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2012-10-25 09:23吴春霞
运动 2012年17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估

贺 慨,吴春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7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贺 慨,吴春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070)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遵循“更新观念,完善体系”的指导思想,总结了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必要性,阐述了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改革趋势。通过德尔菲法,提出了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5个一级指标及根据具体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分解的22项二级指标。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评估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承载了比以往更多的任务,更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努力目标。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亟需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适合当代高校体育要求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德尔菲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

高校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课堂教学则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的重要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形式多样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可以准确地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教师而言,能够为授课教师具体改进教学提供针对性信息,促进体育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水平,进而对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励作用,有效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作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一方面保障学校较高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激励体育教师更好地发挥潜力。

2.2 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必要性

2.2.1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在学校,人才培养主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因此,提高高等学校体育教师教学质量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可以使体育教师进一步明确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现状,不断改进体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自觉向着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标准前进。

2.2.2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需要教学质量是师生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各自质量的动态综合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将着重点放在教师教学质量上,忽视了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或者说根本就不对学生进行学习质量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从观念上就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因而这种评价是片面的、不完善的。只有将对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评价结合起来,将“评教”与“评学”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科学地、全面地反映课程教学质量的真实情况,才能真正满足提高学习质量的需要。

2.2.3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实施科学教学管理的需要以往高校一般依靠工作量制度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管理,仅仅强调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多少,忽视了教师教学质量的差异。实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从“质”与“量”2个方面给教师一个客观评价,这对完善教学管理,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科学、规范的体育教学评估体系,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和指导体育教学、发挥导向作用,对学生的学习也具有极大的激励作用,对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改革的趋势

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中外高校都非常重视通过教学和课程检查与评估,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不仅是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最经常和最主要的方式。相关研究表明,我国高校开展的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同时,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参与不够、评价手段单一、评估指标体系不尽完善、过分强调评估的监督作用、忽略评估的引导和改进作用等。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同样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目前,为了完成当代高校体育的任务与要求,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也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2.3.1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全面化通过走访北京高校的体育教学部门可以发现,教学管理部门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估的指标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指标上,如课的任务、课堂组织、课的密度、课的强度及强度高峰曲线等,其他指标较为模糊。而现代的高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更多的要求,21世纪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全面素质教育。其主要特点表现为重视人的个性发展以及对社会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强调终身体育。因此,在“健康第一”的全面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估指标一方面要包含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更要包含学生的“学”。所以,在评估指标上既要有教师“教”的方面,即教学文件、教学任务、教学方法等;还要有学生“学”的情况。例如,运动知识、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社会社会适应等,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正趋于全面化。

表1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

2.3.2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方法的多样化学生的学习质量,是衡量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对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北京高校多数采用一般标准评价和终结评价2种方法,尤其是对学生的“学”的评价,应用极其广泛,这样的评价方法很容易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学习信心。因为一般标准评价是以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因素没有被充分考虑,“平等享受教育”的新理念也难以得到执行。学校体育教学追求的是对人的培养,而非追求胜负的竞技运动。终结性评价同样存在着问题,终结性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等级评定,目的是使被学生认识自己的成绩和不足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然而这种评价方法是在学习或学期结束时进行,失去了评价本身有效的反馈功能,对激励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帮助改进教学作用不是很大。终结性评价可以甄别出教师“教”的质量,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起到有效的反馈,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多样化的评估方法,如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以及注重学生提高过程的评价方法等,是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发展方向。

2.3.3 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走访北京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可以发现,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主体多为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或是进行全校性的检查;或是专家督导组的抽查。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估基本是“横断面”式的,而非动态的、科学的。这也体现了高校体育教学中重“量”不重“质”的实际情况。科学的、可持续的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主体应在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的主导下,依靠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发展趋势。

2.4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的框架及指标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做出有价值的判断,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一般由学校领导或教务部门组织督导员进行,通常采用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标准和模式来评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忽视了体育课堂教学的差异性与特殊性。这种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难免有所偏颇,无法真正体现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必须要紧紧围绕着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新课标是以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它与传统的体育课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体育知识和技能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紧密结合,把学习体育技能和身体锻炼作为增进健康的手段,把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容及行为结合到教学之中,因此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体育学科的特点,能够真正地甄别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对15位工作在北京高校体育教学第一线的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进行了2轮的专家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有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从而确定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分为教学工作的准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五大类因素为一级指标,然后根据具体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分解为22项二级指标。(表1)

以上只是从一个侧面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作了一个简单概括。可以看出,它不是唯一全面的标准体系,许多具体内容还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补充,才能适用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此外,上述所列指标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行为,它们并不是在每一节课上都必然出现,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对课堂教学质量有一个总体把握即可,并非一定要追求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指标体系,关键是评估体系的有用性,即是否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3 结 论

3.1 普通高校开展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及实施科学教学管理的需要。

3.2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发展趋势为评估指标全面化、评估方法多样化、评估主体多元化。

3.3 普通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分为教学工作的准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5大类一级指标及根据具体实际工作需要进一步分解的22项二级指标。

[1]邹继豪.面向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78.

[2]孙港华.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的演变与发展方向[J].成功,2011(18).

[3]杨鸿.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

[4]徐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李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09.

G807.4

A

1674-151X(2012)09-096-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9.052

2012-06-1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资助(项目编号:01091154210112)。

贺慨(1968 ~),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教学质量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核电工程建设管理同行评估实践与思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