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圆针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研究

2012-11-04 08:42庞春江李江舟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11期
关键词:网球肘毫针经筋

庞春江 李江舟

1.辽宁省辽阳中医药学校,辽宁辽阳 111000;2.解放军第二○二医院经筋研究室,辽宁沈阳 110032

长圆针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研究

庞春江1李江舟2

1.辽宁省辽阳中医药学校,辽宁辽阳 111000;2.解放军第二○二医院经筋研究室,辽宁沈阳 110032

目的 观察长圆针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方法 选取60例网球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长圆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毫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0例;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4例。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长圆针治疗网球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长圆针;网球肘;临床研究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是肘关节外上髁部位出现局限性疼痛,影响伸腕和前臂旋前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患,是运动员的多发病。目前临床采用的常规毫针刺法对本病的治疗疗效确切,但仍有部分网球肘患者难以治愈或效果不理想。2010年10月~2011年6月笔者在经筋学理论指导下采用长圆针解结法治疗本病30例,与传统的毫针治疗方法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按首次就诊时间顺序编号随机分为长圆针治疗组及毫针对照组。其中长圆针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2岁;右侧21例,左侧9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毫针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9~61岁,右侧23例,左侧7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 s)

组别 n 男 女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长圆针组 30 16 14 34.55±6.10 8.24±1.70毫针组 30 13 17 32.23±5.20 7.78±1.90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至少1个月内未曾服用药物或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3)能接受和坚持治疗者;(4)知情同意者。

1.4 治疗方法

1.4.1 长圆针治疗组 (1)针具: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薛立功教授研制的长圆针,针身直径1.0 mm,末端有斜行偏刃,针身长50 mm,针柄长40 mm,直径5 mm。由北京华夏针刀医疗器械厂生产。(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手阳明、手太阴经筋自四肢末端向心性循行分布,并结聚于肘部的特点,寻找受损的筋结点即结筋病灶点(多以临近腧穴名称后加“次”命名),常见的筋结点有手阳明经筋循行部位曲池次(在肘部,伸肌总腱止点深面),手三里次(在前臂桡侧,当指总伸肌与旋后肌交界处),肱骨外上髁(正当肱骨外上髁处)及手太阴经筋循行部位的泽前次(在前臂掌侧面,当桡骨粗隆处),用龙胆紫做好标记,常规消毒。为减轻进针和操作时的疼痛,可先在进针点皮内注入0.5%利多卡因0.3 mL,结筋病灶点处注入1.0~1.5 mL。

针法采用解结法。即《灵枢·官针》篇中的关刺及恢刺法,将长圆针锐锋端直刺到结筋病灶点上,先在结筋点与表层筋膜粘连处行左右刮剥的“关刺法”,以解除表层粘连,再深入结筋点两旁,施行“恢刺法”,即将长圆针直刺入结筋点的底部,用针尖向上举针,挑拨结筋病灶点周边粘连组织,以松解减压[2]。出针后用小罐口玻璃罐闪火法吸拔针刺部位约5 min,以加强止血及通经活络的功效。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

1.4.2 毫针治疗组 (1)针具:华佗牌不锈钢毫针,针身长40 mm,直径0.30 mm。由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2)操作方法[3]:患者取仰卧位,取患侧阿是穴(肱骨外上髁附近的压痛点)、肘髎、手三里、手五里。下臂旋前受限者加下廉;下臂旋后受限者加尺泽;肘内侧疼痛较少海;肘尖疼痛加天井。75%酒精棉球局部消毒,快速进针,手阳明经穴按常规针刺;阿是穴作多向透刺或多针齐刺,得气后留针20~30 min,针刺结束后在痛点拔火罐。隔日治疗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周,9次。

两组患者在治疗本病期间,均告知避免肘部用力,尤其是避免牵拉、伸腕等运动,注意保暖。

1.5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临床痊愈:疼痛、压痛消失,持物无疼痛,肘部活动自如。显效:疼痛、压痛大减,持物稍感疼痛或有不适,肘部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有效:疼痛、压痛减轻,肘部功能活动改善。无效:症状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有效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 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23.33%,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n(%)]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27岁,网球运动员,2011年3月11日初诊。主诉:右侧肘关节疼痛,活动受限4个月,经针灸及封闭等方法治疗,疗效不显而就诊。检查:右侧肘关节外观正常,关节屈伸时疼痛,前臂无力,无法做用钥匙开锁等动作,肱骨外上髁处有明显压痛,可扪及增生的结节,Mills征阳性。X线摄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右侧肱骨外上髁炎。采用长圆针,于肘关节外侧主要结筋点,行关刺及恢刺法。治疗二次后肱骨外上髁压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3个月后随访,疼痛完全消失,已经恢复正常训练比赛。

4 讨论

网球肘又称为肱骨外上髁炎,为肱骨外上髁处伸肌总腱起点处的慢性损伤性炎症[4],属中医“伤筋”、“肘劳”等范畴。

传统针刺疗法治疗“肘劳”历史悠久,处方用穴多是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穴,以行气止痛,改善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而采用长圆针解结针法,对病灶局部进行了松解、剥离、减压,治疗本病则更“有的放矢”。

长期临床实践表明长圆针法治疗网球肘,针到病所,松解粘连,改善病灶部位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神经束的卡压,即刻止痛效应显著,对于病程较长,肌腱附着区变性、韧带钙化、骨质增生等顽固性网球肘具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2] 薛立功,张海荣.经筋理论与临床疼痛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50-53.

[3]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04.

[4] 裘法祖,孟承伟.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40.

R684.3

B

2095-0616(2012)11-71-02

2012-04-01)

猜你喜欢
网球肘毫针经筋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突然拧不动毛巾 当心“网球肘”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锋勾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20例临床观察
锅铲运动治疗网球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