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刺猴头菌液体深层发酵浸膏多糖HFP及HFA的抗肿瘤活性

2012-11-17 08:31李雨婷吕金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胸腺低剂量多糖

苏 玲,李雨婷,宋 慧,吕金超

(吉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8)

小刺猴头菌[H.caput-medusae(Bull.∶Fr.)Pers]与猴 头 菌 [Hericium erinaceus(Bull.∶Fr.)Pers]、假猴头菌[H.laciniatum(Leers)Banker]、珊瑚状 猴 头 菌 [H.coralloides(Scop.∶Fr.)Pers.exGray]同为猴头菌属。从猴头菌属中提取分离得到多糖、甾醇类、萜类、酚类、脂肪酸等多种成分,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食道癌、胃癌、十二指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1-2]。

小刺猴头菌与猴头菌外观相似,已有研究多集中于猴头菌子实体或菌丝体化学成分组成、结构分析及药理学活性等方面。对小刺猴头菌的研究报道较少,对其液体深层发酵产物的药理学活性报道更是鲜见。因此,本研究以小刺猴头菌液体深层发酵浸膏多糖为材料,对其抗肿瘤活性作了初步研究,以期补充和丰富对猴头菌属的认识,为更全面、深入地开发小刺猴头菌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

小刺猴头菌液体深层发酵浸膏由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大制药厂提供。

S180腹水小鼠购自长春肿瘤研究所;KM小鼠购自吉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合格证号:10-1023);人肺腺癌细胞SPC-A-1、人胃癌细胞SGC7901由吉林农业大学生物物理实验室馈赠;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由吉林农业大学生物制药实验室馈赠。

RPMI 1640(Gibco);新生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胰蛋白酶、MTT(Amresco);注射用环磷酰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DMSO(天津市北联精细化学品开发有限公司);链霉素、青霉素(北京鼎国昌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TS100倒置显微镜(Nikon);DG5032酶标仪(南京华东电子集团医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CO2恒温培养箱(德国贺利氏公司)。

2 方法

2.1 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HFP和HFA的提取

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经95%乙醇浸泡过夜脱脂,去除乙醇,加3倍体积水溶解,80℃水浴提取3 h,去除不溶物,冷却,加入95%乙醇至终浓度75%,4℃过夜,离心分离沉淀及上清液,浓缩干燥即为HFP和HFA。

2.2 体外抗肿瘤实验

对数生长期的肿瘤细胞以1×105/mL的密度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100μL,设空白对照孔、正常对照孔及不同药物浓度试验孔,同时设颜色对照孔,每组设6个平行孔,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孵育24 h后,吸弃上清,在药物试验孔中分别加入药物浓度为15.625,31.25,62.5,125,250,500,1 000,2 000 μg/mL 的培养液200 μL,正常对照孔只加细胞和培养液,颜色对照孔不加细胞只加含不同浓度药物的培养液,空白对照组不加细胞只加培养液,于培养箱中培养44或68 h,每孔加入5mg/mL MTT溶液20μL,37℃孵育4 h后弃去孔内溶液,每孔加入DMSO 150μL轻度振荡10 min使沉淀完全溶解,用酶标仪在570 nm波长测定吸光度(A)值,并设630 nm为参考波长。实验重复3次,计算抑制率(IC)。IC=1 - (A药物- A颜色对照)/(A正常对照-A空白对照)×100%。

2.3 HFP体内抗肿瘤实验

2.3.1 分组及给药 KM鼠80只,雌性,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即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预防组、中剂量预防组和高剂量预防组。接种S180肉瘤细胞前5 d,低、中、高预防组分别按小鼠每千克体重灌服50,100 和200mg HFP,0.4mL/只,连续5 d,1次/d;其余5组灌服生理盐水0.4mL/只,连续5 d,1次/d。实验第6天灌胃前,无菌抽取腹腔注射S180肉瘤细胞7d的小鼠腹水,经无菌生理盐水洗涤,1 000 r/min离心5 min,重复2次。生理盐水重悬,台盼兰染色,显微镜下计数活细胞数。调整细胞浓度为1×107/mL,混匀,每只小鼠右前肢腋下皮下注射0.2mL。接瘤后,低、中、高预防组分别按前述给药方式、剂量继续灌服HFP 10 d;低、中、高治疗组分别灌服HFP 50,100和200mg/kg;阳性对照组灌服CTX 100mg/kg;模型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灌胃体检均为0.4mL/只,均连续给药15 d,1次/d。

2.3.2 S180肉瘤荷瘤小鼠体重、瘤重、抑瘤率及脾指数和胸腺指数的测定各组实验动物自由摄食饮水,于给药第1,5,10,15 天,称量并记录体重。末次给药24 h后,断颈处死小鼠。处死前称量各组小鼠体重并记录,完整剥取右上肢瘤体,称重并记录,并按下列公式计算抑瘤率。同时摘取小鼠脾脏和胸腺,分别称重并计算脾系数和胸腺系数。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体外抗肿瘤实验

结果见图1。浓度在15.625~2 000μg/mL的HFP和HFA对SMMC7721、SPC-A-1、SGC7901的作用大体呈剂量依赖关系,但HFP的作用效果好于HFA。长时间作用普遍好于短时间作用效果。其中HFP作用SPC-A-1 72 h时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达70.5%。

