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排石汤配合西药治疗尿路结石120例疗效观察

2012-10-22 05:37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中心卫生院坨里分院102471杨建明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2期
关键词:大腹皮瞿麦莪术

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中心卫生院坨里分院(102471)杨建明

泌尿系统结石又称尿路结石,属中医“石淋”范畴。典型表现主要有疼痛、尿急、尿频、血尿等[1]。现代医学认为,尿路结石的病因复杂,其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局部损害、梗阻和感染,严重者可以导致肾衰竭。目前,西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体外冲击波碎石。但是,体外碎石后仍会有结石残留及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在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运用自拟方尿路排石汤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泌尿系结石12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尿路结石患者,其中肾结石45例,结石大小为(0.5cm×0.6cm)~(2.0cm×3.5cm);输尿管结石68例,结石大小为(0.2cm×0.3cm)~(1.0cm×2.5cm);膀胱结石7例,结石大小为(0.3cm×0.5cm)~(2.0cm×2.5cm)。120例尿路结石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16~70岁,平均35.5岁,平均病程3.1年;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龄18~69岁,平均34岁,平均病程2.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将120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验方尿路排石汤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西医对症治疗:每日静脉补液及抗炎治疗(2000ml左右),黄体酮注射液20mg,疼痛剧烈者给予对症止疼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以自拟方尿路排石汤临证适当加味治疗。

尿路排石汤组成:金钱草30g,瞿麦12g,萹蓄12g,川柏10g,大腹皮10g,通草10g,木香10g,香附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熟军10g,莪术12g,炙乳没各10g,灵脂10g,威灵仙10g,川断10g,陈皮10g,肉蔻10g,鸡内金10g,焦四仙各6g。湿热较明显,症见口苦咽干,小便短赤涩痛者加木通、滑石、瞿麦等;气滞血瘀较明显,症见腰腹部胀痛,放射至会阴部,或刺痛剧烈,痛处不移,舌有瘀点或紫黯者加桃仁、红花、地龙、王不留行等。治疗期间嘱两组患者每日多饮水,服药后适当做跳跃运动10~20min。疗程:治疗10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复查B超及腹平片判断治疗效果并作不良反应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检验及χ2检验。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2],治愈:服药后排出结石,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泌尿系B超或X线照片已无结石影像。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泌尿系B超或X线照片见结石影缩小或明显下移。无效:未见结石排出,复查B超或X线照片显示结石无改变。

2.2 治疗结果 由治疗结果对比可知,χ2=6.205,P=0.025(双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症状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见附表)。

3 讨论分析

中医学将石淋的病因归结为外感湿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或劳伤久病,病位在膀胱与肾,病理性质多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比较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3]中曰:“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清代尤在泾《金匮翼•诸淋》[4]中说:“初则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砂、如石也。”常用治法有清利湿热、凉血止血、通淋排石、利气疏导、健脾益气等。

笔者认为,尿石症的主证为“湿热蕴结、气化不利”,责之于肾与膀胱,或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尿路排石汤正是切合此证,通观全方,照顾脏腑本性,标本缓急兼顾,以利水通淋、活血止痛为主治其标,以调理气血、补益脾肾为次治其本,利中有涩,散中有收,二便同下,三焦同调,邪有出路。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君药应当顺应膀胱治本性,助之渗利、气化。

尿路排石汤中用金钱草为君药,此药甘淡微寒,归肝胆、膀胱经,药性渗利下行,具有较强的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作用,为治石淋要药。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此药还具有抗炎作用。臣药配伍萹蓄、瞿麦、川柏、大腹皮、通草,皆为渗利之品,共凑气化、通淋之功。其中瞿麦、萹蓄皆归膀胱经,加强金钱草渗利下行作用;川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尤适于下焦湿热;大腹皮归脾、胃、大肠、小肠经,不仅可以利水通淋亦可下气宽中,与入脾、胃、大肠、三焦经的木香共同行气消导,使秽浊之物从大肠而出,且大腹皮与木香二药皆辛、微温,可以佐制苦寒太过之虞;通草甘淡微寒,归肺、胃经,通调水之上源,引热下降而利小便。君臣相伍,使实邪从前后二阴而出。

此方中佐药众多,其中多为佐助之品,亦有佐制之设,以活血止痛、调补脾肾为主。香附行气止痛,二芍、当归、熟军、莪术、炙乳没、灵脂、威灵仙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气药与血药并用,以使气化有源,血行有帅;其中炙乳没、五灵脂及白芍止痛作用较强,为急性疼痛而设;赤芍、莪术祛瘀破血之力较强,针对尿石症反复发作,久病入络而设;白芍酸敛,不仅有缓急之功,亦可防范赤芍、莪术、炙乳没等攻伐太过;威灵仙专入膀胱经,其本身除具有通络止痛作用之外,亦可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熟军除活血止痛之外,尚有止血之效,在众多活血之品中有佐制之功,亦可佐助木香、大腹皮诸药消导肠腑,大便通则痛势可减。

此方最妙之处在于调补脾肾之品,肾为先天之本,为元气、元阳、元阴之所居,主水,司开合;脾胃为后天之本,中焦为一身气血之枢纽,主升清降浊、运化水湿。本方仅投川断一味补益肾阳,鼓舞肾气,以助膀胱气化,而重点在于培补中焦,以后天养先天,扶正祛邪,陈皮、肉蔻、鸡内金、焦四仙皆是为此而设。中医素来讲求“祛病留人”,调补中焦即是此种深意,正气健旺,肠腑通达,则邪气自除,达到防止复发的作用。否则就会如李杲所云:“脾胃一虚百病由生!”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结石具有其独特的疗效及特色,并可免除手术或体外碎石之痛苦及弊端,但终究样本量过少而疏于研究,且对于较大结石不单纯需要中药的治疗,还需体外碎石等手段干预,故临床工作中还需加强总结实践。

猜你喜欢
大腹皮瞿麦莪术
大腹皮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瞿麦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探究
瞿麦的本草考证△
加工炮制过程对温莪术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
广西莪术乙酸乙酯部位的抗血栓作用
三棱-莪术有效组分配伍液对慢性盆腔炎大鼠盆腔粘连的影响
UFLC-Q-TOF-MS法分析蓬莪术有效成分
大腹皮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瞿麦与混乱品种的鉴别
Complete respons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A case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