。学校教学资源相对比较丰富,教室和图书馆备有可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的课外读物。教师作为指导者,为学生“导航”,根据学生水平选择不同程度的书给学生。因此在阅读资源上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既避免了过高难度导致的畏难和抵触,又避免了过低难度带来的厌倦和专注丧失;而助教和志愿者的“帮教”活动则把因材施教进一步落到实处。一年级没有统一的书面考试,学生之间在写作和阅读能力方面的差距明显。

“读写几乎同步”是两个学校相同之处。但写作的方法上,澳大利亚学生的日记是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的,学生完全凭自己的兴趣“信手拈来”,内容似乎更关注生活中的点滴,更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中国,写话作为周末家庭作业,内容大都有一定的限定和指导。

(三)在教学要求上,中国注重“规范”和“结果”,澳大利亚更强调“意识”和“过程”

中国的课堂注重“规范”和“结果”。由于讲授的知识点多,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相对薄弱,只是取出其中一个细节要求学生做好,即熟记教科书上需要考试的内容,学生很难尝试到成功,也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失败。而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小学一年级教学大纲对读写的要求中其中一项是“Attitude”(态度),强调一年级学生读写教育的要求是使学生乐于读写,对读写产生兴趣。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澳大利亚的读写教学往往通过采用各种诸如游戏、拼故事这样的活动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另外,相比较而言,澳大利亚更注重语言意识的培养。教师注重儿童从学前到小学一年级的始业教育(Orientation),口头语到书面语的过渡,印刷体与手写体的差别。

(四)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从教学内容上看,中国的教科书及读物比较注重灌输思想道德,如《我多想去看看》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借生日》则倡导爱父母、体贴孝敬父母的思想等等。而澳大利亚的读物更注重童趣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培养,如四季、图案、动物,并配以真实的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个真实而富有童真的世界。

(五)家长在读写教育中的角色

在中国,家长在一定程度上担当了学生课外学习的“督导”,家长每天需要帮助督促检查学生的作业。因此家长同孩子之间的关系被赋予一定的“师生”关系。在澳大利亚,学校给一年级家长唯一的要求就是每天最多15分钟的“亲子”阅读,此举的目的一方面使家长也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交流。

结语

通过对一名儿童在中澳两国所受小学读写教育的比较,可以发现两国对于学龄儿童的读写启蒙都予了足够的重视,均以教育大纲的形式加以强调和要求,并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切实的贯彻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澳大利亚的方法更具趣味性,鼓励创造性。当前,中国的教育模式正在从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在基础教育中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目标。那么澳大利亚的一些教育方法也许值得中国基础教育工作者参考,为教学模式的转型提供参照和借鉴。当然,另有一些方法上的差异是基于不同语系的特点,在实践中要注意鉴别扬弃,不可生搬硬套。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25.

[2]Farr M.(ed.).Advances in writing research:children's early writing development.Norwood,NJ:Ablex.1985.

[3]Morrow L.Literacy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years:helping children read and write.Boston,MA:Allyn & Bacon,2001.

[4]Savage R.Classroom assistants aid reading development.Literacy today,2005,(42):75 -82.

[5]Chan L.Cheng Z.J.& Chan L.F.et al.Chinese preschool children's literacy development:from emergent to conventional writing.Early year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8,(28):135 -148.

[6]范华凤.新西兰小学的阅读教学方法及启示[J].小学教学研究,2007,(9):8 -9.

[7]史双元.浅谈中澳小学语文教育之差异[J].小学语文,2007,(11):53 -56.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Literacy Skills Development in Early Years of Schooling in China and Australia

XIE Xiao-we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 312000,China)

Based on a case of a six-year boy with schooling in Grade One in China and Australia respectively,the models of literacy skills training in China and Australiaare demonstrated and compared in this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ing curriculum,contents and methods,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is study on our country's basic education is briefly explored as well.

literacy skill;teaching method;curriculum;teaching content

G623.2

A

1001-7836(2012)11-0076-04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11.031

2012-09-19

谢小伟(1974-),女,浙江上虞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教学与语篇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中澳读写能力教学大纲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以纲为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上海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建设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 以纲为纲
——老年大学教学大纲实践与探索
中澳中学英语课堂组织形式对比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中澳煤炭产业的合作现状、障碍与推进策略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为中澳交流架设“金”桥——记金信集团董事长须斌
法国普通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评介
如何提升海外华裔学生读写能力——以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青年班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