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风险的来源与应对措施

2012-10-17 09:02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宇哲张娥
中国商论 2012年9期
关键词:柔性风险管理供应链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刘宇哲 张娥

面对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企业单凭自己的实力生存发展日趋困难,所以紧密的联系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手段。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这样,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成为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整合了多个企业,所以会表现出脆弱性,每个企业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环出现风险,都将影响整条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很多供应链断裂的重大事故,例如,日本地震、泰国洪灾等,这些企业都造成了供应链的中断,从大量的实例中可以发现,找到风险来源加以控制,可以很好地规避风险、降低损失。所以,供应链风险控制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供应链在全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供应链风险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供应链风险来源

1.1 供应链风险的定义

MartinChristopher著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引入了这样一个描述供应链风险的公式:供应链风险=出现破坏的概率×影响,因此,可将供应链风险涵义表述为:供应链成员企业运营中,因供应链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供应链企业损失及可能性表示的一种特定领域事件。

瑞典学者Svensson从供应链的脆弱性角度对供应链风险表述为:存在着随机干扰导致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链与正常的、期望的或计划的时间安排或者活动之间产生偏差。所有这些偏差都对供应链制造商和分销商造成负面影响。

Deloitte咨询公司发布的一项供应链研究报告中指出,供应链风险是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或破坏供应链运行,使他们达不到预期目标甚至导致供应链失败的不确定因素。

这些定义都是围绕着供应链的核心内容展开的,从这些定义中不难总结出供应链风险的基本特征,即(1)不确定性,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对于一些事情不知道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后果怎样,所以供应链体现出不确定性;(2)传递性,当供应链风险出现的时候,风险不但会对当事企业造成影响,由于供应链上的各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会同时影响上游下游企业的正常运转,进而导致整条供应链出现问题。

1.2 供应链风险来源

供应链风险来源主要是对未来事物的不确定性,然后又由传递性导致的一系列后果,根据国内外学者的对供应链风险诸多研究,可将供应链风险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

外部风险,是指由供应链外界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这些风险企业内部一般很难控制和预测,这种风险也可以称为环境风险。它包括(1)自然风险,如地震、水灾、火灾等不可抗拒因素的自然灾害,给供应链带来的风险。(2)社会风险,主要指社会冲突、恐怖事件等。(3)经济风险,如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经济危机等。(4)政策风险,地方或国家的法律改变时,可能会对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5)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机制的缺失,引发企业恶意违约的供应链断裂事件。(6)市场风险,供应链的运作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需求变动的不确定性容易引起企业自身的投资风险。

内部风险,指的是供应链组织单体内部成员间产生的并在衔接、互动过程中发生负面影响和损失等风险。它包括(1)技术风险,主要指成员企业内部或成员企业之间在业务、信息运作过程中由基础设施、设备、装置等故障引发的风险,包括货架倒塌、设备失灵等。(2)信息风险,是指由于信息的不确定以及信息在供应链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扭曲和失真引起供应链失效。(3)人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人为主观操作实务、机械设备故障而导致企业甚至供应链风险发生。(4)物流风险,供应链内部的物流活动遭遇威胁所产生的风险。如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等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供应链带来威胁。(5)策略风险,在建立和开发供应链过程中需要考虑问题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决策方案等风险。如供应商选择策略、采购策略、分销商策略等等。(6)道德风险,供应链伙伴关系中最重要的合作基础就是“信任”,道德的缺失会使这种信任被打破,进而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威胁供应链正常运行。供应链风险来源关系如图1:

图1

2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传递性,这也决定了风险具有突发性,一旦发生,就具有很严重的危害,可能会波及到自身以及供应链上成员企业的存亡。所以通过供应链风险管理,找出一些应对措施,建立应对机制,将风险降到最小或者避免。

2.1 供应链风险战略选择

建立柔性供应链。Slack N于1987年首次提出了供应链柔性的概念。他认为,供应链柔性指供应链对顾客需求做出反映的能力。国内的马士华教授指出,供应链柔性对于需方而言,代表了对未来变化的预期。对于供方而言,它是对自身所能承受的需求波动的估计。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广泛采用精益生产、全球采购、业务外包、集中化等策略,这些策略都是以节约成本为核心,但是不能避免增加了供应链的风险。建立一种具有弹性的供应链体系成为了供应链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即柔性供应链。建立柔性供应链可通过如下措施:

