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2012-10-26 06:43周海涛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胸围儿童农村

朱 超,周海涛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23)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体育干预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

朱 超1,周海涛2

(1.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2.北京联合大学,北京 100023)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路上的衍生问题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本文通过对山东省4市10所学校657名留守儿童的测试和调查,总结目前山东省留守儿童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以体育学的视角来分析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体育学干预措施为途径,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健康;体育干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包括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为了便于测试和统计分析,抽取的儿童均为7 ~ 14岁男性。本研究中,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农村普通儿童是指在农村与父母共同生活,作为研究对照组的儿童。

1.2 样本的选取

兼顾地方经济水平和地区代表性,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东省临沂、聊城、信阳、德州4市国家级贫困、省级贫困县的6所学校和非贫困县4所学校,获得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样本。本次调查的有效被试对象为2 ~ 9年级在校学生共657人,其中留守儿童395人,占有效样本的60.12%,普通对照组儿童262人,占39.88%。平均年龄为12.4岁。

1.3 调查内容

在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编制问卷对留守儿童健康状况、体育教学、体育参与等方面进行调查。由研究人员、被调查学校的卫生工作人员、班主任、体育教师等,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测试细则》的要求共同完成身高、体重、胸围、60m跑、立定跳远、400m跑等指标的标准化测试。针对问题较为突出的学生群体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部分体育教师、家长、学生进行深入访谈。

1.4 统计方法

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各个指标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进行对比研究。

2 研究结果

2.1 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现状

2.1.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一般采取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邻监护、自我监护等4种方式寄养。由于孩子对父母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依恋和崇拜情结,当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总是更多地依赖父母帮助解决。父母外出,使他们缺乏依赖感和安全感,尽管有祖辈和亲友们的照顾,但他们所能给予的多是物质上的满足,而精神慰济方面却明显不足。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极易出现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主要表现为自卑、焦虑、情绪不稳定;性格孤僻、不合群;道德意志薄弱;逆反心理和扭曲心理严重,极易对社会和他人产生嫉妒、憎恨、仇视;人生观与价值观转变或偏移。

2.1.2 留守儿童的生理健康问题人的体质评价指标中身体外部形态发育指标有高度(身高、坐高等)、围度(胸围、腰围、臀围等),宽度(肩宽、髋宽等)和充实度(体重、皮脂厚度等)等。我们对留守儿童身高、体重、胸围指标进行了测试,并与农村普通儿童进行比较(表1)。身高方面,各年龄组之差依次为-0.9、-0.9cm、-0.9cm、-1.3cm、-1.4cm、-1.4cm、-1.5cm和-1.5cm,差异较为显著(P<0.05),且差距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体重方面,各年龄组之差依次为-1.7kg、-1.9kg、-2.2kg、-2.2kg、-2.2kg、-2.6kg、-3.5kg和-4.4kg,差异较为显著(P<0.05),且差距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在胸围方面,各年龄组之差依次为-0.2cm、-0.3cm、-0.3cm、-0.4cm、-0.7cm、-0.7cm、-0.7cm和-0.8cm,差异较为显著(P<0.05),且差距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总体来讲,在身体形态发育方面,留守儿童与农村普通儿童存在较大差异,问题相对严重。

身体素质是人的体格和机能发育水平在运动能力上的反映,身体素质发育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人体的体质状况。我们测定了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的60m跑(速度素质)、立定跳远(爆发力)、400m跑(耐力素质)。从表2纵向上来看,留守儿童、普通儿童组随着年龄的增长,60m、立定跳远、400m的成绩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各有不同。从横向上比较,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60m成绩存在一定的差距(P<0.05),各组间均值的差距是-0.1s、-0.3s、-0.4s、-0.3s、-0.6s、-0.5s、-0.5s、-0.5s。从立定跳远的成绩来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各组间均值的差距是-3.1cm、-6.8cm、-6.0cm、-5.3cm、-9.4cm、-6.1cm、-6.0cm和-8.4cm,普通儿童立定跳远成绩好于留守儿童(P<0.05)。在耐力素质400m上,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各年龄组间均值的差是1.1s、0.8s、1.7s、1.5s、2.0s、2.3s、4.2s和4.8s,普通儿童的400m成绩好于留守儿童(P<0.05),而随着年龄增长有扩大的趋势。总体来讲,在速度素质、爆发力与耐力素质方面,留守儿童与农村普通儿童存在一定差异,进一步说明留守儿童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

2.1.3 留守儿童适应社会问题目前,“读书无用论”充斥农村社会,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家长对孩子接受教育的态度。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合理的监护管教,并以隔代监护为主。祖辈文化程度以及观念的滞后性,严重地影响了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和科学素养的形成,影响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视角。这些孩子长大之后,缺乏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能很好的进入社会。这一部分群体也将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障碍和阻力。

3 分析与讨论

3.1 体育干预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和全面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心理和身体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健康。通过调查和测试,我们发现研究对象存在严重的健康问题,急需一条有效的途径来解决。而体育正是这样一条以生理为基础、心理为中介、以社会为延伸,促进人类健康的有效途径。

3.1.1 体育的“场效应”运动是以兴奋和充满活力为特点的积极情绪状态(高峰表现、流畅体验、锻炼快感),尤其是有氧运动,伴随着血流量和吸氧量的增加,同时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抑郁与肾上腺素分泌量有关)具有消除焦虑、抗体与的治疗作用;从社会学的角度,在运动参与中,除了语言沟通,更多的肢体语言(包括表情动作、手势、视线接触以及符号之外的发声系统,也包括语速),也时时刻刻渗透在与同伴的交流、与对手的较量中,运动氛围的“场效应”给予了人们信息交流的更大空间,增加了彼此间的交往,更多体验“竞争、失败、成功”的个人感受,有助于使个体身体认识和自我概念提高,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更为强烈的个人控制感。