3.2 体内抗肿瘤实验

3.2.1 HFP对S180荷瘤小鼠体重的影响 结果见表1。实验第5天CTX组及低、中、高剂量HFP预防组小鼠体重略有下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实验第10天,低、中、高剂量HFP预防组小鼠体重已恢复至模型对照组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CTX组体重略有回升,但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仍为极显著(P<0.01)。至实验最后1 d处死小鼠前称重结果显示,CTX组体重仍未恢复至模型对照组水平,统计学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低剂量HFP治疗组小鼠体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

图1 HFP和HFA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A)、人肺腺癌细胞SPC-A-1(B)、人胃癌细胞SGC7901(C)的抑制率Fig.1 The inhibition ratio of HFP and HFA to SMMC7721(A)、SPC-A-1(B)、SGC7901(C)

表1 S180荷瘤小鼠体重、瘤重和抑瘤率(n=10,±s)Tab.1 The body weights,tumor weights and inhibition rates of S180 mice(n=10,±s)

表1 S180荷瘤小鼠体重、瘤重和抑瘤率(n=10,±s)Tab.1 The body weights,tumor weights and inhibition rates of S180 mice(n=10,±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 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2 P<0.01Compared with model control group:1 P<0.01;Compared with CTX group:2 P<0.01

?

3.2.2 瘤重及抑瘤率 结果见表1。所有给药组小鼠瘤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至实验最后1 d处死小鼠时,中、高剂量预防组小鼠腋下无肉瘤生长,即抑制肿瘤发生率为100%。HFP治疗组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随给药剂量增大而变强,抑瘤率由40%上升至86.6%,但仍显著低于同等给药剂量HFP预防组。此外,高剂量治疗组和低剂量预防组的抑瘤率(86.6%和88.6%),与CTX 组的88.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3.2.3 胸腺系数及脾系数 各组S180荷瘤小鼠胸腺及脾系数见表2。CTX组的脾系数和胸腺系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3个剂量的HFP预防组脾系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低剂量预防组差异达极显著(P<0.01)。3个HFP治疗组脾系数的大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且均高于HFP预防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胸腺系数则随给药剂量的升高而降低。HFP预防组的胸腺系数有随给药剂量增大而升高的趋势。

4 讨论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直以来,对于真菌多糖类物质的抗癌机制的认识主要集中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增强NK细胞杀伤作用、促进免疫球蛋白的形成等作用[3-5],间接地抵制肿瘤的发生、转移、恶化。从本实验所得结果可以推测,HFP和HFA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高低与细胞种类有关,其抗瘤活性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即其可靶向作用于某些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正常生长。HFP和HFA表现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可能是其特定的空间构象与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并结合(如死亡受体,Fas等),从而诱导凋亡基因表达、激活凋亡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6]。

表2 S180荷瘤小鼠胸腺系数及脾系数(n=10,±s)Tab.2 The coefficient of thymus and spleen(n=10,±s)

表2 S180荷瘤小鼠胸腺系数及脾系数(n=10,±s)Tab.2 The coefficient of thymus and spleen(n=10,±s)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 P<0.05,2 P<0.01Compared with model control group:1 P<0.05,2 P<0.01

组 别 剂量/(mg/kg)胸腺系数/(mg/g)脾系数/(mg/g)模型对照组 - 3.386±0.475 11.224±3.239阳性对照组 100 1.026±0.2722 3.026±1.4502低剂量治疗组 50 3.710±0.756 8.410±3.344中剂量治疗组 100 3.603±0.648 9.716±2.450高剂量治疗组 200 3.190±0.600 11.264±3.278低剂量预防组 50 3.631±0.587 7.429±2.1091中剂量预防组 100 3.700±0.693 8.247±1.0701高剂量预防组 200 3.979±0.876 5.614±0.9682

另外,真菌糖类物质多样的生物学活性与其空间立体结构密不可分,而其空间构型取决于其单糖组成,连键方式,分子质量大小等一级结构。现有的研究认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真菌多糖多为β(1→3)连接的主链和β(1→6)连接的葡聚糖。丁剑[7]研究报道:小刺猴头菌深层发酵液多糖HMP的结构为{-(1→4)Glu]3-(1→6)Glu}n-,而本实验所用发酵浸膏为发酵液和发酵菌丝体的混合物,提取所得的两种多糖的单糖组成及结构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宋 慧.猴头菌化学成分研究及菌种筛选[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3.

[2]王晓玉,蒋秋燕,凌沛学,等.猴头菌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1):70-72.

[3]王月颖,刘正国,李兴玉.梁金菇多糖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2):1170-1173.

[4]任大明,杜志强,李秀娜,等.猴头菌丝多糖免疫调节与抗氧化功能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3):370-374.

[5]聂继盛,祝寿芬.猴头多糖抗肿瘤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03,32(2):107-109.

[6]樊黎生.黑木耳多糖AAP-IIa级分的制备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6.

[7]丁 剑.猴头菌属猴头菌种不同菌株发酵液多糖的分离纯化与结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胸腺低剂量多糖
CT胸腺厚度联合视觉评分对非胸腺瘤型重症肌无力胸腺异常的诊断价值
菠萝蜜多糖可调节肠道微生物
胸腺增生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基于陇药黄芪多糖的提取与修饰研究
黄芪多糖防潮颗粒的制备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