(1)建立动态联盟。在供应链中,选择一成不变的企业成员会造成其对责任的懈怠,因为不存在竞争,所以在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中会给供应链带来潜在的威胁,这种威胁时刻会导致供应链中断。因此,企业在建立供应链联盟的时候,应着眼于大局,引入动态联盟,对存在风险隐患的企业采取跟踪评估的办法,以确保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如果情况不理想可以考虑结束联盟,寻找新的联盟伙伴,从而避免供应链受到威胁。

(2)建立柔性合同体系。联盟企业之间的合同对彼此都有约束力,但是不具有强迫力,柔性合同在内容上提供了市场变化情况和合同进展而定的灵活性选择条款。所以,合同的执行是分阶段进行的,根据前一阶段的执行情况确定下阶段执行的条款,避免采取一次性的合同,在工作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合同形式,有效避免了威胁。

(3)建立具有柔性的多头供应链。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在选择供应链上的商家时,避免出现独家供应商或者供应渠道,可以适当的多选择几家品质有保障的供应商或者供应渠道,如果有成员企业发生危险时不至于威胁到整条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4)建立柔性的信息共享系统。信息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从市场需求反向进入供应链系统,到各个节点企业信息的共享,运作精度的控制及最终顾客的使用,贯穿于整个柔性供应链的建立。整个信息的传递、反馈、共享都需要有效的信息系统来支持。通过Internet实现对供应链内外部信息的收集,处理与控制。

2.2 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的诞生就是为了能够信息共享、集聚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相应,有效配置和优化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能力,所以受到了企业界和学术界的追捧。在供应链这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组织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风险,都会对整条供应链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那么,企业必须未雨绸缪,建立一定的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供应链风险。一般进行的风险管理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监控。

2.2.1 风险识别

供应链风险识别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首要环节。风险的种类有很多种,同样,识别风险的方法也有很多,企业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识别方法,发现自身的风险,同时找出供应链中与自己相关的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80年代发明的德尔菲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识别方法,这是一种简单、容易操作且又实用的方法,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到预测和抉择过程中。在风险识别时,特别是涉及到原因复杂,影响比较重大而又无法用分析的方法加以识别的风险时,德尔菲法显得相当有效。这种方法一般过程是,先由风险管理主体制定风险调查方案,确定风险调查内容,然后,聘请若干专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意见,再将不同意见反馈给专家,多次反复讨论后是一件回归收敛,由风险管理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在某点停止反复,得到基本上趋于一致的结果,最后汇总分析。

2.2.2 风险评估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得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影响程度,企业对威胁较大的风险给予重点的关注。风险程度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对企业影响的程度两个方面衡量。通过专家对企业内外风险的识别,从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两个方面对风险量化,易于比较。可以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经验对风险发生概率进行量化,对企业和整个供应链的影响可以从财务方面做一个分析,估算出可能导致的经济损失来决定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例如,供货商出现问题后,恢复生产需要时间是多少,这期间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多少,对企业下一步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等等。

2.2.3 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一步。主要解决办法有风险控制、风险承受、风险规避和风险转移。不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各不相同的,通过前两步工作,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例如,建立有效的风险应对机制,组建专门的风险相应部门。这些措施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增加了成本,对比成本和收益情况,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办法,保障在风险到来时能及时采取行动。

2.2.4 风险监控

供应链风险监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风险要实施密切的监控,因为这些风险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且不容易规避,就必须设立专门的监控机构,一旦发现意外,即可启动预警机制,采取妥当的措施,最大可能减少损失。通过之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可以建立警戒线,并通过实时情况和警戒线的比较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第一时间采取措施。

3 结语

供应链管理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供应链一般都由多个企业相互依赖形成,当某个企业发生风险后容易产生多米诺效应,供应链风险管理正是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找到其来源,并从多方面加以避免和控制。同时,需要从整个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加强日常的监管和防范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供应链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所以,每个企业都做出相应的努力才能确保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避免供应链风险的发生。

[1]李丹,张蕾.物流服务供应链整合的风险来源分析[J].中国储运,2010(4).

[2]施丽华.浅析供应链风险的来源及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09(30).

[3]李长云,范军涛,史国.供应链不确定因素的预防策略的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7(1).

[4]肖艳,宋辉,余望梅.供应链风险来源及风险管理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4).

猜你喜欢
柔性风险管理供应链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