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36例

2012-09-18 06:35饶科峰王燕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7期
关键词:夹板肘关节石膏

饶科峰 王燕萍

多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136例

饶科峰 王燕萍

(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抚州344000)

目的 探讨多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进行骨折复位后分别应用多层小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术后配合中药治疗。结果 X线示治疗组出现再移位的患者1例,对照组出现9例,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明显(P<0.05)。结论 应用多层小夹板外固定效果要优于传统的石膏外固定疗法,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肱骨髁上骨折;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也是小儿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小儿全身骨折的26%,占小儿肘部损伤的70%。其中以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1]。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作者采用“多层”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2例,女性34例;年龄分布为2~14岁,平均年龄(7.2±1.4)岁;均有明显外伤史,其中摔伤106例,撞击伤21例,其他伤9例;其中4岁以下32例,4~8岁61例,8岁以上43例;右侧83例,左侧49例,双侧4例;伸直型骨折121例,屈曲型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并波及关节骨骺6例;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6d。以上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不包括伴行血管、神经严重损伤,需作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多层”小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n)

1.2 治疗方法

1.2.1 复位方法 2组对位对线不佳者均直接经手法复位。患者取坐位,患肢外展30~40°肘伸直位。两助手分别握住上臂及腕部,缓慢持续用力行拔伸牵引3~5min,牵开断端重叠。待骨折端嵌插分离及重叠移位纠正后,如有旋转移位可先行矫正,术者双手分别握持骨折远近端,按骨折旋转移位方向逆行施力,矫正旋转移位。然后术者双手合抱患肘,沿骨折的移位方向缓慢推挤远端,纠正侧方移位。最后在维持牵引力同时,慢慢屈肘至90°位,同时两拇指将骨折远端向前推,其余手指将近端向后压,纠正骨折端的前后移位。

1.2.2 固定方法 复位成功后,解除腕部牵引,患肢采取屈肘90°或小于90°中立位。治疗组取自制肱骨髁上骨折小夹板6块,分别包括患者上臂部后侧、前侧、内侧、外侧4块,前臂部掌侧、背侧2块,其形态大小根据患肢长短进行调整,各夹板内面铺垫药棉。先安放上臂部后侧、前侧两块夹板,表面均匀包绕绷带2层固定;接着安放内侧、外侧两块夹板,注意夹板边缘相贴,继续包绕绷带两层,使得四块夹板以上臂为中心,相互挤压贴附成一整体,四块小夹板上端均不超过肩关节,后侧、前侧、外侧下端与鹰嘴部平行,内侧下端不超过肘关节内侧转折部;其后安放前臂部掌侧、背侧2块小夹板,其近端到达肘关节外侧处,远端到达腕关节临界处,均匀包绕绷带2层,使得6块夹板成为一个“多层”小夹板结构并形成整体;最后检查患肢桡动脉搏动、肢端肤温是否正常,在确定患肢远端血运通畅正常后,用三角巾悬固于胸前。对照组采用石膏外固定法。

1.2.3 固定后处理 定期拆换夹板以调整骨折移位及固定绷带松紧度。一般1周1次,如夹板松动可提前更换,一般2周后可撤掉前臂2块小夹板,屈肘角度可稍大于90°。同时按中医骨折三期辨证给予中药内服。早期以活血化瘀止痛为主,首选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期结合通络、续筋接骨,方选新伤续断汤或和营止痛汤;后期宜益气血、补肝肾、壮筋骨,方选补肾壮骨汤或八珍汤。并加强骨折各阶段肢体关节功能锻炼。术后观察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愈合时间。

1.2.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 13.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计数资料或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其中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36例患者撤夹板时间4~6周。疗程最短1个月,最长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最短16d,最长45d,平均29d。术后对所有患者的近期疗效以及愈合时间进行记录,结果显示,2组的解剖复位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X线示出现再移位的患者,治疗组1例,对照组6例,差异明显,愈合时间上2组亦有明显的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内外髁之上2厘米以内的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发病高峰在6~13岁[2]。该类骨折虽属一般性骨折,但如果治疗不当,容易造成前臂缺血性肌痉挛、肘内翻及肘关节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其中肘内翻畸形是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平均30%[3],所以临床上应采取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可通过手法整复获得良好对位,准确复位是预防肘内翻发生的前提,有效合理的固定可维持良好复位直至骨折愈合,是预防肘内翻的最重要一环。在手法复位上,由于小儿肌张力低,软组织娇嫩,因而在手法整复过程中应轻柔缓慢,不能揉搓皮肤,切忌不可使用暴力,以免加重软组织与关节的再损伤,并注意矫正断端的成角畸形及旋转移位。虽然小儿有较强的塑形能力,但成角畸形及旋转移位无法通过骨塑形得到矫正,因而必须强调早期复位及稳妥的固定[4]。

表2 2组近期疗效以及愈合时间比较 (n,%)

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法复位屈肘关节石膏托外固定,但当肿胀消退后,容易出现“空壳”现象,使固定不牢靠而造成骨折再移位[5],并容易引起肘内翻等并发症。本研究中,分别采用“多层”小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应用于骨折的治疗中并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治疗组X线示出现再移位的患者1例,对照组出现8例,差异明显(P<0.05)。在骨折的平均愈合时间上治疗组要比对照组少大约2周的时间。可见应用“多层”小夹板外固定效果要优于传统的石膏外固定疗法。

“多层”小夹板外固定法是小夹板扎带外固定法的一种改良,既保留结合了小夹板的灵活、轻便的特点,又使得固定方式更整体、更稳固。上臂四个方位的两层固定,是以骨折断端为中心均匀包绕,既可防止骨折断端直接性的侧、后方移位,又可让上臂伸、屈肌群保持平衡状态,防止因肌群紧张而引发的牵拉移位。前臂的一层固定,使骨折断端与前臂保持整体联系,加强制动肘关节,进一步稳固断端。而肩、腕关节可以不受固定的约束而运动,既保证了骨折断端的稳定,又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与肢体消肿,加速骨折愈合,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避免肘内翻的发生。同时配合内服中药,加强肘关节各阶段的功能锻炼,加速了骨折的愈合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时间,也是提高骨折治愈率的重要一环。由此可见,“多层”小夹板外固定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

[1] 杨红伟.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防治肘内翻畸形的研究进展[J].右江医学,2009,37(6):731-733.

[2] 许瑞明.手法整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6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5,4(13):52-53.

[3] 李海渡,田心义.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及肘内翻机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6,12(2):78-82.

[4] 王文德,苏涛.有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J].中国骨伤,2000,10(1):32.

[5] 孙磊,张玉峰,王培森.手法整复矫形石膏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J].中医正骨,2003,12(15):25-26.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7.037

1672-2779(2012)-17-0051-02

2012-07-16)

猜你喜欢
夹板肘关节石膏
牙周病患者牙周夹板修复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湖北拟立法推动磷石膏污染防治
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疗效探讨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石膏之魂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石膏鞋印
磷石膏“变废为宝”迫在眉睫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