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性耳鸣687例临床分析与治疗观察

2012-11-09 06:58邓龙刚周华磊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2年1期
关键词:主观性噪音医师

邓龙刚,周华磊,镇 艳

(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110)

耳鸣是耳鼻咽喉科的一个常见症状,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诊断上也缺乏客观依据,临床上将耳鸣分为主观性耳鸣与客观性耳鸣两种。我们采集687例耳鸣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临床表现,并进行相关的听力学检测,探讨主观性耳鸣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2010年门诊收治的耳鸣患者共687例。其中男378例(55.0%),女309例(45.0%);年龄9~82岁,平均41.3岁;病程最长24年,最短3个月。均符合以下标准:①耳鸣为第一主诉;②病程3个月以上;③排除客观性耳鸣;④配合治疗且可跟踪随访。根据患者本人自愿接受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92例)与对照组(39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一般情况分析

所有患者详细记录其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职业)、主诉、现病史(起病情况、耳鸣表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影响因素、单双耳),既往史(噪音接触史、耳毒性药物史、全身疾病史、家族史)等。专科检查包括外耳道、鼓膜情况、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及心理学评估咨询。依据收集的相关数据,分析耳鸣的临床特点及可能相关因素。

1.2.2 治疗

耳鸣患者的病因复杂,治疗上往往效果不佳[1]。本文治疗组采用耳鸣咨询、心理咨询加耳鸣习服疗法[2]。习服疗法又称耳鸣再训练疗法,选取1个与患者耳鸣主调相匹配的窄带噪音,试听2~3次/d,40min/次,持续1月以上,同时进行心理咨询,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充分了解本病起因、表现及治疗效果,目的是使患者去除对本病的恐惧心理,经过长期试听达到对耳鸣的适应,减轻或消除对患者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扩管、营养神经、抗焦虑抑郁药物)。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耳鸣临床特征及与各因素的关系

我院2006~2010年收治的主观性耳鸣患者例数分别为62、87、129、171、238,共 687 例,耳鸣占耳鼻喉科门诊人数比依次是4.9%、5.3%、6.1%、7.2%、7.9%,以上显示逐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患者性别、单双耳患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各年龄段中,以中青年患病率高,提示中青年人面临工作、家庭压力不容忽视,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患病情况

耳鸣临床表现多样(见表2),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或多或少地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诸多影响;还有部分患者有悲观厌世的念头(虽然比例不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听力检测687例中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30db)570例(83.0%),没有听力损失的117例(17.0%),提示耳聋对耳鸣有显著的影响(P<0.05)。

噪音等因素对耳鸣的影响(见表3),30.5%的患者有噪音暴露,说明噪音已成为引起耳鸣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可能与深圳地区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及职业防护措施不力有关)。另外各科临床医师在使用药物时应慎重,特别是耳毒性药物。

表2 主观性耳鸣的临床表现

表3 噪音等对耳鸣的影响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主观性耳鸣通常是指外界环境中无相应声源或电刺激存在的情况下,患者耳内或颅内自觉有声音的一种主观症状,常伴有心情烦燥、睡眠不佳、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悲观厌世等不良心理反应。客观性耳鸣是指不仅患者本人能听到耳内或颅内有声音,他人亦可听到,如血管搏动声、血液湍流声等,本文不涉及此类耳鸣。耳鸣的诊断往往不难,但发病机制不清楚,且绝大多数患者病因不明确。心理情绪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颈椎病、耳毒性药物使用、噪音暴露等等均可诱发耳鸣。耳鸣的临床表现各种各样,轻重不一。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增加,耳鸣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引起耳鼻喉科医师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本组耳鸣患者平均年龄(41.3±0.5)岁,低于国内外报道的平均年龄[3],可能与深圳地区人口结构有关,但提示中青年人面临工作、家庭的压力更加严峻。

耳鸣患者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所以在治疗上应以纠正不良心理反应为重点,进行耳鸣咨询及心理干预,使患者充分认识耳鸣的特征、表现及可能造成的影响,消除对耳鸣的恐惧,增强战胜耳鸣的信心,同时配合医师的治疗,对疗效至关重要;本研究还表明患者病程的长短对治疗效果有明显影响,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反之则差,因此对耳鸣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王洪田.耳鸣诊治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

[2]Jastreboff PJ.Tinnitus retraining therapy[J].Prog Brain Res,2007,166:415

[3]徐霞,卜行宽,邢光前,等.江苏地区老年人主观性耳鸣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548

猜你喜欢
主观性噪音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噪音,总是有噪音!
无法逃避的噪音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