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分析

2012-10-26 06:43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显著性北京市差异

梁 茹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理论与方法探索

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分析

梁 茹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北京市普通中学的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以“自己喜欢”“为了磨练意志”“为了考大学”“身体素质好”和“为了锻炼身体”为主。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等级的学生运动员之间,因为“自己喜欢”而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因没有显著性差异。因为“为了考大学”“为了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好”和“为了磨练意志”4个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间均有显著差异存在。

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运动训练

中国体育健儿自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用不断刷新的金牌记录证实了中华民族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强大实力。在不断刷新和突破记录的同时,业内人士也认识到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鉴于竞技体育辉煌成绩的背后不可避免地出现运动员文化素质低、就业难等一系列问题,“体教结合”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近些年,北京市在普通中学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北京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普通中学的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进行调查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调动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兴趣,提高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和运动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北京市的中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抽取其中12个区(县)的34所学校的学生运动员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研究的需要,查阅中国期刊全国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相关研究成果及论文,与相关书籍资料、网络资源,为本研究做理论依据和相关资料的准备。

1.2.2 专家访谈法针对本研究的内容,广泛征求学校体育学专家、北京市中学的体育教师及负责中学运动训练的教练员对本研究的意见。

1.2.3 问卷调查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了北京市12个区(县)的34所学校的1164名学生运动员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257份,回收1205份,其中有效问卷1164份,有效回收率92.60%。

1.2.4 数理统计法对问卷回收所得的信息运用Excel2007软件和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并根据统计数据进行表格的绘制和图表的制作。

1.2.5 逻辑分析法对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所涉及的各项指标以及正式问卷所得的数据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调查的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分布在初一至高三年级段,年龄分布在11 ~ 19岁,平均年龄为15.21±1.90岁。其中男生620人占53.26%,女生544占46.74%。总体上,所调查的学生运动员男生多于女生,这一方面是由于随机抽样造成的,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从事运动队训练的学生运动员男生多于女生造成的。

2.2 学生运动员的训练项目分布

经过调研,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从事田径训练项目的人数最多,占到43.64%,这是因为田径项目是北京市所有中学必须开展的运动项目,且项目开展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简单,所以学生运动员的田径训练人数最多。其次为足球,占27.84%。因为足球是集体项目,开展的人数就比较多,造成学生运动员基数大。第三是排球,有10.48%的学生运动员参加排球训练。第4 ~ 8位分别为游泳、篮球、乒乓球、健美操和棒球。

2.3 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等级

通过调研,学生运动员没有取得运动等级的有518人,占45.50%,比例最大。其次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有408人,占35.05%,国家三级运动员和一级运动员均为118人,占10.14%。国家健将级学生运动员有2人,占0.17%。

可见,在北京市普通中学中,学生运动员的运动等级以没有取得运动等级为主,在取得运动等级证书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运动员占到了大多数。这是因为在普通中学中,能培养出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学生运动员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另外,如果有专项运动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运动员,会被选入高一级别的专业队中训练,造成普通中学中的健将级别运动员几乎没有。

2.4 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的原因情况

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原因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五级量表的问卷形式,即问卷选项按照1、2、3、4、5进行赋分,分值越高表明原因越符合样本的自身情况,分值越低则越不符合情况。经过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中学生运动员参训原因的排序如表1。排在前5位的原因分别是“自己喜欢”“为了磨练意志”“为了考大学”“身体素质好”和“为了锻炼身体”。

2.5 不同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情况

由于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较多,现对不同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前5位原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检验不同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对参加训练的原因是否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由于被调查的国家健将级学生运动员仅有2名,样本量太小,为避免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故国家健将级和国际健将级学生运动员不参与单因素方差分析。

表1 学生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的原因(n=1164)

表2 不同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在参加运动训练原因上的差异表(n=1162)

表3 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的事后检验表(n=1162)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在不同等级的学生运动员之间,因为“自己喜欢”而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因没有显著性差异,P=0.269>0.05。因为“为了考大学”“为了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好”和“为了磨练意志”4个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而言,整体检验的F值分别为6.737(P=0.000<0.05)、2.717(P=0.044<0.05)、4.473(P=0.004<0.05)和4.615(P=0.003<0.05),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拒绝虚无假设,接受对立假设,表示不同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在“为了考大学”“为了锻炼身体”“身体素质好”和“为了磨练意志”4个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间均有显著差异存在,研究假设获得支持,至于是哪些配对组别的差异到达显著,需要进行事后比较才能得知。

选择雪费法(Scheffe's method;S法)进行事后比较,得出表3。在“为了考大学”而参加运动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无等级的学生运动员P=0.000<0.05,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现在中国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多一个特长就多一个选择,多一条出路。“为了未来考大学”也就成为很多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国家二级比无等级的学生运动员“为了考大学”而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因更强些,可能是因为国家二级学生运动员的目的性更强,自然训练就更刻苦,运动等级也就高了。但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三级运动员并没有显著性差异。

在“身体素质好”而参加课余体育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的学生运动员P=0.022<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身体素质好”是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很多孩子身体素质好,教练员就会和孩子及其家长建议,让学生参与到运动队训练中来。很多好的苗子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选拔出来的。身体素质好,运动成绩的提高就有了保障,国家二级比国家三级学生运动员的原因强。但是,由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和很多方面都有关系,所以其他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并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在“为了磨练意志”而参加运动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的学生运动员P=0.004<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磨练意志”是很多学生运动员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学生家长希望通过这种艰苦训练的方式来磨练孩子的意志。在这种培养和训练中,学生运动员磨练了意志并最终喜欢上了运动训练。“为了磨练意志”只是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并不能成为提高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所以,其他等级的运动员并没有显著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北京市中学生运动员参加运动训练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喜欢”“为了磨练意志”“为了考大学”“身体素质好”和“为了锻炼身体”。

3.1.2不同等级的中学生运动员在“自己喜欢”这个原因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为了磨练意志”“为了考大学”和“身体素质好”3个原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3.1.3“为了考大学”而参加运动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无等级的学生运动员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其他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身体素质好”而参加课余体育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的学生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了磨练意志”而参加运动训的学生运动员中,国家二级和国家三级的学生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运动等级的学生运动员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3.2 建 议

3.2.1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兴趣的培养,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扩大学生运动员的数量,提供学生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3.2.2进一步重视社区体育与家庭体育的开展,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加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3.2.3从学生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原因入手,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到运动训练中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 1 ] 龙岭,张明波,陈连根.对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训练动机水平的调查及初步探讨[ J ].安徽体育科技,2001,90(2):90-93.

[ 2 ] 王雷.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2):74-76.

[ 3 ] 付革,高立东.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动机训练的思考[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6):86-92.

[ 4 ] 李海龙.北京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G808

A

1674-151X(2012)03-052-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22

投稿日期:2011-11-20

梁茹(1986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显著性北京市差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视频序列中视觉显著性图像区域自动提取仿真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