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课程设计理念在静脉输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

2012-11-06 04:15邱志军陶文婧
护理研究 2012年20期
关键词:课程设计学习动机输液

邱志军,彭 光,潘 云,代 玉,陶文婧

逆向课程设计理念在静脉输液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

邱志军,彭 光,潘 云,代 玉,陶文婧

逆向课程设计是由美国“真实教育”公司总裁威金斯(Grant Wiggins)和马里兰州评量协会主任麦克泰(Jay Mc Tighe)提出的一种确保学习效果的教学设计模式。该设计模式的核心理念聚焦在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包括确认预期的学习结果→决定可接受的学习结果→设计学习经验即教学活动3个步骤,希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回答3个问题:我希望我的学生获得哪些持久的理解?我如何知道学生已经理解了?我该安排哪些教学活动以帮助我的学生获得持久的理解[1]。静脉输液技术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基础护理技术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在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尝试引用逆向设计理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2009级三年制护理专科班中随机选择2个班,一个班为实验组(62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组(58人)。两组学生均为女生,在年龄、上学期平均成绩、已修课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两个班均由同一组老师进行静脉输液技术的教学,实验组采用逆向课程设计方案进行,对照组采用项目教学设计方案组织教学。两组学生教学时数、使用教材、辅导材料、网络平台学习资料等均相同。

1.2.1.1 实验组 以威金斯和麦克泰提出的对知识和技能6

个维度的理解(说明、诠释、应用、洞察、同理、自知之明)作为课程的最终预期学习结果,为了能够达到对核心概念6个维度的理解,按照逆向课程设计模式先确定预期学习结果,再制定预期结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最后进行课程设计。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参考迪克和凯瑞的教学设计系统方法的工作理念[2],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对核心概念和技术深层次的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安排教学活动。按照以下程序设计教学活动:课前热身(分小组预习)→感受大家谈(小组汇报与教师讲授)→我们一起练(为模拟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我们一起评(考试与考核)→我们来体验(小组成员互相进行静脉输液)→我为病人做(到病房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我来评自己(学习反思)→总结与强化→课后练习与预习。在各环节的学习内容中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安排相应的评价内容,并根据标准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矫正。

1.2.1.2 对照组 按照项目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组织教学活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思路,先设计课程的引导性案例,在案例中规定若干任务,师生共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与学。教学活动的安排顺序为:学生预习(两组学生下发资料相同)→课程导入→教师讲授相关概念→教师示教→学生练习→学生技能考核→学生互相进行静脉输液→临床医院实践→课程小结。

1.2.2 评价方法 采用纸笔测验、技能考核、问卷调查、访谈、课堂汇报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及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的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理论测试成绩、技能考核成绩、学习动机、课程网络平台练习成绩、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及临床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实验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对照组在课程任务完成后进行。在进行本单元任务学习前后,采用大学生学习动机简易评定量表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3]。该量表由12个问题组成,将学习动机分为较强、中等和较弱3类,统计各等级选择的人数,分别比较两组学生在学习静脉输液技术前后组间及组内的学习动机。1.2.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资料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2结果

2.1 两组学生学习动机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静脉输液技术学习前后学习动机比较人

2.2 临床教师对两组学生的总体评价 在学生临床实践后,收集临床教师对两组学生关于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进行工作、解决问题、工作主动性、沟通能力以及回答教师提问等方面评价意见,按照优良和一般两类统计人数(见表2)。

表2 临床教师对两组学生的总体评价%

2.3 两组学生理论与技能成绩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静脉输液技术理论与技能成绩比较(±s) 分

表3 两组学生静脉输液技术理论与技能成绩比较(±s) 分

组别 人数 理论成绩 技能成绩 网络平台练习成绩实验组62 89.06±5.21 88.04±4.83 86.54±3.68对照组 58 80.65±5.73 83.38±4.62 82.16±8.42 t值 12.702 7.594 6.874 P<0.001 <0.001 <0.001

