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开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的相关研究

2012-09-18 01:42王娇燕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就业压力大学生

蔡 静,王娇燕

沿海开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的相关研究

蔡 静,王娇燕

摘 要:本文采用 《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 《就业信心问卷》对3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沿海开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的相关。结果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在学科和生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就业信心中等偏高,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呈显著的负相关,部分因子之间相关显著。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压力;就业信心;沿海开发

蔡静/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江苏盐城224002);王娇燕/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生(江苏盐城224002)。

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现行的就业制度给大学生带来更多择业自主权的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是指由内在的或外部刺激引起的、对个体身体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的心理感受。从环境要求和个人反应交互作用的观点来看,就业压力是个体在就业情境中由许多内在、外在变量与个人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现象。就业信心是个体根据当前就业形势所做出的对就业前景的一种综合判断,包括对就业形势的现状和预期判断两方面,反映了求职主体对未来就业形势发展的乐观程度。它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指标,又能够全面地衡量和反映个体在一定时期内的就业状态。

2009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从“地方战略”升级为“国家战略”,为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海城市发展进程将不断加快,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提高,由此而带来的就业机会也将逐渐增多,这势必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产生一定的影响。从目前的文献检索来看,有关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研究较多,但未有人做过这两者的相关研究。本课题旨在通过调查问卷,探讨沿海开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的关系,以期为沿海开发的人才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盐城师范学院和盐城工学院共3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删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354份,其中男生170名,女生184名;城镇学生157名,农村学生197名;文科学生188名,理工科学生166名。

2.研究工具。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由华中师范大学陈宇红于2005年编制,着重根据压力来源及水平来分析就业压力水平。该问卷共59题,分为职业素质评价、求职竞争、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缺少求职帮助和专业供求矛盾6个因子。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538,稳定性较高。经测量分析发现,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效度可靠。

就业信心问卷。由周红霞编制,共11题,分为客观条件影响因素评价因子、就业信心评价因子和就业形势评价因子。被试的得分越高,说明其就业信心越大。该问卷所有项目的总因素信度是0.635,各分项的因素信度最低值为0.561,其余均在0.6左右。

3.施测程序。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匿名施测,整个过程大约20 min,问卷统一发放,当场收回。

4.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的总体状况。研究显示,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在专业供求矛盾、求职竞争和缺少求职帮助3个因子上的压力水平较高。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中等偏高,相对于其他两个因子,就业形势因子得分较好。

2.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在性别上的差异。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测验结果进行了t检验,结果见表2。研究显示,男女大学生在就业压力总分和就业信心总分上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就业心理预期因子和就业自信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3.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在学科上的差异。对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测验结果进行了t检验,结果见表3。研究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总分及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和专业供求矛盾4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理工科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在总分及各因子均不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

表1 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总体状况

表2 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在性别上的差异

4.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对城镇和农村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的测试结果进行了t检验,结果见表4。研究显示,大学生就业压力在总分及职业素质评价、缺少求职帮助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农村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大学生就业信心在总分及各因子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5.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相关研究。对被试在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问卷上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见表5。研究显示,其中,就业压力中的就业心理预期与客观条件影响因素之间、缺少求职帮助与客观条件影响因素及就业形势的之间,专业供求矛盾与客观条件影响因素、就业自信及就业信心总分之间均呈现显著相关。

表3 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在学科上的差异

表4 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表5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相关分析

三、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大学生就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在专业供求矛盾、求职竞争和缺少求职帮助3个因子的压力水平较高;就业信心中等偏高,在就业形势因子上得分较好。这可能是在沿海开发背景下,通过政府发动和政策倾斜,将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迅速崛起,这对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提高就业信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对大学生访谈中也发现,“你认为沿海开发对你就业机会有多大影响?”72.6%学生认为会有利于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在“你是否愿意留在沿海地区择业?”84.7%大学生表示“愿意”或“可以考虑”。但由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还很严峻,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高校职业指导开展流于形式等因素,仍使得大学生感受到一定的就业压力,出现部分学生就业信心不足。

第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总体上均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就业心理预期因子和就业自信因子上,男生得分明显高于女生。究其原因,可能随着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男、女生所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的环境也大致相同,岗位的工作要求没有因为是女性而有所降低,沿海开发所带来的就业机会与挑战对男女生作用没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就业压力和就业信心上没表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由于受到传统文化、道德、家庭结构和社会用人单位等因素影响,男生对就业的预期值要比女生高,女生在就业自信水平上表现比男生低。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总分及职业素质评价、自我认识与定位、就业心理预期和专业供求矛盾4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理工科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文科生。这与王峰(2008) 的研究结论不同,文科与理科的就业压力水平都偏高,文科的就业压力高于理科。这可能是由于理工科大学生专业性比文科生强,没有文科生就业弹性大。在访谈调查中也表明,“如果你在面临自己专业与工作岗位有冲突,你在多大程度愿意改变自己的专业”,78.2%学生回答是“比较愿意”或“可以考虑”。但理工科的大学生在面临专业冲突时愿意改变的人数比例没有文科生高。由于各学科的大学生对沿海开发前景持肯定态度,因此,在就业信心总分及各因子表现出无显著的学科差异。

第三,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在总分及职业素质评价、缺少求职帮助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农村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这可能与农村大学生成长中的家庭经济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较城市大学生而言,农村大学生的家庭背景一般,接收到与职业有关的信息量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在求职就业的激烈竞争中,他们的就业压力感也相对较大。大学生就业信心总分及各因子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在沿海开发背景下,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乡镇的经济等方面也将迅速发展,大学生的择业区域将进一步拓宽,由此带来的就业信心的差异也就不再明显。

第四,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信心呈显著的负相关。就业压力中的就业心理预期与客观条件影响因素之间、缺少求职帮助与客观条件影响因素及就业形势之间、专业供求矛盾与客观条件影响因素、就业自信及就业信心总分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如果大学生对就业自信不足,就业预期值过高,对客观的影响因素和就业形势评价比较消极,则容易产生较高的就业压力。因此,在沿海开发背景下,我们要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职业素养,避免过高的就业预期,引导他们积极寻求就业支持,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信心,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和困难。

[1]国家发改委印发《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DB/OL]http://www.js.chinanews.com/news/2009/0820/9957.html.2009-8-20

[2]林梅,杜宁,余红.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4):82-83

[3]王峰.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34

[4]周红霞.大学生就业的信心指数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23-46

[5]杨萌,刘力,林崇德等.金融危机中大学生经济信心与就业信心的关系[J].教育科学,2010,(4):66-69

[6]严春红.大学生就业信心指数的设计与分析——基于浙江省13所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

中图分类号:G444

B

1671-6531(2012)10-0049-02

:贺春健

猜你喜欢
就业压力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析女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关于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的调查研究
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年就业、社会保障与养老问题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