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习得的横向研究

2012-10-26 06:11梁玉李靖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11期
关键词:规约被试者言语

梁玉 李靖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40

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习得的横向研究

梁玉 李靖

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40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培养具有高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成为我国二语教育中的重点项目,高交际能力不但要求二语习得者拥有海量的词汇,更要求其掌握能够实施恰当的言语行为的能力。在众多的言语行为中,“请求” 言语行为是使用频率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为此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切入点,对其请求言语行为的习得展开横向研究,旨在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请求言语行为中的特点,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请求言语行为;横向研究;英语学习者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培养具有高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成为我国二语教育中的重点项目,高交际能力不但要求二语习得者拥有海量的词汇,更要求其掌握能够实施恰当的言语行为的能力。在众多的言语行为中,“请求”言语行为是使用频率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近年来,请求言语行为受到中介语语用学的关注,学者们(Kasper&Schmidt1996, Blum-Kulka et al.1989)主要研究它的语用特征和语用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他们大多是将习得者的中介语或母语与目的语进行对比,考察汉英请求言语行为的不同,汉语语用负迁移以及各种外在因素如性别,文化,年龄等对于言语行为习得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大都基于纵向研究,而采用横向研究手法较少,对此涉猎的只有Rose(2002)和杨仙菊(2006)等几位学者。为此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为切入点,对其请求言语行为习得展开横向研究,旨在找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请求言语行为中的特点,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1 理论基础

最初的言语行为理论是由牛津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年提出来的,此理论指出任何言语都包含发话行为(指话语本身,即语音,句式和词汇等),行事行为(人们通过话语所实施的行为或所做的事情)和取效行为(话语所产生的后果)这三部分。继而舍尔也对此进行大量研究,使得此理论逐步完善化,系统化。舍尔将言语行为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其中间接言语行为又可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个子类,前者是指根据话语的字面意思就轻而易举的推断出说话人意图;而后者则需要听者透过表层意思,结合语境而洞察其底层含义(祖国霞,2004)。

舍尔将行事行为分为陈述类,指令类,表达类,承诺类和宣告类五种,本文要研究的请求言语行为则行使指令功能。请求就是指发话人希望受话人实施或停止实施某种行为的意图(Rod Ellis,1999),其实质就是发话人要受话人付出劳动,进而改变受话人的状态以达到发话人的目的。从社交角度来看,请求是言语行为中特别有意义的一种,因为人们在日常交谈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希望对方能行事。

此外成功的请求行为还应遵循礼貌原则和面子原则。人们之所以使用间接言语行为是出于礼貌,为了顾全对方的面子,布朗和列文森区分了积极和消极面子,前者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后者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要求行为独立(Brown&Levison,1987) 。请求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动,很有可能会损害到受话人的消极面子和说话人的积极面子。三个因素可用来估算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 会话者之间的社会距离,会话者之间的相对权势,言语行为的强加程度。人们在交际中会或多或少的考虑这些语境因素, 并选取相应的言语行为策略, 从而达到照顾对方面子, 顺利完成交际的目的(朱晓丽,2009)。Blum-Kulka把请求策略分为三类:直接请求策略(祈使句,陈述句)、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疑问句)和非规约性间接请求策略(暗示)(官科,2007)。

2 实验方法和对象

本研究采取横向研究法,即对相匹配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内就有关变量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不同年龄组的个体不是同一批个体,但我们能够用这样的研究结果来代表同一批个体在不同年龄的发展特征(杨仙菊,2006)。为此本研究通过开放式角色扮演和填充式问卷对初中,高中,大学三个不同英语水平组的请求言语行为进行研究,此外还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语料进行对比,从而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习得的特征和规律。实验中借鉴了Reiter(2000)的研究,在他所设计的12个情景的问题中,本研究选取其中5个兼顾汉英两种语境的问题来对被试者进行调查。

2.1 实验对象

本研究组成员分小组分别在哈尔滨市69中学初四学生(低水平组,简称LG),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学生(中等水平组,IG),和哈尔滨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高等水平组,AG)中各选取30名,这些实验对象都是通过所在学校教师的协助下所选的英语素质良好且口语流利者。此外本研究选取哈尔滨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母语非英语者和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各30名作为中国英语习得者和英语本族语者习得请求言语行为的观察对象,然后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对受试者的年龄,是否出过国等因素进行了评估,下列表格是被试者的成分构成:

表一

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取开放式角色扮演和填充式测试问卷两种方法,前者通过给予受试者不同的角色(从Reiter研究中所选的5个场景,根据不同的水平组将场景做相应修改,以使各个场景被所在年龄段熟知,以便他们自然演绎,如大学生改成中学生等,但大体情景不变),对其对话进行录音和转写,可以得到较自然数据。后者通过让受试者笔答依据这5个场景改编的问卷,这样可以展示出被试者因为紧张,性格等外在因素而在角色扮演中未表现出的一些行为和思想。将这两种方法结合所得到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2.3 数据分析

