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杂棉10号麦后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2012-11-06 07:28,,,,,,,
作物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通径皮棉密度

,,,,, ,,

(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荆州 433321)

2012-06-14

王永华(1979-),男,从事棉花遗传育种及推广,Email:hbndwyh@yahoo.com.cn。*通信作者,Email:hmzythdy988@sina.com。

鄂杂棉10号麦后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王永华,李明昊,习桂梅,彭海兰,史认辉,黄笼,位羊羊,邹勇*

(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荆州 43332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偏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在麦后种植条件下,移栽方式、播期、密度对鄂杂棉10号的霜前花率、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麦后种植条件下,采用地膜移栽、合理密植能有效提高霜前花率;采用地膜移栽、提早播期是提高皮棉产量的有效途径。

棉花;栽培;移栽方式;播种期;密度;鄂杂棉10号

鄂杂棉10号(太D5F1)是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培育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于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经2005~2009年5年的示范和推广,表现早熟、抗虫、抗逆、高产等优点,是一个利于前后茬双增产的高产、高效品种。

目前国内多数棉花种植区均采用麦棉套作模式种植,对小麦而言,因要预留棉行,土地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棉花移栽后在苗期与小麦存在争光、争肥的矛盾[1]。为有效利用土地,提高效益,麦后棉的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目前的陆地棉栽培技术显然不能适应高产栽培要求,为此需要对麦后棉的栽培技术作深入研究。为充分发挥鄂杂棉10号的双增产效应,该试验在麦后种植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栽培措施对霜前花率、皮棉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9年在湖北惠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研基地进行。土壤肥力中上等,前茬小麦。选择2种移栽方式(地膜移栽、露地移栽)、3个播种时期、3个密度为试验因子(表1),采用正交设计,共9个处理(表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4行区,行距0.9 m,行长6 m。试验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软件DPS7.05处理,进行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2~4]。

表1 试验因子及水平设置

表2 处理及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方式、播期、密度与霜前花率的偏相关关系及通径关系

2.1.1 偏相关分析

经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偏相关系数

结果(表3)。移栽方式与霜前花率的负相关性最大,且达显著水平,说明采用地膜移栽方式会显著提高霜前花率。密度与霜前花率也有较大的负相关性,说明在2.25万株/hm2~3.75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霜前花率会相应提高。由表3还可看出,移栽方式与密度互作、播期与密度互作跟霜前花率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协调好移栽方式、播期、密度三者间的关系,对提高霜前花率有显著作用。

表3 移栽方式(X1)、播期(X2)、密度(X3)与霜前花率(y)的偏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

注:*表示5%显著水平,**表示1%显著水平。下同。

2.1.2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表3)结果表明,移栽方式、密度对霜前花率有较大的负向直接作用,但二者互作对霜前花率的正向直接作用最大,播期与密度互作对霜前花率的正向直接作用次之,播期对霜前花率亦有正向直接作用。依据上述通径分析结果,影响霜前花率的主要因素是移栽方式与密度互作,其次为播期与密度互作。因此在麦后种植条件下,重点协调好移栽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采用地膜移栽和合理密植是提高霜前花率的有效途径。

2.2 移栽方式、播期、密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关系及通径关系

2.2.1 偏相关分析

经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偏相关系数结果(表4)。移栽方式与皮棉产量的负相关性最大,且达显著水平,说明采用地膜移栽方式会显著提高皮棉产量。播期与皮棉产量亦有较大的负相关性,说明提早播期会相应提高皮棉产量。由表4还可看出,播期与密度互作跟皮棉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协调好二者互作对提高皮棉产量有着重要作用。

表4 移栽方式(X1)、播期(X2)、密度(X3)与皮棉产量(y)的偏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

2.2.2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表4)结果表明,移栽方式与播期互作对皮棉产量的正向直接作用最大,其次为播期与密度互作,密度对皮棉产量正向直接作用相对较小。依据上述通径分析结果,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移栽方式与播期互作,其次为移栽方式与密度互作。因此在麦后种植条件下,重点考虑移栽方式与播期的互作效应,采用地膜移栽起到保湿增温的效应促进棉花早发,提早播期更充分的利用有效生育期,从而达到高产的目标。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方式与密度的互作效应是影响霜前花率的主要因子。在麦后种植条件下,通过采用地膜移栽、合理密植的措施,使二者协调发展,从而有效提高霜前花率。

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方式与播期互作是影响皮棉产量的主要因子。麦后种植条件下,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采用地膜移栽、适当提早播期的措施,以提高棉花产量。地膜覆盖使得该品种在苗期至蕾期能保湿增温,从而促进群体早发,适当的提早播期更充分的利用有效生育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生育期偏短的不足,在其它措施上做好水肥管理,有效化控,塑造理想株型搭好丰产架子,力争达到理想的产量。

在本试验中,由于7月、8月期间出现较严重的旱情,对棉花的生长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由此引起的误差不可避免。另外在麦后种植条件下,如何确定最佳播期、密度,使各因素间的协调关系更为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

[1] 毛树春,宋美珍,张朝军,等.套种棉花苗期弱光照低热量和干旱胁迫机制[J].棉花学报,1996,8(4):224.

[2] 盖钧益.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6.

[3] 王继华.通径分析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问题[J].生物数学学报,1995,10(3):185-189.

[4] 张取仁,施六林.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其优质高产栽培途径[J].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34-35.

S562.048

A

1001-5280(2012)05-0525-03

10.3969/j.issn.1001-5280.2012.05.28

猜你喜欢
通径皮棉密度
浅析影响皮棉清理机清理效果的因素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一种新型皮棉加湿工艺的应用
曲径通幽处——个圆锥曲线结论的再证明
吃苦大干加紧生产优质棉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美国2018/2019年度皮棉总产达400万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