3.1.2 适宜的运动有助于建立适应和对抗应激的自我保护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又称为应激反应。适宜的身体活动,可以放松肌肉、降低应激和紧张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来缓冲、释放紧张,同时体质强健有助于提高机体在应激和紧张状态下的适应能力。

3.1.3 身体活动是提高自尊、改善心境状况的最佳手段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体育本身正蕴藏着对人的各种刺激,如克服困难、竞争、冒险、把握机会、追求不确定结果、达到目标、控制、成功、挫折等,可以产生丰富的情绪体验。

3.2 体育干预措施

3.2.1 培养留守儿童的家庭体育环境家庭环境是留守儿童主要的活动环境,家庭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至关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都是在沟通的前提下完成的。沟通的关键是和谐、快乐的氛围。而体育活动在创建这种氛围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活动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消费是最低的,而且也是最容易实现的,而且不受时间、场地、人员数量方面的限制。体育活动能够使参与者精神放松,尤其可以使参与者长时间的接触,消除距离感,是增进感情的有效的途径。在逐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的同时,也对体育活动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对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及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消除隔代或亲邻之间的陌生感,对自身担负的监护责任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创建良好的家庭体育环境,是创建和谐家庭的前提,也是一项必要因素。

表1 不同类型儿童(男)身高(cm)、体重(kg)、胸围(cm)指标平均值( +S)比较

表1 不同类型儿童(男)身高(cm)、体重(kg)、胸围(cm)指标平均值( +S)比较

年龄留守儿童普通儿童身高 体重胸围身高 体重胸围7122.1+5.622.7+2.257.9+3.0123.0+4.523.5+3.558.1+2.4 8126.2+6.024.6+3.260.3+3.3127.1+5.825.8+3.160.6+2.5 9130.8+4.427.2+3861.9+3.8131.7+8.428.1+4.762.2+3.4 10135.2+5.031.1+4.864.7+4.3136.5+6.031.6+6.565.1+4.8 11140.4+5.633.6+4.166.6+6.8141.8+5.134.2+7.867.3+5.1 12145.5+7.535.8+5.768.1+4.8146.9+4.836.7+4.368.8+3.7 13151.4+5.841.1+6.270.3+5.2152.9+5.742.3+5.671.0+4.2 14157.6+5.644.7+5.371.4+3.7159.1+4.246.5+7.072.2+5.6

表2 不同类型儿童(男)60m(s)、立定跳远(cm)、400 m(s)成绩均值( +S)比较

表2 不同类型儿童(男)60m(s)、立定跳远(cm)、400 m(s)成绩均值( +S)比较

年龄留守儿童普通儿童60 m立定跳远400 m60 m立定跳远400 m 711.9+1.1120.3+16.4126.7+9.111.8+1.6123.4+14.5125.6+9.2 811.7+1.2131.9+14.8121.4+8.311.4+2.4138.7+14.6120.6+8.5 911.3+2.4143.5+14.4116.9+9.810.9+1.1149.5+14.4115.2+9.3 1010.8+2.7152.6+15.1112.9+9.210.5+2.6157.9+14.7111.4+9.0 1110.5+2.1156.1+17.8110.1+8.29.9+1.9165.5+17.1108.1+8.4 1210.1+1.8169.2+20.7108.2+8.39.6+2.3175.3+17.4105.9+9.7 139.8+2.7180.9+18.2102.6+7.99.3+3.1186.9+18.898.4+8.7 149.4+1.6194.3+20.797.4+8.68.9+2.5202.7+17.992.6+9.6

3.2.2 加强对农村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健康问题加强对基层体育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训,加强他们对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重要环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加强他们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正确认识。在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开拓出全新的、适合留守儿童心理的体育活动来,使留守儿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正常孩子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能够与人正常交往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2.3 建设良好的体育环境体育环境(也称体育运动环境)是指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基础之上产生的,以人类体育运动为中心而创设的活动空间以及与体育运动有相互关联的事物境况。这一概念包含了体育环境系统的各要素,总体上包含着物质的环境因素和精神的环境因素。在实际工作中,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同时以体育教师为先导,家长、教师、党团组织、后勤部门等多方面齐抓共管。首先从教学内容、项目上改观,多发展球类、武术、健美操、轮滑、跳绳等以趣味性为主的体育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在家长的配合下,建立家庭体育,逐步推进,营造全方位的和谐、快乐的“软环境”。同时,积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结合实际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硬环境”。好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后,再进一步以留守儿童为重点,有针对性地通过体育运动改变他们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健康指数。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

4.1.2体育干预是解决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建立家庭体育等手段,消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2 建 议

4.2.1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为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做好解决措施,认识体育干预对留守儿童健康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4.2.2加大农村体育教育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现有的状况,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体育条件。

4.2.3教师和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等教育管理主体应对体育运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自身为主导带动和促动留守儿童的体育意识和习惯。

[ 1 ] 蔡玉军,罗国芬,邓喜芬.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 J ].青年探索,2005(6).

G807.0

A

1674-151X(2012)03-01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05

投稿日期:2011-12-12

朱超(1983 ~),助教,在读体育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通讯作者:周海涛(1976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胸围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探讨假体凸度对假体隆乳患者术后胸围及罩杯的影响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成年酉州乌羊体尺长与体质量的关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农村 新一辈
幸而今天买了胸衣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