2.4 两组学生对教学的主要建议和意见 通过访谈的方式分别了解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两组学生均认为,采用项目引导的以解决问题为主线的学习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早日了解临床护理工作,激发学习兴趣;尤其是到临床医院的实践活动可以更深入接触病人和了解护士的工作,她们很喜欢。但是在回答学习动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深层次理解、学习反思等方面的问题时,实验组学生认为逆向课程设计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其学习动机,引导她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对照组学生则认为她们还是习惯于跟在教师后面被动学习,在学习主动性发挥方面还比较欠缺,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太愿意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3 讨论

3.1 确定预期结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预期学习结果是在学生学习之前设定的让学生“跳一跳既可以摘到的果实”,在学生学习之前告知学习后应该达到什么结果、教师将如何评价及评价的标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表1显示,两组学生在学习前动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后实验组整体学习动机明显增强,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分析显示,实验组学习前后动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生整体学习动机增强,而对照组学习前后动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习动机是个人发动和维持其学习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4],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之一[5],它具有直接引发学习行为、维持和加强学习行为、将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的作用[6]。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7]。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学习前设定学生认为可以实现且具有一定价值的目标,可以促进学生产生正性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2 告知评价标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性 在学生学习之前告知预期学习结果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相当于给学生树立一根标杆,让学生朝着标杆的方向努力。对于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学生来说,教师在学习前给予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更好地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可以有效地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习目的性。同时,也符合教育要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的根本任务。

3.3 融入评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预期学习目标

课程教学设计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预期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在下位知识的基础上顺利建构上位知识而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教师在授课前都会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深入程度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表2和表3显示,两组学生理论与技能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工作、沟通能力及工作主动性、回答问题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同样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下,实验组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过程评价的方式和标准,重视了学生的互评、自评及学习反思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课程的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是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体验,也是学生生活和工作态度的养成教育。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未来工作方式,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验和提高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符合学生和课程特点的教学设计显得非常重要。

3.4 动态的过程管理有利于及时矫正学习偏差 质量是学校立校之本。在分析习惯于以学业成绩进行“事后检验”的教学质量管理利弊的基础上,本课程设计强调“过程监控”,在教学活动组织前明确预期结果和标准及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均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将学习效果视为教学过程中持续性的改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认真研究学习任务,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组织适合课程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实现预期学习目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和反思,在学习生存技能的同时获得可带走的能力;学校管理者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和分析,了解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行科学决策。结果显示,重视过程评价的教学管理活动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偏差,从而更好地实现预期学习目标。“顺藤摸瓜”不一定可以摸到“瓜”,而“顺瓜摸藤”则很容易摸到“藤”。逆向课程设计即是“顺瓜摸藤”的逻辑,同时与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和“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使用逆向课程设计理念,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本设计理念是否适合其他课程或其他内容的教学,有待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

[1] Grant Wiggins,Jay Mc Tighe.重理解的课程设计[M].赖丽珍,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1-116.

[2] 迪克 W,凯瑞L,凯瑞J.系统化教学设计[M].庞维国,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11.

[3]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简易量表[EB/OL].[2010-11-01].http://survey.askform.cn/14001-24826.aspx.

[4] 陈琼玉,孙伟,吕力.军校学员教育与管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461-465.

[5] 张小红.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原因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1(5):755-758.

[6] 皮连生.教与学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93.

[7]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28-136.

Application of reverse course design concept in intravenous infusion technology teaching

Qiu Zhijun,Peng Guang,Pan Yun,et al
(Yu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Hunan 414000 China)

[目的]了解逆向课程设计理念在静脉输液技术教学中的效果。[方法]从2009级三年制护理专科生中随机选择2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逆向课程设计方式组织教学,对照组采用项目教学方案组织教学。[结果]两组学生在学习前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临床教师评价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预先确定学习结果和结果的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逆向课程设计;教学设计;静脉输液;教学效果;学习动机

G642.0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20.046

1009-6493(2012)7B-1899-03

1)为2008年湖南省“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项目,项目批准文号:湘教通[2008]293号。

邱志军,副主任护师,硕士研究生,单位:414000,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彭光、潘云、代玉、陶文婧单位:414000,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2011-10-11;

2012-02-29)

(本文编辑 范秋霞)

猜你喜欢
课程设计学习动机输液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中秋明月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