本研究借鉴了Rose和杨仙菊等人的请求言语行为分析框架。请求言语行为由三部分组成:起始行为语(称呼,提示语),中心行为语(核心行为,能独立完成请求行为。具体策略分为直接,规约间接和非规约间接三种)和辅助行为语(缓和请求的强加度)。我们将受试者的数据结果按这三种行为语进行分类,然后对受试组分别进行分析,同时还观察在中心行为语中所运用的请求策略,以试图找出差异。

表二 每个被试组使用请求言语行为序列的情况

从表二中我们可以看出,被试者在实施一个请求言语行为时因英语水平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趋向性。从总数上来看,三个水平组使用三种行为语的情况是,中心行为语最多,辅助行为语和起始行为语次之。

在使用起始行为语方面,中等水平组的比例较高,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的比例较低,其中hello, hi, Excuse me等高频出现。而中英两组学习者相比,中国学习者使用起始行为语的频率略高于英语本族语者。

在使用中心行为语方面,三个水平组的比例相当,这可能是因为中心行为语是请求序列的核心,因此可被省略的场合较少。

在使用辅助行为语时,随着英语水平的递升,辅助行为语的使用频率也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高水平者由于社会阅历和英语知识储备较丰富,更容易揣测出对方的心理,所用词语更高级,婉转。而从中英两组学习者对比来看,英语本族语者更倾向于使用辅助语,这就要归因于中英两国文化,交际风格,社会规范等差异所致。在1和5场景中,由于请求的难度较大,因此受试者一般在后面加上辅助语:I’ll return it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来许下承诺。

下面我们来分一下在中心行为语使用上,学习者们所选择的策略情况:

表三 每个被试组使用请求策略的情况

从表三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所有被试者最倾向于使用规约性间接策略,其次是直接策略,最后是非规约性间接策略。在使用规约性间接策略时,could,would,may等词使用频率较高。

在使用直接策略方面,场景2中被试者运用直接策略最多,因为这是普通朋友间的对话,社会距离较近,因此较直接。但随着被试者英语水平的提升,他们所使用的直接策略呈递减趋势,而且高水平者在使用直接策略时大多会同时选择非规约性间接策略,以缓和对听话者产生的强加力度,体现出礼貌意识。这也说明低水平组在选择请求策略时所考虑的社会语用因素不够充分,如对于社会距离,言语行为强加度等因素。

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使用比例虽然也呈现递增趋势,但是总体上所占份额仍然很少,且中英被试者差异显著,英语本族语者使用非规约性间接策略的频率远大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这是由于中英两种文化对于社会距离,亲密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取值不同所造成的,同时也说明了中国英语习得者在学习使用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策略方面应加强。

3 结语

此项研究显示,水平不同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处于不同的二语语用发展阶段,他们所倾向的请求策略和所使用的请求行为序列上都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他们对于语境的敏感度不同,各水平组对于社会距离,听话人的权力和地位等社会参数评估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而中英对比组在选择请求策略上大体上一致,这说明中国学习者已对英语国家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文化语境知识,但仍有待提升,要积极获取更多的语用知识,策略和社交常识。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在语言行为习得方面体现出性别差异,女性更多遵循礼貌原则而倾向于辅助语和间接策略,而男性则更理性,表达简洁,因此更趋向于直接策略。由于时间有限,且数据上未采用随机取样等问题,本研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和结果,提高国际交流水平,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仍然必不可少。

[1] Blum-Kulka et al. Cross-culturaPl ragmaticRs: eques ts and Apologies[M]. Norwood, N.J.: Ablex, 1989

[2]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l anguagae cquisi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3] Reiter, R.M. LinguistiPc olitenesis n Britain and Uruguay[MA]. msterdamP, hiladelphJoia: hn BenjaminPs ublishing Company, 2000

[4] Rose, K. R. Methoda nd scopei n cross-culturasl peech act research: A contrastivset udy of requestis n Japanesae nd English. Unpublisdheodc toradl issertatioUn, niversitoy f Illinois at Urdbana-Champaign.1992

[5] 官 科. 请求言语行为习得的性别差异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0)

[6] 杨仙菊. 第二语言语用习得:中国学习者英语“请求”言语行为习得的横向研究[Z].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7] 朱晓丽.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语用发展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

[8] 祖国霞.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请求言语行为的习得[J].大学英语学术报,2004

10.3969/j.issn.1001-8972.2012.11.155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理工类大学外语教育人文主义转向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C740062)中期研究成果之一

梁玉(1974.3-)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跨文化交际,应用语言学

李靖(1972.5-),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博士后,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研究方向:语言哲学,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规约被试者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传统自然资源保护规约的民俗控制机制及其现实意义
基于无线自组网和GD60规约的路灯监控系统的设计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