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网助推国内光伏市场新发展

2012-09-11 08:42包婧文
太阳能 2012年24期
关键词:微网分布式发电

本刊记者 包婧文

面对即将迅速启动的微电网国内市场,国家能源局和美国能源基金会于 11月19日在北京联合主办“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电网国际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美国劳斯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共同承办,北京计科电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中心协办。此次研讨会特邀国内外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电网技术、经济、商业模式、政策及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就分布式智能电网、智能微网、多能互补、储能等热点技术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讨论“十二五”期间我国微网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学习国际经验,为微电网目标落实和激励政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分享由国家能源局及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的“智能微电网研究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

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可再生能源项目专员芦红女士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智能微电网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并指出能源基金会可再生能源项目主要支持在中国开展的可再生能源相关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表示,我国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相关补贴措施也在酝酿出台过程中,政策的出台对我国光伏发电将产生巨大影响。在此之前,上网电价政策已经发挥了非常好的积极作用。国家能源局还于近期下发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分布式智能微电网在我国将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国家“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将达到21GW,分布式发电将达到10GW。其中,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灵活配置、 经济高效”的原则,在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和具备多元化利用条件的地区,开展以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为支撑、新能源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电网示范工程,到2015年,建成30个“新能源微网示范工程”。近期有消息称,“十二五”规划中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再次上调至40GW,那么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项目所占比例也或可上调。

我国面临的供电紧张与节能减排的压力,为微电网发展创造了机遇;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积极的实施与完善,智能电网及未来电力市场的演进为微电网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光伏发电、风电技术成本的下降也为微电网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微电网是一种局域化的智能电网系统,是一个包括集控中心、分布式电源、用户负荷、储能设备在内的配电网络,可将分散能源就地转换为电能,然后就近供给本地负载。微电网可与大电网并网运行,也可脱离大电网孤网运行,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微电网可充分有效地发挥分布式清洁能源潜力,减少容量小、发电功率不稳定、独立供电可靠性低等不利因素,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是大电网的有益补充。微电网可以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从经济环保的角度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专家表示,微电网应用灵活,规模可以从数千瓦直至几十兆瓦,大到厂矿企业、医院学校,小到一座建筑都可以发展微电网。

由国家能源局委托,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中科院电工所牵头开展,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天津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参与的《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电网关键技术及微电网内各种电源组合配置研究》(2011-2012)项目(以下简称“智能微电网研究项目”)已于2012年6月份顺利结题。该项目主要为了促进智能微电网在我国的推广利用,研究成果为“十二五”期间微电网示范工程的区域布局、技术方案及管理机制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许洪华介绍,该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关键技术研究、微网内各种电源组合配置研究、关于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运行和管理政策研究。

许洪华表示,发展独立微网的意义重大,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问题,应用多能互补的可再生能源分布系统是最经济的。从电网的角度,微电网便于向电网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负荷供电,可以节省巨额电网投资;从用户的角度,可以通过为不同需求用户提供可定制电源降低供电成本,并同时提高供电的可行性;从环保的角度,可以降低化石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

近一两年我国分布式发电越来越受到关注,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王成山表示,实际上,发展微电网的关键点在于解决分布式光伏发电电网接入的问题。微电网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集成技术的核心,是分布式发电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关键。而只有将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以微电网的形式接入大电网,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效能。

从关键技术来讲,无论是联网型微电网还是独立型微电网,都会面临规划设计、保护控制、运行规划与能量管理、仿真与实验,以及相应的关键装备等技术问题。王成山指出,这次30个微电网示范工程,除了技术示范外,更应重点关注运行模式和经济性回报,是否具备可持续性。要想达到经济性回报,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从源头做起,即从规划设计角度开始考虑。

本次研讨会还对具体技术研究以及典型示范工程进行了介绍。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环境能源技术部、能源储备与分布式能源微网技术组首席科学家和负责人Chris Marnay对“国际微网评估:管制,激励,经验”和“分布式能源-用户接受模型”进行了介绍;国网能源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技术专家冯庆东发表了“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系统应用及发展前景”主题报告;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赵波介绍了“海岛风光柴储供电模式的研究及工程示范”;与会专家还就光伏和柴油互补发电微电网项目、我国首个高海拔地区的青海玉树水/光/储互补发电系统、吐鲁番新能源示范城市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猜你喜欢
微网分布式发电
“发电”
多进程混合通信系统及其在微网EMS中的应用
柠檬亦能发电?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微网换流器可靠性及容错控制研究
分布式光伏热钱汹涌
分布式光伏:爆发还是徘徊
基于OMAP-L138的微网控制器设计
基于DDS的分布式三维协同仿真研究
国内外智能微网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